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他的腿上站著只雪白的鸚鵡,正一下一下地踩在他衣衫上,似乎在表達不滿。
獨處雖正合崔尚書的意,但初來便如此,多少有些不習慣。
「尚書大人來了。」崔夷玉抬起眉眼,清淺一笑,抬了抬手示意崔尚書坐下,也不在意腿上的蒜苗趁機啄了他一下。
早有預料他要來這麼一趟,只是不知究竟何時來。
「太子妃的鸚鵡受不得寒氣,她出行在外,便有孤親自照料著。」崔夷玉點了點蒜苗的腦袋,「尚書大人寬宏大量,想必也不會介意?」
他聲音雖平淡,但抑揚頓挫都齊整規正,聽著透出股雅致的韻律。
「自然不會。」崔尚書笑道。
他不會不知道這隻鼎鼎有名、給了盛家氣受的鸚鵡,可更重要的是聽出了太子對太子妃的看重。
崔夷玉這般明說,就是表面其對太子妃的愛護不是演的,要他謹言慎行。
「皇后娘娘重病不起,下官為兄為族親,都頗為痛心。」崔尚書先是仿佛情真意切寒暄了一番,問崔夷玉可了解皇后宮中之事。
「母后臥病在床數月,鬱結於心,憂思過度。」崔夷玉嘆了口氣,「重病之人,草木皆兵,認定是有人毒害她,可無論是孤、她身邊的宋姑姑還是太醫,都認定她的病並非毒害。」
「原是如此。」崔尚書遺憾地說,「既非人力所致,只能是天意難違了。」
「恕下官慈父之心,敢問辛夷在府中如今可好?」
他先後借身為妹妹和女兒之名試圖放緩兩人間的氣氛,說話的語氣像是親族間閒談。
卻不想,話音剛落,眼前的少年竟輕笑了一聲。
崔尚書心裡「咯登」一下,直覺不對,只按捺著神色不變,觀察著崔夷玉的神情,只可惜太子實在深諳喜怒不形於色之姿,什麼都看不出來。
本就寂靜的正堂里愈發凝滯。
「太子妃將她當作姊妹,在府中一切都好。」崔夷玉端著茶杯,修長如玉的手指摩拭著瓷杯上的紋路,「您夫人送來的暗衛,竟沒與你們說起過此事嗎?」
崔尚書渾身一僵,當即一掀衣袍跪下,冷汗險些浸濕了衣衫:「殿下勿惱,此事想必是有誤會。」
「是辛夷在府中難免憂思,她母親慌不擇路,就擇了個護衛送給她,護她在府中平安順遂。」
他一口咬定是護衛,而不是暗衛。
「殿下若不虞,下官便立即將人帶回去。」
令人心悸的寂靜在正堂里不住地蔓延,仿佛要將人的心都纏得緊繃住,難以喘息。
「起來吧,一家人說話跪來跪去不成樣子。」崔夷玉緩緩開口,輕描淡寫地打破了這份寂靜,「多年以來,孤都將辛夷當做妹妹。」
崔尚書起身坐回了位子上,卻沒真將這話當真,心中還驚疑不定,只說:「表兄表妹,向來是親上加親的,可不是親兄妹。」
「這話說得。」崔夷玉掀起眸,漆黑的眼瞳望向崔尚書,仿佛只是單純的提問,「您既為一家之主,又為嫡兄,自然知曉孤的感覺。」
「這……」崔尚書感覺到一股莫名的壓力,心中反覆思索揣測眼前這位少年太子的意思。
他確實是皇后的嫡兄。
可與皇后並非真正同父同母的兄妹關係,他是三代開外的旁支過繼到崔家長房名下的孩子,只是在機緣巧合與後天努力之下,成為了如今崔氏砥柱之一。
「辛夷是您正經的才人,到底與兄妹不同。」
「是啊。」崔夷玉垂下眸,仿佛只是隨意地說,「說來,聽聞辛夷這名字是您取的?」
崔尚書點頭,剛想說些什麼,驀然渾身定住。
他猛地想起來去歲,已然有些模糊的記憶里,確實有一回他的夫人將暗衛送到太子府的那日歸來,問了他崔辛夷的名字是何人所取。
當時是太子妃問的。
崔尚書那時以為只是小事,並沒有在意。
可如今面前的太子又在重複地問他這個問題。
辛夷這個名字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是這個名字出了問題,還是取這個名字的人……
崔尚書端起茶杯,注視著面前並不介意慢慢與他敘話的太子,清楚地知曉到他想達到目的,必須要順著太子的意往下走,每個字斟酌著說:「這是昔日下官與家妹一同取的名。」
他當時也是這麼回夫人的。
可崔夷玉並非他的夫人那般不知十幾年前內情的外姓之人。
「家妹。」崔夷玉一字一字地念著,重複了一遍。
崔尚書眸光閃爍,眼神凝滯在崔夷玉的身上,實在不知他為何聚睛在這個問題上。
可崔夷玉並沒有就這樣順著人問,只平平淡淡地笑著說:「若是女孩兒,則叫辛夷,若是男孩呢?」
這一句話看似普通又平常,似乎家家都會這般說。
只是卻倏地將崔尚書硬生生扯回了昔年的記憶里,神思不由自主地恍了下。
「不過是十幾年前的閒話罷了。」崔尚書緩緩地說,仿佛回憶起來都格外艱難,只是扯了扯嘴角,宛若無事,「當時兄妹之間說道,看誰先成家,若是生了女孩則喚辛夷,若是男孩則名崔琭。」
崔家男丁取名,向來是只取一字。
崔琭。
琭琭如玉。
崔夷玉若有所思地抬起眸,仿若如夢初醒般看向了崔尚書:「名琭?字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獨處雖正合崔尚書的意,但初來便如此,多少有些不習慣。
「尚書大人來了。」崔夷玉抬起眉眼,清淺一笑,抬了抬手示意崔尚書坐下,也不在意腿上的蒜苗趁機啄了他一下。
早有預料他要來這麼一趟,只是不知究竟何時來。
「太子妃的鸚鵡受不得寒氣,她出行在外,便有孤親自照料著。」崔夷玉點了點蒜苗的腦袋,「尚書大人寬宏大量,想必也不會介意?」
他聲音雖平淡,但抑揚頓挫都齊整規正,聽著透出股雅致的韻律。
「自然不會。」崔尚書笑道。
他不會不知道這隻鼎鼎有名、給了盛家氣受的鸚鵡,可更重要的是聽出了太子對太子妃的看重。
崔夷玉這般明說,就是表面其對太子妃的愛護不是演的,要他謹言慎行。
「皇后娘娘重病不起,下官為兄為族親,都頗為痛心。」崔尚書先是仿佛情真意切寒暄了一番,問崔夷玉可了解皇后宮中之事。
「母后臥病在床數月,鬱結於心,憂思過度。」崔夷玉嘆了口氣,「重病之人,草木皆兵,認定是有人毒害她,可無論是孤、她身邊的宋姑姑還是太醫,都認定她的病並非毒害。」
「原是如此。」崔尚書遺憾地說,「既非人力所致,只能是天意難違了。」
「恕下官慈父之心,敢問辛夷在府中如今可好?」
他先後借身為妹妹和女兒之名試圖放緩兩人間的氣氛,說話的語氣像是親族間閒談。
卻不想,話音剛落,眼前的少年竟輕笑了一聲。
崔尚書心裡「咯登」一下,直覺不對,只按捺著神色不變,觀察著崔夷玉的神情,只可惜太子實在深諳喜怒不形於色之姿,什麼都看不出來。
本就寂靜的正堂里愈發凝滯。
「太子妃將她當作姊妹,在府中一切都好。」崔夷玉端著茶杯,修長如玉的手指摩拭著瓷杯上的紋路,「您夫人送來的暗衛,竟沒與你們說起過此事嗎?」
崔尚書渾身一僵,當即一掀衣袍跪下,冷汗險些浸濕了衣衫:「殿下勿惱,此事想必是有誤會。」
「是辛夷在府中難免憂思,她母親慌不擇路,就擇了個護衛送給她,護她在府中平安順遂。」
他一口咬定是護衛,而不是暗衛。
「殿下若不虞,下官便立即將人帶回去。」
令人心悸的寂靜在正堂里不住地蔓延,仿佛要將人的心都纏得緊繃住,難以喘息。
「起來吧,一家人說話跪來跪去不成樣子。」崔夷玉緩緩開口,輕描淡寫地打破了這份寂靜,「多年以來,孤都將辛夷當做妹妹。」
崔尚書起身坐回了位子上,卻沒真將這話當真,心中還驚疑不定,只說:「表兄表妹,向來是親上加親的,可不是親兄妹。」
「這話說得。」崔夷玉掀起眸,漆黑的眼瞳望向崔尚書,仿佛只是單純的提問,「您既為一家之主,又為嫡兄,自然知曉孤的感覺。」
「這……」崔尚書感覺到一股莫名的壓力,心中反覆思索揣測眼前這位少年太子的意思。
他確實是皇后的嫡兄。
可與皇后並非真正同父同母的兄妹關係,他是三代開外的旁支過繼到崔家長房名下的孩子,只是在機緣巧合與後天努力之下,成為了如今崔氏砥柱之一。
「辛夷是您正經的才人,到底與兄妹不同。」
「是啊。」崔夷玉垂下眸,仿佛只是隨意地說,「說來,聽聞辛夷這名字是您取的?」
崔尚書點頭,剛想說些什麼,驀然渾身定住。
他猛地想起來去歲,已然有些模糊的記憶里,確實有一回他的夫人將暗衛送到太子府的那日歸來,問了他崔辛夷的名字是何人所取。
當時是太子妃問的。
崔尚書那時以為只是小事,並沒有在意。
可如今面前的太子又在重複地問他這個問題。
辛夷這個名字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是這個名字出了問題,還是取這個名字的人……
崔尚書端起茶杯,注視著面前並不介意慢慢與他敘話的太子,清楚地知曉到他想達到目的,必須要順著太子的意往下走,每個字斟酌著說:「這是昔日下官與家妹一同取的名。」
他當時也是這麼回夫人的。
可崔夷玉並非他的夫人那般不知十幾年前內情的外姓之人。
「家妹。」崔夷玉一字一字地念著,重複了一遍。
崔尚書眸光閃爍,眼神凝滯在崔夷玉的身上,實在不知他為何聚睛在這個問題上。
可崔夷玉並沒有就這樣順著人問,只平平淡淡地笑著說:「若是女孩兒,則叫辛夷,若是男孩呢?」
這一句話看似普通又平常,似乎家家都會這般說。
只是卻倏地將崔尚書硬生生扯回了昔年的記憶里,神思不由自主地恍了下。
「不過是十幾年前的閒話罷了。」崔尚書緩緩地說,仿佛回憶起來都格外艱難,只是扯了扯嘴角,宛若無事,「當時兄妹之間說道,看誰先成家,若是生了女孩則喚辛夷,若是男孩則名崔琭。」
崔家男丁取名,向來是只取一字。
崔琭。
琭琭如玉。
崔夷玉若有所思地抬起眸,仿若如夢初醒般看向了崔尚書:「名琭?字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