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
因為緹娜·奧斯本根本沒有回到默斯頓,直接奔赴往環形戰線上繼續自己的駐守任務。
沒人在乎為什麼她又繼續開始執行那被駁回的任務, 反而為此分外舒心。在安斯艾爾抵達後,為了穩住這位新君,守舊派們舉行了最大規模的接待儀式, 竭力發誓會嚴懲莫里安,並為元帥召開盛大的追悼會。
聯盟元帥李登殊為了全人類的命運而犧牲自己, 英雄的壯舉可歌可泣。急於控權的高層們為了作秀,更是親自去往陵園將元帥的名姓刻在慰靈碑之上,而後進行了為期七日的舉國哀悼。
他們原以為安斯艾爾會為此分外感動,甚至準備好了對方感傷落淚時應有的寬慰。可實際上安斯艾爾全程都表現得異常冷靜。他只在默斯頓待了一天, 全程也沒有表現出絲毫感傷——連遺物送葬的儀式都沒有看,就離去了。
原想著對他大肆籠絡的守舊派們撲了個空,不由訕訕, 內部論調開始譴責安斯艾爾的冷血無情。唯有少數人回想起安斯艾爾在看他們伎倆時露出那冷誚的神情, 感到一絲不安。
但也不乏真心實意為李登殊的離去而傷痛的人們。前往聯盟默斯頓為李登殊悼念的人民眾不計其數,他們從長明星系各地而來, 橫跨大半宇宙真心實意地為這個英雄的離去而哀悼。聯盟的慰靈碑下堆滿了慰問英靈的花束,而李登殊直屬的軍部更是不分日夜都有人來向他致禮哀悼。
竊國者外,更多是真心實意為他的付出和犧牲而感佩的人。
一月之後,慰靈期滿。原以為一切將重歸正軌的聯盟高層收到了帝國發來的一封文書。
他們原以為其中寫的是安斯艾爾對於聯盟的感謝,畢竟這位皇帝至少現在還是李登殊名義上的未亡人。可沒想到那並不是什麼感謝信,而是一份罪證清單。
這讓他們如遭雷擊。
這次無需協查無需通報,早先參與竊國之亂以及此次莫里安計劃的人無一漏網,名字都被皇帝親筆烙印在了文書之上。後附的罪責和證據更是清楚確鑿,樁樁件件有跡可查、無從辯駁。
最後的要求更是讓拆件的幾人頭皮發麻:帝國方要求聯盟在三日之內將文書上所有相關人等交付星際審判庭,逾期則後果自負。
而他們的名字就在其中。
安斯艾爾這樣翻臉不認人的舉動令他們大為光火,但又因為把柄在對方手中,他們不敢聲張,只能暫且按兵不動、引而不發,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內心認為安斯艾爾再怎麼也不敢貿然對聯盟高層動手。
但懷著這樣僥倖的他們大錯特錯——三日後,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的帝國以皇室的名義將這封文書公開示眾,整個長明星系一片譁然。聯盟的黑幕被接連不斷地揭穿,明白一切的民眾們感到無比的反感和憤怒。聯盟政府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高層們急於撇清自己,但這次甚至內部的人們都不願意再信任他們。
自下而上的聲浪令他們難以招架,他們只得求助絕對力量的幫助。可幾位留存的高級將領中,以格林為首全部稱病,能握在手中的軍部虛有其表,他們只得轉頭求助遠在環形戰線上的緹娜。
可對方態度前所未有的冷硬,甚至連回函都分外不客氣:太遠,不去。
幾人鼻子都要氣歪,左支右絀下只能繼續裝死。但這次皇帝沒給他們上次那樣的緩衝時間——在公布所有罪責一天後,帝國軍整裝壓境,安斯艾爾宣布不日將親臨聯盟首都星,為逝去的所愛討回公道。
這次徹底把他們嚇得屁滾尿流,有人大著膽子出口指責安斯艾爾單方面撕毀中盟協定,有違盟約精神。皇帝聞言命帝國軍卸下帝國旗幟,即日起歸屬中盟勢力,協助他兵臨默斯頓,討回公道。
看著轉頭就掛上希望新星旗幟的帝國軍,所有人瞠目結舌,後知後覺他們被安斯艾爾擺了一道:皇帝用再簡單不過的方法解決了中盟在聯盟帝國間的尷尬立場。而被針對的幾人肝膽欲裂,徹底明白了整個長明星系已經被安斯艾爾擺成了一盤棋。
一日後,皇帝率軍直入聯盟中樞。
默斯頓的花卉噴泉被炸毀後,餘下的空地被改建成了大型廣場——而這次也成了為他們特設的行刑台。皇帝抵達的那日廣場周圍人山人海,據親歷者描述,皇帝親自帶了一口水晶棺材擺在廣場之上。被點名的官員無一倖免,即便提前逃走的也都被抓了回來。
那些高官在被剝除了蒼銀白鹿勛後綁起來,串在棺材之後繞城一周。而被揍得鼻青臉腫的聯盟高層在經受遊街後也沒被放過,他們被皇帝帶上了帝國星艦,直接交付給星際審判庭。
這次回程的路上,安斯艾爾並非如同來時一樣如入無人之境。環形戰線上的緹娜在事發後迅速回縮,率軍駐紮在默斯頓星外、也是皇帝回程的必經之路上。浩瀚鋪陳開的聯盟星艦嚴陣以待,繪成密密匝匝的星海。
看到自家艦隊的聯盟高層們在星艦里痛哭流涕,以為看到了一線生機。沒想到這些艦隊並非為他們而來。緹娜和安斯艾爾打了個照面,雙方相對無言,但都明白了其中隱含的警告和震懾。最後聯盟艦隊為皇帝讓開了一條路——
他們沉默而無聲地注視著皇帝的星艦,直到他徹底從默斯頓離開。
在那之後緹娜重回聯盟境內,而拜安斯艾爾所賜,聯盟守舊派系徹底被清掃,聯盟內部百廢待興。崛起的革新派成員嚴格秉持三方並立、互相監督、互相扶持的理念,在民眾的支持下建立起新一代的聯盟中樞。
沒人在乎為什麼她又繼續開始執行那被駁回的任務, 反而為此分外舒心。在安斯艾爾抵達後,為了穩住這位新君,守舊派們舉行了最大規模的接待儀式, 竭力發誓會嚴懲莫里安,並為元帥召開盛大的追悼會。
聯盟元帥李登殊為了全人類的命運而犧牲自己, 英雄的壯舉可歌可泣。急於控權的高層們為了作秀,更是親自去往陵園將元帥的名姓刻在慰靈碑之上,而後進行了為期七日的舉國哀悼。
他們原以為安斯艾爾會為此分外感動,甚至準備好了對方感傷落淚時應有的寬慰。可實際上安斯艾爾全程都表現得異常冷靜。他只在默斯頓待了一天, 全程也沒有表現出絲毫感傷——連遺物送葬的儀式都沒有看,就離去了。
原想著對他大肆籠絡的守舊派們撲了個空,不由訕訕, 內部論調開始譴責安斯艾爾的冷血無情。唯有少數人回想起安斯艾爾在看他們伎倆時露出那冷誚的神情, 感到一絲不安。
但也不乏真心實意為李登殊的離去而傷痛的人們。前往聯盟默斯頓為李登殊悼念的人民眾不計其數,他們從長明星系各地而來, 橫跨大半宇宙真心實意地為這個英雄的離去而哀悼。聯盟的慰靈碑下堆滿了慰問英靈的花束,而李登殊直屬的軍部更是不分日夜都有人來向他致禮哀悼。
竊國者外,更多是真心實意為他的付出和犧牲而感佩的人。
一月之後,慰靈期滿。原以為一切將重歸正軌的聯盟高層收到了帝國發來的一封文書。
他們原以為其中寫的是安斯艾爾對於聯盟的感謝,畢竟這位皇帝至少現在還是李登殊名義上的未亡人。可沒想到那並不是什麼感謝信,而是一份罪證清單。
這讓他們如遭雷擊。
這次無需協查無需通報,早先參與竊國之亂以及此次莫里安計劃的人無一漏網,名字都被皇帝親筆烙印在了文書之上。後附的罪責和證據更是清楚確鑿,樁樁件件有跡可查、無從辯駁。
最後的要求更是讓拆件的幾人頭皮發麻:帝國方要求聯盟在三日之內將文書上所有相關人等交付星際審判庭,逾期則後果自負。
而他們的名字就在其中。
安斯艾爾這樣翻臉不認人的舉動令他們大為光火,但又因為把柄在對方手中,他們不敢聲張,只能暫且按兵不動、引而不發,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內心認為安斯艾爾再怎麼也不敢貿然對聯盟高層動手。
但懷著這樣僥倖的他們大錯特錯——三日後,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的帝國以皇室的名義將這封文書公開示眾,整個長明星系一片譁然。聯盟的黑幕被接連不斷地揭穿,明白一切的民眾們感到無比的反感和憤怒。聯盟政府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高層們急於撇清自己,但這次甚至內部的人們都不願意再信任他們。
自下而上的聲浪令他們難以招架,他們只得求助絕對力量的幫助。可幾位留存的高級將領中,以格林為首全部稱病,能握在手中的軍部虛有其表,他們只得轉頭求助遠在環形戰線上的緹娜。
可對方態度前所未有的冷硬,甚至連回函都分外不客氣:太遠,不去。
幾人鼻子都要氣歪,左支右絀下只能繼續裝死。但這次皇帝沒給他們上次那樣的緩衝時間——在公布所有罪責一天後,帝國軍整裝壓境,安斯艾爾宣布不日將親臨聯盟首都星,為逝去的所愛討回公道。
這次徹底把他們嚇得屁滾尿流,有人大著膽子出口指責安斯艾爾單方面撕毀中盟協定,有違盟約精神。皇帝聞言命帝國軍卸下帝國旗幟,即日起歸屬中盟勢力,協助他兵臨默斯頓,討回公道。
看著轉頭就掛上希望新星旗幟的帝國軍,所有人瞠目結舌,後知後覺他們被安斯艾爾擺了一道:皇帝用再簡單不過的方法解決了中盟在聯盟帝國間的尷尬立場。而被針對的幾人肝膽欲裂,徹底明白了整個長明星系已經被安斯艾爾擺成了一盤棋。
一日後,皇帝率軍直入聯盟中樞。
默斯頓的花卉噴泉被炸毀後,餘下的空地被改建成了大型廣場——而這次也成了為他們特設的行刑台。皇帝抵達的那日廣場周圍人山人海,據親歷者描述,皇帝親自帶了一口水晶棺材擺在廣場之上。被點名的官員無一倖免,即便提前逃走的也都被抓了回來。
那些高官在被剝除了蒼銀白鹿勛後綁起來,串在棺材之後繞城一周。而被揍得鼻青臉腫的聯盟高層在經受遊街後也沒被放過,他們被皇帝帶上了帝國星艦,直接交付給星際審判庭。
這次回程的路上,安斯艾爾並非如同來時一樣如入無人之境。環形戰線上的緹娜在事發後迅速回縮,率軍駐紮在默斯頓星外、也是皇帝回程的必經之路上。浩瀚鋪陳開的聯盟星艦嚴陣以待,繪成密密匝匝的星海。
看到自家艦隊的聯盟高層們在星艦里痛哭流涕,以為看到了一線生機。沒想到這些艦隊並非為他們而來。緹娜和安斯艾爾打了個照面,雙方相對無言,但都明白了其中隱含的警告和震懾。最後聯盟艦隊為皇帝讓開了一條路——
他們沉默而無聲地注視著皇帝的星艦,直到他徹底從默斯頓離開。
在那之後緹娜重回聯盟境內,而拜安斯艾爾所賜,聯盟守舊派系徹底被清掃,聯盟內部百廢待興。崛起的革新派成員嚴格秉持三方並立、互相監督、互相扶持的理念,在民眾的支持下建立起新一代的聯盟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