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相比之下,楊連山這個當老師看起來就冷靜多了。
但也只是表面上冷靜。
楊連山一時不知道自己是該震驚於自家學生終於還是招惹了最不該招惹的人,還是該震驚於對方當著自己的面親了學生。
這種場面對於他一個奔六的守舊人士而言,還是有點太超前了。
他必須竭盡全力保持表面上的鎮定,才能不顯露出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樓遠鈞雖沒預料到會被楊連山撞個正著,但他既然與江從魚來見楊連山,便不打算再瞞著兩個人的關係。只是那麼蜻蜓點水的一吻而已,又不是做了旁的!
樓遠鈞說服自己必須勇於承擔情難自禁之下捅出來的簍子,拉著江從魚走到楊連山面前執了個晚輩禮:「師叔。」
楊連山往左右看了看,見所有伺候的人都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自己什麼都沒看到的表現,哪會不知道底下的人對江從魚和樓遠鈞的關係早就瞭然於心!
即便極其不贊同江從魚背上個媚上的名頭,楊連山也不能在外人面前發作,攔著樓遠鈞快行完的禮說道:「進屋再說。」
樓遠鈞抓緊江從魚的手跟著楊連山入內。
江從魚哪還有剛才那看好戲的好心態,趁著楊連山背對著自己,忍不住偷偷瞪了樓遠鈞一眼,意思是「看看你幹的好事」。
楊連山回過身來準備邀樓遠鈞入座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江從魚正在用眼神威脅樓遠鈞。
楊連山:「………」
真擔心下次來京師是要給自家學生收屍。
累了,不是很想管了。
三人相對而坐,都沒再提起剛才的意外。
江從魚見楊連山沒罵他,一下子又活了過來,對楊連山說道:「……我說的人就是他。」他看了眼樓遠鈞,回握住對方始終抓著自己不放的手,「我們已經在一起五年了,以後應當也不會分開。」
楊連山沉默下來。
江從魚狗膽包天地催促:「老師你不是說要考校他嗎!」
楊連山:「………」
手癢,想打學生。
要是一不小心打到了當今聖上,會不會被治個大不敬之罪?
樓遠鈞倒是正襟危坐,對楊連山說道:「師叔,師弟他比誰都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認同。」
這才是他坐在這裡的原因,因為江從魚非常在意楊連山的想法。
江從魚比誰都重感情,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回以他同樣深厚的情誼。
楊連山仍是一語不發。
這種有違陰陽調和之道的戀情,自古以來有多少是能善終的?
便是偶爾有那麼幾個喜歡男子的皇帝,後宮中同樣也有不知多少如花美眷。
就江從魚那麼大的氣性,忍受得了這種事嗎?
何況他分明是堂堂正正考的狀元,外人知曉他們的關係後該如何揣度他?
怕不是會覺得他這狀元也來路不正。
仔細想來,一切都是早有跡象的,只是他不願意往這個方向想罷了。
須知當初江從魚才到京師不久,樓遠鈞便時常造訪江宅。
正常情況下,皇帝出個宮都會被詳細記錄清楚是「何年何月幸何處」,哪可能像樓遠鈞這樣說來就來的?
自己的學生自己知道,江從魚打定主意要做的事從來就沒回過頭。
楊連山有諸多顧慮橫在喉頭,問不出口,也咽不下去,最終只能問:「你們可曾想過若是叫天下人知道了,天下人該怎麼想你們?」
江從魚道:「我又不在意天下人怎麼看!」
楊連山聞言不由訓斥道:「你說的這是什麼話?知不知道上一個說『人言不足畏』的人挨了多少年的罵!」
江從魚道:「那說的又不是一回事,這只是我自己的私事,隨他們怎麼議論都無妨。」
「你可以不在意,」楊連山的目光轉到樓遠鈞身上,「那陛下呢?陛下也不用在乎天下人的看法?殿下難道不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明君?」
樓遠鈞道:「能不能當一個明君,難道決定於我喜歡什麼人?我若是立一個女子為後,便能當個明君了?」他辯駁完了,轉頭看向江從魚,「我自幼長在深宮之中,見過太多不堪入目腌臢事,本已做好孤獨終生的打算……只是情之一字,豈是能算得到的?」
在睜開眼看到江從魚的時候,他非常抗拒這麼一段親密關係,並不認為自己可以毫無保留地親近某個人。
可他再怎麼不願意承認都好,自己還是會被江從魚吸引,片刻都不願把目光從江從魚身上挪開。只那麼一念之間的鬆動,愛、妒、嗔、痴便紛至沓來,如洶湧潮水般將他淹沒。
楊連山想到樓遠鈞空懸的後宮,又想到被選到東宮教養的宗室之子。聽聞那個十歲大的准太子十分親近江從魚,這段時間還曾跟著江從魚在戶部觀政。
從這種種舉措看來,樓遠鈞是真心實意想和江從魚攜手一生的,也在不留餘力地為江從魚鋪就一條青雲之路。
甚至都考慮到了日後繼位之人對江從魚的態度……
換作是任何一個別的身份,能做到這種程度都足以讓楊連山動容,可偏偏,樓遠鈞是一國之君。
伴君如伴虎這種事不是說著玩的,若是有一天樓遠鈞把愛意收了回去,於江從魚而言那就是戀情與仕途盡失。
但也只是表面上冷靜。
楊連山一時不知道自己是該震驚於自家學生終於還是招惹了最不該招惹的人,還是該震驚於對方當著自己的面親了學生。
這種場面對於他一個奔六的守舊人士而言,還是有點太超前了。
他必須竭盡全力保持表面上的鎮定,才能不顯露出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樓遠鈞雖沒預料到會被楊連山撞個正著,但他既然與江從魚來見楊連山,便不打算再瞞著兩個人的關係。只是那麼蜻蜓點水的一吻而已,又不是做了旁的!
樓遠鈞說服自己必須勇於承擔情難自禁之下捅出來的簍子,拉著江從魚走到楊連山面前執了個晚輩禮:「師叔。」
楊連山往左右看了看,見所有伺候的人都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自己什麼都沒看到的表現,哪會不知道底下的人對江從魚和樓遠鈞的關係早就瞭然於心!
即便極其不贊同江從魚背上個媚上的名頭,楊連山也不能在外人面前發作,攔著樓遠鈞快行完的禮說道:「進屋再說。」
樓遠鈞抓緊江從魚的手跟著楊連山入內。
江從魚哪還有剛才那看好戲的好心態,趁著楊連山背對著自己,忍不住偷偷瞪了樓遠鈞一眼,意思是「看看你幹的好事」。
楊連山回過身來準備邀樓遠鈞入座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江從魚正在用眼神威脅樓遠鈞。
楊連山:「………」
真擔心下次來京師是要給自家學生收屍。
累了,不是很想管了。
三人相對而坐,都沒再提起剛才的意外。
江從魚見楊連山沒罵他,一下子又活了過來,對楊連山說道:「……我說的人就是他。」他看了眼樓遠鈞,回握住對方始終抓著自己不放的手,「我們已經在一起五年了,以後應當也不會分開。」
楊連山沉默下來。
江從魚狗膽包天地催促:「老師你不是說要考校他嗎!」
楊連山:「………」
手癢,想打學生。
要是一不小心打到了當今聖上,會不會被治個大不敬之罪?
樓遠鈞倒是正襟危坐,對楊連山說道:「師叔,師弟他比誰都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認同。」
這才是他坐在這裡的原因,因為江從魚非常在意楊連山的想法。
江從魚比誰都重感情,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回以他同樣深厚的情誼。
楊連山仍是一語不發。
這種有違陰陽調和之道的戀情,自古以來有多少是能善終的?
便是偶爾有那麼幾個喜歡男子的皇帝,後宮中同樣也有不知多少如花美眷。
就江從魚那麼大的氣性,忍受得了這種事嗎?
何況他分明是堂堂正正考的狀元,外人知曉他們的關係後該如何揣度他?
怕不是會覺得他這狀元也來路不正。
仔細想來,一切都是早有跡象的,只是他不願意往這個方向想罷了。
須知當初江從魚才到京師不久,樓遠鈞便時常造訪江宅。
正常情況下,皇帝出個宮都會被詳細記錄清楚是「何年何月幸何處」,哪可能像樓遠鈞這樣說來就來的?
自己的學生自己知道,江從魚打定主意要做的事從來就沒回過頭。
楊連山有諸多顧慮橫在喉頭,問不出口,也咽不下去,最終只能問:「你們可曾想過若是叫天下人知道了,天下人該怎麼想你們?」
江從魚道:「我又不在意天下人怎麼看!」
楊連山聞言不由訓斥道:「你說的這是什麼話?知不知道上一個說『人言不足畏』的人挨了多少年的罵!」
江從魚道:「那說的又不是一回事,這只是我自己的私事,隨他們怎麼議論都無妨。」
「你可以不在意,」楊連山的目光轉到樓遠鈞身上,「那陛下呢?陛下也不用在乎天下人的看法?殿下難道不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明君?」
樓遠鈞道:「能不能當一個明君,難道決定於我喜歡什麼人?我若是立一個女子為後,便能當個明君了?」他辯駁完了,轉頭看向江從魚,「我自幼長在深宮之中,見過太多不堪入目腌臢事,本已做好孤獨終生的打算……只是情之一字,豈是能算得到的?」
在睜開眼看到江從魚的時候,他非常抗拒這麼一段親密關係,並不認為自己可以毫無保留地親近某個人。
可他再怎麼不願意承認都好,自己還是會被江從魚吸引,片刻都不願把目光從江從魚身上挪開。只那麼一念之間的鬆動,愛、妒、嗔、痴便紛至沓來,如洶湧潮水般將他淹沒。
楊連山想到樓遠鈞空懸的後宮,又想到被選到東宮教養的宗室之子。聽聞那個十歲大的准太子十分親近江從魚,這段時間還曾跟著江從魚在戶部觀政。
從這種種舉措看來,樓遠鈞是真心實意想和江從魚攜手一生的,也在不留餘力地為江從魚鋪就一條青雲之路。
甚至都考慮到了日後繼位之人對江從魚的態度……
換作是任何一個別的身份,能做到這種程度都足以讓楊連山動容,可偏偏,樓遠鈞是一國之君。
伴君如伴虎這種事不是說著玩的,若是有一天樓遠鈞把愛意收了回去,於江從魚而言那就是戀情與仕途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