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是藥,其實就是溫和滋補的東西,多是藥食同源的材料,吃多了也不會有什麼壞處,好在裡面只有一位藥材比較珍貴,不過因為方子裡的量比較少,價格也不會很貴,這讓陸斯羽鬆了口氣。

  他原來還想著以太醫的身份,恐怕會開一些特別貴重的藥材,真要那樣每天喝藥,他覺得自己可能要喝窮了。

  不過這樣的方子,在這個時代,換成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每日一服,說起來,他似乎是體驗了一次富貴病。

  “其實這藥喝不喝也無所謂,不就是冬天冷一些麼。”陸斯羽無所謂道,他覺得只是這樣自己完全可以接受。

  “此言差矣,公子體質本就虛弱,若是不加以調養,以後但凡有個發燒風寒,都有可能因為體弱變成大病,且體質還會日益虛弱,甚至對壽命造成影響,因此不可不調養。”太醫一本正經道。

  “太醫說的是,這藥方就放在我這裡吧,以後小羽你每日來相府喝藥,免得你粗心大意忘記服藥。”莊母在一旁說道,直接做了決定。

  “伯母……”

  “這件事就這麼辦,若是你忘記過來,我會派人去叫你,或者讓人把藥給你送過去,實在不行,把你綁了過來也行。”莊母意外地表現出了說一不二的姿態。

  “伯母,可是我不可能一直留在京城,如今我跟著小舅做生意,也會出京,這……”陸斯羽低聲說道,跟莊母小心商議。

  “若是你要出京,提前跟我說一聲,我會派一個擅長熬藥的小廝跟著你,盯著你服藥。”莊母絲毫沒有退讓的打算。

  “勞煩伯母了。”陸斯羽不得不點頭,直到這時,他才發現遺傳的強大真不是說說而已,莊母看上去溫柔和藹,可是一旦是她認定的事,也絕不會輕易妥協。

  第149章

  真正忙起來之後, 陸斯羽才發現時間也可以過得很快。

  然而這一年春節, 莊錦寒仍然沒有回來。

  知府同知被查出通敵叛國,這件事十分嚴重。即便是看上去一向很隨意的皇上都沒法繼續視而不見,立即叮囑莊錦寒一定嚴加看管, 勢必要把所有jian人一網打盡。

  其實倘若莊錦寒不是皇上的好友,知府同知被查出通敵叛國, 莊錦寒作為知府, 也有看管不嚴的連帶責任。

  一年兩年三年,期間莊錦寒也曾經回來過一次,只是匆匆來匆匆走, 並未在京城多做停留。

  異地戀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都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即使是在交通便利的現代,因為長期相隔兩地,戀人之間的感情都會因為這樣的距離感而漸漸淡漠, 最終以分手告終。

  而在這個交通不夠便利的古代, 陸斯羽與莊錦寒之間的距離再一次拉大,日常的交流靠的都是信函, 甚至很多時候兩邊的通信交流都因為時間問題出現了巨大的鴻溝。

  比如說陸斯羽這邊去了信, 說京城裡十分炎熱,等到他拿到莊錦寒來信的時候, 天氣已經轉涼,看著信中叮囑注意不要中暑的話語,也頗有幾分哭笑不得的感覺。

  如果是普通人, 或許還會覺得兩人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從而使得感情漸漸消散,但兩人卻並不覺得他們的相處方式有什麼不好。

  很多時候,他們寫信的時候都會寫兩封信,一封的內容是對上一封信的回信,另一封則是講述自己這邊發生的瑣事。

  四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四年時間裡,陸斯羽從一開始對做生意不算了解到完全可以遊刃有餘處理生意上的事,並且從宋珏手裡接過了大量的生意。

  在這期間,兵部終於研究出了火炮,並且在第一時間將火炮送到邊境,從那之後,從邊境傳來的消息可以說是無一敗績,皇上的獎賞也一次次送到邊境。

  四年時間,玉米、大豆、番薯的產量也一直在上漲,因為老百姓擁有了可以飽腹的資本,國家的人口也一直在增長。

  除此之外,水稻、小麥等主食的產量也並沒有因為老百姓將主要種植目光對準那些高產量的作物而減少,因為之前老百姓能種植的主食也只有那麼幾樣,不管土地好不好,產量高不高,都會一股腦種下去。

  但是自從有了三種高產量的作物出現,老百姓也開始考慮如何在地里種出產量更高的水稻、小麥,在農業上,再沒有人比老百姓自己更專業,所以在努力想辦法之後,這些原先主要的主食產量反而略有增加。

  當然,經過四年的種植,棉花的產量也直線上漲。

  陸斯羽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想出了紡織機。

  自此之後,棉布開始大肆盛行,且因為棉花的大量種植,棉布的價格也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價格。

  再有就是糖、鹽、油的價格也有所下降,糖就不說了,在甜菜出現之後,糖已經不算稀罕物了,至於油鹽,在朝廷的刻意推動之下,再加上各種植物油的出現,這兩樣東西也開始降價。

  這當中有些是陸斯羽“想到”的,也有一些是老百姓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

  短短四年時間,百姓的生活完全可以稱得上國泰民安,不用再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感到擔憂,直接推動了國家商業的發展。

  這一點陸斯羽深有所感。

  四年前他剛剛接手宋珏手裡的事務時,他還會覺得吃力,但是四年之後,他再想要推廣一些新事物顯然比之前容易多了。

  宋珏是皇商,陸斯羽接手的又是宋珏手裡的事務,所以他們賺到的錢極大一部分都會進入國庫,特別是在國家商業開始高速發展之後,國庫中的金銀也越來越充盈。

  好在皇上也不是貪圖享樂的人,他幾乎將大部分金銀都投入到了修路之中。

  一旦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也會帶動商業的發展。

  那些普通的商人生意做大,也會有一部分收益以稅收的形式進入國庫。

  在這期間,自行車又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只是這次自行車針對的就不是京城裡這些達官顯貴,而是針對全國,雖然價格仍然不低,但大部分家庭稍微存一存也能買得起,將自行車作為嫁妝或者說彩禮也成為了如今的流行。

  俗話說70年代三大件,手錶,自行車,fèng紉機,如今自行車已經成為必備的一件,其他幾件估計也不遠了。

  陸斯羽想到這,心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過在陸斯羽記憶中的70,80,90年代,幾乎每隔十年都是一個巨大的變革,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個變革的時間必然會被拉長。

  現代中國的發展迅速,同樣也是因為那時的中國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事,所以才能發展這麼迅速,出現十年一變革,而這個時代不一樣。

  說句大話,這個時代是因為陸斯羽的到來才會有如今大躍進式截然不同的發展,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他們才是站在時代先列的存在,他們才是真正的時代先驅者,所以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要他們自己一步步摸索,發展的速度自然比不上陸斯羽記憶中那個時代。

  不過陸斯羽也不再打算拔苗助長,時代的發展本來就是有規律的,他直接拿出跨時代的產品,遠遠比不上讓這個時代的人自己研發好,要是普通民眾的知識儲備跟不上,只會導致時代快速滅亡。

  所以在這一年,陸斯羽拿出了他們研發已久的東西。

  鉛筆。

  並且直接跟皇上提出希望普及全民教育。

  這幾年,因為陸斯羽一直在替宋珏做事,也就相當於是給皇上做事,所以他跟皇上的關係也走得比較近,此次提出這個提議,也是直接跟皇上提出。

  這一年,也剛好是人口大爆發的第一批孩子學齡期,老百姓手裡有餘錢,再加上自古以來普通老百姓對有文化的人的推崇,在這個時間推廣全民素質教育也是最合適的時機。

  說是全民教育,陸斯羽提出的建議自然是直接照搬現代的教學流程,不過因為這個時代的特殊性,所以他只是提出了九年的教學,剩下的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想法,考慮要不要繼續往下走。

  在課本上,除了最基礎的語文和數學之外,就是科學,要是家庭條件好,也可以增設騎she、書法、國畫等多個科目。

  這些年來皇上一點點看著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心裡沒有激動是不可能的,不過他手上還是能人太少,所以聽到陸斯羽的話之後立即心動了,他現在的目標已經不是只讓老百姓吃飽穿暖,而是要創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陸斯羽就是握住了皇上的這點心思,才一次次提出他的想法,一個有野心的帝王總比一個得過且過的帝王要好,至少前者會想盡辦法改變這個世界。

  陸斯羽對於時代的發展有把握,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不會讓時代的發展脫韁,這是他最大的優勢。

  兩人一拍即合,率先培訓的就是全國上下所有的秀才,這些人將是正式教學後的第一批老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