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謝玉衡叫我「沈兄」哎。雖然沒有「沈浮哥哥」好聽,卻還是讓我心跳加速。
他倒是從從容容,開口便以先帝在時的狀況做引。當年有位官員清正廉潔,不與貪官同流合污,偏偏因此被貪官陷害,全家上下都陷入獄中。這時候,便是他的學生冒險趕回他曾經主持政務的幾處縣城,請那兒的百姓在自己寫好的訴狀上按上手印……
「是杜其昌大人!」有江湖客叫到,其他開口慢了的人紛紛點頭。
我又是一愣。未曾想到,這位大人名氣如此之大。謝玉衡則點點頭,「是。那年杜大人的學生帶著訴狀趕回京城,正好撞上他老人家一家子被流放的場面。眾人不敢耽擱,當即聯名扣闕。先帝看了訴狀上成百上千的指印,大為動容,下令重查杜大人貪污一案。」
「正是如此!」江湖客們相互嘆道,「我看過講此事的戲文。雖說託了前朝背景,可大伙兒都知道那是說誰。」
我心中一動:這麼說來,等事情了結了,我們是不是也能排幾齣戲文?製造輿論環境嘛!
但這事兒只能由別人動手了,我和謝玉衡估計撐不到那個時候。
「除了杜大人外,」謝玉衡又不緊不慢地說,「此類事,還有過幾例,只是動靜小上許多。」
「太宗年間……
「太祖年間……
「乃至前朝。」
靈犀衛出身,註定讓謝玉衡能了解到許多外人難知的東西。或許來自江湖客們不曾去看的史書,或許乾脆是他在朝堂上親眼所見。
若說我的話是給了這些武林人士一個方向,謝玉衡的話,就是給了他們一針強心劑。讓他們知道,此事很有可能成功。
哪怕退一步,即使不能成功,朝廷也不會對他們如何。
足夠了。本就被我說服七七八八的終南劍派第一個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示會與我一同行動:「就按照沈小兄弟說得辦!」
往後,更多人也站起來,應道:「正該如此!老子行端坐正,一輩子都沒幹過虧心事,憑什麼要為朝廷抓錯人的事兒毀掉自己清名?」
「沈小兄弟說的是。早些年,我也曾與聶莊主打過交道。以莊主的心性,怎願意陷於朝廷污衊,以旁的身份苟活?可惜現在時間有所不及,不能趕回無塵山莊所在,如杜其昌大人的學生一般做副萬民訴狀出來。」
我聽到這裡,笑一笑,說:「前輩勿要遺憾,咱們這麼多人在這兒,不比訴狀上的手印更能說明莊主品行?」
那江湖客聽到這話,先是一怔,隨即恍然點頭。
我在心頭默默記著這些人的名字。結伴而來的門派子弟,獨自出現的江湖遊俠,還有原先提了異議,如今卻也點頭,主動說自己可以承擔一部分說服其他人的職責的黃鶴道人。
一種莫名的情緒在我心頭浮動,讓我情緒激盪。良久良久,旁人的聲音逐漸輕下,我終於回神,道:「多謝諸位前輩信任!小子對接下來的事也有些看法,請前輩們提提意見。」
說罷,我娓娓道來。
聚在這莊子裡的義士是很多,可之於為了聶莊主趕到京城的各路人馬,依然只有十之一二。剩下的人,說不準依然抱有劫獄劫囚的想法。
要真是這樣,自然是給了朝廷一個將我們判定成「出來擾人視線的同黨」,將我等一網打盡的理由。
所以,需要在場眾人里名聲好、威望高的前輩出面,將今日的決定告訴他們,請他們一同加入。哪怕不願到時候和我們一道行動呢,起碼也別拖後腿。
這是其一。
其二,可以想見的是,如今的京城當中一定已經暗暗布置下大量人手,預備拿下所有帶有救人想法的江湖人。
如此一來,我們自然不能在酒館、茶樓這種慣常的消息傳遞場所搭台子,而是要以其他方式傳播聶莊主美名,為後頭的行動做出鋪墊。
「所以,」黃鶴道人問,「究竟要如何做?」
「有句老話,」我回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
呃,後頭的內容好像不太適合說。
我及時把「奪取政權」幾個字咽回去,擦一擦額角的冷汗,心知這肯定又是我老家的話——咦,依然可以簡稱「老話」——儘量自然地轉入後面的內容。
「城中咱們不方便去,城外卻依然有廣闊天地,讓咱們大展拳腳!
「能住京城之郊,說不準便有幾個城中的親戚。哪怕沒有,平日也總會去城中走走轉轉,乃至做些小生意。咱們把聶莊主的事兒講給農戶們聽,雖然曲折了些,卻也不失為一條途徑。
「再有,過往的商隊、戲班,他們往四面八方去,自然也會把聶莊主的故事帶到四面八方去。若此事能成,自是最好。若此事最終還是不成,至少……」
也讓天下知道,聶莊主是個英雄。
不枉這些人來京城一場。
……
……
有了思路,後面就是具體施行。
黃鶴道人毫無疑問地加入了勸說新人組,終南劍派則商量一番,覺得往各個村莊去。
我原先還在考慮,覺得他們到了地方,也不能開口就是「你們聽沒聽說過朝廷亂抓人」,得有個更巧妙的說法。結果陶叔他們比我考慮得更細,直接道:「恰是麥收時節,我們便去當麥客。」
原來他們本身就會在每年夏時派弟子下山,為周圍百姓割麥。到現在,不過是換了個地點。
他倒是從從容容,開口便以先帝在時的狀況做引。當年有位官員清正廉潔,不與貪官同流合污,偏偏因此被貪官陷害,全家上下都陷入獄中。這時候,便是他的學生冒險趕回他曾經主持政務的幾處縣城,請那兒的百姓在自己寫好的訴狀上按上手印……
「是杜其昌大人!」有江湖客叫到,其他開口慢了的人紛紛點頭。
我又是一愣。未曾想到,這位大人名氣如此之大。謝玉衡則點點頭,「是。那年杜大人的學生帶著訴狀趕回京城,正好撞上他老人家一家子被流放的場面。眾人不敢耽擱,當即聯名扣闕。先帝看了訴狀上成百上千的指印,大為動容,下令重查杜大人貪污一案。」
「正是如此!」江湖客們相互嘆道,「我看過講此事的戲文。雖說託了前朝背景,可大伙兒都知道那是說誰。」
我心中一動:這麼說來,等事情了結了,我們是不是也能排幾齣戲文?製造輿論環境嘛!
但這事兒只能由別人動手了,我和謝玉衡估計撐不到那個時候。
「除了杜大人外,」謝玉衡又不緊不慢地說,「此類事,還有過幾例,只是動靜小上許多。」
「太宗年間……
「太祖年間……
「乃至前朝。」
靈犀衛出身,註定讓謝玉衡能了解到許多外人難知的東西。或許來自江湖客們不曾去看的史書,或許乾脆是他在朝堂上親眼所見。
若說我的話是給了這些武林人士一個方向,謝玉衡的話,就是給了他們一針強心劑。讓他們知道,此事很有可能成功。
哪怕退一步,即使不能成功,朝廷也不會對他們如何。
足夠了。本就被我說服七七八八的終南劍派第一個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示會與我一同行動:「就按照沈小兄弟說得辦!」
往後,更多人也站起來,應道:「正該如此!老子行端坐正,一輩子都沒幹過虧心事,憑什麼要為朝廷抓錯人的事兒毀掉自己清名?」
「沈小兄弟說的是。早些年,我也曾與聶莊主打過交道。以莊主的心性,怎願意陷於朝廷污衊,以旁的身份苟活?可惜現在時間有所不及,不能趕回無塵山莊所在,如杜其昌大人的學生一般做副萬民訴狀出來。」
我聽到這裡,笑一笑,說:「前輩勿要遺憾,咱們這麼多人在這兒,不比訴狀上的手印更能說明莊主品行?」
那江湖客聽到這話,先是一怔,隨即恍然點頭。
我在心頭默默記著這些人的名字。結伴而來的門派子弟,獨自出現的江湖遊俠,還有原先提了異議,如今卻也點頭,主動說自己可以承擔一部分說服其他人的職責的黃鶴道人。
一種莫名的情緒在我心頭浮動,讓我情緒激盪。良久良久,旁人的聲音逐漸輕下,我終於回神,道:「多謝諸位前輩信任!小子對接下來的事也有些看法,請前輩們提提意見。」
說罷,我娓娓道來。
聚在這莊子裡的義士是很多,可之於為了聶莊主趕到京城的各路人馬,依然只有十之一二。剩下的人,說不準依然抱有劫獄劫囚的想法。
要真是這樣,自然是給了朝廷一個將我們判定成「出來擾人視線的同黨」,將我等一網打盡的理由。
所以,需要在場眾人里名聲好、威望高的前輩出面,將今日的決定告訴他們,請他們一同加入。哪怕不願到時候和我們一道行動呢,起碼也別拖後腿。
這是其一。
其二,可以想見的是,如今的京城當中一定已經暗暗布置下大量人手,預備拿下所有帶有救人想法的江湖人。
如此一來,我們自然不能在酒館、茶樓這種慣常的消息傳遞場所搭台子,而是要以其他方式傳播聶莊主美名,為後頭的行動做出鋪墊。
「所以,」黃鶴道人問,「究竟要如何做?」
「有句老話,」我回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
呃,後頭的內容好像不太適合說。
我及時把「奪取政權」幾個字咽回去,擦一擦額角的冷汗,心知這肯定又是我老家的話——咦,依然可以簡稱「老話」——儘量自然地轉入後面的內容。
「城中咱們不方便去,城外卻依然有廣闊天地,讓咱們大展拳腳!
「能住京城之郊,說不準便有幾個城中的親戚。哪怕沒有,平日也總會去城中走走轉轉,乃至做些小生意。咱們把聶莊主的事兒講給農戶們聽,雖然曲折了些,卻也不失為一條途徑。
「再有,過往的商隊、戲班,他們往四面八方去,自然也會把聶莊主的故事帶到四面八方去。若此事能成,自是最好。若此事最終還是不成,至少……」
也讓天下知道,聶莊主是個英雄。
不枉這些人來京城一場。
……
……
有了思路,後面就是具體施行。
黃鶴道人毫無疑問地加入了勸說新人組,終南劍派則商量一番,覺得往各個村莊去。
我原先還在考慮,覺得他們到了地方,也不能開口就是「你們聽沒聽說過朝廷亂抓人」,得有個更巧妙的說法。結果陶叔他們比我考慮得更細,直接道:「恰是麥收時節,我們便去當麥客。」
原來他們本身就會在每年夏時派弟子下山,為周圍百姓割麥。到現在,不過是換了個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