第466頁
兩個都是崔閭親自挑的,名次當時只在衛沂之下,一個叫李木樟,一個叫林良,都已過而立,且已成家妻兒俱全之人。
三人衝著埋頭公案里的崔閭躬身下拜,崔閭將最後一筆字寫完,這才撂了筆讓座,崔誠立刻招手讓人上茶,等議事廳內閒人盡出後,崔閭才從手邊上拿了自己修改了一晚的摺子,董成功非常有眼色的上前接過。
崔閭點頭,聲音溫和,「你們二人上的折表,本府都看了,不錯,想的很周到,只個別地方,本府給修改了下,你們看看,若有不解,現在就問。」
李木樟和林良兩人,接過董成功遞來的折表,都是他們自己的手跡,一眼就能分辨,等小心打開,就能看見上面自己寫的字跡旁邊,有新修改的,屬於崔閭的字跡,蠅頭小楷,也顯出蒼勁有力的運筆方式,以字及人,便知性情屬於外柔內剛式的。
董成功在旁邊聽講陪同,這時便與崔閭說了他對鹽科上的見解,崔閭不在江州的這些日子,都是他代表主理一州府務的,對六部班房和其他衙務都清楚,人雖圓滑了些,但看在其於往來進出項上擰得清的份上,崔閭是不禁他多插手管事的。
人家有一顆肯干願意的心,只是多攬了些事在身上而已,崔閭是鼓勵這樣有熱情的人做事的,尤其在他知道自己地位無人可動搖的情況下,董成功這樣的助力,於他而言是好事。
董成功也知道自己的官途極限,能做上經歷位子,都是時來運轉,自然是緊跟著崔閭這個財神爺,恨不能時時替他解憂分擔,表現自己紮實肯乾的態度,若得了誇讚獎賞,他是想將長子也安排進衙署來做胥吏的。
他自己也是從胥吏一步步往上考的,對於他們這種不能走正經科考的人家,從胥吏入職步入衙署幹事員,就是家族傳統,屬於承襲制的小吏家門。
因此,他是羨慕李木樟和林良的,在二人重新分配,各自入主新衙後,他處處助力給予便利,圖的就是一個好字,結個善緣,以後若二人上京正式科考,說不得會回江州成為他的主官。
董成功笑道,「府尊惜民愛民,往年這個時候,灶戶們早往曬鹽場中趕了,現今卻是能容許灶戶歸家,有中途離灶休息的時間,既不損身,又不累人,令灶戶家屬感激不已,日日拜佛保佑府尊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呢!」
負責鹽科這塊的李木樟跟著點頭,一臉感嘆,他是江州本地人,家裡小有資產,卻也只夠養兩個僕從的,對於百姓疾苦要比董成功更深有體會。
李木樟道,「雖則如此會影響出鹽量,可灶戶折損率卻低了,府尊體諒他們不容易,伙食工錢上補足,其實是可以保持從前的工作時長的。」
他折表里寫的就是,一天六個半時辰,保三餐和休憩,灶不歇,人輪換之事,這與從前在九家手底下討生活,可好太多了,至少餐補就多給了一頓,何況中途還有人替換著休息,不用時時乾熬在灶上,長年久月的熬毀了身體,特別是經過調查,對於目前的工錢和餐食補助,能上灶的灶戶們,是不嫌工時長的,因為這樣的工時,本來就是他們習慣了幾十年的正常工時。
可崔閭返還給他的折表上,工時長給修改到了四個時辰,中間還包括了用餐和休息時間,那真正上灶工作的時間,可能只有三個半不到的時辰,這對於鹽量要求,是極大的損失。
崔閭點頭,聽完他的話道,「所以我這邊的提議,還是用的輪班倒,灶確實不能歇,火需要人看,那就開三班輪流,白班餐補按常規來,半白半晚班加一倍餐補,夜班餐補給三倍,李木樟,在保障鹽量上,也得保障灶戶身體健康,等他們再沒了熬枯的形象後,就鹽場那邊的招工事宜就能提上日程了,不羈灶不灶戶的,也不羈是不是江州本地戶籍的,只要想掙這份工錢,都可以上灶燒鹽,你可明白本府的用意了?」
李木樟愣了一下,心思急轉,旁邊董成功也跟著驚訝,不由出聲,「可是大人,朝廷律令規定,鹽場只能灶戶上,非灶戶者往鹽場乃殺手之罪……」
崔閭哼了一聲,撂了手中茶盞,「都是工作,分什麼貴賤?等這項措施推廣開來後,本府便會上奏朝廷,廢了灶戶這類分等的戶籍制,至於現在,朝廷需要用我江州鹽業,衝擊別州各世勛府邸把持的鹽科道,沒有那麼多灶戶可往鹽場去,叫本府怎麼辦?可不得往外高價招人麼?朝廷只會表彰本府,責難?那每年的稅銀,可就說不得多少了!」
董成功抹汗,他家府尊大人這是要與全大寧,其他州府的鹽科道為敵了啊!
李木樟卻心情激盪,捏緊手中的折表,眼光澄亮,立即起身下拜,「屬下必定嚴格遵照,府尊大人指示辦差。」
他先前擔心的是灶戶人口不夠用,這才不同意輪班制,可如果後頭會全面對外招人,那根本不用擔心產量問題,至於是否壞了灶戶制度,那不是有府尊大人在前頭頂著麼?
強勢有能力的領導,便是放出看似不可能成就的豪言,也有人盲目跟隨,這就是其人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了。
林良那邊也看完了修改過後的折表,拱手就上面不懂的問題請教了一遍,崔閭也耐心的跟他說了說,「休漁期,是為了給江海里的魚類自由繁殖生長期,除了每年冬日不下水,在魚類大量產子期間,漁民不許擅自下水捕撈。」
三人衝著埋頭公案里的崔閭躬身下拜,崔閭將最後一筆字寫完,這才撂了筆讓座,崔誠立刻招手讓人上茶,等議事廳內閒人盡出後,崔閭才從手邊上拿了自己修改了一晚的摺子,董成功非常有眼色的上前接過。
崔閭點頭,聲音溫和,「你們二人上的折表,本府都看了,不錯,想的很周到,只個別地方,本府給修改了下,你們看看,若有不解,現在就問。」
李木樟和林良兩人,接過董成功遞來的折表,都是他們自己的手跡,一眼就能分辨,等小心打開,就能看見上面自己寫的字跡旁邊,有新修改的,屬於崔閭的字跡,蠅頭小楷,也顯出蒼勁有力的運筆方式,以字及人,便知性情屬於外柔內剛式的。
董成功在旁邊聽講陪同,這時便與崔閭說了他對鹽科上的見解,崔閭不在江州的這些日子,都是他代表主理一州府務的,對六部班房和其他衙務都清楚,人雖圓滑了些,但看在其於往來進出項上擰得清的份上,崔閭是不禁他多插手管事的。
人家有一顆肯干願意的心,只是多攬了些事在身上而已,崔閭是鼓勵這樣有熱情的人做事的,尤其在他知道自己地位無人可動搖的情況下,董成功這樣的助力,於他而言是好事。
董成功也知道自己的官途極限,能做上經歷位子,都是時來運轉,自然是緊跟著崔閭這個財神爺,恨不能時時替他解憂分擔,表現自己紮實肯乾的態度,若得了誇讚獎賞,他是想將長子也安排進衙署來做胥吏的。
他自己也是從胥吏一步步往上考的,對於他們這種不能走正經科考的人家,從胥吏入職步入衙署幹事員,就是家族傳統,屬於承襲制的小吏家門。
因此,他是羨慕李木樟和林良的,在二人重新分配,各自入主新衙後,他處處助力給予便利,圖的就是一個好字,結個善緣,以後若二人上京正式科考,說不得會回江州成為他的主官。
董成功笑道,「府尊惜民愛民,往年這個時候,灶戶們早往曬鹽場中趕了,現今卻是能容許灶戶歸家,有中途離灶休息的時間,既不損身,又不累人,令灶戶家屬感激不已,日日拜佛保佑府尊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呢!」
負責鹽科這塊的李木樟跟著點頭,一臉感嘆,他是江州本地人,家裡小有資產,卻也只夠養兩個僕從的,對於百姓疾苦要比董成功更深有體會。
李木樟道,「雖則如此會影響出鹽量,可灶戶折損率卻低了,府尊體諒他們不容易,伙食工錢上補足,其實是可以保持從前的工作時長的。」
他折表里寫的就是,一天六個半時辰,保三餐和休憩,灶不歇,人輪換之事,這與從前在九家手底下討生活,可好太多了,至少餐補就多給了一頓,何況中途還有人替換著休息,不用時時乾熬在灶上,長年久月的熬毀了身體,特別是經過調查,對於目前的工錢和餐食補助,能上灶的灶戶們,是不嫌工時長的,因為這樣的工時,本來就是他們習慣了幾十年的正常工時。
可崔閭返還給他的折表上,工時長給修改到了四個時辰,中間還包括了用餐和休息時間,那真正上灶工作的時間,可能只有三個半不到的時辰,這對於鹽量要求,是極大的損失。
崔閭點頭,聽完他的話道,「所以我這邊的提議,還是用的輪班倒,灶確實不能歇,火需要人看,那就開三班輪流,白班餐補按常規來,半白半晚班加一倍餐補,夜班餐補給三倍,李木樟,在保障鹽量上,也得保障灶戶身體健康,等他們再沒了熬枯的形象後,就鹽場那邊的招工事宜就能提上日程了,不羈灶不灶戶的,也不羈是不是江州本地戶籍的,只要想掙這份工錢,都可以上灶燒鹽,你可明白本府的用意了?」
李木樟愣了一下,心思急轉,旁邊董成功也跟著驚訝,不由出聲,「可是大人,朝廷律令規定,鹽場只能灶戶上,非灶戶者往鹽場乃殺手之罪……」
崔閭哼了一聲,撂了手中茶盞,「都是工作,分什麼貴賤?等這項措施推廣開來後,本府便會上奏朝廷,廢了灶戶這類分等的戶籍制,至於現在,朝廷需要用我江州鹽業,衝擊別州各世勛府邸把持的鹽科道,沒有那麼多灶戶可往鹽場去,叫本府怎麼辦?可不得往外高價招人麼?朝廷只會表彰本府,責難?那每年的稅銀,可就說不得多少了!」
董成功抹汗,他家府尊大人這是要與全大寧,其他州府的鹽科道為敵了啊!
李木樟卻心情激盪,捏緊手中的折表,眼光澄亮,立即起身下拜,「屬下必定嚴格遵照,府尊大人指示辦差。」
他先前擔心的是灶戶人口不夠用,這才不同意輪班制,可如果後頭會全面對外招人,那根本不用擔心產量問題,至於是否壞了灶戶制度,那不是有府尊大人在前頭頂著麼?
強勢有能力的領導,便是放出看似不可能成就的豪言,也有人盲目跟隨,這就是其人的人格魅力和威信了。
林良那邊也看完了修改過後的折表,拱手就上面不懂的問題請教了一遍,崔閭也耐心的跟他說了說,「休漁期,是為了給江海里的魚類自由繁殖生長期,除了每年冬日不下水,在魚類大量產子期間,漁民不許擅自下水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