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頁
「本官熟讀律法,不會錯的。」
吳沛又沉默了良久,軟了態度,說道:「我招。」
……
「二位大人容稟,我本是家中么女,父母恩愛,兄長憨厚,家道雖然沒落,但靠著祖輩留下的萌蔭尚可過活,兄長發奮圖強誓要金榜題名,重振門庭,爹娘也不似對待一般女兒那樣將我關在深閨,我十五歲那年……與兄嫂出門遊玩,在一處山澗中與嫂嫂一同浣足,本想著有兄長望風看守,該是無妨的,可誰知竟被那曹俞偷看了去。嫂嫂羞憤欲死,而我……兄長不忿與曹俞扭打起來,可惜不是那廝的對手,出於對我清譽的保全,兄長並未報官,誰知這曹俞竟一路打聽,一路跟著,探聽到了我家,要求我父母將我許配給他為妻。我父母自是不願,可曹俞揚言要將此事宣揚出去,嫂嫂欲以死證清白,兄長也被氣病了。我本想一根白綾一了百了,可又不忍雙親白髮人送黑髮人,苦苦思量之下,只得從了那廝!我父恐我日子難捱,特置辦了一處民居用作我的嫁妝,曹俞也領了牢頭的職位,本想著日子就這樣過,也就罷了,誰知……那曹俞嗜酒如命,喝醉了還要打人,我與他生兒育女,他卻視我如奴僕,牛馬,動輒打罵。」
說著,吳沛緩緩挽起了自己的手臂,一雙潔白的藕臂上,依稀可見一塊塊斑駁的黃。
這是撞擊後,淤青逐漸消退後留下的印記。
吳蔚突然感受到了一陣心酸,撇過頭去。
她記起了自己初到梁朝時,還曾在湖中游泳,而這裡的士族女子,卻要因為在溪邊沖個腳被人看了去,就要委身歹人。
已經在梁朝生活多年的吳蔚知道: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也不是自己振振呼籲什麼女性覺醒,就能改變的。
如此封建糟粕,藍星種花家舉國之力,尚且經歷了幾代人才徹底掃除,自己又憑什麼呢?
可是啊……
吳蔚這一刻的確是莫名的心酸,幾近落淚。
吳沛不過是千千萬萬封建王朝之中,女性的縮影罷了,許多人面對這種不公和壓迫,連反抗一條路都想不到。
像東方瑞,高寧雪,或是自己和柳翠微這樣的女子……滄海一粟爾。
吳蔚非常慶幸自己是身穿而非魂穿,若是投身在那樣的家庭,自己要如何活?
也多虧這一路以來,遇到的女子也都是些自立自強,勇敢大氣的女子,不然自己該是多麼另類,寂寞?
……
相比於吳蔚的「失態」東方瑞的反應則是平靜了許多,她對吳沛說道:「若你所稟之事屬實,本官會為你做主的。本官會派人調查此事,你放心。」
「謝大人。」
「說說吧,你吳氏一族,為何如此?」
吳沛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說道:「弘宣初年,吾兄應試未中,弘宣三年,泰州毗鄰五縣發山洪,降時疫,嫂嫂去了,科考推遲至弘宣五年秋,宜王謀反,阻斷驛道,斷絕吾兄仕途。」
「單憑你們一家,可沒有這麼大的力量,吳雄是否也參與其中了?」
吳沛點了點頭,說道:「數月前,刑部尚書蕭盛攜天子劍,赴泰州弔唁宜王妃,從伯父他老人家也是隨行官員之一,特意回到故里宴請了族中父老。從伯父還單獨見了吾兄和榮參堂的從兄,說了什麼……小女子不得而知。只是在宜王起兵後不久,兄長便特意來接我歸家,榮參堂的從兄也在,還有另外幾位族中兄弟,他們對我說……效忠朝廷,報答從伯父的機會來了。從伯父派來了一位使者,說是要留在清廬縣,待時而動。」
吳沛再次沉默,似乎是在回憶著什麼,吳蔚和東方瑞不約而同地看向彼此,對視一眼後,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意外和慶幸。
東方瑞瞬間就抓住了重點,問道:「這樣的使者,有多少?」
吳沛抿了抿嘴唇,先是搖了搖頭,而後低聲解釋道:「不知,但從父兄的隻言片語中推斷,大概不只這一位,許是清廬縣內就不只這一位,亦或是泰州毗鄰六縣都派了使者,小女子不得而知。」
「然後呢?繼續說。」
「我們吳氏一族很快就達成了忠君的共識,族中才俊也都被使者整合了起來,聽從使者的調遣,包括曹俞,也是投誠了的。何筠是曹俞殺的,郭塔是曹俞的幫凶,這縣衙內……至少有一半的衙役都是拿了銀子的,答應了必要時刻,會出手幫忙。」
吳沛苦笑一聲,說道:「若不是吳大人你坐擁西郊大營,背景太過深厚,身邊又有高手貼身保護,讓那些人不敢輕舉妄動,吳大人恐怕早就……」
廣袖下,吳蔚一雙拳頭攥得發白,但她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每一個改朝換代過程中都會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清廬縣……
投資理財尚且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更何況是身家性命呢?
吃著這頭,看著那頭的人,從古至今都不是少數。
「你繼續說!郭總管是不是你們殺的?何筠又是怎麼死的?」吳蔚咬著牙說道。
「郭總管是曹俞奉命,買通了何筠殺的……使者給了曹俞二百兩去完成此事,曹俞自己偷偷留下了一半兒,也不知那何筠是怎麼想的,竟然答應了。但是就連曹俞自己也沒想到,吳大人如此明察秋毫,案子的進展堪稱神速,曹俞怕了,不得不吐出五十兩給了郭塔,那夜二人一起逼迫何筠親手編了繩子,逼他自殺。」
吳沛又沉默了良久,軟了態度,說道:「我招。」
……
「二位大人容稟,我本是家中么女,父母恩愛,兄長憨厚,家道雖然沒落,但靠著祖輩留下的萌蔭尚可過活,兄長發奮圖強誓要金榜題名,重振門庭,爹娘也不似對待一般女兒那樣將我關在深閨,我十五歲那年……與兄嫂出門遊玩,在一處山澗中與嫂嫂一同浣足,本想著有兄長望風看守,該是無妨的,可誰知竟被那曹俞偷看了去。嫂嫂羞憤欲死,而我……兄長不忿與曹俞扭打起來,可惜不是那廝的對手,出於對我清譽的保全,兄長並未報官,誰知這曹俞竟一路打聽,一路跟著,探聽到了我家,要求我父母將我許配給他為妻。我父母自是不願,可曹俞揚言要將此事宣揚出去,嫂嫂欲以死證清白,兄長也被氣病了。我本想一根白綾一了百了,可又不忍雙親白髮人送黑髮人,苦苦思量之下,只得從了那廝!我父恐我日子難捱,特置辦了一處民居用作我的嫁妝,曹俞也領了牢頭的職位,本想著日子就這樣過,也就罷了,誰知……那曹俞嗜酒如命,喝醉了還要打人,我與他生兒育女,他卻視我如奴僕,牛馬,動輒打罵。」
說著,吳沛緩緩挽起了自己的手臂,一雙潔白的藕臂上,依稀可見一塊塊斑駁的黃。
這是撞擊後,淤青逐漸消退後留下的印記。
吳蔚突然感受到了一陣心酸,撇過頭去。
她記起了自己初到梁朝時,還曾在湖中游泳,而這裡的士族女子,卻要因為在溪邊沖個腳被人看了去,就要委身歹人。
已經在梁朝生活多年的吳蔚知道: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也不是自己振振呼籲什麼女性覺醒,就能改變的。
如此封建糟粕,藍星種花家舉國之力,尚且經歷了幾代人才徹底掃除,自己又憑什麼呢?
可是啊……
吳蔚這一刻的確是莫名的心酸,幾近落淚。
吳沛不過是千千萬萬封建王朝之中,女性的縮影罷了,許多人面對這種不公和壓迫,連反抗一條路都想不到。
像東方瑞,高寧雪,或是自己和柳翠微這樣的女子……滄海一粟爾。
吳蔚非常慶幸自己是身穿而非魂穿,若是投身在那樣的家庭,自己要如何活?
也多虧這一路以來,遇到的女子也都是些自立自強,勇敢大氣的女子,不然自己該是多麼另類,寂寞?
……
相比於吳蔚的「失態」東方瑞的反應則是平靜了許多,她對吳沛說道:「若你所稟之事屬實,本官會為你做主的。本官會派人調查此事,你放心。」
「謝大人。」
「說說吧,你吳氏一族,為何如此?」
吳沛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說道:「弘宣初年,吾兄應試未中,弘宣三年,泰州毗鄰五縣發山洪,降時疫,嫂嫂去了,科考推遲至弘宣五年秋,宜王謀反,阻斷驛道,斷絕吾兄仕途。」
「單憑你們一家,可沒有這麼大的力量,吳雄是否也參與其中了?」
吳沛點了點頭,說道:「數月前,刑部尚書蕭盛攜天子劍,赴泰州弔唁宜王妃,從伯父他老人家也是隨行官員之一,特意回到故里宴請了族中父老。從伯父還單獨見了吾兄和榮參堂的從兄,說了什麼……小女子不得而知。只是在宜王起兵後不久,兄長便特意來接我歸家,榮參堂的從兄也在,還有另外幾位族中兄弟,他們對我說……效忠朝廷,報答從伯父的機會來了。從伯父派來了一位使者,說是要留在清廬縣,待時而動。」
吳沛再次沉默,似乎是在回憶著什麼,吳蔚和東方瑞不約而同地看向彼此,對視一眼後,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意外和慶幸。
東方瑞瞬間就抓住了重點,問道:「這樣的使者,有多少?」
吳沛抿了抿嘴唇,先是搖了搖頭,而後低聲解釋道:「不知,但從父兄的隻言片語中推斷,大概不只這一位,許是清廬縣內就不只這一位,亦或是泰州毗鄰六縣都派了使者,小女子不得而知。」
「然後呢?繼續說。」
「我們吳氏一族很快就達成了忠君的共識,族中才俊也都被使者整合了起來,聽從使者的調遣,包括曹俞,也是投誠了的。何筠是曹俞殺的,郭塔是曹俞的幫凶,這縣衙內……至少有一半的衙役都是拿了銀子的,答應了必要時刻,會出手幫忙。」
吳沛苦笑一聲,說道:「若不是吳大人你坐擁西郊大營,背景太過深厚,身邊又有高手貼身保護,讓那些人不敢輕舉妄動,吳大人恐怕早就……」
廣袖下,吳蔚一雙拳頭攥得發白,但她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每一個改朝換代過程中都會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清廬縣……
投資理財尚且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更何況是身家性命呢?
吃著這頭,看著那頭的人,從古至今都不是少數。
「你繼續說!郭總管是不是你們殺的?何筠又是怎麼死的?」吳蔚咬著牙說道。
「郭總管是曹俞奉命,買通了何筠殺的……使者給了曹俞二百兩去完成此事,曹俞自己偷偷留下了一半兒,也不知那何筠是怎麼想的,竟然答應了。但是就連曹俞自己也沒想到,吳大人如此明察秋毫,案子的進展堪稱神速,曹俞怕了,不得不吐出五十兩給了郭塔,那夜二人一起逼迫何筠親手編了繩子,逼他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