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霧道:「那魚塘里的水怎麼辦?」

  楊鵲也點頭:「水裡有毒,放了坡下的田都得遭殃。」

  陶有糧道:「稻子收割後再放,到時候還要清幾遍塘。」

  說完這事兒,陶有糧將那五十兩銀子拿出來擺在桌上。

  「這五十兩,刨開買魚苗跟請人清塘的,擠一擠最多餘下三十兩來。」

  「這三十兩,你們可有什麼想法?」

  他目光一一看過三個兒子。

  而陶興隆跟陶興旺則紛紛看向自己大哥。

  陶大郎道:「魚哥兒盤了個鋪子。」

  「此時剛開,正是用錢之際,十兩暫且給哥兒留著急用。」

  「青嘉也八歲了,是上學的年紀。他也愛學,該送去學堂。」

  陶青魚道:「我不用……」

  楊鵲按住他的手。

  他道:「十兩給魚哥兒應急可以。」

  「青嘉送去上學,我們三房也同意。」

  「家裡沒分家,青嘉讀書必然以全家之力支持他。但我也想送青苗去念書。」

  陶有糧道:「青苗再等兩年。」

  楊鵲搖頭。

  陶興旺按住自己夫郎的手,但被自己夫郎壓下。

  「爹,青苗本就是跟著青嘉一起啟蒙的。」

  他不擔心家裡會有不讓青苗念書的心思。

  他擔心的是再等兩年,家裡負擔青嘉出現困難,再負擔不起另一個。

  又或者像之前老大那樣出現什麼意外。

  如今沒分家,一家的銀子都掌在婆婆那裡。

  他們掙的錢自己留三成,交七成,也攢不下多少。

  只有現在,雖是發生了惡事,但實實在在拿到手裡五十兩。

  他想讓青苗一起去。

  就算後頭負擔不起了,至少青苗也能上個幾年。

  總比等幾年,等到落空的好。

  念書才會有出路,不然一輩子都是泥腿子。

  「給魚哥兒應急那十兩我是同意的。」

  他看著陶青魚道:「一個讀書人,光是筆墨紙硯一月的開銷就要好幾兩。」

  「供一個青嘉勉強是夠了。但要再供一個,到後頭只靠賣魚種地勢必也艱難。」

  「家裡掙不了什麼大錢。」

  「小三叔明說,還打算跟著魚哥兒混一口湯喝。」

  「小三叔這說的哪裡的話。」陶青魚皺眉。

  方霧沒好氣道:「家裡還少了你吃的。」

  楊鵲一笑:「霧哥,我總得想到最壞,就怕萬一。」

  家裡有事大家一起商量。

  也正是因為陶家不是老的說一不二,他才敢把心裡話說出來。

  陶青魚問:「爺,咱清魚塘怎麼算?」

  陶有糧道:「請人的話,要將塘里的泥挖了,放水沖幾遍。請十人,算緊點也要七日。」

  「一日百八十文。」

  陶青魚:「那就要七兩銀。」

  陶有糧:「是,還要包中午一頓飯。買肉買菜也要花銀子。」

  而餘下十兩,就是明年的魚苗錢了。

  五十兩,能刨出三十兩確確實實已經是極限了。且不說下半年還不能像往年一樣賣魚貼補。

  「那念書要多少?」

  這算問到了陶家人的盲點。

  眾人眼中迷茫。

  方問黎:「若是啟蒙,方家村的私塾便可。不過一年要十兩銀。」

  陶家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知道念書不便宜,但頭一次知道這麼不便宜。

  村里讀書人沒幾個,往日只從別人口中偶爾聽說一月要幾兩銀。

  現在到自己家孩子要念書了,才真真切切覺得多。

  刨出去十兩,餘下二十兩單單夠兩個小孩進學堂!

  還莫說每月的筆墨紙硯書本錢。

  「平攤到每月,加上紙筆這些……用節儉點,兩個幼童一月二兩足以。」

  小孩年紀小,不像像玄同書院裡那些書生,每次課考甲等者還有膏火費。

  名列前茅者只要節儉些,後期也不怎麼花錢。

  就是前期就是純往裡面填銀子了。

  陶有糧緊皺眉頭思索半天,還是道:「老三家的,青苗年歲不大,等兩年家裡定送他去。」

  楊鵲卻堅持。

  方問黎三歲啟蒙,五歲入學堂。

  十二歲開始下場,十五歲有了舉人身份。

  到二十歲就已經可以入書院教書,且執教兩年已經是書院裡響噹噹的人物。

  世人都認為,念書越早越好。

  而公卿世家,也無不早早送幼童進家學。

  楊鵲站在為孩子考慮的一方,並沒錯。

  而陶家此刻,也確實能送兩人一起去。但未來的壓力也是雙倍的。

  楊鵲懇求道:

  「爹,就讓他試試。」

  「若讀不走我也不強留,讓他回來便是。」

  他們老三在家像一頭老牛,不爭不搶,讓做什麼做什麼。

  家底沒攢下幾個,自己也送不了孩子去。

  雖說老大跟老二家也一樣盡心盡力為這個家。

  但老大家只有魚哥兒,老二家兩口子托老丈人的關係在酒樓有差事。

  他們什麼都沒有。

  現在機會擺到面前,他想爭取。

  陶有糧嘆息一聲。

  「老大老二,你倆說說。」

  陶興隆道:「能送就送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