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岑君山的母親可不傻,會意地說:「龐雨凝的品格和本事我們今日都是親眼得見,若是能做我的兒媳,我定是滿意的。」

  老太太點點頭:「這事你與其他人知會一聲,大家心裡有數,等兩個孩子平安歸來再議。」

  第875章 婚期臨近

  龐雨凝與岑君山此時正在山洞裡過夜。

  影衛追到一半,戲演足了也就撤退了。

  龐雨凝和岑君山商議後,決定明日早上再回去。當兩個人再次在山洞緊挨著烤火取暖的時候,仿佛回到了當初岑君山救下龐雨凝的那次相識。

  只是那時還不甚明白的情愫,如今早已有了答案。

  .

  兩天後,於嫻嫻在京城聽著最近流行的八卦。

  ——「岑君山竟要與龐雨凝成婚了?!」

  ——「這兩家人是世仇,怎麼會走到一起?莫不是岑家的老太太老糊塗了?」

  ——「你有所不知,前日這兩家人在京郊一起遇到土匪,互相幫忙,竟然產生了患難之情,你說奇不奇?聽說當時龐雨凝臨危不懼,引走土匪救下兩家人,岑家人心懷感念,願意接納她入門。這事還是岑家老太太做得主呢!」

  ——「這可真是奇了!當初對龐家最恨的就是岑老太太,如今竟又是她要主婚。」

  ——「這說明岑老太太拿得起放得下,她可是個恩怨分明的人。」

  ——「哼,龐家從前沒少與岑家互踩,眼下又怎麼個恩怨分明法?」

  ——「岑老太太只接納了龐雨凝,可沒說接納龐家,尤其是龐家家主那對親家,她看不上眼。聽說龐雨凝已經自請與龐家斷絕關係,以後改姓梁了。」

  ——「梁?為何不是從夫姓?梁又是哪裡來的?」

  ——「這你就不知道了,梁乃是龐雨凝的母姓。她不是嫡母所生……」

  ……

  這些消息,都是於嫻嫻授意人放出來的。

  在京郊,龐雨凝一戰成名,與岑君山患難定情的事早就傳遍了。如今民眾觀念開放了些,對此事讚揚諸多,兩人順勢而為,訂婚已是理所當然。

  龐家家主後知後覺地發現了女兒的才能,想修復父女關係已經晚了。龐雨凝眼裡容不下沙子,早就搬出來與生母梁氏單獨租了院子,眼下小門小戶的日子也很清靜。

  何況還有心愛之人作陪,未來可期。

  於嫻嫻滿意地看著原著故事走向完美結局,心情舒暢,嘴裡的瓜子也磕得越發香了。

  完成這次劇情任務後,於嫻嫻的日子一下有了空閒,在家逗鳥弄花,也算怡情。

  而柯雪就比她忙碌多了。婚期已是迫在眉睫,作為未來皇后,她整日都被禮部的人纏著無法脫身,若不是有她在前擋槍,於嫻嫻也不會如此清閒。

  日子如白駒過隙。

  到了二月底,京城聚集的人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二月二龍抬頭那日,京城出現了百年難遇的盛況,人多到竟然由官府出面,管控出行。鄰邦的使者們也很多,於嫻嫻越發愛在樓上瞧熱鬧,看那些奇裝異服的人牽著駱駝、駿馬在路上行走,就像看電視劇。

  這是因為皇帝、帝尊大婚在即,雙喜臨門,各方鄉紳貴族、友邦鄰國都來道喜,齊聚京城。

  入城的人非富即貴,車隊一個比一個豪華,送來的賀禮五花八門,民間出了一個排行榜,榜單上列舉的都是異寶奇珍,排在前十的都是萬金難換。

  若是有人送來更名貴的賀禮,榜單便會立刻更新,由於眾人的討論度很熱,連帶送禮的人也會名噪一時,許多人竟然為了這點虛名,不惜掏空家底。

  眼看好好的喜事要滋養歪風邪氣,於嫻嫻和龍卿閒暇時便商量起對策。

  第876章 晟王竟然是你?!

  於嫻嫻:「說起來,九霄閣給皇宮的賀禮還沒送呢。我們定要送個便宜的、真誠的、體現格局的禮物,打壓這種只知奢華攀比的風氣。」

  龍卿:「我們想到一處了。」看向於嫻嫻的表情滿是驕傲,自家囡囡不僅可愛聰明,還頗有遠見。

  於嫻嫻沒注意龍卿的目光,只低頭盤算著送什麼好。

  兩人正說著話,外面陸虎進來了,說起最新的消息:「閣主,晟王進京了。」

  龍卿竟因為這句話,語調都上揚起來:「是嗎?入住在何處?」

  陸虎答:「我們才剛得到消息,已經派人去迎接了,不知晟王是否會願意住在咱們九霄閣。」

  龍卿喜不自勝:「能住下就太好了。」

  於嫻嫻從不知道龍卿還有在意的官員,問:「晟王是何人?你怎麼如此開心?」

  龍卿答:「晟王心懷天下,乃是盛德之人,我定會帶你去見他。」

  他竟讓陸虎備好馬車,親自迎客。於嫻嫻自然跟上。

  在路上,於嫻嫻聽龍卿給她科普晟王的傳奇故事。

  據說天下本該是晟王繼位,但晟王志不在此,早早離京,自願鎮守東鄔。

  東鄔是元夏國海岸線邊上最大的一座臨海城,曾經常年受海患、匪患、外邦侵擾,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晟王過去後,興修水利、大行良政、建立通商制度,與海盜達成不共犯的協議,同時又用雷霆手段鎮壓外邦敵人,海上作戰戰無不勝,樁樁件件都是被寫進兵書不得不讀的經典案例……

  晟王護一方水土安全,後又南下遊歷,凡過之處必視察水利、商業,提出了上百條精確可行的改良之法。他主持修建的海防工程,不僅可以抵禦外敵,還對阻擋土地鹽化、提升農產大有助益;他開放建造的海市直接滋養了沿海六座大城,使千萬百姓脫離貧困;更有他提議修建的運河,使得糧食源源不斷在水上通運,以南養北,才有今日元夏之盛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