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頁
只是這樣一來,她的狀況自然瞞不了她的家人。陳家在京中紮根,陳寄羽已經外放結束歸來,入了門下省,回到京中和父母團聚,一家人就住在她的府邸中。
陳母帶著養女在京中經營飯館,陳父在司農寺擔任了一個小官,依舊是在進行良種的改進培育,儘管因為女兒而盡受優待,但全家人卻都活得很低調。
雖然當初陳松意在戰場上的消息是傳回來,就算傳話回來的人有意隱瞞,陳家也知道她醒來的機會並不大。
陳寄羽原本經過想在任期結束後繼續外放,配合朝中改制和厲王遷徙世家一起更深入地清理那些世家的根系,但因為妹妹在戰場上幾乎是確定身死,考慮到父母和年紀尚幼的義妹,所以三年之後他還是結束外放回到了京中。
不過,陳家人都默契的不去想松意可能回不來了這件事,依然在期待中度過每一天。他們沒有給她立牌位,沒有祭祀,只要一天沒有確定的消息傳回來,他們就會繼續等下去。
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宴上照樣會給她留下位置,就等著哪一天他們回來就會看到她在門外出現,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然後一家團圓。
而在擊潰了草原王庭,將它變成了大齊的領土之後,厲王就沒有再常年留在邊關或是封地,起碼在大朝會上朝臣都會看到他出現。
和草原人徹底開戰的那一年,厲王就二十七了,現在過去幾年,他早已經年過而立。
眼下長子身體恢復康健,朝著一代明君發展,後宮也算清靜,幾個皇子都顯出了崢嶸,景帝雖然身體恢復過來了,但卻也已經立下了太子,朝綱穩固,再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太后唯一放不下的就剩下幼子的婚事。
她原本還是想催厲王的,但見他回來之後,年年新年都往外去,顯然這麼多年他所動心的就只有一個人,而現在人還在天閣,不知什麼時候才會醒來,原本還想催他的太后也就開不了口了,只是在逢年過節去護國寺添香油錢的時候,都虔誠許願,希望永安侯能早日清醒。
入了正殿,容鏡已經在裡面等候,見他來到,起身相迎。
跟有所變化的他相比,容鏡仿佛一直就定格在了這個時間,五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這樣,五年後再見他依然是這樣。
蕭應離每年來這裡,不止是來看陳松意有沒有醒,也是代表大齊皇室來給這位天閣之主傳遞信息,闡明他們天閣所提供的技術改良今年在整個大齊應用情況。
“……如今中原各處都有天閣門人在傳授技藝,印刷出的書籍、邸報也已經發行向各處,便是在最底下的村鎮也隨處可見。大齊的人口從五年前的二百萬戶變成如今的四百多萬戶,翻了一倍,這其中有著天閣的諸位不可磨滅的貢獻。陛下對天閣十分感激,去年也幾次提出想要將天閣封為國教,只是國師從來都是推拒。”
厲王與他對坐,拿起杯子飲了杯中一口清淡的茶。
容鏡聽懂了他的話,對他笑了一下,伸手提壺為他再續上:“師叔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盛世將至,天閣積蓄準備了這些年,也應當投身進去,為這盛世貢獻一份力量。這是天閣立閣的初心,並不需要陛下額外給我們封賞,而且師叔接受了大齊陛下封的國師之位,對天閣來說,這就足夠了。”
這些年,林玄是留在京城的。他沒有再推辭國師之位,但成為國師之後,最專注的就是司農寺的農業改革和良種培育。
因為有他在,又有朝野上下的全力支持,良種的培育才能這麼快就有成果,改種良種之後,讓整個天下的糧食產量翻了幾倍。
在這一點上,可謂是比他之前留下的運籌帷幄、力挽狂瀾之名更深入民心。
游天在天閣待了三年,三年之中用盡畢生醫術來修補陳松意的身體,等到三年之後她的傷口完全修復,只是一直沒有醒,他才離開了天閣去了一趟京城,又去了一趟鳳臨城,把編撰的醫書給了京中的太醫院跟書局,還有邊關的張辟疆,這才有了後面的醫署設立。
而在做完這些之後,游天就一路西行前往安西,尋找自己的身世去了。
“安西那邊的草藥和病案大概與中原不同,令小師叔沉迷其中,這兩年除了有書信寄回,人則一直沒有回來。”
蕭應離微微頷首,游天雖是當世醫術最好的人之一,但天閣里也不乏同他一樣鑽研醫術的門人,到了後面醫術外物對松意能否醒來已經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他回不回來關係並不大。
等兩人談完過去一年各方的變化之後,他這才正式提出了自己今年來這裡最主要的目的:“今年她還是未曾醒來嗎?若是未醒,能否讓我再去天之極看她一眼。”
天之極是天閣的禁地,便是在閣中也不是人人都能去,所以作為一個外人,每次來這裡提出這個要求,他心中都有些會被拒絕的不安。
但一年自己就來這一次,他還是有幾分確定容鏡應當不會拒絕自己。然而這一次,坐在他面前的年輕閣主卻對他笑著搖了搖頭:“殿下見諒,今年應當是不行了。”
聽見這番拒絕,蕭應離手指一顫,手邊的茶杯晃動了一下。
他第一反應便是天之極里沉睡不醒的人是不是有了什麼變故,可觀容鏡的神色和他先前與自己說話的態度,又確定事情應該不像自己想的那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陳母帶著養女在京中經營飯館,陳父在司農寺擔任了一個小官,依舊是在進行良種的改進培育,儘管因為女兒而盡受優待,但全家人卻都活得很低調。
雖然當初陳松意在戰場上的消息是傳回來,就算傳話回來的人有意隱瞞,陳家也知道她醒來的機會並不大。
陳寄羽原本經過想在任期結束後繼續外放,配合朝中改制和厲王遷徙世家一起更深入地清理那些世家的根系,但因為妹妹在戰場上幾乎是確定身死,考慮到父母和年紀尚幼的義妹,所以三年之後他還是結束外放回到了京中。
不過,陳家人都默契的不去想松意可能回不來了這件事,依然在期待中度過每一天。他們沒有給她立牌位,沒有祭祀,只要一天沒有確定的消息傳回來,他們就會繼續等下去。
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宴上照樣會給她留下位置,就等著哪一天他們回來就會看到她在門外出現,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然後一家團圓。
而在擊潰了草原王庭,將它變成了大齊的領土之後,厲王就沒有再常年留在邊關或是封地,起碼在大朝會上朝臣都會看到他出現。
和草原人徹底開戰的那一年,厲王就二十七了,現在過去幾年,他早已經年過而立。
眼下長子身體恢復康健,朝著一代明君發展,後宮也算清靜,幾個皇子都顯出了崢嶸,景帝雖然身體恢復過來了,但卻也已經立下了太子,朝綱穩固,再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太后唯一放不下的就剩下幼子的婚事。
她原本還是想催厲王的,但見他回來之後,年年新年都往外去,顯然這麼多年他所動心的就只有一個人,而現在人還在天閣,不知什麼時候才會醒來,原本還想催他的太后也就開不了口了,只是在逢年過節去護國寺添香油錢的時候,都虔誠許願,希望永安侯能早日清醒。
入了正殿,容鏡已經在裡面等候,見他來到,起身相迎。
跟有所變化的他相比,容鏡仿佛一直就定格在了這個時間,五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這樣,五年後再見他依然是這樣。
蕭應離每年來這裡,不止是來看陳松意有沒有醒,也是代表大齊皇室來給這位天閣之主傳遞信息,闡明他們天閣所提供的技術改良今年在整個大齊應用情況。
“……如今中原各處都有天閣門人在傳授技藝,印刷出的書籍、邸報也已經發行向各處,便是在最底下的村鎮也隨處可見。大齊的人口從五年前的二百萬戶變成如今的四百多萬戶,翻了一倍,這其中有著天閣的諸位不可磨滅的貢獻。陛下對天閣十分感激,去年也幾次提出想要將天閣封為國教,只是國師從來都是推拒。”
厲王與他對坐,拿起杯子飲了杯中一口清淡的茶。
容鏡聽懂了他的話,對他笑了一下,伸手提壺為他再續上:“師叔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盛世將至,天閣積蓄準備了這些年,也應當投身進去,為這盛世貢獻一份力量。這是天閣立閣的初心,並不需要陛下額外給我們封賞,而且師叔接受了大齊陛下封的國師之位,對天閣來說,這就足夠了。”
這些年,林玄是留在京城的。他沒有再推辭國師之位,但成為國師之後,最專注的就是司農寺的農業改革和良種培育。
因為有他在,又有朝野上下的全力支持,良種的培育才能這麼快就有成果,改種良種之後,讓整個天下的糧食產量翻了幾倍。
在這一點上,可謂是比他之前留下的運籌帷幄、力挽狂瀾之名更深入民心。
游天在天閣待了三年,三年之中用盡畢生醫術來修補陳松意的身體,等到三年之後她的傷口完全修復,只是一直沒有醒,他才離開了天閣去了一趟京城,又去了一趟鳳臨城,把編撰的醫書給了京中的太醫院跟書局,還有邊關的張辟疆,這才有了後面的醫署設立。
而在做完這些之後,游天就一路西行前往安西,尋找自己的身世去了。
“安西那邊的草藥和病案大概與中原不同,令小師叔沉迷其中,這兩年除了有書信寄回,人則一直沒有回來。”
蕭應離微微頷首,游天雖是當世醫術最好的人之一,但天閣里也不乏同他一樣鑽研醫術的門人,到了後面醫術外物對松意能否醒來已經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他回不回來關係並不大。
等兩人談完過去一年各方的變化之後,他這才正式提出了自己今年來這裡最主要的目的:“今年她還是未曾醒來嗎?若是未醒,能否讓我再去天之極看她一眼。”
天之極是天閣的禁地,便是在閣中也不是人人都能去,所以作為一個外人,每次來這裡提出這個要求,他心中都有些會被拒絕的不安。
但一年自己就來這一次,他還是有幾分確定容鏡應當不會拒絕自己。然而這一次,坐在他面前的年輕閣主卻對他笑著搖了搖頭:“殿下見諒,今年應當是不行了。”
聽見這番拒絕,蕭應離手指一顫,手邊的茶杯晃動了一下。
他第一反應便是天之極里沉睡不醒的人是不是有了什麼變故,可觀容鏡的神色和他先前與自己說話的態度,又確定事情應該不像自己想的那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