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都知道,皇上最恨皇子與大臣私下結黨,這分明是奔著太子去的。

  康熙卻按下了這封摺子,連訓斥都沒有。

  可這不管怎麼說,還是得做做樣子,在太子千秋節那日,康熙當著眾阿哥的面,不痛不癢地訓斥了太子幾句。

  胤祾自然是站在他親哥哥這一頭。

  「是那些大臣們私自宴飲,與太子何干?難不成太子能管天管地,還管著大臣們的那張嘴吃什麼東西?」

  康熙又好氣又想笑,合著他是連說太子一句不是都不行了。

  這也就罷了,誰知回去的當天晚上,康熙就又夢到了前世第二次廢太子的情景,與現實何其相似,第二日紅腫著一雙眼醒來。

  他這下是一萬個肯定,他做這些夢,就是因為胤祾那小子,他但凡覺得自己待他的太子哥哥不好,就折騰他這個皇阿瑪。

  康熙越想越氣,撂挑子不幹了。

  很突然的,召集了內閣的所有大臣,扔下一道禪位的聖旨,然後就不管不顧,獨自跑到江南去過逍遙日子去了。

  太子在一個月後,正式登基,改年號為「元盛」。

  後人稱之為元盛皇帝,元盛皇帝他是一個十分富有遠見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大清愈發繁盛,在他晚年,版圖範圍擴大至與元朝大致相同。

  不過後人對他的評說趨於兩極化。

  有人說他是一位心胸寬厚的君王,即便兄弟們早期曾與他爭奪皇位,最後他非但沒有殺掉也沒有圈禁他的任何一個兄弟,甚至還讓他們擔任要職,任由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

  也有人說他十分的冷酷無情,他把他的所有兄弟,壓榨到了極致,連病了都不許他們告假,其中有一回,九王腿摔斷了,他讓人硬是抬著九王去跟外邦做生意。

  不過有一人是例外,那便是他的同胞弟弟寧親王。

  寧親王素愛鑽研佛法,他便任由他吃齋念佛,還主動為他搜羅佛經。寧親王不想娶福晉,他扛著康熙皇帝的壓力,硬是縱著他弟弟任性。寧親王身體孱弱,他尋遍天下名醫,甚至親自為弟弟祈天。就連寧親王的陵墓,都在最靠近他的地方。

  ——完

  第100章

  「皇兄!好消息!」

  正在批閱奏摺的胤礽笑著抬起頭,正好迎上胤祾興沖沖的身影。

  「慢些。」

  他這些年情緒愈發內斂,唯有在胞弟面前,才會展露一如既往的溫情。

  「朕這杯茶晾了有一會兒了,正好可以入口,先喝了它潤一潤嗓子,慢慢說。」說完把手邊的茶杯往對面推了推。

  胤祾一點都沒跟他客氣,端起一飲而盡。

  「什麼樣的好消息,值得你這般高興?」胤礽特意放下硃筆,打算專心聽他仔細說一說。

  「才得到的消息,今年各個省府土豆、玉米和紅薯的產量還不錯,雖然雲貴地區鬧了旱災,水稻大約是都乾死在田裡,但百姓們的糧食應該是夠吃的,不會再有人餓死在路邊,這不算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嗎?」

  正是因為知道親哥為了這次的旱災憂心了月余,所以胤祾才在得到準確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即刻跑來告訴他。

  「確實值得高興。」

  「還有呢,這次十四帶著船隊出海,帶回了好幾樣極有用處的作物,其中有一樣叫橡膠的,所產的樹脂經凝固晾乾後,質地極韌,卻又不失彈性,我帶了一份過來,你瞧瞧。」

  胤礽接過他從袖口取出的那一物,捏了捏,確實如他所言,隨即從嗯背後的柜子里取出一柄匕首,試著劃了一下,竟也未刺破。

  「怎麼樣?很神奇吧,我仔細一想,這東西倒是有許多用處。」

  「你說。」

  「這些年我陪著皇阿瑪遊歷了許多地方,這本是十分讓人喜悅的事,可唯有一點,令我深惡痛絕。」

  胤礽挑眉,靜靜地看著他,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那便是交通不便!你知道的,我暈船,最多在江南本地坐一坐那木筏。騎馬呢,容易把大腿磨破,雨天還無法避雨,我自是也不喜。所以選擇最多的就是乘坐馬車,這些年官道雖然已經修整過,但還是顛簸,屁股受罪。所以我想著,若是能把那橡膠製成車輪,想必便能好上許多。」

  「嗯,有道理。」

  「還可以用它們製作成膠鞋,分發給邊關的將士,這東西不易磨損,也防風防寒,正好適合。尤其是你還記得大不列顛那邊興起的蒸汽機嗎?」

  「自然。」

  「咱們光靠買進,實在太廢銀錢,而且都是人家已經淘換下來的舊機器,咱們也該自己仿照著生產,我悄悄叫匠人們研究過,這橡膠就是製作動力傳動帶的原料。」

  「山西近來倒是新發現了好幾處煤礦,你若想研製,倒也不缺燃料。」

  「你同意我研究就行,我還需要些人手,你讓老十三和老十四他們來幫我唄。」

  「行,讓剩下幾個小的也跟著你一起。」胤礽索性大手一揮,把現在自己用不上的弟弟們,全都調給了他。

  這下正好,他的所有兄弟都沒有白拿俸祿,踏踏實實給大清創造價值。

  不缺資金,也不缺人手,還已經有了成熟的模板可以參照,大清第一輛自己製造的火車在三年後,終於在鐵軌上成功動了起來。

  最初是緊著運輸軍用物資,後來被老九胤禟拿去誘惑那些江南的富商,愣是讓他們自動掏了一大筆錢給朝廷,求著朝廷給他們開通了一條貫穿南北的線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