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董鄂氏淡淡道:「皇上也仁慈,他廢除了人丁稅,最起碼庶民敢生孩子了,這不算仁政嗎?可能對你原先的那幫文人不算,因為國庫少了的進項是從他們的土地上找補回來的,可是允祉,你該明白的,支持皇上如此做的朝臣也是明白的,真讓太多的庶民活不下去了,你們也得死。」
允祉輕聲道:「當初入關,雖然有屠殺,可是很多漢族士紳還是保留了下來,他們得到了優待,趁機擴大家業。我們的人沒有到過這繁盛的中原,大肆圈地,還捕捉漢人做奴僕,世祖想要改變,但是他沒能做到,汗阿瑪是在除掉鰲拜之後的第十六年才禁止了圈地,可是為了穩定漢人,汗阿瑪也不好再對他們的土地下手。土地是根本,不緩解如今的兼併過重,再多的功業都是虛妄,你說得對,人要是活不下去了,什麼都敢幹。」
董鄂氏挑唇:「您這是清淨了兩年,心思清明了?」
允祉抿唇:「我明白,可這不是好乾的活計,太子和弘晟的賜婚聖旨下來前,汗阿瑪經常召我和皇上問話,當時汗阿瑪對官員放縱啊,他想要仁善之名,我敢說有些人需要罰嗎?汗阿瑪早十年就頒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可是出現的問題太大,定額的人丁總有死的一天,該如何從剩下的人丁里挑選?預訂的法子不太現實,汗阿瑪自個兒都沒解決的問題,他非要問我,我當然回答不上來。」
董鄂氏冷哼:「那你還非要攏著那幫門客?」
允祉喉嚨動了動:「我是他哥哥,我想得些地位,我清楚他不容易,但是我還是更心疼我自己,汗阿瑪給我封的也是親王,要不是這個國家有那麼多的問題,我能籠絡住文人不就可以了嗎?」
頓了頓,他到底是把接下來的話咽了回去,大多數皇帝不就是哄好官僚就行嗎?誰不在意名聲呢?在土地上改革根本就是出力不討好。
董鄂氏躺下閉上眼睛:「睡吧,你也風光過,索性落魄的時候也還好,消停地給你的兒孫攢些福分。」
允祉無聲嘆息,額娘也這麼勸他,所以他才來了正院,他的心高氣傲是在損耗兒孫的氣運,而且十三弟如今得勢,他與這個弟弟從來淡漠,所以更需要恭謹為臣,不招別人的眼。
隔日,董鄂氏來到了儲秀宮,泰芬珠笑盈盈地讓她起身,又拉住她的手:「今兒天氣好,我就乾脆在院子裡等你,你怎麼一個人來的?」
董鄂氏笑嘆:「娘娘還不知道,弘晟媳婦約莫又有身子了,我就獨個兒來見您,您別嫌我怠慢。」
泰芬珠彎唇:「咱倆在一塊兒說說話更自在,那一會兒你帶些補品回去,就算是我這個嬸母的一點兒心意。」
董鄂氏笑著應下:「我這人就愛多事,我聽說大公主帶著阿哥昨兒回京了,特意帶了些禮物想贈給她,卻要麻煩您轉交,我可夠不見外的。」
泰芬珠笑開了:「自家人就得不見外才好,她住在阿哥所,剛剛給我請過安,現在應該在鍾粹宮,好不容易回京一趟,得讓她多陪陪她額娘。」
康熙可能是堅信長女要做表率,大格格嫁到了科爾沁,二格格留京嫁給了索綽羅家的兒郎,宋氏和李氏將姑娘教導得很好,兩個孩子過得都不錯。
董鄂氏有些惆悵:「我的女兒嫁到了喀爾喀,我恨不得天天派人問她好,不過那丫頭是個隨遇而安的,前年她回來過一趟,和額附處得不錯,如今也是有兒有女,我也就是不舍罷了。」
泰芬珠溫和道:「快要到中秋了,我已經打發人給嫁到蒙古的格格們送節禮,估摸你也快收到姑娘的孝敬了。」
董鄂氏抿唇笑,隨即斟酌道:「娘娘可能還不知道昨兒廉親王妃來我們府上了。」
泰芬珠問道:「她說什麼了?」其實她知道郭絡羅氏去誠親王府了,因為昨晚胤禛同她說過。
董鄂氏淡淡道:「弘旺今年也不小了,廉親王一心修佛,只能她這個嫡母奔忙,想求皇上為弘旺指門親事。」
這都是陳詞濫調了,這話郭絡羅氏和七弟妹、十三弟妹都說過,泰芬珠知道她真正想求的是讓安郡王府的爵位傳下去,華玘在康熙五十八年就去世了,但是康熙沒再讓他的子嗣承爵,胤禛就更不可能了。瑪爾渾喪禮就是二廢太子的引子,康熙不可能不記恨。
泰芬珠輕聲道:「皇上一直記得弘旺的,廉親王縱使心靜,但必定也掛念唯一的兒子,可以讓三哥去告訴他,讓廉親王安心。」
董鄂氏愣了愣,隨即面露感激:「之前七弟就上門看過廉親王,我們爺一直慚愧沒能向兄弟學學,多謝皇上和娘娘。」
泰芬珠微微一笑,轉移話題:「榮太妃娘娘身體可好?」
董鄂氏忍不住笑了:「額娘身子健朗,前些日子還說想念太后娘娘呢,我約莫她又要遞牌子進宮了。」
這些事說完,泰芬珠與布爾和真的聊起了閒話,之後董鄂氏心滿意足而歸。
泰芬珠在儲秀宮用了午膳小睡一會兒,就見到了九格格,「你現在可是大忙人,今兒怎麼在宮裡消磨了這麼久?」
九格格失笑:「我額娘說我不想著她,她人老了不睡午覺,我就在寧壽宮待到現在,我哪裡忙了?能有我皇兄忙嗎?」
泰芬珠彎唇:「你肯定是比不上你皇兄忙,怎麼樣?內務府如今好打交道嗎?」
九格格嘆服:「我四哥厲害,那幫人現在乖覺得很,而且丁是丁卯是卯,沒有像以前一樣相似職責的官一堆,鬧到最後,我都不知道該找誰的麻煩,等過了中秋,我還要跟著商隊到南邊兒去,這海貿的確掙錢,我還順帶著幫我四哥解決了一些旗人的生計問題,四嫂,我覺得我越來越棒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允祉輕聲道:「當初入關,雖然有屠殺,可是很多漢族士紳還是保留了下來,他們得到了優待,趁機擴大家業。我們的人沒有到過這繁盛的中原,大肆圈地,還捕捉漢人做奴僕,世祖想要改變,但是他沒能做到,汗阿瑪是在除掉鰲拜之後的第十六年才禁止了圈地,可是為了穩定漢人,汗阿瑪也不好再對他們的土地下手。土地是根本,不緩解如今的兼併過重,再多的功業都是虛妄,你說得對,人要是活不下去了,什麼都敢幹。」
董鄂氏挑唇:「您這是清淨了兩年,心思清明了?」
允祉抿唇:「我明白,可這不是好乾的活計,太子和弘晟的賜婚聖旨下來前,汗阿瑪經常召我和皇上問話,當時汗阿瑪對官員放縱啊,他想要仁善之名,我敢說有些人需要罰嗎?汗阿瑪早十年就頒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可是出現的問題太大,定額的人丁總有死的一天,該如何從剩下的人丁里挑選?預訂的法子不太現實,汗阿瑪自個兒都沒解決的問題,他非要問我,我當然回答不上來。」
董鄂氏冷哼:「那你還非要攏著那幫門客?」
允祉喉嚨動了動:「我是他哥哥,我想得些地位,我清楚他不容易,但是我還是更心疼我自己,汗阿瑪給我封的也是親王,要不是這個國家有那麼多的問題,我能籠絡住文人不就可以了嗎?」
頓了頓,他到底是把接下來的話咽了回去,大多數皇帝不就是哄好官僚就行嗎?誰不在意名聲呢?在土地上改革根本就是出力不討好。
董鄂氏躺下閉上眼睛:「睡吧,你也風光過,索性落魄的時候也還好,消停地給你的兒孫攢些福分。」
允祉無聲嘆息,額娘也這麼勸他,所以他才來了正院,他的心高氣傲是在損耗兒孫的氣運,而且十三弟如今得勢,他與這個弟弟從來淡漠,所以更需要恭謹為臣,不招別人的眼。
隔日,董鄂氏來到了儲秀宮,泰芬珠笑盈盈地讓她起身,又拉住她的手:「今兒天氣好,我就乾脆在院子裡等你,你怎麼一個人來的?」
董鄂氏笑嘆:「娘娘還不知道,弘晟媳婦約莫又有身子了,我就獨個兒來見您,您別嫌我怠慢。」
泰芬珠彎唇:「咱倆在一塊兒說說話更自在,那一會兒你帶些補品回去,就算是我這個嬸母的一點兒心意。」
董鄂氏笑著應下:「我這人就愛多事,我聽說大公主帶著阿哥昨兒回京了,特意帶了些禮物想贈給她,卻要麻煩您轉交,我可夠不見外的。」
泰芬珠笑開了:「自家人就得不見外才好,她住在阿哥所,剛剛給我請過安,現在應該在鍾粹宮,好不容易回京一趟,得讓她多陪陪她額娘。」
康熙可能是堅信長女要做表率,大格格嫁到了科爾沁,二格格留京嫁給了索綽羅家的兒郎,宋氏和李氏將姑娘教導得很好,兩個孩子過得都不錯。
董鄂氏有些惆悵:「我的女兒嫁到了喀爾喀,我恨不得天天派人問她好,不過那丫頭是個隨遇而安的,前年她回來過一趟,和額附處得不錯,如今也是有兒有女,我也就是不舍罷了。」
泰芬珠溫和道:「快要到中秋了,我已經打發人給嫁到蒙古的格格們送節禮,估摸你也快收到姑娘的孝敬了。」
董鄂氏抿唇笑,隨即斟酌道:「娘娘可能還不知道昨兒廉親王妃來我們府上了。」
泰芬珠問道:「她說什麼了?」其實她知道郭絡羅氏去誠親王府了,因為昨晚胤禛同她說過。
董鄂氏淡淡道:「弘旺今年也不小了,廉親王一心修佛,只能她這個嫡母奔忙,想求皇上為弘旺指門親事。」
這都是陳詞濫調了,這話郭絡羅氏和七弟妹、十三弟妹都說過,泰芬珠知道她真正想求的是讓安郡王府的爵位傳下去,華玘在康熙五十八年就去世了,但是康熙沒再讓他的子嗣承爵,胤禛就更不可能了。瑪爾渾喪禮就是二廢太子的引子,康熙不可能不記恨。
泰芬珠輕聲道:「皇上一直記得弘旺的,廉親王縱使心靜,但必定也掛念唯一的兒子,可以讓三哥去告訴他,讓廉親王安心。」
董鄂氏愣了愣,隨即面露感激:「之前七弟就上門看過廉親王,我們爺一直慚愧沒能向兄弟學學,多謝皇上和娘娘。」
泰芬珠微微一笑,轉移話題:「榮太妃娘娘身體可好?」
董鄂氏忍不住笑了:「額娘身子健朗,前些日子還說想念太后娘娘呢,我約莫她又要遞牌子進宮了。」
這些事說完,泰芬珠與布爾和真的聊起了閒話,之後董鄂氏心滿意足而歸。
泰芬珠在儲秀宮用了午膳小睡一會兒,就見到了九格格,「你現在可是大忙人,今兒怎麼在宮裡消磨了這麼久?」
九格格失笑:「我額娘說我不想著她,她人老了不睡午覺,我就在寧壽宮待到現在,我哪裡忙了?能有我皇兄忙嗎?」
泰芬珠彎唇:「你肯定是比不上你皇兄忙,怎麼樣?內務府如今好打交道嗎?」
九格格嘆服:「我四哥厲害,那幫人現在乖覺得很,而且丁是丁卯是卯,沒有像以前一樣相似職責的官一堆,鬧到最後,我都不知道該找誰的麻煩,等過了中秋,我還要跟著商隊到南邊兒去,這海貿的確掙錢,我還順帶著幫我四哥解決了一些旗人的生計問題,四嫂,我覺得我越來越棒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