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想說漢人女子這種陋習簡直匪夷所思,突然記起耿貴太妃也是漢人,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哀家記得孝莊文皇后下過諭旨,禁止女子纏足?」鈕鈷祿太后目露疑惑,「怎麼還有人會這麼幹?」

  這個耿貴太妃倒是知道緣由:「咱們旗人女子無惡疾者,全都要選秀,在皇上太后面前過一眼,自然沒人敢纏足。漢人女子多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誰知道她們纏沒纏?」

  「咱還有律法,違抗禁令纏足,其父或其夫杖八十,流放三千里。」允祕摸著腦袋,大為不解,「就這還禁不了。」

  他知道這條執行起來不容易,父親和丈夫流放,老弱婦孺的生計怎麼辦?底下官員也是這個想法,為了這個原因,讓無數百姓家破人亡有(影)違(響)仁(政)義(績),上頭不嚴查就不管。

  「因為『男降女不降』,大清入關下令男剃髮女放足。剃髮在斷頭的血腥下妥協了,女纏足是士人反清最後的堅持。」弘晝嗤笑一聲,「他們還怕自己成了出頭椽子,愚弄尋常百姓家的女子也纏足,編了童謠四處傳唱。」

  允祕:「小腳嫁秀才,吃肉菜;大腳嫁瞎子,就辣子。」

  「太壞了,太壞了!」鈕鈷祿太后憤憤不平,「哪有那麼多秀才嫁?」

  耿貴太妃:「瞎子也沒幾個!」

  額娘們抓重點的角度總是很新奇,弘晝只能點頭附和,「可不嘛,裹了小腳沒有秀才嫁,又耽誤幹活,苦水只能往肚子裡咽。」

  「對,有些讀書人就是虛偽。我們在杭州遇見一個教書先生,看起來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七十歲了還納十五歲的小妾!」允祕又想起了道貌岸然的李郎中,「弘晝侄兒揍得好,這種人就得跟他講拳頭。」

  「為老不修,十五歲比他孫女都小。」鈕鈷祿太后罵道,「罔顧人倫,不配為師。」

  她其實想罵「老不死的東西,色胚,活著就是禍害」,但身為太后,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女子,罵這種不體面的話不合適。

  耿貴太妃驚呼:「七十歲還納妾!」

  【七十歲算什麼,乾小四八十八歲的時候,還晉了兩名十多歲的秀女呢!】

  雖說是嘉慶選秀孝敬給他的,但他這個手握重權的太上皇要是不點頭,嘉慶還能硬送?

  暫時歇一歇眼睛,來湊熱鬧的弘曆:……

  能活到八十八很高興,但聽了這話,覺得現在就死在弟弟和小皇叔面前了呢!

  啊呸,這個乾小四不是他!

  許久沒聽到弘晝心聲的允祕先是一驚,隨即快速的捂住了嘴,眼神控制不住的往弘曆身上瞄。

  天老爺!八十八了還得睡妃子!

  弘晝侄兒跟他說過的,「後宮嬪妃和皇帝相處的時間那麼短,日日守候日日失望之後,你覺得她們還會傾慕皇帝這個人?只是想要生下皇子公主,有個依靠寄託罷了。換個角度想,皇帝辛勞一天了,晚上還得去當生子工具。為了後宮平和,最好還是雨露均沾。」

  允祕覺得有哪裡不對,但,聽起來又很有道理。後宮適齡嬪妃都想睡皇帝,目的就是生下皇子。

  四哥當皇帝的時候,鈕鈷祿嫂嫂和耿嫂嫂有弘曆、弘晝,就是關起院子開開心心過自己的日子,壓根就沒見她倆去爭四哥的寵愛。

  四哥駕崩,兩位嫂嫂眼淚是沒少流,不過,他看得出來,也沒多傷心……

  允祕覺著後院女人多,其實,也沒什麼好。不如只要一個心意相通,白首不渝的呢。

  鈕鈷祿太后抬眼見到門口的弘曆,隨口提議一句:「皇上,朝中若是有這種為老不尊的,你可得下旨訓斥,以正風氣。」

  允祕低頭嗑瓜子:最為老不尊的就是皇上!

  弘曆揉了揉胸口,總覺得有點不適,忙岔開話題,「女子纏足一事還得管,你們有什麼好法子麼?」

  鈕鈷祿太后笑笑:「哀家不懂國事,就不瞎摻和了。」

  允祕:「叫翰林院寫童謠,寫許多首童謠,各州府縣傳唱。」

  第一次聽到那首童謠的時候,他還覺得有趣,弘晝侄兒臉色卻一下子難看起來。

  弘晝侄兒當時說的話,他還記得清清楚楚,「這童謠聽得多了,他們就信了給女兒裹小腳,就能讓她們長大了過上好日子。百姓純真又愚昧,分辨不出其中的險惡。所以白蓮教、黃天教這種蠱惑人心的邪教才屢禁不止。」

  百姓怎麼樣他管不著,但童謠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記住了。

  「自發旨之日起,有女子纏足者,九族三代不讓科舉。」弘晝開口就來了一條狠的,「若是陰奉陽違,革除功名,揭發檢舉者赦免。」

  一家一戶敢存僥倖心理,九族三代呢?親人之間相互監督,這事兒不道德,但能維護律法的執行。他倒要看看,關乎到自身前程利益,這幫虛偽的士大夫們會如何選擇?

  原本弘曆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他就是隨便說說,但弟弟和小皇叔這麼鄭重其事,他心裡也認真了幾分,「我明兒就叫張廷玉他們出個章程來。」

  他抬眸瞧一眼弟弟的面容,眉清目朗,眸光澄澈,看過來的視線昭昭磊落,不自覺的帶著三分矜貴三分仁義。

  弟弟生來就是一副菩薩心腸,見不得人間悲苦,對弱小總是不自覺的憐憫。

  這樣心思純淨……甚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