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我承認你們的道理你們的志向,但我不原諒你們對暮氏皇族的操縱和輕視,不接受嫣容為我找到的活路,我是背棄者嗎?我不敢面對你們不想面對你們,試圖赴死為暮氏求一絲他人憐惜,我是背棄者嗎?
「我死前道出一切,似乎有挑撥你們的嫌疑,我是背棄者嗎?
「諸君,我是背棄者嗎?」
漫長的沉默籠罩此地。
最後一絲光被地平線吞沒。
昏黑籠罩在場諸人,遍地狼藉。
這世間,有人是升不上去的朝陽,有人是落不下去的餘暉。有人好像做到了一切,有人好像什麼也沒有做到。
這些人,他們短暫交集,終是背道而馳。
第108章
上天或許對大魏皇族暮氏尚存一絲憐惜。
八月,當阿魯國新王登位,兩國重談盟約時,阿魯國為大魏送來了一個身上流著大魏和阿魯國兩國皇族血脈的新生嬰兒。
當江鷺擁這個嬰兒為帝、自己僅退居攝政時,東京百官皆鬆了口氣。
人人對篡位者既怕又敬,事情落到此步,若江鷺一心登大位,百官少不了要為其修飾。而今江鷺攝政,野心不淺,不可輕視。
東京朝堂新的掌權者卻不在意世人怎麼想。他們快速地和阿魯國重新談和盟,江鷺和江飛瑛姐弟二人各自封王,一為定一為肅;張寂升為殿前司指揮使,重掌禁軍;葉白仍做宰相。
緊接著,他們轟轟烈烈地開始新政,朝廷格局大變,武官與文官各執一方。
朝堂不能成為一人的一言堂,卻也不應為了專權而讓群臣彼此提防。朝中大計由百官共定,這群天下最聰慧的人聚於一處,至少能在小皇帝長成前,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共建他們心中的大魏。
同時,新朝開女科。姜循邀杜嫣容入朝為官。杜嫣容深思後,只入了起居院,為大魏寫史修史。杜嫣容公開了姜家在上元節那日發生的變亂,公布了姜明潮那一日的可怕——
是非成敗,皆由後人評說。
下半年,新政逐步面向民間。各種民生之計,在全國展開實驗。不少京官下放去四方州郡,州郡又有不少官員被召回東京。
一切都在朝著欣欣向榮的新方向步入正軌。
時入隆冬,再入新春,新的大魏朝定國號為「新豐」。
大魏朝和阿魯國長達半年的和盟終於定好,由宰相葉白親出東京、入涼城,代大魏去和阿魯國簽訂盟約。
大魏王朝在黯淡無光的末年,在被深淵吞沒之際、在墮入地平線之際,被一群年輕人聯手拯救。
--
這一年的春日,葉白在離開東京去涼城簽訂新盟約前,參加了一場婚宴。
這是屬於張寂和姜蕪的婚宴。籌備半年,年初舉辦。未曾離京的故人們參加這場筵席。在這場婚宴中,葉白見到了許久未見的姜循。
他太忙了。
她亦好忙。
二人之間交集變少,昔日戀慕情愫在重重世事磋磨下,竟如隔世般遙遠。葉白如今心緒近乎平和——他平靜地看著江鷺和姜循相攜而來,並未如昔日那般為此撕心裂肺,生出摧毀之欲。
姜蕪守得雲開見月明,姜循心中為她開心。
一場婚宴,眾人其樂融融。
只是喝醉了的時候,肅王江飛瑛打趣她那攝政的弟弟,定王江鷺:「姜家大娘子都成婚了,夜白,你和姜二娘子的喜酒,我何時才能吃到?」
此言一出,燈火熒熒之下,姜循倒是面不改色,仍笑吟吟飲酒;江鷺秀美的面色卻微微變了一下。
這般細微的變化,讓杜嫣容盯了他一瞬,才挪開目光。
這不過是江飛瑛對弟弟的調侃,江飛瑛自己都未必記得清自己說過什麼,但是當夜,姜循寢舍中,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翻窗而入的江鷺。
江鷺翻窗而入,手扶在窗台上剛站定,便看到站在一室明煌下、手舉一花瓶的妙齡美人。
若非他反應快,那花瓶恐要砸向他腦袋。
江鷺:「你做什麼?」
姜循看清是他,心中已瞭然他的用意。她慢慢放下花瓶,背身朝內室走,慢悠悠笑:「防宵小之徒啊。」
江鷺:「簡簡武功那樣好,你有什麼好防的?你不如明說,你是防著我。」
姜循輕笑:「別往我身上栽贓呀。」
竹簾被風吹得輕晃。
江鷺跟著她進內室,燈燭光下,美人玉淨花容,不施脂粉之姿只會比盛妝更奪人心。然而江鷺無心欣賞,他立在那怡然坐於榻邊、裙裾曳地的美人身前,垂目看她。
江鷺:「我有話問你。」
姜循:「請講。」
江鷺:「我們何時成親?」
姜循故作驚訝:「我們不是去年逃亂中,在梓潼神神祠前就成了親嗎?三拜天地,日月同鑒呢。」
她唇角浮一絲冷笑。
江鷺心中嘆氣。
他便知道,她一直記恨。記恨到今日才發作,是姜循的手段。
江鷺蹲在她身畔,握住她的手,仰頭看她。她掙了掙,他不肯放,她哼了一聲後扭身,故意不理他。
江鷺握著她的手輕輕晃了晃,儘量誠懇:「那時前路無望,我別無他法,你莫與我計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我死前道出一切,似乎有挑撥你們的嫌疑,我是背棄者嗎?
「諸君,我是背棄者嗎?」
漫長的沉默籠罩此地。
最後一絲光被地平線吞沒。
昏黑籠罩在場諸人,遍地狼藉。
這世間,有人是升不上去的朝陽,有人是落不下去的餘暉。有人好像做到了一切,有人好像什麼也沒有做到。
這些人,他們短暫交集,終是背道而馳。
第108章
上天或許對大魏皇族暮氏尚存一絲憐惜。
八月,當阿魯國新王登位,兩國重談盟約時,阿魯國為大魏送來了一個身上流著大魏和阿魯國兩國皇族血脈的新生嬰兒。
當江鷺擁這個嬰兒為帝、自己僅退居攝政時,東京百官皆鬆了口氣。
人人對篡位者既怕又敬,事情落到此步,若江鷺一心登大位,百官少不了要為其修飾。而今江鷺攝政,野心不淺,不可輕視。
東京朝堂新的掌權者卻不在意世人怎麼想。他們快速地和阿魯國重新談和盟,江鷺和江飛瑛姐弟二人各自封王,一為定一為肅;張寂升為殿前司指揮使,重掌禁軍;葉白仍做宰相。
緊接著,他們轟轟烈烈地開始新政,朝廷格局大變,武官與文官各執一方。
朝堂不能成為一人的一言堂,卻也不應為了專權而讓群臣彼此提防。朝中大計由百官共定,這群天下最聰慧的人聚於一處,至少能在小皇帝長成前,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共建他們心中的大魏。
同時,新朝開女科。姜循邀杜嫣容入朝為官。杜嫣容深思後,只入了起居院,為大魏寫史修史。杜嫣容公開了姜家在上元節那日發生的變亂,公布了姜明潮那一日的可怕——
是非成敗,皆由後人評說。
下半年,新政逐步面向民間。各種民生之計,在全國展開實驗。不少京官下放去四方州郡,州郡又有不少官員被召回東京。
一切都在朝著欣欣向榮的新方向步入正軌。
時入隆冬,再入新春,新的大魏朝定國號為「新豐」。
大魏朝和阿魯國長達半年的和盟終於定好,由宰相葉白親出東京、入涼城,代大魏去和阿魯國簽訂盟約。
大魏王朝在黯淡無光的末年,在被深淵吞沒之際、在墮入地平線之際,被一群年輕人聯手拯救。
--
這一年的春日,葉白在離開東京去涼城簽訂新盟約前,參加了一場婚宴。
這是屬於張寂和姜蕪的婚宴。籌備半年,年初舉辦。未曾離京的故人們參加這場筵席。在這場婚宴中,葉白見到了許久未見的姜循。
他太忙了。
她亦好忙。
二人之間交集變少,昔日戀慕情愫在重重世事磋磨下,竟如隔世般遙遠。葉白如今心緒近乎平和——他平靜地看著江鷺和姜循相攜而來,並未如昔日那般為此撕心裂肺,生出摧毀之欲。
姜蕪守得雲開見月明,姜循心中為她開心。
一場婚宴,眾人其樂融融。
只是喝醉了的時候,肅王江飛瑛打趣她那攝政的弟弟,定王江鷺:「姜家大娘子都成婚了,夜白,你和姜二娘子的喜酒,我何時才能吃到?」
此言一出,燈火熒熒之下,姜循倒是面不改色,仍笑吟吟飲酒;江鷺秀美的面色卻微微變了一下。
這般細微的變化,讓杜嫣容盯了他一瞬,才挪開目光。
這不過是江飛瑛對弟弟的調侃,江飛瑛自己都未必記得清自己說過什麼,但是當夜,姜循寢舍中,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翻窗而入的江鷺。
江鷺翻窗而入,手扶在窗台上剛站定,便看到站在一室明煌下、手舉一花瓶的妙齡美人。
若非他反應快,那花瓶恐要砸向他腦袋。
江鷺:「你做什麼?」
姜循看清是他,心中已瞭然他的用意。她慢慢放下花瓶,背身朝內室走,慢悠悠笑:「防宵小之徒啊。」
江鷺:「簡簡武功那樣好,你有什麼好防的?你不如明說,你是防著我。」
姜循輕笑:「別往我身上栽贓呀。」
竹簾被風吹得輕晃。
江鷺跟著她進內室,燈燭光下,美人玉淨花容,不施脂粉之姿只會比盛妝更奪人心。然而江鷺無心欣賞,他立在那怡然坐於榻邊、裙裾曳地的美人身前,垂目看她。
江鷺:「我有話問你。」
姜循:「請講。」
江鷺:「我們何時成親?」
姜循故作驚訝:「我們不是去年逃亂中,在梓潼神神祠前就成了親嗎?三拜天地,日月同鑒呢。」
她唇角浮一絲冷笑。
江鷺心中嘆氣。
他便知道,她一直記恨。記恨到今日才發作,是姜循的手段。
江鷺蹲在她身畔,握住她的手,仰頭看她。她掙了掙,他不肯放,她哼了一聲後扭身,故意不理他。
江鷺握著她的手輕輕晃了晃,儘量誠懇:「那時前路無望,我別無他法,你莫與我計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