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是,」福盈點點頭,「糧食是足夠的,菜蔬也是昨日才採買過,撐上個三五日不成問題。至於肉……倒只夠這一二日的。」
「該用就用,」裴良玉起身往外走,「逼宮謀反的成敗,要不了那麼久。」
裴良玉走出長平殿,不少宮人已立在殿外。
見得裴良玉,原本有些驚惶的宮人都暫且鎮定下來,一同向裴良玉行禮:「參見太子妃。」
裴良玉點點頭,道:「今日雖有叛軍在外,不能出得宮門,卻也是尋常一日,爾等各司其職,守好門戶即可。但若發現有人擅離職守,有通敵之嫌,即刻拿下,可明白了?」
這話里說的,好似叛軍是什麼不重要的事。但不得不說,這句話,和裴良玉幾人不躲不避,只在長平殿中正常起居的模樣,叫宮人們都真正安了心。
連主子們都不急著避險,他們又有什麼好恐慌的呢。平日沒有叛軍在外,他們不也一樣出不得東宮去?
隨後,裴良玉又當著所有人的面,吩咐膳房定下今日菜單,才將人都打發了。
也正如裴良玉所想,才剛入夜,東宮外的叛軍就已被京畿大營拿下,並送來了齊瑄安好的消息,並告知裴良玉京中各處仍在戒嚴,東宮家眷不必進宮。
裴良玉仍令各處守好門戶,心里卻有了些猜想。
叛亂剛剛結束,京中戒嚴是正理,但為什麼又多說上一句,東宮家眷不必進宮呢。
裴良玉心里有些亂糟糟的,直到夜深還未睡下,索性起身去瞧瞧幾個小的。
除了惠安人小,心里不存事睡得香甜外,福盈福瑜倒是都沒睡下。見得裴良玉過來,也都不繼續歇了,一道說起閒話。
三人正提起等事情了了,要一家子去踏雪尋梅,便聽見京中各處有鐘聲響徹雲霄。榻上的惠安被鐘聲驚醒,裴良玉三人對視一眼,都明白過來,皇帝駕崩了。
「快去取素服來,命人將各處陳設都換了,」裴良玉對著進來的宮人們吩咐了一句,又同福盈姐弟道,「你們也快去準備,怕是過不多久,就要有人來接咱們進宮哭靈了。」
等幾人收拾妥當,宮中的人也到了。這時候,這些宮人面對裴良玉幾人,態度較尋常時候更恭敬了些,只是幾人都不得空去理會。
又是一個晨光熹微時,裴良玉才見到了一身素服,紅著眼的齊瑄。他此刻正跪在所有人的正前方,為大行皇帝續上一炷香。
等到頭昏腦脹額喪儀結束,裴良玉才得空問了問那日的情形。
原來,二皇子三皇子當初,是成功進了宮的,甚至來到了朝堂之上。齊瑄護著皇帝,倒沒受傷,只是朝中不少勛貴都站到了叛軍身邊,皇帝以聖旨之上落誰的名字的問題,挑唆得兩人反目。三皇子以誅殺叛逆為由,在背後捅了二皇子一刀,又被一早埋伏好的汾陽王等人拿下。
皇帝不妨三皇子如此心狠,頃刻間殺掉了親哥,盛怒之下直接倒在大殿上,醒來後口不能言,足不能行,嘔吐不止。
齊瑄便令先把三皇子拿下,從後發落。
宮中等待消息的德妃知道兒子死了,趁著宮中大亂,衝到賢妃宮中,讓賢妃償命。又和皇后做了交易,闖入關押三皇子的宮殿,送了三皇子上路。隨後才以一杯毒酒,了卻了自己的性命。
皇后知道攔路的人都沒了,方出言保下了二皇子妃及其府中子嗣。
裴良玉知道前因後果,驚得好半晌沒緩過神。她是萬沒想到,皇后竟如此大膽,又有如此決斷,敢在此時抓住機會幫德妃行事,也替齊瑄掃除所有障礙。
過了一陣,裴良玉才找回自己的聲音,拉著齊瑄問:「你可幫母后掃平痕跡了?」
「自然,」齊瑄道,「就算沒掃平也不妨事,德妃在宮中經營多年,能闖入賢妃宮中,再闖入其他地方,也不是難事。就算有人想以此攻擊母后,可新君是我啊。」
裴良玉覷見他的得意,眼中含笑,沒再開口。
延平二十九年末,皇帝駕崩,齊瑄登基,封生母為太后,立妻裴氏為皇后。長子福瑜為襄王,幼子福瑜為豫王,女福盈為平寧公主。
新年過後,改元安定,是為安定元年。
改元後,一干涉叛亂的勛貴判決也下來了,抄家流放不一而足,至於空出來的官位,自然被清流與世家瓜分。
少了許多尸位素餐的勛貴,朝中風氣為之一清,連命令都下達得更迅速了些。市井中,因少了時不時要被紈絝子弟砸攤子的惶恐,倒比平日更繁華了幾分。
等齊瑄理順了一干朝中事務,早先說好的一家子踏雪尋梅,已不再應景,便換成了踏青賞花。
太后久居宮中,難得出門一回,倒起了興致,常數著日子要外出,最後索性多往行宮去住,只當是頤養天年。
福瑜雖養好了手足,到底不如常人,但齊瑄依舊將他和惠安一併帶在身邊教養,也讓他少了許多自怨自艾的時間。
宮中不再進人,裴良玉便將宮務分了福盈大半,教著她管家理事,又一同在齊瑄等人議事時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見解。
多了幾回後,震驚的福瑜才算轉過彎來,接受了自己姐姐不僅不是個單線腦子反而還十分聰明的事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該用就用,」裴良玉起身往外走,「逼宮謀反的成敗,要不了那麼久。」
裴良玉走出長平殿,不少宮人已立在殿外。
見得裴良玉,原本有些驚惶的宮人都暫且鎮定下來,一同向裴良玉行禮:「參見太子妃。」
裴良玉點點頭,道:「今日雖有叛軍在外,不能出得宮門,卻也是尋常一日,爾等各司其職,守好門戶即可。但若發現有人擅離職守,有通敵之嫌,即刻拿下,可明白了?」
這話里說的,好似叛軍是什麼不重要的事。但不得不說,這句話,和裴良玉幾人不躲不避,只在長平殿中正常起居的模樣,叫宮人們都真正安了心。
連主子們都不急著避險,他們又有什麼好恐慌的呢。平日沒有叛軍在外,他們不也一樣出不得東宮去?
隨後,裴良玉又當著所有人的面,吩咐膳房定下今日菜單,才將人都打發了。
也正如裴良玉所想,才剛入夜,東宮外的叛軍就已被京畿大營拿下,並送來了齊瑄安好的消息,並告知裴良玉京中各處仍在戒嚴,東宮家眷不必進宮。
裴良玉仍令各處守好門戶,心里卻有了些猜想。
叛亂剛剛結束,京中戒嚴是正理,但為什麼又多說上一句,東宮家眷不必進宮呢。
裴良玉心里有些亂糟糟的,直到夜深還未睡下,索性起身去瞧瞧幾個小的。
除了惠安人小,心里不存事睡得香甜外,福盈福瑜倒是都沒睡下。見得裴良玉過來,也都不繼續歇了,一道說起閒話。
三人正提起等事情了了,要一家子去踏雪尋梅,便聽見京中各處有鐘聲響徹雲霄。榻上的惠安被鐘聲驚醒,裴良玉三人對視一眼,都明白過來,皇帝駕崩了。
「快去取素服來,命人將各處陳設都換了,」裴良玉對著進來的宮人們吩咐了一句,又同福盈姐弟道,「你們也快去準備,怕是過不多久,就要有人來接咱們進宮哭靈了。」
等幾人收拾妥當,宮中的人也到了。這時候,這些宮人面對裴良玉幾人,態度較尋常時候更恭敬了些,只是幾人都不得空去理會。
又是一個晨光熹微時,裴良玉才見到了一身素服,紅著眼的齊瑄。他此刻正跪在所有人的正前方,為大行皇帝續上一炷香。
等到頭昏腦脹額喪儀結束,裴良玉才得空問了問那日的情形。
原來,二皇子三皇子當初,是成功進了宮的,甚至來到了朝堂之上。齊瑄護著皇帝,倒沒受傷,只是朝中不少勛貴都站到了叛軍身邊,皇帝以聖旨之上落誰的名字的問題,挑唆得兩人反目。三皇子以誅殺叛逆為由,在背後捅了二皇子一刀,又被一早埋伏好的汾陽王等人拿下。
皇帝不妨三皇子如此心狠,頃刻間殺掉了親哥,盛怒之下直接倒在大殿上,醒來後口不能言,足不能行,嘔吐不止。
齊瑄便令先把三皇子拿下,從後發落。
宮中等待消息的德妃知道兒子死了,趁著宮中大亂,衝到賢妃宮中,讓賢妃償命。又和皇后做了交易,闖入關押三皇子的宮殿,送了三皇子上路。隨後才以一杯毒酒,了卻了自己的性命。
皇后知道攔路的人都沒了,方出言保下了二皇子妃及其府中子嗣。
裴良玉知道前因後果,驚得好半晌沒緩過神。她是萬沒想到,皇后竟如此大膽,又有如此決斷,敢在此時抓住機會幫德妃行事,也替齊瑄掃除所有障礙。
過了一陣,裴良玉才找回自己的聲音,拉著齊瑄問:「你可幫母后掃平痕跡了?」
「自然,」齊瑄道,「就算沒掃平也不妨事,德妃在宮中經營多年,能闖入賢妃宮中,再闖入其他地方,也不是難事。就算有人想以此攻擊母后,可新君是我啊。」
裴良玉覷見他的得意,眼中含笑,沒再開口。
延平二十九年末,皇帝駕崩,齊瑄登基,封生母為太后,立妻裴氏為皇后。長子福瑜為襄王,幼子福瑜為豫王,女福盈為平寧公主。
新年過後,改元安定,是為安定元年。
改元後,一干涉叛亂的勛貴判決也下來了,抄家流放不一而足,至於空出來的官位,自然被清流與世家瓜分。
少了許多尸位素餐的勛貴,朝中風氣為之一清,連命令都下達得更迅速了些。市井中,因少了時不時要被紈絝子弟砸攤子的惶恐,倒比平日更繁華了幾分。
等齊瑄理順了一干朝中事務,早先說好的一家子踏雪尋梅,已不再應景,便換成了踏青賞花。
太后久居宮中,難得出門一回,倒起了興致,常數著日子要外出,最後索性多往行宮去住,只當是頤養天年。
福瑜雖養好了手足,到底不如常人,但齊瑄依舊將他和惠安一併帶在身邊教養,也讓他少了許多自怨自艾的時間。
宮中不再進人,裴良玉便將宮務分了福盈大半,教著她管家理事,又一同在齊瑄等人議事時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見解。
多了幾回後,震驚的福瑜才算轉過彎來,接受了自己姐姐不僅不是個單線腦子反而還十分聰明的事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