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之前上課的時候,譚師傅談到科舉現狀,曾說過民間有許多有才學之人,因為沒有舉薦名額而錯過考試。
江泠姝當時聽了,便記了下來。
江承奕輕輕頷首,肯定道:「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回去後,一起上報給五皇弟吧。」
江泠姝離開後,江承奕難得有些感慨,對著喬竹道:「五皇弟倒是沒有選錯人。」
御書房。
江存度聽江泠姝說了改革科舉的想法。
放開舉薦名額確實可行,削減權貴階層的特權,給中下寒門子弟更多機會,如此可以讓固化的階層流動起來。
江存度也認可了此事,他看著江泠姝,開口道:「君王總領方向,無須事必躬親,把差事交給合適的人,可以事半功倍。」
江泠姝想了想,問道:「父皇的意思是,科舉改革之事可以交給曄王皇伯負責嗎?」
「曄王確實是不錯的人選。」江存度開口道,但不能總逮著一隻羊薅羊毛,江存度有預感,他要是把科舉改革也推給江承奕,江承奕很可能會罷工。
「除了曄王,你覺得還有何人能勝任此事?」江存度先詢問江泠姝的想法。
江泠姝垂眸思索,這件事最大的阻礙便是把持著舉薦名額的權貴階層,所以需要找一個有聲望有地位,能鎮住權貴階層的人,而京中除了曄王,合適的人選還有梁太傅,只是梁太傅年紀大了,恐怕會精力不濟。
想到這裡,江泠姝微微蹙眉,滿朝的官員雖多,可能承辦大事的卻寥寥無幾。
把京中的官員排除了一遍,江泠姝沒找到更合適的人選,但很快她想到了夏清嵐,以及和夏清嵐一起離京的鎮安王。
陛下曾想要禪位給鎮安王,足見鎮安王聲望地位之高,所以鎮安王也是可以勝任這個差事的人選。
聽江泠姝說出鎮安王的名字,江存度滿意頷首,原本科舉改革也是鎮安王登基後要做的支線,所以這件事,鎮安王別想置身事外。
江存度把科舉改革記在了鎮安王頭上,只等鎮安王回京,就給他安排這個差事。
北疆,謝行珏突然有種心中發緊的感覺,他望向京城方向,對著旁邊的夏清嵐道:「我這兩日總有些心緒不寧,會不會是京中出現了變故?」
夏清嵐也望向京城方向,她道:「證人已經找到,你若是擔心,咱們今日就動身吧。」
謝行珏正有此想法,他和夏清嵐來到達朗部落,與在此任職的陸尋山道別過後,便開始收拾行李。
京中這邊,江存度收網過後,並沒有急於提審淮國公和鴻臚寺卿。
事關通敵,沒有證據,就直接提審兩人,兩人估計也會嘴硬,所以不如等北疆的證人到了,再和兩人一起算總帳。
江存度這邊不提審,煎熬的是牢里的人。
鴻臚寺卿在被刺殺過後,供出了一部分內容,但大部分他親身參與的事情,卻全都閉口不談。
這段時間,鴻臚寺卿想出了好幾個藉口,他想矇混過關,洗脫自己的罪名,然而自從上次過後,根本就沒有人來提審他。
時間久了,鴻臚寺卿便忍不住心中焦慮。
而另一邊,淮國公也被關進了大牢,為了杜絕兩人交流,兩人被分開關押在了不同地方。
自從進了大牢,淮國公就把自己的所做所為想了一遍,確認自己沒有在明面上留下把柄後,他便恢復了淡定。
至於杜公公之死,淮國公清楚,此事不是他做的,陛下如果真的用此事給他定罪,恐怕不能服眾。
所以淮國公並不擔心這件事,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鴻臚寺卿。
淮國公了解鴻臚寺卿的為人,他們所做之事一旦公開,那絕對是難逃死罪,所以鴻臚寺卿就算是為了自保,也會閉緊嘴巴。
不過以防萬一,還是讓鴻臚寺卿徹底閉嘴更保險。
淮國公做好了謀劃,在牢中等了幾日後,終於等來了探監的沈拾之。
淮國公被關押後,沈拾之便從客棧回了國公府。
一家之主突然入獄,整個國公府亂成了一團,柳蘭嫣一邊照顧幼子,一邊又要強裝鎮定安撫人心,幾日下來心力交瘁,脫不開身的她只能拜託沈拾之去探監,詢問到底是什麼情況。
而沈拾之在冷靜了幾天後,也終於做好了面對的準備。
關押淮國公和鴻臚寺卿的牢房,有禁軍親自把守,一般人無法靠近,可沈拾之的情況特殊,來探監的時候,禁軍並沒有為難,直接把人放了進去。
淮國公和鴻臚寺卿雖然被關押,但並未受什麼虐待,所以淮國公的樣子看起來還算體面。
沈拾之站在牢房外面,他看著牢房內的人,開口問了第一個問題:「父親,你真的通敵了嗎?」
聽到這個問題,淮國公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忍不住發沉。
淮國公推測外面的情況可能比他想像的要嚴重,不過禁軍應該還沒有查到證據,否則也不會把他擱在這裡不提審了。
淮國公心中諸多想法閃過,面上卻顯出無奈愁苦的神色,他開口解釋道:「當年,我隨先皇打天下,曾鎮守在延州的埠充城,那時天下還未平定,達朗騎兵南下劫掠,我與數千將士被圍困在城內,我們足足堅守了二十餘天,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就在我們準備以身殉城的時候,那些達朗騎兵久攻不下,終於撤走了。」
江泠姝當時聽了,便記了下來。
江承奕輕輕頷首,肯定道:「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回去後,一起上報給五皇弟吧。」
江泠姝離開後,江承奕難得有些感慨,對著喬竹道:「五皇弟倒是沒有選錯人。」
御書房。
江存度聽江泠姝說了改革科舉的想法。
放開舉薦名額確實可行,削減權貴階層的特權,給中下寒門子弟更多機會,如此可以讓固化的階層流動起來。
江存度也認可了此事,他看著江泠姝,開口道:「君王總領方向,無須事必躬親,把差事交給合適的人,可以事半功倍。」
江泠姝想了想,問道:「父皇的意思是,科舉改革之事可以交給曄王皇伯負責嗎?」
「曄王確實是不錯的人選。」江存度開口道,但不能總逮著一隻羊薅羊毛,江存度有預感,他要是把科舉改革也推給江承奕,江承奕很可能會罷工。
「除了曄王,你覺得還有何人能勝任此事?」江存度先詢問江泠姝的想法。
江泠姝垂眸思索,這件事最大的阻礙便是把持著舉薦名額的權貴階層,所以需要找一個有聲望有地位,能鎮住權貴階層的人,而京中除了曄王,合適的人選還有梁太傅,只是梁太傅年紀大了,恐怕會精力不濟。
想到這裡,江泠姝微微蹙眉,滿朝的官員雖多,可能承辦大事的卻寥寥無幾。
把京中的官員排除了一遍,江泠姝沒找到更合適的人選,但很快她想到了夏清嵐,以及和夏清嵐一起離京的鎮安王。
陛下曾想要禪位給鎮安王,足見鎮安王聲望地位之高,所以鎮安王也是可以勝任這個差事的人選。
聽江泠姝說出鎮安王的名字,江存度滿意頷首,原本科舉改革也是鎮安王登基後要做的支線,所以這件事,鎮安王別想置身事外。
江存度把科舉改革記在了鎮安王頭上,只等鎮安王回京,就給他安排這個差事。
北疆,謝行珏突然有種心中發緊的感覺,他望向京城方向,對著旁邊的夏清嵐道:「我這兩日總有些心緒不寧,會不會是京中出現了變故?」
夏清嵐也望向京城方向,她道:「證人已經找到,你若是擔心,咱們今日就動身吧。」
謝行珏正有此想法,他和夏清嵐來到達朗部落,與在此任職的陸尋山道別過後,便開始收拾行李。
京中這邊,江存度收網過後,並沒有急於提審淮國公和鴻臚寺卿。
事關通敵,沒有證據,就直接提審兩人,兩人估計也會嘴硬,所以不如等北疆的證人到了,再和兩人一起算總帳。
江存度這邊不提審,煎熬的是牢里的人。
鴻臚寺卿在被刺殺過後,供出了一部分內容,但大部分他親身參與的事情,卻全都閉口不談。
這段時間,鴻臚寺卿想出了好幾個藉口,他想矇混過關,洗脫自己的罪名,然而自從上次過後,根本就沒有人來提審他。
時間久了,鴻臚寺卿便忍不住心中焦慮。
而另一邊,淮國公也被關進了大牢,為了杜絕兩人交流,兩人被分開關押在了不同地方。
自從進了大牢,淮國公就把自己的所做所為想了一遍,確認自己沒有在明面上留下把柄後,他便恢復了淡定。
至於杜公公之死,淮國公清楚,此事不是他做的,陛下如果真的用此事給他定罪,恐怕不能服眾。
所以淮國公並不擔心這件事,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鴻臚寺卿。
淮國公了解鴻臚寺卿的為人,他們所做之事一旦公開,那絕對是難逃死罪,所以鴻臚寺卿就算是為了自保,也會閉緊嘴巴。
不過以防萬一,還是讓鴻臚寺卿徹底閉嘴更保險。
淮國公做好了謀劃,在牢中等了幾日後,終於等來了探監的沈拾之。
淮國公被關押後,沈拾之便從客棧回了國公府。
一家之主突然入獄,整個國公府亂成了一團,柳蘭嫣一邊照顧幼子,一邊又要強裝鎮定安撫人心,幾日下來心力交瘁,脫不開身的她只能拜託沈拾之去探監,詢問到底是什麼情況。
而沈拾之在冷靜了幾天後,也終於做好了面對的準備。
關押淮國公和鴻臚寺卿的牢房,有禁軍親自把守,一般人無法靠近,可沈拾之的情況特殊,來探監的時候,禁軍並沒有為難,直接把人放了進去。
淮國公和鴻臚寺卿雖然被關押,但並未受什麼虐待,所以淮國公的樣子看起來還算體面。
沈拾之站在牢房外面,他看著牢房內的人,開口問了第一個問題:「父親,你真的通敵了嗎?」
聽到這個問題,淮國公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忍不住發沉。
淮國公推測外面的情況可能比他想像的要嚴重,不過禁軍應該還沒有查到證據,否則也不會把他擱在這裡不提審了。
淮國公心中諸多想法閃過,面上卻顯出無奈愁苦的神色,他開口解釋道:「當年,我隨先皇打天下,曾鎮守在延州的埠充城,那時天下還未平定,達朗騎兵南下劫掠,我與數千將士被圍困在城內,我們足足堅守了二十餘天,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就在我們準備以身殉城的時候,那些達朗騎兵久攻不下,終於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