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只有四五天裡,狄霄和明窈都忙著熟悉族裡事務。
明窈尤其忙碌,學堂倉房鹽場繡房等等,都是要她親自查點的,光是對帳簿,都叫她對得眼花,最後只能尋來狄宇幫忙。
還好小珍珠兒有兄長照顧,才免去明窈一大心事。
布赫一心照顧幼妹,無論是手上的差事,還有同齡人找他去打獵,都沒能把他喊出氈帳。
就是偶爾出去了,也只是為了陪小珍珠兒出去曬太陽。
這等懶散頹廢,看得狄霄恨鐵不成鋼,就差把人提溜去兵營了,可不等他罵人,他先被明窈說道了。
明窈拍了他一巴掌:「哥哥妹妹一起玩玩怎麼了?我們離開這幾年,布赫把族裡事務處理得多好,他一直想要個妹妹玩,這有了小珍珠兒,怎就不能歇一歇?」
狄霄明智地沒有跟她爭辯,直說:「好好好,一起玩玩吧。」
之後他再看見布赫抱著小珍珠兒無所事事,也就不再橫眉冷眼了,看習慣了,還能湊過去一起寶寶小姑娘。
要是碰見他心情好了,還能順便跟布赫說兩句族裡的事,等布赫說了自己看法,他再作出點評,很明顯是在培養人了。
等狄霄和明窈把要緊的事處理完,才聽狄宇說,就在上月大瑜派了使者來。
從冠京來的使者共有三百人,這三百人里半數朝臣,剩下半數則是從民間請來的匠人。
朝臣中文武皆有,匠人更是涉及了無數方面,隨便哪個喊出去,都是能稱一聲老師傅的。
單看這些匠人,新皇對這次交流是用了大心。
作為回報,狄霄也沒藏著掖著,文臣交給明窈安排,武將全帶去兵營,隨著一起訓練一起值守,也好看看他們草原騎兵的威武,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他們本事了。
兵營那邊的安排暫且不提,且說明窈這裡。
虧了布赫幫忙照顧小珍珠兒,才叫她騰出手來,專心招待這些大瑜的使者。
比起文臣們,明窈反而更看重匠人們。
匠人中有擅打鐵的,也有精木工的,甚至醫術廚藝農耕等等,只要是明窈能想到的,總能找出擅長的大師傅。
安置那些文臣前,明窈先給匠人們找了徒弟。
她先統計了匠人們的所擅,又找阿姑們把消息傳出去。
像那想學打鐵的,或者想學木工的,那就帶著米麵肉來拜師。
跟師傅見面前,明窈會考校他們的品行,四下里問問,不求多聰敏,至少不能是背信棄義或者德行不好的小人。
等確認對方品行好了,再請匠人們過來挑選,只要匠人們願意,隨他們收多少徒弟。
當然,要是做徒弟的反悔了,也和雙方協商,解除師徒關係。
等師徒雙方都確定,在明窈的主持下,雙方又舉行了拜師禮,拜師禮或許沒有大瑜那般鄭重,但誠心是表現出來了。
前前後後半個月時間,一百六十多個匠人師傅,統共招了六百多徒弟。
有個打鐵的漢子,只要體格健碩,無論誰來拜師,他都收下,最後竟收了二十多個徒弟,二十多人選了六個大氈帳,隨著打鐵的火爐做好,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就沒停過。
也虧得他們選的氈帳遠離族人,不然還不知有多少投訴的。
還有了上了年紀的老大夫,學醫一途又長又精,師者所費心思極多,老大夫怕照看不過來,上百個拜師的族人里,只挑了悟性最高的兩個。
過後老大夫聽說族裡有巫醫和大越的醫官,便帶上兩個新徒弟,住到醫官她們旁邊去了,日常還能交流一二。
有了老大夫的幫助,醫官的那一大片藥田,又有擴大的趨勢。
等匠人們全部找好住處,再跟族人們磨合好,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
既然跟著隊伍來了草原,這些匠人就默認會傳授畢生所學,只要族人們尊師重道,又真的上心,不怕學不到東西。
匠人師傅們都安排好,明窈才想起來剩下四五十文臣。
對於大瑜使者,草原皆是善待,從一進王城就安排了最好的氈帳,每日吃食也是有族人專門做好送去的。
文臣們雖不滿被擱置,但有吃有喝,只當是來度假了。
直到這天,明窈找來後,得知他們要去學堂教孩子們念書,文臣們的不滿登時達到頂峰。
但他們並沒有將不滿表現出來,而是憋著一口氣,就等著王后自己發現,讓他們教皮孩子,是如何大材小用之舉。
這些文臣自詡飽讀詩書,於詩詞歌賦上頗有造詣,便是在衙門裡用不上的算學,也能略通一二。
再看草原子民粗蠻,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無論是傳授他們詩書禮學,還是帶他們學算學,簡單一點皮毛,怕不是就能被崇拜得不行。
理想很豐滿,然真到了實處——
「先生你講的這些我們早學會了,能不能講些深奧的?」
「大瑜字?先生你不知道嗎,我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上學堂,那時候還是王后親自叫我們寫字,在場這些里,都是會寫大瑜字的。」
「作詩?這個我們不會,不過王后會!」說著,濃眉大眼的姑娘搖著腦袋,念了一首連文臣都覺妙的小詩,再聽這是王后隨口做的,不覺收了輕視心思。
還有他們粗通的算學,說句難聽的,族裡隨便找個小娃娃,撥算盤的速度都要比他們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明窈尤其忙碌,學堂倉房鹽場繡房等等,都是要她親自查點的,光是對帳簿,都叫她對得眼花,最後只能尋來狄宇幫忙。
還好小珍珠兒有兄長照顧,才免去明窈一大心事。
布赫一心照顧幼妹,無論是手上的差事,還有同齡人找他去打獵,都沒能把他喊出氈帳。
就是偶爾出去了,也只是為了陪小珍珠兒出去曬太陽。
這等懶散頹廢,看得狄霄恨鐵不成鋼,就差把人提溜去兵營了,可不等他罵人,他先被明窈說道了。
明窈拍了他一巴掌:「哥哥妹妹一起玩玩怎麼了?我們離開這幾年,布赫把族裡事務處理得多好,他一直想要個妹妹玩,這有了小珍珠兒,怎就不能歇一歇?」
狄霄明智地沒有跟她爭辯,直說:「好好好,一起玩玩吧。」
之後他再看見布赫抱著小珍珠兒無所事事,也就不再橫眉冷眼了,看習慣了,還能湊過去一起寶寶小姑娘。
要是碰見他心情好了,還能順便跟布赫說兩句族裡的事,等布赫說了自己看法,他再作出點評,很明顯是在培養人了。
等狄霄和明窈把要緊的事處理完,才聽狄宇說,就在上月大瑜派了使者來。
從冠京來的使者共有三百人,這三百人里半數朝臣,剩下半數則是從民間請來的匠人。
朝臣中文武皆有,匠人更是涉及了無數方面,隨便哪個喊出去,都是能稱一聲老師傅的。
單看這些匠人,新皇對這次交流是用了大心。
作為回報,狄霄也沒藏著掖著,文臣交給明窈安排,武將全帶去兵營,隨著一起訓練一起值守,也好看看他們草原騎兵的威武,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他們本事了。
兵營那邊的安排暫且不提,且說明窈這裡。
虧了布赫幫忙照顧小珍珠兒,才叫她騰出手來,專心招待這些大瑜的使者。
比起文臣們,明窈反而更看重匠人們。
匠人中有擅打鐵的,也有精木工的,甚至醫術廚藝農耕等等,只要是明窈能想到的,總能找出擅長的大師傅。
安置那些文臣前,明窈先給匠人們找了徒弟。
她先統計了匠人們的所擅,又找阿姑們把消息傳出去。
像那想學打鐵的,或者想學木工的,那就帶著米麵肉來拜師。
跟師傅見面前,明窈會考校他們的品行,四下里問問,不求多聰敏,至少不能是背信棄義或者德行不好的小人。
等確認對方品行好了,再請匠人們過來挑選,只要匠人們願意,隨他們收多少徒弟。
當然,要是做徒弟的反悔了,也和雙方協商,解除師徒關係。
等師徒雙方都確定,在明窈的主持下,雙方又舉行了拜師禮,拜師禮或許沒有大瑜那般鄭重,但誠心是表現出來了。
前前後後半個月時間,一百六十多個匠人師傅,統共招了六百多徒弟。
有個打鐵的漢子,只要體格健碩,無論誰來拜師,他都收下,最後竟收了二十多個徒弟,二十多人選了六個大氈帳,隨著打鐵的火爐做好,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就沒停過。
也虧得他們選的氈帳遠離族人,不然還不知有多少投訴的。
還有了上了年紀的老大夫,學醫一途又長又精,師者所費心思極多,老大夫怕照看不過來,上百個拜師的族人里,只挑了悟性最高的兩個。
過後老大夫聽說族裡有巫醫和大越的醫官,便帶上兩個新徒弟,住到醫官她們旁邊去了,日常還能交流一二。
有了老大夫的幫助,醫官的那一大片藥田,又有擴大的趨勢。
等匠人們全部找好住處,再跟族人們磨合好,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
既然跟著隊伍來了草原,這些匠人就默認會傳授畢生所學,只要族人們尊師重道,又真的上心,不怕學不到東西。
匠人師傅們都安排好,明窈才想起來剩下四五十文臣。
對於大瑜使者,草原皆是善待,從一進王城就安排了最好的氈帳,每日吃食也是有族人專門做好送去的。
文臣們雖不滿被擱置,但有吃有喝,只當是來度假了。
直到這天,明窈找來後,得知他們要去學堂教孩子們念書,文臣們的不滿登時達到頂峰。
但他們並沒有將不滿表現出來,而是憋著一口氣,就等著王后自己發現,讓他們教皮孩子,是如何大材小用之舉。
這些文臣自詡飽讀詩書,於詩詞歌賦上頗有造詣,便是在衙門裡用不上的算學,也能略通一二。
再看草原子民粗蠻,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無論是傳授他們詩書禮學,還是帶他們學算學,簡單一點皮毛,怕不是就能被崇拜得不行。
理想很豐滿,然真到了實處——
「先生你講的這些我們早學會了,能不能講些深奧的?」
「大瑜字?先生你不知道嗎,我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上學堂,那時候還是王后親自叫我們寫字,在場這些里,都是會寫大瑜字的。」
「作詩?這個我們不會,不過王后會!」說著,濃眉大眼的姑娘搖著腦袋,念了一首連文臣都覺妙的小詩,再聽這是王后隨口做的,不覺收了輕視心思。
還有他們粗通的算學,說句難聽的,族裡隨便找個小娃娃,撥算盤的速度都要比他們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