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第二位是阿勒班的首領卡布依,四十多歲的漢子,和我交情尚可,想替妹妹做媒。我沒同意,他說無妨,可以讓古麗夏提住過來,先培養感情。他提出這話的三天之後,我就領兵去疆涼邊境作戰了,小半年之後才回。此時,古麗夏提也有了更如意的郎君,甚至有了三個月身孕了。」
謝重姒一掀眼皮:「其中有你手筆?」
耶律堯只能如實道:「……有。」
謝重姒不緊不慢地翻著卷頁,問道:「後面的呢?」
耶律堯苦笑一聲:「殿下,沒有之後了,這是僅有的兩次婉轉迂迴。之後我已經有了一定話語權,可以直言不諱拒絕了。發了幾次火後,沒沒人再敢牽紅線牽到我頭上。」
謝重姒也不知是信了還是沒信,沒回應,旁若無人地看了會兒奏摺。
無人說話,便會自生尷尬,一般人很容易開始反思,到底哪裡說錯了惹怒了人。
這會讓人坐立不安。
耶律堯卻繼續耐心地等了數息,不急不躁,神色平和。見長公主沒有開口的打算,甚至主動道:「您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謝重姒這才放下手中奏章,抄起一旁一本《妙法蓮華經》,翻出裡面兩張長條紙頁,道:「葉竹,拿給他。」
耶律堯接過葉竹送來的紙頁,心頭微震。
舊紙枯黃,遍生裂紋。隔著久遠的香火和光陰,上面字跡既熟悉又陌生,正是他數年之前,在江南寫下的虔誠禱告。其中一張是——
願受業火焚身之刑,祈郡主一世無虞。
如若這些紙頁在長公主手裡,那說明……
果然,長公主笑著,但眼底沒什麼笑意:「你該慶幸當年府里暗衛不是本宮在管。」
耶律堯試探道:「……宣大人收集起來的?」
謝重姒避而不談,只道:「現在兩頁紙都還給你了,你準備怎麼處理?」
其中一頁並未署名,但另一頁紙,寫得卻是——
「願郡主永世平安喜樂|耶律堯」。
有名有姓,這才是宣珏乾脆把所有紙頁都收走的原因。
耶律堯摩挲著粗糙的黃紙,解釋道:「寒山寺的師傅說,一種不落名款,可以掛在殿內,落了名款,放在爐旁,是準備焚燒送達天聽,更顯真誠。許是寺里後來都掛在了殿內、並未燒毀?我不是有意要留名的。」
說著,他並指夾住薄薄的兩頁紙,長臂一伸,送至燭盞上。
任由火光舔上那些虔誠不渝的禱告。
謝重姒注視那竄火苗,指尖輕扣桌案,道:「不藉機和昭平邀功討賞?」
耶律堯同樣定定地看著火焰,等到快要燃至指尖,他才隨手摁入一邊茶杯里,笑得釋然:「殿下,她永遠不會知道。她也永遠不必知道。我做這些,不是想從她那裡藉機交換什麼,只是我想做……又有什麼必要去給她增添負擔呢?」
謝重姒靜默半晌。
內閣大堂,只留指尖扣桌的噔噔之聲。
忽然,蠟燭炸開燈芯,噼啪一響。
長公主也同時說道:「那大齊和北疆的某些佛祠呢?」
耶律堯拿不準她是喜是怒,是覺得冒犯還是覺得非常冒犯。
謹慎道:「……您指的是什麼?」
謝重姒道:「昭平元年,陛下想興修一百九十九座佛廟,給昭平祈福。本宮不好直接懟他,命戶部和內庫掐斷他的想法,最後改為修繕已有的九百多座寺廟。不過與此同時,民間倒是自發興修了一批以觀音菩薩為主的佛祠。」
至於昭平郡主的生祠,那是又一兩年之後的事情了。
長公主淡淡道:「近來派人去查,這些佛祠,至少有六成,它們的善款來自外域的走商。北疆似乎也有不少,本宮看他們臨摹回來的畫,這些觀音像瞧著眼熟——」
耶律堯立刻道:「實在是沒有見過佛教畫卷,略有參考,不過和郡主大概只有三四分相像?」
謝重姒皺眉:「你覺得還不夠?」
耶律堯拿捏不太準她想法,遲疑道:「……確實粗糙了點?再精雕細琢些也是應該的。」
謝重姒拍桌喝道:「你還想如何?!若是有十成像,那對神佛不敬冒犯,罪罰牽連到昭平頭上,你今兒就別想出這門了!」
耶律堯不敢辯駁,老實挨罵。
隱有恐怕無法讓長公主滿意的預感。
但他倒也不急,反正今日本就是來表態的,做好了長久戰的準備。邊接受著疾風驟雨般的怒火,邊默默打著腹稿準備說辭,卻猝不及防聽到長公主來了一句:「但這些佛祠,你確實該帶她去看一看。」
耶律堯瞳孔微縮。
這句話未竟之意太多,他竟一時沒反應過來。
半晌,才品出點「同意」,即便心中驟喜,也極有分寸地試探道:「大齊這邊還好說,直接同她去就是了。北疆那邊……常有內亂,恐怕您也不放心郡主出境吧?」
長公主不假思索道:「那是自然,除非有大齊駐兵。」
耶律堯思忖道:「若要大齊駐兵入北疆,不是不可以。但就如我方才所說,權力即為利益。要有足夠的好處能夠說服十三部落——不過倒也簡單,這不是還有西涼麼?他們既然敢來犯,也要做好被別人鯨吞蠶食、以武壓制的準備,十三部落只要吃飽了,也就好說話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謝重姒一掀眼皮:「其中有你手筆?」
耶律堯只能如實道:「……有。」
謝重姒不緊不慢地翻著卷頁,問道:「後面的呢?」
耶律堯苦笑一聲:「殿下,沒有之後了,這是僅有的兩次婉轉迂迴。之後我已經有了一定話語權,可以直言不諱拒絕了。發了幾次火後,沒沒人再敢牽紅線牽到我頭上。」
謝重姒也不知是信了還是沒信,沒回應,旁若無人地看了會兒奏摺。
無人說話,便會自生尷尬,一般人很容易開始反思,到底哪裡說錯了惹怒了人。
這會讓人坐立不安。
耶律堯卻繼續耐心地等了數息,不急不躁,神色平和。見長公主沒有開口的打算,甚至主動道:「您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謝重姒這才放下手中奏章,抄起一旁一本《妙法蓮華經》,翻出裡面兩張長條紙頁,道:「葉竹,拿給他。」
耶律堯接過葉竹送來的紙頁,心頭微震。
舊紙枯黃,遍生裂紋。隔著久遠的香火和光陰,上面字跡既熟悉又陌生,正是他數年之前,在江南寫下的虔誠禱告。其中一張是——
願受業火焚身之刑,祈郡主一世無虞。
如若這些紙頁在長公主手裡,那說明……
果然,長公主笑著,但眼底沒什麼笑意:「你該慶幸當年府里暗衛不是本宮在管。」
耶律堯試探道:「……宣大人收集起來的?」
謝重姒避而不談,只道:「現在兩頁紙都還給你了,你準備怎麼處理?」
其中一頁並未署名,但另一頁紙,寫得卻是——
「願郡主永世平安喜樂|耶律堯」。
有名有姓,這才是宣珏乾脆把所有紙頁都收走的原因。
耶律堯摩挲著粗糙的黃紙,解釋道:「寒山寺的師傅說,一種不落名款,可以掛在殿內,落了名款,放在爐旁,是準備焚燒送達天聽,更顯真誠。許是寺里後來都掛在了殿內、並未燒毀?我不是有意要留名的。」
說著,他並指夾住薄薄的兩頁紙,長臂一伸,送至燭盞上。
任由火光舔上那些虔誠不渝的禱告。
謝重姒注視那竄火苗,指尖輕扣桌案,道:「不藉機和昭平邀功討賞?」
耶律堯同樣定定地看著火焰,等到快要燃至指尖,他才隨手摁入一邊茶杯里,笑得釋然:「殿下,她永遠不會知道。她也永遠不必知道。我做這些,不是想從她那裡藉機交換什麼,只是我想做……又有什麼必要去給她增添負擔呢?」
謝重姒靜默半晌。
內閣大堂,只留指尖扣桌的噔噔之聲。
忽然,蠟燭炸開燈芯,噼啪一響。
長公主也同時說道:「那大齊和北疆的某些佛祠呢?」
耶律堯拿不準她是喜是怒,是覺得冒犯還是覺得非常冒犯。
謹慎道:「……您指的是什麼?」
謝重姒道:「昭平元年,陛下想興修一百九十九座佛廟,給昭平祈福。本宮不好直接懟他,命戶部和內庫掐斷他的想法,最後改為修繕已有的九百多座寺廟。不過與此同時,民間倒是自發興修了一批以觀音菩薩為主的佛祠。」
至於昭平郡主的生祠,那是又一兩年之後的事情了。
長公主淡淡道:「近來派人去查,這些佛祠,至少有六成,它們的善款來自外域的走商。北疆似乎也有不少,本宮看他們臨摹回來的畫,這些觀音像瞧著眼熟——」
耶律堯立刻道:「實在是沒有見過佛教畫卷,略有參考,不過和郡主大概只有三四分相像?」
謝重姒皺眉:「你覺得還不夠?」
耶律堯拿捏不太準她想法,遲疑道:「……確實粗糙了點?再精雕細琢些也是應該的。」
謝重姒拍桌喝道:「你還想如何?!若是有十成像,那對神佛不敬冒犯,罪罰牽連到昭平頭上,你今兒就別想出這門了!」
耶律堯不敢辯駁,老實挨罵。
隱有恐怕無法讓長公主滿意的預感。
但他倒也不急,反正今日本就是來表態的,做好了長久戰的準備。邊接受著疾風驟雨般的怒火,邊默默打著腹稿準備說辭,卻猝不及防聽到長公主來了一句:「但這些佛祠,你確實該帶她去看一看。」
耶律堯瞳孔微縮。
這句話未竟之意太多,他竟一時沒反應過來。
半晌,才品出點「同意」,即便心中驟喜,也極有分寸地試探道:「大齊這邊還好說,直接同她去就是了。北疆那邊……常有內亂,恐怕您也不放心郡主出境吧?」
長公主不假思索道:「那是自然,除非有大齊駐兵。」
耶律堯思忖道:「若要大齊駐兵入北疆,不是不可以。但就如我方才所說,權力即為利益。要有足夠的好處能夠說服十三部落——不過倒也簡單,這不是還有西涼麼?他們既然敢來犯,也要做好被別人鯨吞蠶食、以武壓制的準備,十三部落只要吃飽了,也就好說話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