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鄒老大,算了。」

  「換魚哥兒在這兒,看那慫蛋敢不敢說一句。」

  「就是,收東西吧,早該回了。」

  *

  魚市混亂時,陶青魚已經推著木板車沿街叫賣了。

  穿了幾個巷子,從縣西繞到東,深木桶里的魚只剩三五條。

  路過一家門前種著兩棵桂樹的人家,陶青魚瞧了眼上了鎖的大門,抿了抿有些乾澀的唇沒有再吆喝,而是推著木板車走了。

  今日打的魚多,賣得雖然久了,但還好都換成了銀子。

  陶青魚擦了下額角的汗水,甩著泛酸的手,沿街邊隨意找個台階坐下。

  快午時,買賣東西的人都散了。

  陶青魚翻出水壺灌了幾口涼水,眼神微微呆滯。

  想著家裡好些天沒吃肉。陶青魚顛了顛錢袋子,目光從木桶里的魚移到了街對面的肉攤。

  這會兒都在收市,肉價該是降了幾文。

  肉販子手裡那條瘦肉多肥肉少的肉條已然賣不出去,陶青魚咽了咽口水,忙站起來拍拍灰跑過去。

  「老闆!」

  「喲,魚哥兒。」肉販笑看他,陶侃道,「今兒倒捨得買肉了。」

  陶青魚也笑。

  他生得好看,常年幹活皮膚雖黑了點、糙了點,但笑起來就跟太陽似的,照得人心裡也燦爛。

  「倒不是不捨得,是沒空。今兒這不是正好就瞧見叔你這兒剩的肉。」

  他也不多廢話,直白問:「可用魚換?」

  肉販搖頭:「我可不要死了的魚。」

  陶青魚一聽有戲,立馬跑回去將自己的小車推過來:「瞧瞧,還有氣兒呢!」

  肉販繞過自家攤子過去,腦袋湊近木桶。

  水裡三條魚,雖翻白肚了,但魚鰓還在動。

  陶青魚忙道:「這些三五斤是有的。三條換那叔那一塊兒?」

  肉販:「多了我可吃不完。」

  陶青魚以為他不願意,急了:「那換一半。」

  肉販撿起竹條綁著的肉啪的一下扔上車,指著木桶里的魚招呼道:「拿兩條,正好給我老丈人送一條。」

  「多的……」

  「多了不要。」

  陶青魚跟那春雨落下後地里的小苗似的,呼哧一下顫抖著葉片挺直了身子。

  他笑得露出兩顆尖尖的虎牙,面上說著:「那可使不得。」

  「得了吧,你我還不知道。」

  「嘿嘿,謝謝叔。」陶青魚撩起袖子扣住魚鰓一提,稻草穿過魚嘴,歡歡喜喜遞過去。

  肉販手一抓,道:「行了,早回吧。」

  陶青魚笑著擺擺手,將車繩往肩膀上一套,轉個方向改拉著車走。

  肉價貴,鳴水縣能常吃上肉的人家不多。

  魚價雖也不便宜,但比肉價要低上一半多。

  兩條魚換三斤肉,細算起來他也不虧。且剩一條魚今晚還能加餐。

  今日算是沒白忙活。

  *

  臨城門外有條小河,陶青魚先將車拉去河邊,將木桶里多的水倒了。

  木板車立馬輕下來,陶青魚回家的腳步都快了。

  縣裡回鄉里要走小一個時辰。

  陶青魚吸了一口冷氣,悶頭趕路。

  走走停停,閒來無事,便由得思緒亂飛。

  說起來,他原是叫陶青渝。可上輩子生病早早沒了。

  應是過奈何橋的時候孟婆給他的湯摻了水,所以小時候斷斷續續能想起上輩子的事兒。

  幼時他不懂,常拿這些事兒去問他爹。搞得他家裡人以為他撞邪了,帶著他去找了好幾次神婆。

  神婆有用沒用另說,但找一次要花一次的銀子。

  家裡人雖不說,但從小跟爹一起賣魚的陶青魚是頭一個心疼銀子。

  所以即便後頭再有記憶閃過,他也不說了。

  等到長大,也自然而然明白了自己是怎麼一回事兒。

  唯一令他偶有錯亂的是:這地兒不是記憶中的那些歷史上存在的朝代,人也有男人、女人和哥兒之分。哥兒與男人沒什麼不同,但就是能生崽子。

  偏偏陶青魚自己是個哥兒,這就有些難言了。

  生理上的事情他改變不了。

  無法,他只能講究兩字——

  隨緣。

  隨著隨著,就隨到了十八。

  *

  一個時辰後。

  陶青魚晃晃悠悠走到了自家村外。

  踏入村口前,他看了一眼藏好的肉。然後手臂用力,膝蓋彎曲,抵著車慢慢下村前的長坡。

  過長坡,左拐入村。便陶家所在的寶泉村。

  村子西邊高,東邊低。裡邊有秦、陶兩大姓。

  過村口大路,左邊是連片的梯田。田下更遠處是平整的地塊。冬日來,田裡蓄積了冬水,裡面全是鴨子走出來的腳印。

  冬日的鴨子肥碩,紅燒跟清燉一定都好吃。

  往裡走,人家就漸漸多了起來。

  冬日歇地,除了種點油菜,也沒多少活兒。

  村里三五人聚在一起,那些媳婦夫郎手裡做著針線活兒補貼家用,嘴上還嘮嗑著。

  這時候但凡村路上有個人,都能被納入話中。

  村中養魚的就陶青魚家,拖著車也招人眼。

  陶青魚卻不得不從人家面前過,只打了招呼就加快腳步。

  更往裡,過了曬穀場,腳下一拐往小路走不遠就是自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