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果然祝汐瞥了他的手一眼,沒有動,過一會兒又看一眼。

  在青天白日下已經是難得的進步。其實從剛才在寧芸面前攬過小朋友來親李信年就做好了被撓的準備。

  不過現在看起來反而是祝汐自己有些不確定的樣子,明明都……

  「就吃這個吧。」

  李信年自然而然地收回手:「奶油蘑菇雞,好不好。」

  之前迷津的後廚升級過一次,出了一張簡餐菜單,李信年去試菜的時候跟著學了兩手,不記得有沒有給祝汐發過照片。

  現在重新翻出手機相冊,李信年單手劃了兩下,遞到祝汐面前:「或者這個,番茄炒蛋。」

  這兩個也差太遠了。祝汐笑起來,李信年收起手機轉了個花活:「有什麼好笑的,番茄炒蛋很難的好不好。」

  家常菜的精華,高端廚藝的真正體現,居家旅行不得不學的第一項王牌技能——

  李信年自己也笑了:「說吧想吃哪個,今天都給你做。」

  是是是。這句話才真的像是在哄貓,祝汐在眼角彎出一個弧度,想了想忽然說:「我也會做,做給你吃好不好。」

  ?

  這倒是沒想到。

  雖然小朋友一般都不太看得出情緒,但顯然今天也有些不同,在這樣的氛圍里彎起眼睛望過來,就顯得年輕又生動。

  李信年這間出租屋的廚房也延續了那種普通的風格,瓶瓶罐罐鍋鍋鏟鏟。沿著灶台的一圈瓷磚很認真地擦過,如果以之前作為獨居男性的那種標準來看,已經算得上十分乾淨整潔。

  祝汐從前和他一起住的時候就不怎麼進廚房,在這種地方顯露出一點點養尊處優的慣性——倒不一定是不會做,但難得的是不會像很多人那樣因為沒有「做點什麼」就表現出侷促,有時候靠在門口看李信年起鍋炒菜遞個調料,回憶起來簡直曖昧意味大於生活日常。

  這次回來之後雖然住在一起,但兩個人的日程反而不能經常合上,又彼此卡著那點不清不楚的關係。算下來李信年真的見過他下廚的次數簡直寥寥無幾。

  ·

  「冰箱裡有雞蛋。」

  於是現在換成李信年靠在門口。這麼一看這個廚房委實是有一點小。

  番茄也有,對就在那個,冷藏櫃最下面一格。李信年遙控指揮,話說你行不行啊要不還是我來。

  不用,祝汐找了個碗把雞蛋打進去:「鹽在哪裡?」

  下面那個抽屜拉開就是。李信年走進去幫他拿出來,還是忍不住吐槽:「不是,真的就吃番茄炒蛋啊。」

  不是你自己挑的嗎。祝汐帶著那種笑容很從容地看過來:「我第一個學會做的菜就是這個。」

  ……啊。這麼一說。李信年忽然頓了一下。

  雖然小朋友說起來輕描淡寫,但是好像也能想像到那種真正開始獨自生活時的畫面。李信年自己有過這種脫離家庭的經驗,但祝汐當時遠在千里之外,不用想就知道只會更加辛苦。

  「也沒什麼。」

  祝汐把炒好的雞蛋盛起來,番茄倒下鍋去用鏟子撥開:「就是我當時,好像真的不怎麼想你。」

  雖然一開始是交流的名義,但實際上課業日程也並不輕鬆,更何況他後來動了申請學位課程的念頭,再加上那邊的學校不提供高年級的宿舍,所以還摻雜著後面租房找物業以及和各色鄰居相處的種種瑣事。他一開始住的那個街區不太安全,半年後又換了一家。

  不過現在講起來就很從容,還能說起聖誕節時和樓下其他國家的租客一起交換餐品共度佳節。

  李信年忍不住想了想自己去年十二月在做什麼。應該左左右右還是店裡的那些事,盤下迷津對他來說當然也算是生活道路上的一項重大選擇,他很喜歡唱歌,但對人生的規劃並不完全只在於做一個歌手。

  與此同時就聽到祝汐很輕緩地說:

  「就是後來回來了,站在鹿淩江邊,突然又想起你。」

  ——就像李信年不會說自己給祝汐寫歌或者借著拍片的名義去學校看藝術學院那座小樓,祝汐也不提那天他為什麼會在江邊叫住李信年。

  後面的事情發生得和兩年前一樣迅捷,每一步都像是被安排好環環相扣的劇情。

  「你記不記得。」李信年忽然說,「有一次你去迷津。」

  應該還是他們最初的那幾次見面,祝汐那個時候偶爾會去迷津坐一坐,李信年有時候在店裡,有時候不在,好在小朋友後來學會低調,至少沒有再讓人看出有沒有喝醉。

  那天演出結束得早,李信年下台收拾了一下就準備從側門離開,要走的時候發現了同樣正在往外走的祝汐。

  「那天晚上天氣很好,不知道為什麼,路上只有我們兩個人。」

  李信年的聲音裡帶上了一點笑意,很輕和地還原當時的畫面:是沿著鹿淩江邊的那條石板長街,從酒吧街出口右拐,通往對岸雙江大學的短短一段路。月色皎皎,深藍色的夜空下綴著梧桐樹枝葉的剪影,可以聽到江水近在咫尺涌浪拍岸的聲音。

  「你看到有人掛在雜貨店門口的紅繩,問我『那是什麼』。」

  走近了才發現是一張乾花做的書籤,墜在一個鈴鐺下面,靠近底端的地方穿了一個洞,掛了一截手編的紅繩,巋然地懸盪在夜色里。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並肩站在那裡,抬起頭看了十來秒,才好像醒過神來一樣轉向彼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