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禁軍統領心有防備,連忙側身躲閃,但還是讓巡防統領刺傷了手臂。巡防統領見沒能一劍殺死禁軍統領,也不戀戰,策馬遠去。
禁軍統領見人逃跑的背影,心中浮上一個不好的預感,大喊,「撤!快撤!」
但為時已晚,峽谷兩邊早就設好了伏擊點,巨石「轟隆隆」地從上面滾落。
天邊,殘陽如血,將天際染成一片深紅,狹谷中奔出一道帶血的快影,騎著馬向遠方疾馳而去。
桓王站在城門上,垂眸看著禁軍逃出來通風報信的一人,側頭吩咐道,「去通知舅舅,時機到了。」
桓王仰頭看了一眼殘血的夕陽,夕陽已落,單單剩下漫天絢爛。
「報!!!」
「桓王謀反!!」
這樣的聲音響徹整個皇宮。
老皇帝倏地從龍椅上站起來,不可置信道,「你說什麼?!」
他瞠目欲裂,死死盯著跪在大殿內剛剛死裡逃生的士兵,「你,再說一遍!誰!誰造反了?!」
不等那人再說一遍,一個小太監跌跌撞撞地帶著又一個噩耗跑進來,「陛下!陛下!巡防營的人把所有的宮門給圍住了,不讓任何人進出,違者格殺勿論!」
「整個皇宮都被桓王包圍了!」
老皇帝深吸一口氣,只覺頭暈目眩,兩眼一黑,若不是旁邊的太監扶著他,他估計要栽倒在眾人眼前。
血氣翻湧,老皇帝捂著嘴悶咳幾聲,血液就從他指縫溢了出來。
「陛下!陛下!」攙扶著老皇帝的太監看見血跡後,驚詫道。
老皇帝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說道,「去,去,找人救駕……」
「陛下,去找誰救駕?」
「寧王,找寧王過來救駕,告訴他…他若救駕成功,便是大越的……太子!」老皇帝又撐著一口氣,用指尖血寫下一封詔書。
「快送出宮去!」老皇帝做完這些就暈了過去。
留下殿內一眾人等面面相覷,誰去送?
宮外全是桓王的人,誰不要命了去送?
不安的情緒充斥在整個皇宮內,殿外已經有不少的宮人步履匆匆,有的在收拾行李,準備逃亡,有的惡向膽邊生,衝進宮殿搜刮錢財。
養心殿內太監們的心也開始動搖,忽然一個年紀稍小的太監最先動身,顫顫巍巍地來到昏迷不醒的老皇帝面前。
眾人都以為他要拿走詔書,冒著生命危險出宮找寧王救駕時,這個小太監做出令人震驚的舉動,他蹲在老皇帝跟前,一把擼下老皇帝拇指上的扳指,塞進懷中就跑殿外。
有一就有二,這些個太監薅走了老皇帝身上所有的財物,要不是扒拉龍袍太費時間,目標又大,不然他們都想扒光老皇帝的衣物。
小太監們都走光了,總管太監卻遲遲未動,他年紀大了,身體上又有殘缺,就算逃出皇宮,別的地方也沒有他的容身之處。
他盯著血詔良久,忽然眼珠一轉,伸手將詔書拿起來規規整整疊好,揣進胸襟里。
他是要出宮找寧王救駕嗎?
不,他是要等。
桓王造反這麼大的事,寧王不可能一點察覺都沒有,若是桓王此次謀反成功了,那就當從來沒有這封詔書。
可若桓王失敗了,寧王救駕成功,即時他再拿出詔書。
兩種情況,不管哪一方勝利,他都全身而退。
話說宜貴妃,她聽到桓王造反的消息傳來,「噌」地站起身,將尚在襁褓中孩子交予自己的貼身侍女,帶她們到一處隱秘的暗室中,叮囑侍女照顧好小皇子。
說完,宜貴妃親吻了下小皇子的額頭,轉身離去。
她召集百名侍衛,這些侍衛都是桓王安插進來的人,她吩咐十名侍衛隨她一同前往養心殿,其餘的侍衛則是去各個宮門,為桓王的人馬開宮門。
她想了想又留下五名侍衛保護小皇子。
皇宮城門現在已經是一片混亂,老皇帝的禁軍被誆走殲滅,皇宮內就剩下一萬不到士兵堅守城門。
一萬的士兵對上桓王五萬人馬,本就沒什麼勝算,結果,還有人趁亂為桓王的人打開了城門。
城門一破,剎時,桓王的人馬長驅直入,士氣大漲,大有勢不可擋的架勢,老皇帝的親信部隊被逼得節節敗退。
就在這時,一束絢麗煙花在天空中綻放開來,天色漸晚,在這青灰的天幕下,煙花顯得格外得耀眼奪目。
桓王心裡猛地升起一股強烈不好的預感來,必須速戰速決,他大聲呵斥道,「一個將士的人頭可換黃金百兩!將領的頭顱可換二等軍功!先鋒者,事後統統封官加爵!」
俗話說,重金之下必出勇士。
桓王剛說完,他底下的人開始沸騰起來,揮刀的手都更加賣力了。
夜幕降臨,皇宮城內火光沖天,廝殺聲不斷。
不到半個時辰,桓王已經攻打到養心殿門外,老皇帝的親信部隊也只剩下零星的十幾人還在殊死搏鬥。
「不要做無謂的掙扎了,速速投降,可饒你們一命。」桓王提劍說道。
他眼底儘是猩紅,目光狠厲地盯著養心殿緊閉的大門,他離成功僅一步之遙,他那迫切的欲|望使得提劍地手都在微微顫抖。
他真的,一刻也等不及了。
老皇帝的親信不為所動,仍然持劍相對,倏然,他們身後的大門驟然打開,無聲地向他們展示殿內的景象。
禁軍統領見人逃跑的背影,心中浮上一個不好的預感,大喊,「撤!快撤!」
但為時已晚,峽谷兩邊早就設好了伏擊點,巨石「轟隆隆」地從上面滾落。
天邊,殘陽如血,將天際染成一片深紅,狹谷中奔出一道帶血的快影,騎著馬向遠方疾馳而去。
桓王站在城門上,垂眸看著禁軍逃出來通風報信的一人,側頭吩咐道,「去通知舅舅,時機到了。」
桓王仰頭看了一眼殘血的夕陽,夕陽已落,單單剩下漫天絢爛。
「報!!!」
「桓王謀反!!」
這樣的聲音響徹整個皇宮。
老皇帝倏地從龍椅上站起來,不可置信道,「你說什麼?!」
他瞠目欲裂,死死盯著跪在大殿內剛剛死裡逃生的士兵,「你,再說一遍!誰!誰造反了?!」
不等那人再說一遍,一個小太監跌跌撞撞地帶著又一個噩耗跑進來,「陛下!陛下!巡防營的人把所有的宮門給圍住了,不讓任何人進出,違者格殺勿論!」
「整個皇宮都被桓王包圍了!」
老皇帝深吸一口氣,只覺頭暈目眩,兩眼一黑,若不是旁邊的太監扶著他,他估計要栽倒在眾人眼前。
血氣翻湧,老皇帝捂著嘴悶咳幾聲,血液就從他指縫溢了出來。
「陛下!陛下!」攙扶著老皇帝的太監看見血跡後,驚詫道。
老皇帝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說道,「去,去,找人救駕……」
「陛下,去找誰救駕?」
「寧王,找寧王過來救駕,告訴他…他若救駕成功,便是大越的……太子!」老皇帝又撐著一口氣,用指尖血寫下一封詔書。
「快送出宮去!」老皇帝做完這些就暈了過去。
留下殿內一眾人等面面相覷,誰去送?
宮外全是桓王的人,誰不要命了去送?
不安的情緒充斥在整個皇宮內,殿外已經有不少的宮人步履匆匆,有的在收拾行李,準備逃亡,有的惡向膽邊生,衝進宮殿搜刮錢財。
養心殿內太監們的心也開始動搖,忽然一個年紀稍小的太監最先動身,顫顫巍巍地來到昏迷不醒的老皇帝面前。
眾人都以為他要拿走詔書,冒著生命危險出宮找寧王救駕時,這個小太監做出令人震驚的舉動,他蹲在老皇帝跟前,一把擼下老皇帝拇指上的扳指,塞進懷中就跑殿外。
有一就有二,這些個太監薅走了老皇帝身上所有的財物,要不是扒拉龍袍太費時間,目標又大,不然他們都想扒光老皇帝的衣物。
小太監們都走光了,總管太監卻遲遲未動,他年紀大了,身體上又有殘缺,就算逃出皇宮,別的地方也沒有他的容身之處。
他盯著血詔良久,忽然眼珠一轉,伸手將詔書拿起來規規整整疊好,揣進胸襟里。
他是要出宮找寧王救駕嗎?
不,他是要等。
桓王造反這麼大的事,寧王不可能一點察覺都沒有,若是桓王此次謀反成功了,那就當從來沒有這封詔書。
可若桓王失敗了,寧王救駕成功,即時他再拿出詔書。
兩種情況,不管哪一方勝利,他都全身而退。
話說宜貴妃,她聽到桓王造反的消息傳來,「噌」地站起身,將尚在襁褓中孩子交予自己的貼身侍女,帶她們到一處隱秘的暗室中,叮囑侍女照顧好小皇子。
說完,宜貴妃親吻了下小皇子的額頭,轉身離去。
她召集百名侍衛,這些侍衛都是桓王安插進來的人,她吩咐十名侍衛隨她一同前往養心殿,其餘的侍衛則是去各個宮門,為桓王的人馬開宮門。
她想了想又留下五名侍衛保護小皇子。
皇宮城門現在已經是一片混亂,老皇帝的禁軍被誆走殲滅,皇宮內就剩下一萬不到士兵堅守城門。
一萬的士兵對上桓王五萬人馬,本就沒什麼勝算,結果,還有人趁亂為桓王的人打開了城門。
城門一破,剎時,桓王的人馬長驅直入,士氣大漲,大有勢不可擋的架勢,老皇帝的親信部隊被逼得節節敗退。
就在這時,一束絢麗煙花在天空中綻放開來,天色漸晚,在這青灰的天幕下,煙花顯得格外得耀眼奪目。
桓王心裡猛地升起一股強烈不好的預感來,必須速戰速決,他大聲呵斥道,「一個將士的人頭可換黃金百兩!將領的頭顱可換二等軍功!先鋒者,事後統統封官加爵!」
俗話說,重金之下必出勇士。
桓王剛說完,他底下的人開始沸騰起來,揮刀的手都更加賣力了。
夜幕降臨,皇宮城內火光沖天,廝殺聲不斷。
不到半個時辰,桓王已經攻打到養心殿門外,老皇帝的親信部隊也只剩下零星的十幾人還在殊死搏鬥。
「不要做無謂的掙扎了,速速投降,可饒你們一命。」桓王提劍說道。
他眼底儘是猩紅,目光狠厲地盯著養心殿緊閉的大門,他離成功僅一步之遙,他那迫切的欲|望使得提劍地手都在微微顫抖。
他真的,一刻也等不及了。
老皇帝的親信不為所動,仍然持劍相對,倏然,他們身後的大門驟然打開,無聲地向他們展示殿內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