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她眯了眯眼,認出了陸昭霖的身形。
身側入手微涼,他只怕,已經起來了不短的時間。
好端端的,他為何不睡?為何坐在那裡?
江詩熒心下一沉,下意識地想到了,今晚的篝火晚會上,陸昭霖眸中閃過的暗芒。
平安才十七歲啊,他竟已經對平安生了忌憚之心嗎?
這忌憚,是最近才有的,還是更早的時候,在平安初次監國的時候就有了?
便是因著這忌憚,他才一直拖到如今,都不肯鬆口給平安選太子妃?
江詩熒靜靜地側躺在床上,看著陸昭霖的背影,心裡想了很多。
她想到洪文朝的光熙太子,幼年立儲,廣得讚譽,卻在二十五歲那年,逼宮謀反,功虧一簣,最終被洪文帝廢為庶人,圈禁餘生。
她又想起明武朝的莊定太子,元後嫡長子,才剛滿月便成了儲君,被明武帝親自教養長大,年少時多有讚譽,及近弱冠,卻開始在朝野內外傳出太子跋扈僭越的流言,兩立兩廢,最終自盡身亡。
還有成孝朝的宣康太子,好端端的,不知為何,忽然就行了巫蠱厭勝之事,然後被人告發,被廢之後,一杯毒酒了斷自己。
太多了。
歷史上不能順利繼位的太子,多到她快要數不過來。
這些人,無一例外,沒有一個好下場。
平安會是那個例外嗎?
江詩熒緩緩閉上眼睛。
她不會賭,也不敢賭。
···
兩旬後,聖駕啟程回宮。
也不知是否是旅途中受了奔波,回宮還不到兩日,陸昭霖就病倒了。
他這一病,前朝自然就又被交到了太子的手中。
太子已非第一次監國,朝臣們適應良好。
略有不同的,是陸昭霖額外囑咐了一句,若有大事要事,太子必要來甘泉宮請他的示下,不可妄自決斷。
江詩熒聽說了這一句,明面上不見異常,心裡卻清楚,若不想事態發展到更糟糕的地步,她得早些動手了。
若先動手的是陛下,那他們娘兒倆,只怕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又過了兩日,方院史到鳳儀宮請平安脈。
江詩螢屏退了眾人。
「方院史,我要你說實話,陛下的身子,究竟如何了?」
方院史以為她這一問,是出於關心擔心:「陛下的底子無礙,修養一陣子便能大好了,娘娘無需擔心。」
江詩熒輕輕嘆了口氣。
這可真是,令人不能滿意的答案啊。
她垂下眼瞼,陷入了沉思。
平安已經當了十一年的太子。
他剛被立為儲君那幾年,前朝還有過不一樣的聲音。但是無論人前人後,陸昭霖都做足了只認這一個繼承人的樣子。
便是後宮裡,也是她這個皇后一家獨大。
平安又著實爭氣,無論學問還是處事,都讓人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
漸漸的,前朝也就都認了。
誰能想到,先有了反悔的念頭的,竟是陸昭霖自己呢?
身體逐漸衰敗的帝王,看著朝氣蓬勃又芝蘭玉樹的太子,那目光,已經不似是在看兒子,竟似是在看仇人一般。
陸昭霖還沒失了智,知道遮掩一二,但如何瞞得過江詩熒這個枕邊人?
江詩熒再度嘆了口氣。
好在,這些年裡,她口口聲聲說著「都聽您的,阿熒相信陛下」,心裡,卻從未有過絲毫的鬆懈。
該做的布局,也是早早就埋下了暗子。
到了如今,阿正已經當上禁軍統領,有禁軍在,宮內就亂不起來。
西郊大營的裘氏姐弟早已被她收服,有西郊大營在,京城就亂不起來。
萬事俱備,是時候,扇起這最重要的東風了。
想到這兒,她抬眸看向方院史,開口要了一副藥。
方院史聽到她的要求,目瞪口呆了好一會兒,然後才艱難地尋回自己的聲音:「您若是想要——」
他沒說中間的話,只說了後半句:「臣直接在那位的藥里動手腳便好。」
他的第一反應,竟不是覺得江詩熒大逆不道,而是不顧自己的性命,想著替她動手。
江詩熒眸中泛起笑意,輕輕搖了搖頭:「不必,你把這藥悄悄配好了,遞給阿圓便是。」
她心中已有算計,不必搭上方院史一家子的命。
見她堅持,方院史只好點了點頭。
方院史才剛走沒多久,於成益就一臉嚴肅地進了殿。
「娘娘,太子殿下在甘泉宮被陛下訓斥了?」
「什麼?」江詩熒險些摔碎了手中茶盞:「你細細說來,是怎麼回事?」
第292章 不行了
於成益將他主動打聽來的事,還有御前的小常子偷偷透給他的事說給江詩熒聽。
前些日子,并州發生了一起逼良為妾案。犯下這案子的人,是并州大族高氏的一個紈絝子弟。
這案子,也不知怎的被傳進了京。
太子知道這事後,覺得是個對并州高氏下手的大好機會。當年撫州石氏倒台,不就是他父皇借著一件小事,對石氏抽絲剝繭,連根拔起嗎?
到了一個石氏,對大晉、對百姓、對皇家,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如此這般在陸昭霖的病床前說了。
陸昭霖卻並不認同,說既然只是個紈絝子弟犯了錯,那便依律懲處他罷了,何至於就要借著這事徹查整個并州高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身側入手微涼,他只怕,已經起來了不短的時間。
好端端的,他為何不睡?為何坐在那裡?
江詩熒心下一沉,下意識地想到了,今晚的篝火晚會上,陸昭霖眸中閃過的暗芒。
平安才十七歲啊,他竟已經對平安生了忌憚之心嗎?
這忌憚,是最近才有的,還是更早的時候,在平安初次監國的時候就有了?
便是因著這忌憚,他才一直拖到如今,都不肯鬆口給平安選太子妃?
江詩熒靜靜地側躺在床上,看著陸昭霖的背影,心裡想了很多。
她想到洪文朝的光熙太子,幼年立儲,廣得讚譽,卻在二十五歲那年,逼宮謀反,功虧一簣,最終被洪文帝廢為庶人,圈禁餘生。
她又想起明武朝的莊定太子,元後嫡長子,才剛滿月便成了儲君,被明武帝親自教養長大,年少時多有讚譽,及近弱冠,卻開始在朝野內外傳出太子跋扈僭越的流言,兩立兩廢,最終自盡身亡。
還有成孝朝的宣康太子,好端端的,不知為何,忽然就行了巫蠱厭勝之事,然後被人告發,被廢之後,一杯毒酒了斷自己。
太多了。
歷史上不能順利繼位的太子,多到她快要數不過來。
這些人,無一例外,沒有一個好下場。
平安會是那個例外嗎?
江詩熒緩緩閉上眼睛。
她不會賭,也不敢賭。
···
兩旬後,聖駕啟程回宮。
也不知是否是旅途中受了奔波,回宮還不到兩日,陸昭霖就病倒了。
他這一病,前朝自然就又被交到了太子的手中。
太子已非第一次監國,朝臣們適應良好。
略有不同的,是陸昭霖額外囑咐了一句,若有大事要事,太子必要來甘泉宮請他的示下,不可妄自決斷。
江詩熒聽說了這一句,明面上不見異常,心裡卻清楚,若不想事態發展到更糟糕的地步,她得早些動手了。
若先動手的是陛下,那他們娘兒倆,只怕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又過了兩日,方院史到鳳儀宮請平安脈。
江詩螢屏退了眾人。
「方院史,我要你說實話,陛下的身子,究竟如何了?」
方院史以為她這一問,是出於關心擔心:「陛下的底子無礙,修養一陣子便能大好了,娘娘無需擔心。」
江詩熒輕輕嘆了口氣。
這可真是,令人不能滿意的答案啊。
她垂下眼瞼,陷入了沉思。
平安已經當了十一年的太子。
他剛被立為儲君那幾年,前朝還有過不一樣的聲音。但是無論人前人後,陸昭霖都做足了只認這一個繼承人的樣子。
便是後宮裡,也是她這個皇后一家獨大。
平安又著實爭氣,無論學問還是處事,都讓人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
漸漸的,前朝也就都認了。
誰能想到,先有了反悔的念頭的,竟是陸昭霖自己呢?
身體逐漸衰敗的帝王,看著朝氣蓬勃又芝蘭玉樹的太子,那目光,已經不似是在看兒子,竟似是在看仇人一般。
陸昭霖還沒失了智,知道遮掩一二,但如何瞞得過江詩熒這個枕邊人?
江詩熒再度嘆了口氣。
好在,這些年裡,她口口聲聲說著「都聽您的,阿熒相信陛下」,心裡,卻從未有過絲毫的鬆懈。
該做的布局,也是早早就埋下了暗子。
到了如今,阿正已經當上禁軍統領,有禁軍在,宮內就亂不起來。
西郊大營的裘氏姐弟早已被她收服,有西郊大營在,京城就亂不起來。
萬事俱備,是時候,扇起這最重要的東風了。
想到這兒,她抬眸看向方院史,開口要了一副藥。
方院史聽到她的要求,目瞪口呆了好一會兒,然後才艱難地尋回自己的聲音:「您若是想要——」
他沒說中間的話,只說了後半句:「臣直接在那位的藥里動手腳便好。」
他的第一反應,竟不是覺得江詩熒大逆不道,而是不顧自己的性命,想著替她動手。
江詩熒眸中泛起笑意,輕輕搖了搖頭:「不必,你把這藥悄悄配好了,遞給阿圓便是。」
她心中已有算計,不必搭上方院史一家子的命。
見她堅持,方院史只好點了點頭。
方院史才剛走沒多久,於成益就一臉嚴肅地進了殿。
「娘娘,太子殿下在甘泉宮被陛下訓斥了?」
「什麼?」江詩熒險些摔碎了手中茶盞:「你細細說來,是怎麼回事?」
第292章 不行了
於成益將他主動打聽來的事,還有御前的小常子偷偷透給他的事說給江詩熒聽。
前些日子,并州發生了一起逼良為妾案。犯下這案子的人,是并州大族高氏的一個紈絝子弟。
這案子,也不知怎的被傳進了京。
太子知道這事後,覺得是個對并州高氏下手的大好機會。當年撫州石氏倒台,不就是他父皇借著一件小事,對石氏抽絲剝繭,連根拔起嗎?
到了一個石氏,對大晉、對百姓、對皇家,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如此這般在陸昭霖的病床前說了。
陸昭霖卻並不認同,說既然只是個紈絝子弟犯了錯,那便依律懲處他罷了,何至於就要借著這事徹查整個并州高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