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商部運轉起來,開辦國營企業在民間招工,就業問題得到解決,廢除賤籍和取締青樓之事也可以逐步落實下去。

  接連幾項改革開始推行,整個朝堂上下都忙碌了起來。

  ……

  東宮書房。

  雲藜倒了一杯茶,放到桌案上,她道:「殿下,這些奏摺也不急於一時,先歇歇吧。」

  江泠姝入朝已經有一段時間,如今已經開始幫江存度分擔部分奏摺。

  江泠姝把手中的奏摺批閱完,她看向雲藜道:「孤想早些處理完,稍後,孤還要與夏太傅商議商部之事。」

  「之前孤看了商部的生意類別,目前來看還是有些太少了,如果只靠朝廷的商部提供做工名額,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滿足廢除賤籍和取締青樓的需求。」江泠姝解釋道。

  「殿下的意思是?」雲藜追問道。

  「咱們去錦繡坊時也看到了,街上有許多商鋪,民間的商賈才是大多數,孤在考慮可以動員一些民間商賈,如果民間商賈願意提供做工名額,朝廷可以適當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孤想與夏太傅商議此事,如果可行的話,還要儘早上報給父皇。」

  江泠姝說著,視線又落回桌案上的奏摺上,她道:「所以孤想快些把這些奏摺批閱完。」

  聽江泠姝如此說,雲藜也不再勸,她端起茶碗遞到江泠姝手邊道:「那殿下先喝杯茶,醒醒神吧。」

  江泠姝接過了茶碗,一杯茶過後,她又拿起了一本待批覆的奏摺。

  打開奏摺,看到裡面的內容,江泠姝神色微怔了一下。

  雲藜也好奇掃了一眼,當看清這封奏摺的內容,她的臉色也忍不住變換。

  江泠姝已經回神,她拿起了筆,如常地在奏摺上面批覆了起來。

  眼見江泠姝就這樣批覆了這封奏摺,雲藜下意識開口道:「殿下……」

  雲藜的話還未說完,江泠姝便沒有絲毫猶豫地勾選了奏摺上淮國公的名字。

  每年這個時候,刑部都會把秋後問斬名單遞上來,交由陛下覆核,只有陛下批准打了勾的人名,才會真正被斬首。

  通常為了表示皇恩浩蕩,名單上會留一部分不勾選,而有幸沒被勾選的犯人便能多活過一年。

  今年刑部遞交上來的奏摺,就有淮國公和鴻臚寺卿的名字。

  雲藜一直跟在江泠姝身邊,她能感覺出來,江泠姝和沈拾之之間是有情意在的,而淮國公是沈拾之生父,如今由江泠姝親手勾選了這份名單,日後兩人怕是要緣盡於此了。

  江泠姝好似知道雲藜想要說什麼,她把已經批覆完的秋決奏摺放到一邊,開口對著雲藜說道:「這裡本就不存在選擇,孤不能替邊城枉死的軍民原諒。」

  雲藜也知道,她只是替江泠姝遺憾,所以她剛才是想建議,這封奏摺不如交給陛下處理。

  然而江泠姝卻道:「這封奏摺孤都批覆不了,日後,孤又如何走出更遠。」

  雲藜默然,她看著江泠姝,這一刻,她突然有些理解了,為何都說帝王是孤家寡人,高處不勝寒了。

  江泠姝繼續批覆剩下的奏摺,批閱到最後一封的時候,她手中的筆懸停在奏摺上方。

  這最後一封奏摺是沈拾之上的辭官奏摺。

  淮國公通敵案中,國公府不知情的下人全部遣散了,知情的視情節輕重,分別判了刑。

  而沈拾之雖然是淮國公之子,可對淮國公所做所為並不知情,再加上沈拾之曾幫北疆籌集糧草,也算是平定北疆的功臣之一,所以沈拾之並未受到牽連。

  只是沈拾之心裡無法赦免自己,他曾在邊城生活,了解邊城歷史,他從未想過,原來邊城曾經的苦難,是淮國公造成的。

  沈拾之無法原諒自己,也無顏繼續留在朝中為官,所以他上摺子辭去了鴻臚寺少卿之職。

  江泠姝看著沈拾之的這封奏摺,她沉思了片刻,最終下筆做了批覆。

  最後一封奏摺處理完,江泠姝抬眸望向窗外,深秋的天高遠遼闊,一眼望去連雲朵都少見,只有大片大片的藍,略帶著幾分寂寥。

  一陣風吹過,樹上僅剩不多的葉子簌簌飄落。

  沈拾之踏著一層枯葉,走進曾經的國公府。

  因無人打理,如今的國公府內一片荒涼。

  沈拾之來到自己的房間,簡單收拾了幾件衣物。

  沈拾之不知自己能做些什麼,但是他知道他不能什麼都不做,所以他想重回邊城,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就當是贖罪了。

  打包好衣物,沈拾之最後拿起了一把傘,這把傘是他第一次去北疆和親時,江泠姝所贈,如今重回邊城,沒想到也僅剩這把傘作陪了。

  沈拾之盯著傘出神看了片刻,最終把傘放進了行禮中。

  最後沈拾之又拿出了一支鈴蘭花簪,在邊城時,他看到這個簪子,不自覺便買了下來。

  只是世事無常,誰都沒想到回京後,會發生這麼多事情,如今這個簪子,終究是沒有機會再送出了。

  沈拾之望著窗外的明空,最終把鈴蘭花簪放在了窗邊的桌案上。

  沈拾之提起行禮,最後看了一眼身後的房間,便頭也不回地邁步向外走去。

  才剛邁出國公府的大門,沈拾之便看到了迎面走來的聖使。

  眼見聖使拿著聖旨,沈拾之猜想應是陛下應允了他的辭官,只是辭官這種事情,需要特意下一道聖旨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