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第137章 四十一歲(2)
◎【大修】謹慎訂閱但不看後悔◎
自林業綏瞑目之日, 謝寶因的眼睛就開始不怎麼好了,剛開始不過是偶爾會發疼,還可以勉強視物, 但如今四載過去, 已經嚴重到只能看見模糊的事物光影,用盡多少藥石都無用。
而家中的事務已然命崔夫人來治理。
被她遣去侍從林真琰的玉藻在知道謝寶因的眼睛有疾以後,也於兩載之前,伏拜哀哭著重新回到婦人的身邊,躬身侍坐。
昔年男子剛逝, 她能時時俯身畫絹帛飛衣,以此為度日之事, 但如今她多養疾不出,常在與男子共同起居生活過十數載的居室內跽坐。
有時郭夫人、崔夫人會來,與她講國都、講天下所發生的事情;有時子孫會來,為她誦讀《道德經》與諸子百家, 還會將從漢中郡來的稅邑簡牘稚聲誦讀給祖母聽;有時她會乘車去往國都城郭外數十里的渭城謝氏宗廟。
但她從未去過懷陵。
即使兩地相距並不遙遠。
不過,家中有一位從荊地請來的巫祝。
謝寶因常召見她於堂上。
外人也都以為婦人是為自己或兒女子孫才行鬼神占卜之事,但玉藻知道她所問皆是文成侯。
在那日雞鳴, 謝寶因從夢中哭著醒寤。
於是她再次召見巫祝, 手摸著身側黑漆紅紋的憑几,聽腳步聲辯其位, 惶惶開口:“我常於夢見他赤足獨自站立大雪之中,不言不語, 或是不停的在雪中行走, 可是他在那裡過得不好?”
巫祝慰藉道:“漢中君不必憂心, 文成侯在那裡過得很好。”
謝寶因神情鬱郁, 聲音與眼中都帶著祈求:“可否能與我說得再清楚些?”
四載以來, 巫祝已經習慣,當下恭敬的拱手詳盡:“文成候剛瞑目之際,有仙人騎狗拉繩振響青銅鐘為升天之音,隨即文成候履升天之板,跟隨飛廉去至天門,那裡有天界守門神帝閽在天門躬身伏拜迎候,神豹在側,仙鶴與飛龍在天,口銜靈芝的蟾蜍在扶桑樹旁[1]。近日,文成候又欲去崑崙山暫居,還以神靈鬼神之力告之奴,他知道漢中君未曾放下他,所以才從天界來人間要親口告訴漢中君他很好,但文成候已是靈魂之體,回來人間與自然大道不合,於是才會有漢中君所夢。”
“若要文成候在那裡過得好,漢中君就勿再為其哀痛。”
謝寶因欣慰地笑笑。
“那就好,那就好。”
望見婦人的言行,玉藻失聲哭著。
這些皆是令公生前所布置。
在春三月乙卯。
謝寶因四十一歲生辰那日。
林真愨與妻崔夫人憂心她終日都跽坐於居室,會郁於胸,於是想以此來寬慰婦人的心,不僅博陵林氏丹陽房的所有子弟悉數歸來,渭城謝氏三個尚在的舅父也遣人驅車接來。
謝寶因穿著曲裾袍,手中持有一根探路的木杖走在前,身後有三媵婢拱手隨侍。
玉藻則扶持婦人而來,跽跪於堂上西面。
前來拜謁之人列席東西兩面,分案跪坐。
先起身站在堂上,然後面朝尊位的婦人行禮的聲音聽著並不年少,腳步也邁得有些沉,與真愨他們非平輩。
隨即,前方傳來一聲“阿姊”。
謝寶因稍楞,然後笑道:“晉渠。”
謝晉渠也笑著應下:“是我,來祝阿姊萬歲。”
謝寶因唇畔的笑慢慢變淡,言起其它事:“聽聞你數日前忽然發疾,雙腿不便行走,這些孩子怎麼還將你給請來,果真不孝。”
阿翁長逝以後,謝晉渠在國都朝廷的政治得失有儒家的中庸之道,或許是從來都不願涉入天下之爭,但為了渭城謝氏,不得不支撐。
謝晉楷、謝晉滉在朝廷比其兄更遊刃有餘,謝若因與王三郎的孩子也願意重認渭城謝氏為外祖。
阿娘能黃泉欣然而笑。
謝晉渠望著這位阿姊,眼睛雖然視物不清,但依然澄澈如舊,相貌也不曾衰老,仍容美,只是留有年歲倉促而過的風采,他忽然喟嘆:“我自己想來候問阿姊,你我雖然是姊弟,但數年難以相見,豈非笑話。”
謝寶因眼前只有模模糊糊的一片,她努力辨別著:“可惜我眼睛不好,不能再好好看你一眼。”
謝晉渠笑嘆:“暮年老翁,不看也罷。”
謝寶因不悅皺眉:“如何就暮年老翁了?你還比我年幼幾月。”
謝晉渠笑起來,從寬袖中取出縑帛,親自放在阿姊手中:“三姊也為你寄來帛書,她如今遠在平原郡,不便前來。”
謝寶因用手認真摸了摸,然後遞給玉藻。
玉藻出聲誦讀。
帛書中所書都是追念往昔之言,從少時、成年到如今,無一不是昔年的快樂,最後以「阿姊老矣,然女弟仍美,阿姊甚惱」來玩笑。
謝寶因其實知道已經知天命的三姊身體也不好,不便前來只是用以寬慰她的言語。
她泣不成聲:“阿姊。”
玉藻小心收起帛書,重新放回婦人掌中,隨後出聲寬慰。
後來跽坐在堂上的謝晉楷、謝晉滉也起身為阿姊祝壽,姊弟四人談起許多在渭城謝氏的往事。
他們離開以後,是博陵林氏的子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大修】謹慎訂閱但不看後悔◎
自林業綏瞑目之日, 謝寶因的眼睛就開始不怎麼好了,剛開始不過是偶爾會發疼,還可以勉強視物, 但如今四載過去, 已經嚴重到只能看見模糊的事物光影,用盡多少藥石都無用。
而家中的事務已然命崔夫人來治理。
被她遣去侍從林真琰的玉藻在知道謝寶因的眼睛有疾以後,也於兩載之前,伏拜哀哭著重新回到婦人的身邊,躬身侍坐。
昔年男子剛逝, 她能時時俯身畫絹帛飛衣,以此為度日之事, 但如今她多養疾不出,常在與男子共同起居生活過十數載的居室內跽坐。
有時郭夫人、崔夫人會來,與她講國都、講天下所發生的事情;有時子孫會來,為她誦讀《道德經》與諸子百家, 還會將從漢中郡來的稅邑簡牘稚聲誦讀給祖母聽;有時她會乘車去往國都城郭外數十里的渭城謝氏宗廟。
但她從未去過懷陵。
即使兩地相距並不遙遠。
不過,家中有一位從荊地請來的巫祝。
謝寶因常召見她於堂上。
外人也都以為婦人是為自己或兒女子孫才行鬼神占卜之事,但玉藻知道她所問皆是文成侯。
在那日雞鳴, 謝寶因從夢中哭著醒寤。
於是她再次召見巫祝, 手摸著身側黑漆紅紋的憑几,聽腳步聲辯其位, 惶惶開口:“我常於夢見他赤足獨自站立大雪之中,不言不語, 或是不停的在雪中行走, 可是他在那裡過得不好?”
巫祝慰藉道:“漢中君不必憂心, 文成侯在那裡過得很好。”
謝寶因神情鬱郁, 聲音與眼中都帶著祈求:“可否能與我說得再清楚些?”
四載以來, 巫祝已經習慣,當下恭敬的拱手詳盡:“文成候剛瞑目之際,有仙人騎狗拉繩振響青銅鐘為升天之音,隨即文成候履升天之板,跟隨飛廉去至天門,那裡有天界守門神帝閽在天門躬身伏拜迎候,神豹在側,仙鶴與飛龍在天,口銜靈芝的蟾蜍在扶桑樹旁[1]。近日,文成候又欲去崑崙山暫居,還以神靈鬼神之力告之奴,他知道漢中君未曾放下他,所以才從天界來人間要親口告訴漢中君他很好,但文成候已是靈魂之體,回來人間與自然大道不合,於是才會有漢中君所夢。”
“若要文成候在那裡過得好,漢中君就勿再為其哀痛。”
謝寶因欣慰地笑笑。
“那就好,那就好。”
望見婦人的言行,玉藻失聲哭著。
這些皆是令公生前所布置。
在春三月乙卯。
謝寶因四十一歲生辰那日。
林真愨與妻崔夫人憂心她終日都跽坐於居室,會郁於胸,於是想以此來寬慰婦人的心,不僅博陵林氏丹陽房的所有子弟悉數歸來,渭城謝氏三個尚在的舅父也遣人驅車接來。
謝寶因穿著曲裾袍,手中持有一根探路的木杖走在前,身後有三媵婢拱手隨侍。
玉藻則扶持婦人而來,跽跪於堂上西面。
前來拜謁之人列席東西兩面,分案跪坐。
先起身站在堂上,然後面朝尊位的婦人行禮的聲音聽著並不年少,腳步也邁得有些沉,與真愨他們非平輩。
隨即,前方傳來一聲“阿姊”。
謝寶因稍楞,然後笑道:“晉渠。”
謝晉渠也笑著應下:“是我,來祝阿姊萬歲。”
謝寶因唇畔的笑慢慢變淡,言起其它事:“聽聞你數日前忽然發疾,雙腿不便行走,這些孩子怎麼還將你給請來,果真不孝。”
阿翁長逝以後,謝晉渠在國都朝廷的政治得失有儒家的中庸之道,或許是從來都不願涉入天下之爭,但為了渭城謝氏,不得不支撐。
謝晉楷、謝晉滉在朝廷比其兄更遊刃有餘,謝若因與王三郎的孩子也願意重認渭城謝氏為外祖。
阿娘能黃泉欣然而笑。
謝晉渠望著這位阿姊,眼睛雖然視物不清,但依然澄澈如舊,相貌也不曾衰老,仍容美,只是留有年歲倉促而過的風采,他忽然喟嘆:“我自己想來候問阿姊,你我雖然是姊弟,但數年難以相見,豈非笑話。”
謝寶因眼前只有模模糊糊的一片,她努力辨別著:“可惜我眼睛不好,不能再好好看你一眼。”
謝晉渠笑嘆:“暮年老翁,不看也罷。”
謝寶因不悅皺眉:“如何就暮年老翁了?你還比我年幼幾月。”
謝晉渠笑起來,從寬袖中取出縑帛,親自放在阿姊手中:“三姊也為你寄來帛書,她如今遠在平原郡,不便前來。”
謝寶因用手認真摸了摸,然後遞給玉藻。
玉藻出聲誦讀。
帛書中所書都是追念往昔之言,從少時、成年到如今,無一不是昔年的快樂,最後以「阿姊老矣,然女弟仍美,阿姊甚惱」來玩笑。
謝寶因其實知道已經知天命的三姊身體也不好,不便前來只是用以寬慰她的言語。
她泣不成聲:“阿姊。”
玉藻小心收起帛書,重新放回婦人掌中,隨後出聲寬慰。
後來跽坐在堂上的謝晉楷、謝晉滉也起身為阿姊祝壽,姊弟四人談起許多在渭城謝氏的往事。
他們離開以後,是博陵林氏的子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