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吃完餅子,陳夏裹好臉,回到土豆地繼續幹活。
土豆收好後,收攏在地頭,會有人帶著稱過來稱重,然後帶走三分之二的土豆,剩下的才是陳夏的。
一畝地土豆收了六百三十二斤,應該留下210斤,實際上留了250斤。
這250斤土豆,陳夏借鄰居的尼龍袋和推車,兩次才運回家。相應的,在鄰居運土豆時,她需要幫忙。
250斤土豆倒在屋內,滾了一地。
陳夏沒有床,暫時打地鋪。
窗戶沒有糊著,只有一個大洞,凳子是從老人那拿的,牆角豎著一些工具,其餘什麼都沒有,稱得上是家徒四壁。
臨睡前,陳夏在門後用根棍子抵著,工具全部收進空間,這可是比土豆更貴重的東西。
第二天,鄰居的三個月工期剛結束,不用出門,待在家裡搗鼓土豆。陳夏照舊出門,挖了一天的土豆。
不過比昨天回來的早,到家才四點半,陳夏就打算趁著天還沒黑,出去砍點荊條之類的東西把屋前的空地圍起來。
在以前,野生荊條只有農村少部分地區才能見到,現在外面田間地頭長得到處都是。
陳夏出了聚集區的大門,走了幾十米就發現一叢荊條,不過可能是經常被人砍伐的緣故,長得有點小。
她又往外走遠了一點,在一個背陽的下坡找到了一大片荊條,每棵荊條都比人還高。
陳夏用刀拍打荊條,趕走下面的小蟲子,然後從根部開始砍,沒一會兒就砍倒一大片。捆了兩大捆荊條,用一根長棍挑著,拖著回去。
在荊條叢旁邊,陳夏還發現了幾棵生薑,一併挖出來帶走。
回到家後,陳夏三兩下用匕首削掉荊條多餘的葉,削尖底部,用力插進土裡面。
中途,鄰居出來看了一眼,端著一個碗,碗裡有一個雞蛋大小的土豆,地裡面的土豆基本都這樣大,一般比雞蛋小,比雞蛋大的很少。
「我剛煮好的土豆,這個給你吃。」
「謝謝你的好意,不過不用了,我把荊條插好就去做飯。」
「你有鍋嗎?有柴火嗎?」
「有鍋,柴火好撿,你家的火滅了嗎?沒滅的話我待會借個火。」
「行,那你待會過來。」
陳夏幹活很快,再加上力氣大,很快插好了荊條。
和鄰居挨著的一邊不用插,只有靠路和靠右的一邊需要插,兩捆荊條剛好夠用。
她去外面撿了些乾柴和一些土疙瘩,搭了一個簡陋的灶台,從鄰居家借了火,架上鍋,倒了些從昨天澄清的水。
太陽落山,天空鋪了一層深紅的晚霞,炊煙裊裊,陳夏坐在小凳子上,手中拿著掉色地圓塑料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火。
晚霞給整個聚集區鍍上一層紅色,在田地里勞作的人結伴歸家。
此情此景,陳夏難得生出一絲悠閒。
她從前很少珍惜平凡的每一天,為學業發愁,為人際關係發愁,為不夠瘦不夠美發愁,在綁定系統後,當這平凡的一切都遠離後,後悔卻來不及了。
舒適的氣溫,日升日落的太陽,飽腹的食物,和平的局勢……都成為可望而不可求之物。
只有切身經歷,才會懂得珍惜。
土豆煮好了,陳夏把鍋移到地上,掀開蓋子,用削尖的荊條把土豆插出來。撕開皮,吹涼後珍惜地吃下去。兩個土豆下肚,陳夏心滿意足地伸了個攔腰。
夜風微涼,星星眨眼,夜空沒有永夜那麼瑰麗,卻依舊迷人。
陳夏清理乾淨殘骸,把門關好,躺在葦席上翻個身閉上了雙眼。
第151章 廢土
接下來一個星期,陳夏一直在田間地頭和家裡面打轉,直到土豆的收穫季節過去,她才休息了兩天。
然而,土豆收完了還有棉花。
聚集區種了一大片棉花,因為沒有農藥,棉花的產量不高,開的花很小一朵,但總歸是長出來了,所以就需要人去摘。
身為聚集區唯一一個還在義務勞動期的人,陳夏自然需要摘棉花。
又摘了兩天半棉花,終於摘完了,又要拔棉花植株,棉花植株在地裡面已經曬乾了,抱回家就是很好的生火工具,因為幹活了,陳夏分到了兩大捆棉花植株,送給鄰居一捆,有來有往才能長久相處下去。
陳夏的肥皂即將用完,常欣有橡皮大小的一塊過期肥皂,省著用,一直用到今天。
肥皂是廢土之上最容易獲得的清潔產品,除了去污,還能夠消毒殺菌,被蟲蟻叮咬後用肥皂清洗是很不錯的處理手段。
陳夏想製作一批肥皂,除了自己用,還可以擺地攤賣出去。
這麼大一個聚集區,懂得製作手工肥皂的人肯定有,就算不會,曾經的網絡如此發達,也該有人見過。她在聚集區的集市上逛過,肥皂的出現概率不低,而且價格不算很高。
肥皂製作主要是收集動物脂肪或植物油,比如豬油、牛油、羊油,或者是橄欖油、椰子油這些。
除此之外,還要準備鹼液,鹼液可以用草木灰製作,她燒柴火做飯,草木灰天天都有。
希望聚集區只有兩戶人家養豬,豬油價格不低,陳夏放棄了購買豬油的打算,準備去外面找一找,說不定就能收穫幾隻兔子、野雞、野豬之類的。
收完棉花有兩天休息時間,陳夏帶上工具,離開了聚集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土豆收好後,收攏在地頭,會有人帶著稱過來稱重,然後帶走三分之二的土豆,剩下的才是陳夏的。
一畝地土豆收了六百三十二斤,應該留下210斤,實際上留了250斤。
這250斤土豆,陳夏借鄰居的尼龍袋和推車,兩次才運回家。相應的,在鄰居運土豆時,她需要幫忙。
250斤土豆倒在屋內,滾了一地。
陳夏沒有床,暫時打地鋪。
窗戶沒有糊著,只有一個大洞,凳子是從老人那拿的,牆角豎著一些工具,其餘什麼都沒有,稱得上是家徒四壁。
臨睡前,陳夏在門後用根棍子抵著,工具全部收進空間,這可是比土豆更貴重的東西。
第二天,鄰居的三個月工期剛結束,不用出門,待在家裡搗鼓土豆。陳夏照舊出門,挖了一天的土豆。
不過比昨天回來的早,到家才四點半,陳夏就打算趁著天還沒黑,出去砍點荊條之類的東西把屋前的空地圍起來。
在以前,野生荊條只有農村少部分地區才能見到,現在外面田間地頭長得到處都是。
陳夏出了聚集區的大門,走了幾十米就發現一叢荊條,不過可能是經常被人砍伐的緣故,長得有點小。
她又往外走遠了一點,在一個背陽的下坡找到了一大片荊條,每棵荊條都比人還高。
陳夏用刀拍打荊條,趕走下面的小蟲子,然後從根部開始砍,沒一會兒就砍倒一大片。捆了兩大捆荊條,用一根長棍挑著,拖著回去。
在荊條叢旁邊,陳夏還發現了幾棵生薑,一併挖出來帶走。
回到家後,陳夏三兩下用匕首削掉荊條多餘的葉,削尖底部,用力插進土裡面。
中途,鄰居出來看了一眼,端著一個碗,碗裡有一個雞蛋大小的土豆,地裡面的土豆基本都這樣大,一般比雞蛋小,比雞蛋大的很少。
「我剛煮好的土豆,這個給你吃。」
「謝謝你的好意,不過不用了,我把荊條插好就去做飯。」
「你有鍋嗎?有柴火嗎?」
「有鍋,柴火好撿,你家的火滅了嗎?沒滅的話我待會借個火。」
「行,那你待會過來。」
陳夏幹活很快,再加上力氣大,很快插好了荊條。
和鄰居挨著的一邊不用插,只有靠路和靠右的一邊需要插,兩捆荊條剛好夠用。
她去外面撿了些乾柴和一些土疙瘩,搭了一個簡陋的灶台,從鄰居家借了火,架上鍋,倒了些從昨天澄清的水。
太陽落山,天空鋪了一層深紅的晚霞,炊煙裊裊,陳夏坐在小凳子上,手中拿著掉色地圓塑料扇,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火。
晚霞給整個聚集區鍍上一層紅色,在田地里勞作的人結伴歸家。
此情此景,陳夏難得生出一絲悠閒。
她從前很少珍惜平凡的每一天,為學業發愁,為人際關係發愁,為不夠瘦不夠美發愁,在綁定系統後,當這平凡的一切都遠離後,後悔卻來不及了。
舒適的氣溫,日升日落的太陽,飽腹的食物,和平的局勢……都成為可望而不可求之物。
只有切身經歷,才會懂得珍惜。
土豆煮好了,陳夏把鍋移到地上,掀開蓋子,用削尖的荊條把土豆插出來。撕開皮,吹涼後珍惜地吃下去。兩個土豆下肚,陳夏心滿意足地伸了個攔腰。
夜風微涼,星星眨眼,夜空沒有永夜那麼瑰麗,卻依舊迷人。
陳夏清理乾淨殘骸,把門關好,躺在葦席上翻個身閉上了雙眼。
第151章 廢土
接下來一個星期,陳夏一直在田間地頭和家裡面打轉,直到土豆的收穫季節過去,她才休息了兩天。
然而,土豆收完了還有棉花。
聚集區種了一大片棉花,因為沒有農藥,棉花的產量不高,開的花很小一朵,但總歸是長出來了,所以就需要人去摘。
身為聚集區唯一一個還在義務勞動期的人,陳夏自然需要摘棉花。
又摘了兩天半棉花,終於摘完了,又要拔棉花植株,棉花植株在地裡面已經曬乾了,抱回家就是很好的生火工具,因為幹活了,陳夏分到了兩大捆棉花植株,送給鄰居一捆,有來有往才能長久相處下去。
陳夏的肥皂即將用完,常欣有橡皮大小的一塊過期肥皂,省著用,一直用到今天。
肥皂是廢土之上最容易獲得的清潔產品,除了去污,還能夠消毒殺菌,被蟲蟻叮咬後用肥皂清洗是很不錯的處理手段。
陳夏想製作一批肥皂,除了自己用,還可以擺地攤賣出去。
這麼大一個聚集區,懂得製作手工肥皂的人肯定有,就算不會,曾經的網絡如此發達,也該有人見過。她在聚集區的集市上逛過,肥皂的出現概率不低,而且價格不算很高。
肥皂製作主要是收集動物脂肪或植物油,比如豬油、牛油、羊油,或者是橄欖油、椰子油這些。
除此之外,還要準備鹼液,鹼液可以用草木灰製作,她燒柴火做飯,草木灰天天都有。
希望聚集區只有兩戶人家養豬,豬油價格不低,陳夏放棄了購買豬油的打算,準備去外面找一找,說不定就能收穫幾隻兔子、野雞、野豬之類的。
收完棉花有兩天休息時間,陳夏帶上工具,離開了聚集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