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老了,國師老了,而永遠有人正在年輕。

  朝廷與江湖都心照不宣,這是皇帝要面試下一朝臣。

  問題的關鍵是,本朝無太子。

  這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於是承華十八年的這場春祭,註定不會是一場普通的祭祀。

  ……

  但這些耐人尋味都被那攪動滿城風雨的少年天師拋諸腦後,他無意入世,而今卻躲也躲不掉,偏生做了那盤大棋的第一子。

  「小師叔。」青雲已經換上了青色的法衣,手中捧著紫色織星紋的罡衣給他遞過來。

  「掌教師祖叫你動作利落些。」

  蕭宋隨意地伸手捻了捻那布料,入手滑軟如緞,星紋的金銀繡線隱隱泛著光,是頂好的料子,一看就不是他們那窮山頭能夠製得起的錦緞。

  「知道了,你先去同師弟他們匯合吧,別誤了事。」蕭宋淡淡收回目光。

  「小師叔你才是最容易誤事的那個吧。」青雲吐槽了一聲後乖乖退下。

  蕭宋伸手捏起罡衣,掃了一眼窗外,他抬了抬眼皮,目光閃爍。

  是個陰天。

  ---

  承華十八年二月初六,宜祭祀、開光、祈福、齋蘸,忌安門、嫁娶。

  天子攜百官出朱雀門,祭三清道尊,祈福九州安康。

  青城山掌教姜齊塵領門下數弟子,整裝束冠,護法求道。

  吉時到,眾青城山弟子手執笏板,口中誦經,禮樂隊奏鳴笙鼓,響徹雲霄。百位道士依序位次高低由下而上逐級登上祭台,場面宏大而神聖,百官紛紛正冠側目,虔誠的圍觀百姓已經跪下祈禱。

  朱雀門乍開,一個束著上清蓮花冠、身著紫色罡衣的傾長身影從高大宮門的落影中逆光而來,少年人劍眉星眼、清俊儒雅,雙手捧侍著白玉笏板,一步一步,踏光而來。

  蕭宋脊背挺得筆直,如松般傲立,面容清雋而不濁多餘表情,仙風道骨渾然天成。

  他的步子緩而雅正,卻又不失力道在其中,場上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視這猶如神仙下凡的少年,他的表情無喜無悲,卻渾身都透出一股慈悲的氣質。

  像是悲憫眾生的神。

  蕭宋直直走過眾道士為他讓開的道路,站到祭台的最上層。他抬手把笏板放下,從侍立在身側的掌教手中接過三柱香,再而抬眸作禮,祭拜上蒼。

  眾人皆跟著他拜了三拜,偌大的城門前只有鼓樂與風聲在響。

  蕭宋涼涼抬眸看了眼天,指尖微捻,腳步輕啟,踏罡斗步。

  眾人皆目不轉睛地盯著祭台上作法的少年天師,他的動作不輕不重、恰到好處,又在流轉中生出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遒勁雅致,他的表情很淡,卻充斥著遠離煙火的慈悲。

  踏罡末了,蕭宋收回最後一式,玉立神像之前。

  「九州萬戶除舊歲,庚辰甲子奏上蒼。」

  清朗有力的聲音響徹廣場。

  蕭宋一揚衣擺,眸色一凌,霎那間風雲乍起,有風東來,晃得人迷眼而驚惶,蕭宋又一抬手,瞬時風止,那陰雲密布的天卻撕開了一道口子,有一束陽光傾瀉而下,直直落到了祭台。

  蕭宋伸手接過一旁的三炷香,遞給已經來到他身前的天子,他垂眸凝神,無喜無悲,不卑不亢。

  「福生無量,陛下,請。」

  那儀容雍華威嚴的陛下接過香,深深看了蕭宋一眼,轉而對著神像拜了下去。

  祭台之下跟著跪滿了百官與百姓。

  禮成。

  ……

  ……

  青城山少年天師引東風、開天道的神跡一朝即將響徹九州。

  裴修堯那日也前來湊了個熱鬧,他父親近日不在京中,自然也沒給他在內場宴席去安排位置,裴修堯也樂得清閒,回臨汝途中草草在那外圍的人群中走了個過場,也想來見見傳聞中羽化登仙命格的少年天師。

  這樣在九州炙手可熱的人物,誰不想看看呢。

  然而,在朱雀城門開的一瞬,世子精緻的眉擰起,面上懶散的表情滯了滯。

  那個面無表情的紫衣道士的臉瞬間在他腦海中激盪起山呼海嘯般的回憶——劉園門口,桃花雨里意氣風發的青衫少年——朱雀大街,十字路上不卑不亢的白衣書生——最終定格於眼前的紫衣天師,卓然而立,遺世孤孑。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沉默良久後,世子忽而淡笑出聲,口中似是品嚼般念了念,最終一甩衣袖,抽身離去。

  「備馬,回臨汝。」

  --------------------

  作法流程乃本人有限的想像產物

  第149章 俯仰千年

  承華二十二年是一個註定要載入史冊的年歲,後世的史官兵書將其寫得濃墨重彩,源遠流長地向歲月盡頭延伸而去。

  正月,承華帝重啟千秋宴,宴請天下英豪貴胄,江湖三大宗時隔幾十年再度齊聚一堂,久未現身的琅琊王重回盛京,正式拉開了席捲九州的這一場風浪的序幕。

  緊隨其後,黃金台比武亮相天下,武原學宮、鳳凰城、滿庭芳等多方勢力的少年英豪紛紛於盛京展露鋒芒,讓人感慨著江湖再次換代之說。

  接著,北疆戰情突發,八百里加急的戰報送達盛京,匈奴入侵的消息迅速席捲整個大雍,鎮北大將軍里聽瀾未現身盛京的謎團得到解惑;與此同時,皇宮中傳出了承華帝病重,下旨交由懿安長公主代理監國一事,幾中巧合的交疊透露出奇詭之態,一時間整個盛京人心惶惶、眾說紛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