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張暄一頭霧水,不顧陳勖的阻攔邁著小短腿拼命在後頭追,卻見那年輕的陛下好似識路一般,頭也不回地跑進了自己的文淵閣,然後對著一張空蕩蕩的竹床發呆。
……咦?這個陛下怎麼知道自己住在文淵閣呢?
「奴兒三三呢?」鍾淳忽地開口。
「陛下怎地也知道奴兒三三?奴兒三三是我撿來的胖貓兒,它……」
張暄隨著他的目光望向竹床,只見平日裡那隻胖貓兒最喜歡賴著的墊子如今上頭空無一物,只剩下那隻「御用」的水碗在床頭擱著。
——裡頭的水早就乾涸見底了。
「……對、對……奴兒三三呢?!!」
自從奴兒三三喜歡白日睡懶覺之後,張暄便越來越少地與之玩鬧了。
他白日裡要去學堂念書,課業也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愈發繁重了,只能在夜裡趁著胖貓兒偶爾醒來的時候抱著它親熱一番,這些日子裡他的心思全放在音信全無的阿父身上,哪兒還顧得上奴兒三三呀!
鍾淳也呆呆地看著竹床,仿佛能看見床簾後正坐著一個高闊朦朧的側影。
那人手持著一卷書,紫檀佛珠從腕間蜿蜒而下,舉手抬足間湧起一股極淡的清苦香氣。
窗外是綠得發亮的酷暑蟬鳴,小魔頭正襟危坐著等著挨訓,而他則在一旁幸災樂禍地搖著尾巴看熱鬧……
那只有著棕紅皮毛的胖貓兒如同一陣風一樣,打獵時不打一聲招呼就出現在他的眼皮底下,現在也是不打一聲招呼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難道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嗎?
「阿父和奴兒三三都不見了……」
張暄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魔頭臉上竟然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是不是阿父帶著奴兒三三打仗去了?」
鍾淳感覺好像有人在他心口狠狠擰了一把,要不然為什麼那裡一直鈍鈍地發著疼呢?
他低頭看著張暄,把眼淚憋回去,心裡酸酸地想:這好像是自己第一次這麼居高臨下地看小魔頭。
原來小混蛋也沒欺負他的時候那麼威風——
「……陛下?」
張暄忽地感覺面前的人緊緊地抱住了自己,有些不知所措,他屏著呼吸,但卻仍能尷尬地聞見陛下身上那股獨特的氣息。
……仿佛曬過日光的褥子一樣,散發著暖烘的味道,令人莫名有種熟悉的感覺。
「暄兒,你阿父……去打仗了。」
他聽見陛下悶悶的聲音:
「……不要怕,他不在的時候,朕來照顧你,朕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你,但是你也不可以去欺負別人,在國子監里要好好地念書,知道了嗎?」
張暄感覺很奇怪,分明這個小皇帝生得還是一副孩子氣的模樣,怎麼說話的語氣和阿父一樣這般老氣橫秋?
他見陳勖在不遠處朝自己使眼色,連忙擦了擦眼淚,結巴地謝恩道:「多、多謝陛下!……」
鍾淳用力地將張暄摟進自己的懷裡,感受著小魔頭的體溫,學著張鄜的模樣一下一下地撫過那瘦小的後背。
他擺足架勢,當作給自己鼓氣,但心裡頭卻仍有些落寞:
「等那人回來了,朕再一一和他算總帳!」
第97章 曲終(二)
殊不知,這一等便是整整一個春夏秋冬。
「陛下,臣認為郭滿與喬氏勾結一事乃是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郭太尉兢兢業業輔佐先帝三十餘載,乃是我大宛難得的良將忠臣啊!!」
鍾淳面色不虞地坐在龍椅上,看著庭下黑壓壓地跪了一片為郭滿求情的臣子。
長長的冕旒垂在他臉上,遮去大致神色,只有那緊抿的唇尤為清晰。
當年氣焰囂張的金墉喬氏被一鍋端之後,在朝中還留下了不少與之同流合污的餘黨,但之後隨著地方起義與謀反叛亂的爆發,這些在朝中曾參與貪污的奸佞也便夾著尾巴銷聲匿跡了。
今年秋初時,鍾淳想要繼續推行張鄜先前未完成的「擴田租調」法令,未想到剛一提出想法,便有一群頑固的保守派舊臣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這些舊臣多半出自各地豪門世族,在當地都有一定數量的私田,一看自家的老巢要著火,便立即擺出了「同身共命,同氣連枝」的架勢。
這幾日光是江左與淮東便有十幾個士族聯合上書,先前反對喬氏一家獨大的臣子紛紛臨陣倒戈,言辭激烈地懇請鍾淳三思。
鍾淳心想,朕推行法令推不動,那朕去收拾那些之前和喬敦一夥的貪官污吏總行吧!
正好這個郭滿就是反對他推行法令的舊臣頭頭,不如就拿他開刀好了。
——結果也是可所預見的。
「當年喬敦任大司馬時專橫無度,不服從他的人基本上都難逃一死,許多官員難免屈從於他的淫威之下,一時犯下錯誤……還望陛下看在先帝的顏面,給這些人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吧!」
為郭滿求情的有些是他的門生,有些是與之世交的大臣,甚至連一位避世已久的老太傅都出山了。
年逾古稀的老太傅在雪中久跪不起,揚言要以自己這條老命去換郭滿的性命,驚得鍾淳趕緊大手一揮散了朝。
旁人也就算了,甚至連公孫覺都勸說:「郭滿出身於淮南的呂仙郭氏,在一眾世族中極具威嚴,陛下剛將那群淮南叛軍收入麾下,想必南邊的世族也正在觀望朝廷的態度,處置郭滿一事應當謹慎為上,從長計議。」
……咦?這個陛下怎麼知道自己住在文淵閣呢?
「奴兒三三呢?」鍾淳忽地開口。
「陛下怎地也知道奴兒三三?奴兒三三是我撿來的胖貓兒,它……」
張暄隨著他的目光望向竹床,只見平日裡那隻胖貓兒最喜歡賴著的墊子如今上頭空無一物,只剩下那隻「御用」的水碗在床頭擱著。
——裡頭的水早就乾涸見底了。
「……對、對……奴兒三三呢?!!」
自從奴兒三三喜歡白日睡懶覺之後,張暄便越來越少地與之玩鬧了。
他白日裡要去學堂念書,課業也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愈發繁重了,只能在夜裡趁著胖貓兒偶爾醒來的時候抱著它親熱一番,這些日子裡他的心思全放在音信全無的阿父身上,哪兒還顧得上奴兒三三呀!
鍾淳也呆呆地看著竹床,仿佛能看見床簾後正坐著一個高闊朦朧的側影。
那人手持著一卷書,紫檀佛珠從腕間蜿蜒而下,舉手抬足間湧起一股極淡的清苦香氣。
窗外是綠得發亮的酷暑蟬鳴,小魔頭正襟危坐著等著挨訓,而他則在一旁幸災樂禍地搖著尾巴看熱鬧……
那只有著棕紅皮毛的胖貓兒如同一陣風一樣,打獵時不打一聲招呼就出現在他的眼皮底下,現在也是不打一聲招呼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難道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光怪陸離的夢嗎?
「阿父和奴兒三三都不見了……」
張暄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魔頭臉上竟然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是不是阿父帶著奴兒三三打仗去了?」
鍾淳感覺好像有人在他心口狠狠擰了一把,要不然為什麼那裡一直鈍鈍地發著疼呢?
他低頭看著張暄,把眼淚憋回去,心裡酸酸地想:這好像是自己第一次這麼居高臨下地看小魔頭。
原來小混蛋也沒欺負他的時候那麼威風——
「……陛下?」
張暄忽地感覺面前的人緊緊地抱住了自己,有些不知所措,他屏著呼吸,但卻仍能尷尬地聞見陛下身上那股獨特的氣息。
……仿佛曬過日光的褥子一樣,散發著暖烘的味道,令人莫名有種熟悉的感覺。
「暄兒,你阿父……去打仗了。」
他聽見陛下悶悶的聲音:
「……不要怕,他不在的時候,朕來照顧你,朕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你,但是你也不可以去欺負別人,在國子監里要好好地念書,知道了嗎?」
張暄感覺很奇怪,分明這個小皇帝生得還是一副孩子氣的模樣,怎麼說話的語氣和阿父一樣這般老氣橫秋?
他見陳勖在不遠處朝自己使眼色,連忙擦了擦眼淚,結巴地謝恩道:「多、多謝陛下!……」
鍾淳用力地將張暄摟進自己的懷裡,感受著小魔頭的體溫,學著張鄜的模樣一下一下地撫過那瘦小的後背。
他擺足架勢,當作給自己鼓氣,但心裡頭卻仍有些落寞:
「等那人回來了,朕再一一和他算總帳!」
第97章 曲終(二)
殊不知,這一等便是整整一個春夏秋冬。
「陛下,臣認為郭滿與喬氏勾結一事乃是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郭太尉兢兢業業輔佐先帝三十餘載,乃是我大宛難得的良將忠臣啊!!」
鍾淳面色不虞地坐在龍椅上,看著庭下黑壓壓地跪了一片為郭滿求情的臣子。
長長的冕旒垂在他臉上,遮去大致神色,只有那緊抿的唇尤為清晰。
當年氣焰囂張的金墉喬氏被一鍋端之後,在朝中還留下了不少與之同流合污的餘黨,但之後隨著地方起義與謀反叛亂的爆發,這些在朝中曾參與貪污的奸佞也便夾著尾巴銷聲匿跡了。
今年秋初時,鍾淳想要繼續推行張鄜先前未完成的「擴田租調」法令,未想到剛一提出想法,便有一群頑固的保守派舊臣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這些舊臣多半出自各地豪門世族,在當地都有一定數量的私田,一看自家的老巢要著火,便立即擺出了「同身共命,同氣連枝」的架勢。
這幾日光是江左與淮東便有十幾個士族聯合上書,先前反對喬氏一家獨大的臣子紛紛臨陣倒戈,言辭激烈地懇請鍾淳三思。
鍾淳心想,朕推行法令推不動,那朕去收拾那些之前和喬敦一夥的貪官污吏總行吧!
正好這個郭滿就是反對他推行法令的舊臣頭頭,不如就拿他開刀好了。
——結果也是可所預見的。
「當年喬敦任大司馬時專橫無度,不服從他的人基本上都難逃一死,許多官員難免屈從於他的淫威之下,一時犯下錯誤……還望陛下看在先帝的顏面,給這些人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吧!」
為郭滿求情的有些是他的門生,有些是與之世交的大臣,甚至連一位避世已久的老太傅都出山了。
年逾古稀的老太傅在雪中久跪不起,揚言要以自己這條老命去換郭滿的性命,驚得鍾淳趕緊大手一揮散了朝。
旁人也就算了,甚至連公孫覺都勸說:「郭滿出身於淮南的呂仙郭氏,在一眾世族中極具威嚴,陛下剛將那群淮南叛軍收入麾下,想必南邊的世族也正在觀望朝廷的態度,處置郭滿一事應當謹慎為上,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