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皇兄該知道,這懷年伯品行惡劣,不說阿漠一事,只別院他養了那些無辜男女,就算有一些是自願的,但定有被脅迫,而且還有人告到京兆府,只是懷年伯那邊掩飾的好,拒不承認,皇兄不如就此事細細查查。」
「不必如此麻煩,」文昌帝到底是帝王,對懷年伯這樣的,又是廢三皇子派系,若是有心處置,有的是理由和方法,「尋個由頭,奪了他的官身就是,這懷年伯的爵位本來也到了該降爵時,他年歲也不小了,就讓底下長子承繼,正好一併處置了。」
大周朝規,爵位並非世襲,若後代沒有建業,皇帝收回爵位都是有的,降爵只是一層,若是子或孫要襲爵,還要再降,這般算下來,懷年伯府便要成為懷年縣男。
縣男是最低爵位,若是這位新任懷年縣男德行或者行事不周,被抓住,什麼爵位都保不住。
慧和長公主對姚業昌嫡長子品行不知,但她惱怒的是現懷年伯本人,文昌帝這樣快速幫她處置出氣,就十分滿意了。
既然提及林漠,文昌帝想了想,「周頡在荊州事,並非表面這麼簡單,他背後另有人幫襯,有待深挖一番,朕打算將這事交與太子,朕看,太子與阿漠倒是投契,左右校書郎那邊的職事清閒,不如讓阿漠跟在太子身邊幫襯下。」
可惜老三那蠢貨,從頭到尾連誰在暗中給他謀劃此事都不知,每次見面聯絡之人皆是黑斗篷蒙住全身,豈知這背後之人是不是利用老三身份在京城中行事,那些被培訓出來送到各朝臣處的男女真正主子是那背後之人。
老三這蠢貨,只盯著表面的利益,簡直是被人賣了數錢都不知。
不過,這背後之人雖然隱蔽,文昌帝也有猜測。
對方圖謀無非就是權利,既然牽扯進皇子,那便是奪嫡。除了前朝復國絕無可能,底下皇子也不可能,剩下的無非就是他剩餘的兄弟和尚在世的皇叔伯。如此範圍就很小,實在不行,耗費人力和時間,一一查驗過去。
太子是儲君,又正是文昌帝為他鋪路起勢時,這時候能跟在他身邊辦差,那都是求關系都求不來的,慧和長公主哪裡不知皇兄這是處處為幼子打算,心中一暖,起身屈膝,「多謝皇兄。」
「你我兄妹還需客氣,」文昌帝佯作不快,「只要你別心疼朕指使阿漠幹活就行。」
「皇兄說哪裡話,」慧和長公主就算再疼愛幼子,也知輕重,不會溺愛將他閒養著,而且她更清楚幼子有抱負心,「我這高興都來不及。如今,我也幫不上皇兄什麼,有阿宣和阿漠能為皇兄分憂解勞,也不負皇兄對他們疼愛。」
而且,文昌帝不說廢三皇子事何處不妥,慧和長公主也不多嘴打探,左右該她知道的,皇兄自會告知,打探多了,縱是親兄妹也壞情分。
文昌帝與慧和長公主這麼些年情分不減,除了一母同胞的兄妹情,也有慧和長公主本身知輕重進退,所出兒女皆優秀,文昌帝自然更願意提攜。
文昌帝政務繁忙,慧和長公主說完正事後,也沒久留,又轉回皇后宮裡說了會兒話,便出宮回府。
她惦記著賜婚聖旨,回去晚了耽誤了接旨。
頒發聖旨的都是做慣了的,前腳慧和長公主離宮,後腳他們便也出宮往慧和長公主府去。
因此,慧和長公主回府才叫來林漠分享了這件喜事,得知竟有人家往安陽侯府提親,也是一驚。
「幸有母親求來賜婚聖旨,」林漠毫不掩飾露出擔憂。
慧和長公主也覺著這賜婚求得剛剛好,還未來得及與他說宮裡和懷年伯的事,宣旨內侍便到了。
來宣旨的內侍還是文昌帝跟前的大總管,這也是聖上給慧和長公主的體面。
慧和長公主才從宮裡回來,因要接旨,特意沒有換衣裳,只略整理下即可,林漠並陳駙馬著家常服,忙換了衣裳,一家人在正堂接旨。
「門下……朕之胞妹慧和幼子,陳氏林漠,有卓絕之能,霞姿月韻之風……朕甚欣之,特賜封縣子位,號容安……欽哉!」
先有爵位封賞,後有賜婚聖旨,「……聞安陽侯府駕部員外郎八女許氏名菡,性行溫良,姝靜含德……特賜為妻,成此良緣,……欽此!」
林漠接旨聽封,封縣子的歡喜根本及不上他跟許菡賜婚的喜悅,一貫冷清的面容,染上淡淡溫柔。
只是心裡免不得暗想,也不知去侯府的聖旨是否如此形容阿菡,她若聽到這些字眼,嫻靜溫和之類,不知是否腹誹忍笑。
眼看著幼子眉眼染笑,唇角高高壓不下,慧和長公主忍不住慶幸自己及時聽了駙馬的勸,不然該是與幼子離了心,幸好幸好。
愛屋及烏,慧和長公主想著那個嬌俏可愛的小姑娘,日後更該盡心以待。
「殿下,老奴就不多呆了,還要往安陽侯府宣旨,」慧和長公主請大總管吃茶,他忙微微躬身婉拒。
聖上跟前大總管,在外行走五六品官員都要禮讓,在慧和長公主面前,卻將姿態放的極低。越是御前近前伺候,越知道長公主在聖上心裡的重量。
「那行,本宮就不留了,」慧和長公主也是客氣一聲,示意旁邊大管事的上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必如此麻煩,」文昌帝到底是帝王,對懷年伯這樣的,又是廢三皇子派系,若是有心處置,有的是理由和方法,「尋個由頭,奪了他的官身就是,這懷年伯的爵位本來也到了該降爵時,他年歲也不小了,就讓底下長子承繼,正好一併處置了。」
大周朝規,爵位並非世襲,若後代沒有建業,皇帝收回爵位都是有的,降爵只是一層,若是子或孫要襲爵,還要再降,這般算下來,懷年伯府便要成為懷年縣男。
縣男是最低爵位,若是這位新任懷年縣男德行或者行事不周,被抓住,什麼爵位都保不住。
慧和長公主對姚業昌嫡長子品行不知,但她惱怒的是現懷年伯本人,文昌帝這樣快速幫她處置出氣,就十分滿意了。
既然提及林漠,文昌帝想了想,「周頡在荊州事,並非表面這麼簡單,他背後另有人幫襯,有待深挖一番,朕打算將這事交與太子,朕看,太子與阿漠倒是投契,左右校書郎那邊的職事清閒,不如讓阿漠跟在太子身邊幫襯下。」
可惜老三那蠢貨,從頭到尾連誰在暗中給他謀劃此事都不知,每次見面聯絡之人皆是黑斗篷蒙住全身,豈知這背後之人是不是利用老三身份在京城中行事,那些被培訓出來送到各朝臣處的男女真正主子是那背後之人。
老三這蠢貨,只盯著表面的利益,簡直是被人賣了數錢都不知。
不過,這背後之人雖然隱蔽,文昌帝也有猜測。
對方圖謀無非就是權利,既然牽扯進皇子,那便是奪嫡。除了前朝復國絕無可能,底下皇子也不可能,剩下的無非就是他剩餘的兄弟和尚在世的皇叔伯。如此範圍就很小,實在不行,耗費人力和時間,一一查驗過去。
太子是儲君,又正是文昌帝為他鋪路起勢時,這時候能跟在他身邊辦差,那都是求關系都求不來的,慧和長公主哪裡不知皇兄這是處處為幼子打算,心中一暖,起身屈膝,「多謝皇兄。」
「你我兄妹還需客氣,」文昌帝佯作不快,「只要你別心疼朕指使阿漠幹活就行。」
「皇兄說哪裡話,」慧和長公主就算再疼愛幼子,也知輕重,不會溺愛將他閒養著,而且她更清楚幼子有抱負心,「我這高興都來不及。如今,我也幫不上皇兄什麼,有阿宣和阿漠能為皇兄分憂解勞,也不負皇兄對他們疼愛。」
而且,文昌帝不說廢三皇子事何處不妥,慧和長公主也不多嘴打探,左右該她知道的,皇兄自會告知,打探多了,縱是親兄妹也壞情分。
文昌帝與慧和長公主這麼些年情分不減,除了一母同胞的兄妹情,也有慧和長公主本身知輕重進退,所出兒女皆優秀,文昌帝自然更願意提攜。
文昌帝政務繁忙,慧和長公主說完正事後,也沒久留,又轉回皇后宮裡說了會兒話,便出宮回府。
她惦記著賜婚聖旨,回去晚了耽誤了接旨。
頒發聖旨的都是做慣了的,前腳慧和長公主離宮,後腳他們便也出宮往慧和長公主府去。
因此,慧和長公主回府才叫來林漠分享了這件喜事,得知竟有人家往安陽侯府提親,也是一驚。
「幸有母親求來賜婚聖旨,」林漠毫不掩飾露出擔憂。
慧和長公主也覺著這賜婚求得剛剛好,還未來得及與他說宮裡和懷年伯的事,宣旨內侍便到了。
來宣旨的內侍還是文昌帝跟前的大總管,這也是聖上給慧和長公主的體面。
慧和長公主才從宮裡回來,因要接旨,特意沒有換衣裳,只略整理下即可,林漠並陳駙馬著家常服,忙換了衣裳,一家人在正堂接旨。
「門下……朕之胞妹慧和幼子,陳氏林漠,有卓絕之能,霞姿月韻之風……朕甚欣之,特賜封縣子位,號容安……欽哉!」
先有爵位封賞,後有賜婚聖旨,「……聞安陽侯府駕部員外郎八女許氏名菡,性行溫良,姝靜含德……特賜為妻,成此良緣,……欽此!」
林漠接旨聽封,封縣子的歡喜根本及不上他跟許菡賜婚的喜悅,一貫冷清的面容,染上淡淡溫柔。
只是心裡免不得暗想,也不知去侯府的聖旨是否如此形容阿菡,她若聽到這些字眼,嫻靜溫和之類,不知是否腹誹忍笑。
眼看著幼子眉眼染笑,唇角高高壓不下,慧和長公主忍不住慶幸自己及時聽了駙馬的勸,不然該是與幼子離了心,幸好幸好。
愛屋及烏,慧和長公主想著那個嬌俏可愛的小姑娘,日後更該盡心以待。
「殿下,老奴就不多呆了,還要往安陽侯府宣旨,」慧和長公主請大總管吃茶,他忙微微躬身婉拒。
聖上跟前大總管,在外行走五六品官員都要禮讓,在慧和長公主面前,卻將姿態放的極低。越是御前近前伺候,越知道長公主在聖上心裡的重量。
「那行,本宮就不留了,」慧和長公主也是客氣一聲,示意旁邊大管事的上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