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在這方面李慶蘭特別捨得,沒問保溫飯盒多少錢,也沒讓李起橋撿便宜的買,只道:「要買就買好的,不管啥時候都得吃熱乎飯。」
裝好飯盒李慶蘭也坐下吃飯。
剛吃兩口又忍不住絮叨起來。
「青陽也是,頭兩年還是隔三差五的去學校一趟,現在是一個禮拜才回家待一兩天,其他時候都在學校,家裡小賣店也不管,家裡這一攤都是我忙活。你說她又不是校長也不是老師,天天泡學校幹啥?學生高考她能替人家考咋地啊?」
李起橋忍不住笑起來。
青陽姐妹幾個決定搞教學建學校之後著實忙活了一年。
學校可不是說建就建的,建校舍啥的都好說,最難辦的是拿到辦學資質。
縣裡教育局的門檻都快讓青陽青霞踏爛了,這資質到底被她們拿了下來。
第一年辦學特別狼狽,老師都是師範學校的在校學生,來這邊教學算實習,學校給他們開實習證明。統共收了三十七個學生,一個學期沒讀完就有九個學生被家長帶回家,說是在這個破學校上學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回家幹活呢。
說到底就是心疼錢,就算不讓學生教學費,只交食宿和書本費,這些家長也覺得不值當。
沒招,青陽就挨家挨戶的走訪,嘴巴都說幹了,最終只勸回來四個。
後頭又有學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堅持下去,好在還是有學生堅持到了最後。
去年,大河女子高中第一屆十九名學生報名參加高考,兩名學生過了二本線,七個過了大專線。
成績出來不知道震驚了多少人。
三年裡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後對她們姐妹指指點點,說她們腦子不好使,說她們辦學校就是有錢燒的,還說她們就是瞎嘚瑟...
不管別人怎麼說青陽她們從未想過放棄,這些一路陪她們走過來的孩子幫助她們回應了所有質疑。
今年第二屆學生參加高考,兩個班八十一個學生,其中有十六個是本鄉的學生,剩下的都來自其他鄉鎮。
她們都住校,每天五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不敢浪費一分一秒,都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青陽在學校開了個小賣店,主要售賣學習用品。
說是售賣,其實都是送的多,一年到頭不僅賺不到錢還往裡邊搭不少。
學校事兒多,她也會幫忙做一些零零碎碎的活兒,一天到晚的也不閒。
李慶蘭嘴上一直抱怨,其實就是心疼青陽。
住在學校哪有住在家裡舒服,那小床,一動一咯吱,冬天不暖夏天不涼,還不低學生的宿舍呢。吃的更不用說,學校的伙食一般,主要是管飽,回家吃飯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啊。
等李慶蘭抱怨完,李起橋才道:「那你一會兒包點餃子吧,中午我騎車給她送過去,也讓她吃點兒好的。」
「讓她回來她不回來,吃什麼餃子?想吃自己包去!」李慶蘭不樂意道。
嘴上說不要,可等李起橋中午回來的時候,餃子都已經出鍋了。
他樂顛顛的騎車送到學校,青陽接過飯盒驚喜道:「還熱乎的呢!什麼餡的啊?」
「不知道,我沒問。」李起橋老實回道。
「你沒吃嗎?」
李起橋坐在她那張吱嘎吱嘎的小破床上,搖頭道:「我想吃來著,咱媽說怕餃子涼了讓我趕緊送過來,就沒吃上。」
青陽低低的笑起來。
「咱媽又叨咕我了吧?我每次回家她都要叨咕半天,我都不敢吱聲。」
「老這樣也不是辦法,以後你打算一直這樣啊?」李起橋問她。
這些問題她早想好了。
「學校越來越好,往後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肯定就不用我操心了,那我肯定不用老在這邊待著了啊。現在這不是情況還不算好麼,等等吧,等過了今年的高考再說。」青陽說道。
羊肉餡的餃子,好吃的恨不能把舌頭都吞下去。
兩盒餃子只吃了一盒就有些吃不下,她出去把空飯盒刷乾淨讓李起橋帶回去,剩下那一盒沒吃的留著晚上熱一熱再吃。
李起橋脫了外衣躺在床上,看著她忙活。
青陽這收拾收拾那擺弄擺弄,不大的文具店讓她收拾的乾乾淨淨立立正正。
「昨晚上青月給我打電話了,問我八月份的時候咱們去不去首都,她想讓咱們去看她比賽。也不知道那時候啥情況,我沒給她准信兒。這周六我回家跟二姐他們商量商量,管咋地這是咱青月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還是在家門口,咱能去還是得去。」
沒等到李起橋的回應,回頭一看,好傢夥,睡著了。
搖頭失笑。
老百姓過日子都忙活,都累挺,但只要家人在身邊,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忙點累點又算什麼呢。
周六晚上一家人坐一起商量去首都看比賽的事兒。
青陽和李慶蘭李起橋都想去也都能去,唯一拿不準的是青霞。
她的預產期在十月,八月份其實不太適合出遠門。
青霞首先想到的卻不是自己的肚子,而是...
「今年水稻種了新品種,我得在家裡盯著,就是沒懷孕我也不能往外走。」青霞十分遺憾的說道。
李慶蘭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這水稻能年年種,青月在家門口參加奧運會可就這一回,啥輕啥重你還分不清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裝好飯盒李慶蘭也坐下吃飯。
剛吃兩口又忍不住絮叨起來。
「青陽也是,頭兩年還是隔三差五的去學校一趟,現在是一個禮拜才回家待一兩天,其他時候都在學校,家裡小賣店也不管,家裡這一攤都是我忙活。你說她又不是校長也不是老師,天天泡學校幹啥?學生高考她能替人家考咋地啊?」
李起橋忍不住笑起來。
青陽姐妹幾個決定搞教學建學校之後著實忙活了一年。
學校可不是說建就建的,建校舍啥的都好說,最難辦的是拿到辦學資質。
縣裡教育局的門檻都快讓青陽青霞踏爛了,這資質到底被她們拿了下來。
第一年辦學特別狼狽,老師都是師範學校的在校學生,來這邊教學算實習,學校給他們開實習證明。統共收了三十七個學生,一個學期沒讀完就有九個學生被家長帶回家,說是在這個破學校上學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回家幹活呢。
說到底就是心疼錢,就算不讓學生教學費,只交食宿和書本費,這些家長也覺得不值當。
沒招,青陽就挨家挨戶的走訪,嘴巴都說幹了,最終只勸回來四個。
後頭又有學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堅持下去,好在還是有學生堅持到了最後。
去年,大河女子高中第一屆十九名學生報名參加高考,兩名學生過了二本線,七個過了大專線。
成績出來不知道震驚了多少人。
三年裡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後對她們姐妹指指點點,說她們腦子不好使,說她們辦學校就是有錢燒的,還說她們就是瞎嘚瑟...
不管別人怎麼說青陽她們從未想過放棄,這些一路陪她們走過來的孩子幫助她們回應了所有質疑。
今年第二屆學生參加高考,兩個班八十一個學生,其中有十六個是本鄉的學生,剩下的都來自其他鄉鎮。
她們都住校,每天五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不敢浪費一分一秒,都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青陽在學校開了個小賣店,主要售賣學習用品。
說是售賣,其實都是送的多,一年到頭不僅賺不到錢還往裡邊搭不少。
學校事兒多,她也會幫忙做一些零零碎碎的活兒,一天到晚的也不閒。
李慶蘭嘴上一直抱怨,其實就是心疼青陽。
住在學校哪有住在家裡舒服,那小床,一動一咯吱,冬天不暖夏天不涼,還不低學生的宿舍呢。吃的更不用說,學校的伙食一般,主要是管飽,回家吃飯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啊。
等李慶蘭抱怨完,李起橋才道:「那你一會兒包點餃子吧,中午我騎車給她送過去,也讓她吃點兒好的。」
「讓她回來她不回來,吃什麼餃子?想吃自己包去!」李慶蘭不樂意道。
嘴上說不要,可等李起橋中午回來的時候,餃子都已經出鍋了。
他樂顛顛的騎車送到學校,青陽接過飯盒驚喜道:「還熱乎的呢!什麼餡的啊?」
「不知道,我沒問。」李起橋老實回道。
「你沒吃嗎?」
李起橋坐在她那張吱嘎吱嘎的小破床上,搖頭道:「我想吃來著,咱媽說怕餃子涼了讓我趕緊送過來,就沒吃上。」
青陽低低的笑起來。
「咱媽又叨咕我了吧?我每次回家她都要叨咕半天,我都不敢吱聲。」
「老這樣也不是辦法,以後你打算一直這樣啊?」李起橋問她。
這些問題她早想好了。
「學校越來越好,往後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肯定就不用我操心了,那我肯定不用老在這邊待著了啊。現在這不是情況還不算好麼,等等吧,等過了今年的高考再說。」青陽說道。
羊肉餡的餃子,好吃的恨不能把舌頭都吞下去。
兩盒餃子只吃了一盒就有些吃不下,她出去把空飯盒刷乾淨讓李起橋帶回去,剩下那一盒沒吃的留著晚上熱一熱再吃。
李起橋脫了外衣躺在床上,看著她忙活。
青陽這收拾收拾那擺弄擺弄,不大的文具店讓她收拾的乾乾淨淨立立正正。
「昨晚上青月給我打電話了,問我八月份的時候咱們去不去首都,她想讓咱們去看她比賽。也不知道那時候啥情況,我沒給她准信兒。這周六我回家跟二姐他們商量商量,管咋地這是咱青月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還是在家門口,咱能去還是得去。」
沒等到李起橋的回應,回頭一看,好傢夥,睡著了。
搖頭失笑。
老百姓過日子都忙活,都累挺,但只要家人在身邊,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忙點累點又算什麼呢。
周六晚上一家人坐一起商量去首都看比賽的事兒。
青陽和李慶蘭李起橋都想去也都能去,唯一拿不準的是青霞。
她的預產期在十月,八月份其實不太適合出遠門。
青霞首先想到的卻不是自己的肚子,而是...
「今年水稻種了新品種,我得在家裡盯著,就是沒懷孕我也不能往外走。」青霞十分遺憾的說道。
李慶蘭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這水稻能年年種,青月在家門口參加奧運會可就這一回,啥輕啥重你還分不清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