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丈人山川芎越長越好,越傳越寬,飲水不忘掘井人,大家思念藥王,便把他在青城山住過的小山,叫作「藥王山」。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道這了,雨也停了,我有些餓,去吃飯吧。」賈文和站起身說道。

  第五十二章 完結

  兩人用過了晚膳,賈文和本想回房間裡休息休息,卻發現溫呤知在跟著他 ,無論他往右邊走,還是往左邊,溫呤知都像條小尾巴一樣,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面,也不說話,也不吱聲,就默默的跟著。

  賈文和眉頭輕挑,心裡好奇的緊,停住腳步轉過身去。

  「溫兄弟何故跟著我?」

  溫呤知沒想到賈文和會突然轉過身,被嚇了一跳,差點一頭撞上去。

  「沒,沒什麼?」

  「確定沒話和在下說?」賈文和略微提高音調問道。

  溫呤知想了想,把心一橫說:「我,我故事沒聽夠。」

  「可在下都已經講完了,沒什麼可說得了。」賈文和無可奈何的道。

  「好吧。」溫呤知有些沮喪,他實在想聽賈文和說點什麼,他好像很享受做賈文和的聽眾,「那我,我能問一下問題嗎?」

  「可以,不過這也不是談話的地,要不去我房裡吧。」賈文和主動邀請道。

  「好。」溫呤知乖巧的點頭。

  兩人進入了房間,各自尋了個坐處。

  賈文和看著溫呤知說:「溫兄弟有什麼就問吧,我儘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溫呤知有些心虛:「也沒什麼,就是我比武大會,不是打暈了嘛,後面的比賽就沒觀戰,現在在見了前山的風景後,很好奇青山派的武術劍法是怎樣的?」

  「原來是這事,好說,我跟你講。」

  青山派武術歷史悠久,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軒轅帝,後來經過張道陵等多位武學高人的傳承,青山派武學得以發揚光大。

  千百年來,青山派武術刀光拳影,名俠輩出,一劍縱橫,笑傲千年。許多名門大派的睿宿宗師在彌留之際,總是諄諄告誡門人:「南武當,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山派。」

  青山派武術,源遠流長。上古之世,屬巫文化系列支系。傳說軒轅帝問道青山派山時,就曾留下水火神功、風火神功。

  有黃老方仙及道教文化後,青山派武術又屬仙道文化系列分支。青山派山一帶的蜀人尚武,始於狩獵、娛神及求取氏族生存械鬥之需要。

  這一帶原始族群間發展進化不齊,加以諸族雜處,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均迫使蜀人不得不尚武、好武、練武,所以自古到今,蜀人皆以尚武善戰而知名。

  青山派派武術源遠流長,史料中曾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黃帝與蚩尤大戰幾次未果。聽說當時在青山派山的寧封非常厲害,於是黃帝專程到寧封,學會高明之極的輕功,即龍蹻飛騰之術。後大敗蚩尤,寧封后來也被黃帝封為「五嶽丈人」,青山派山即被稱為丈人山。

  而青山派武術真正可以考證據說是從張道陵開始的。據傳一百零九歲的張道陵到青山派山,憑精深雌雄劍術,劈三島石,開擲筆槽,大小數十戰,將八部鬼帥和六部魔王打得落花流水,使古巫文化為主的地方勢力拜服在道教門下,並開創了道教二十四治。

  青山派山新茶又綠時節,王小波、李順舉起義旗。建立了大蜀政權,堅持三年之久。青山派山有座雪佛庵,這裡是洪拳的祖壇,宋初就有人在這裡「饒鼓簫吹,椎牛為會」,後來,這些武士全都成了義軍的骨幹。

  青山派武術歷來都是中華武術的大門派,它最輝煌的時代是清代。短短三百多年時間裡,青山派派門人中出了一個武榜眼和一百一十一個武舉人,書寫了青山派派最巔峰的時代。

  前朝時,青山派武術一度因《青山派十九俠》而風雲再起,據說連尚武青年南懷瑾都要千里奔波,負劍上山拜訪名師,尋覓劍俠。

  然而,隨著火器的使用,笑傲冷兵器時代的武術已開始沒落,青山派武術也不例外。在世人的棄用下,青山派武術傳人散居各地,原生態的青山派武術逐漸沒落。

  中原武術門派雖多,但始終離不開道佛兩教的深刻影響。青山派武術原出道家、修煉家,重體道養生,長生久視,修為武德。故特重內功、氣功及精神修煉。

  道門中無論哪種功法器械,都首先為強身健體和自衛防身考慮,故凡修為青山派一派道教武功者,皆重無為,重陰柔,重以柔克剛,重無為而無所不為,並非講先發制人。

  青山派武術,或曰道家武術,至八卦太極而爐火純青。太極拳抱天地乾坤於一無,至柔之極,而發力至猛之極,可謂無堅不摧。

  因此,有人說中原武術與中原道教源流一樣,其根也在青山派,其衍化發展最早也在青山派。

  青山派派武術與道家修煉的「外活四體,內活經絡,修命強身」的「動功」有關,且吸收了佛門及各派武術的精華,形成海內外公認的門派,與少林、武當、峨嵋諸派相互促進,並駕齊驅。

  青山派派武術中,最富特色的是青山派劍術。相傳是在張道陵天師所傳的「雌雄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後來,被武林譽為四大劍派之一。

  到了現在,青山派山還流傳有七星劍、十三劍、二十劍等。歡喜道人李傑的「陰把八方劍」,善用反作用力,巧制對手。此外還有鐵牛耕地、古樹盤根等套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