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人家,尤其是年紀愈大,愈是對這種舉家團圓的情景劇烈的渴盼著。

  要知道,自打黎修平外放出京,他們老黎家的人已經好幾年沒有全部團圓在一起了。

  點點正在哄著妹妹說話,聽說他們要回京城,也是歡呼雀躍。

  雖然吧,離開京城的時候點點還小,實際上他已經沒有了那個時候的記憶。

  但是吧,他會聽爹娘還有爺爺奶奶提起京城的一些事還有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都在京城,那是一個很大很好玩的地方。

  於是點點小|嘴叭叭的,開始告訴妹妹,京城多麼多麼的好回去之後他會帶著妹妹去哪裡玩云云。

  當然了,此時的點點還不知道,他的那些可以隨時隨地到處跑的想法在京城註定是實現不了的。

  在這裡黎修平是父母官,而倆孩子身邊都跟著人保護照顧,縣城裡的百姓們對他們一家人的好感度很高。

  所以,點點是可以橫著走的,一般人都會捧著他哄著他。

  可是到了京城,即便他爹是皇帝陛下面前的紅人、他娘更是當今親封的郡主,京中最不缺的就是王孫貴戚。

  點點珠珠這樣的小孩根本就不夠格,黎修平和方青青又怎麼會放任孩子隨便出門玩?

  當然,此時倆孩子還不知道這樣的事情,點點高興的繼續跟妹妹許了許多他可能兌現不了的承諾。

  對於新接任黎修平知縣滋味的周大人,方青青單純只是覺得緣分啊。

  沒錯,接任黎修平的是周健安,那可是他們的老熟人了。

  對此結果黎修平並不覺得意外,「健安在做學問上比我可能差一點點,但是為人處世卻也是我所佩服的。」

  正因為如此,同進士出身的周健安才可以這次接到如此的好差事。

  明顯,此刻周健安出任陽豐縣縣令,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要知道黎修平在此已經打好了基礎,他的繼任者以後只要不出大的差錯,幾年以後的政績評審肯定會是優秀。

  所以黎修平才會說周健安能耐啊,要不然都是外放,憑什麼你就可以去好的地方?

  不過黎修平覺得來的繼任者是周健安對他還有對當地的百姓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最起碼,他知道周健安是一個求穩的人,既然前任在此做出了成績就證明之前的方針策略都是好的。

  周健安新官上任就不會輕易點火,沿著前任的步伐繼續前進才是最正確的行為。

  因為詔令下的很急,所以他們沒有時間多耽擱,非常快速的就開始打包行李。

  長路漫漫,他們終於可以回京了。

  第412章 大結局

  這次回京,與當初匆忙離京不同,這一次黎修平可以說是滿載而歸。

  有妻子兒女跟著一起,然後任期得到百姓愛戴,回京述職絕對是會受到皇帝陛下表彰加官進爵。

  這一切,可都是人生贏家的表象。

  當初離開京城的時候,點點還小,而明珠——

  明珠還沒有出生呢。

  在陽豐縣他們待了整整六年,期間黎老頭和石氏倒是來回京城不止一趟,反倒是黎修平和方青青一直都沒有回去過。

  而如今,點點已經是九歲的大孩子了,哪怕是明珠也已經滿了三歲。

  說起來,明珠已經有了美人胚子的雛形,長相結合了爹娘的所有優點。

  家裡的這兩個孩子吧,還真是從小就有些特別之處,與別家的孩子不太相同。

  比方說點點從學說話開始就表現出話癆的本質,每日裡即便只有他一個人,也能嘰嘰喳喳嘮叨個沒完。

  可是明珠與他恰恰相反,似乎很不愛說話。

  或者說是人比較懶,能不開口絕對不會多說一句。

  而且明珠還愛美、十分的愛乾淨,哪怕只有三歲也可以看得出來她長大以後會是什麼模樣。

  按照她娘的說法那就是,一天要洗八百次手,一點點的髒污都忍受不了;

  哥哥如果在外面玩的一身汗回家,明珠還會躲閃開來,不洗得香噴噴絕對不靠近哥哥一米以內。

  明珠無論是學走路還是說話都比點點要晚,石氏說這很正常,姑娘家勁頭小一開始沒什麼力氣。

  方青青雖然知道這個說法沒什麼科學根據,卻也知道閨女其他方面沒問題的,於是也就聽之任之。

  除此之外,明珠的性格也是很活潑的,似乎很愛笑。

  而愛笑的女孩子運氣都不會太差,方青青是深信這一點的。

  沒看到家裡人似乎都更加的|寵|明珠,而且點點也不吃醋。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家裡最疼妹妹的,可是他這個哥哥。

  還有黎修平,也非常的疼閨女,比之兒子要溫柔憐惜疼愛好多分呢。

  說起來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明珠長相與她娘最為相似,尤其是那一雙眼睛。

  簡直就是與方青青如出一轍,而黎修平還有點點在這個家裡最喜歡的人可都是媳婦/娘。

  於是每每對上與媳婦/娘長得相似的明珠,不就忍不住更多了幾分的疼愛?

  方青青當然也更稀罕閨女了,可正因為喜歡,才不能|寵|著慣著更要嚴格要求啊。

  父母對待孩子,慣子如殺子。

  尤其是閨女長得這麼好,而且明珠以後註定了嫁的不會太差,在那樣的夫家生存更是會有許多規矩要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