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芳愧疚道,“對不起,讓你擔心了。”

  程岳道,“光說不練假把式,這可是你時常說的話。好好趁著這個機會,把你的身子調養好。我還等著你,跟我一起長命百歲呢!”

  寧芳把信貼在胸口,笑出淚光,“好,一言為定。”

  她的三個孩兒,本都是極好的。

  忽地丫鬟來報,“回王妃,四姑奶奶,五姑奶奶才都趕回來了,由大姑奶奶陪著,在勸太太吃藥呢。還叫王妃您好生歇著,別著急過去。四姑奶奶還說,要是太太再不好,她就不回婆家了,也不許五姑奶奶回去,就由夫家全休了得了!”

  寧芳怒道,“都老大不小了,這話也是能混說的?”

  丫鬟笑道,“王妃別生氣,還真有效。當下太太就急得不行,也肯吃東西了。”

  程岳道,“這就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你那樣懷柔是不行的,還得是四妹回來,下劑猛藥,眼看岳母大人都精神了。”

  “你這俏皮話怎麼越來越多了?”

  “那不都是跟你學的麼?”

  寧芳氣笑了,可多年心結,卻散開了。再看看長子的來信,又貼在胸口,暖暖的笑了。

  老天待她,果然也還是不薄的。

  第589章番外2風箏誤

  京城二百里外的榆縣方家,共有姐妹七個。五娘原是閨中姐妹里最不出挑的一個,卻偏偏嫁得最好。

  倒不是她爹官有多大,而是人家運氣好,不挑不揀。

  當初說親的時候,人人都說苗家家世雖好,可惜二子是個紈絝。且要遠嫁京城,娘家只怕輕易護不得,於是幾個姐妹都不樂意了。

  只有五娘不忍見爹娘為難,答應嫁了。

  誰知嫁後發現丈夫並不是旁人說的那般不堪,生得既好,也肯上進。年紀輕輕,就在工部當了從七品的實權主事。

  雖說是靠著家族長輩才謀到的差使,但不也是他自己爭氣,才提拔起來的麼?

  嫁去七八年,五娘也生兒育女的,眼看就把這少夫人的位置坐得牢牢。

  所以方五娘一直相信,老天疼憨人。於是她在婆家更加不爭不搶,凡事都肯退讓,替別人多想一步,倒是上上下下相處得格外和睦。

  這日眼見開春,天氣正好,她便帶了下人收拾屋子,卻無意中從丈夫的書房裡,翻出一隻舊風箏。

  風箏倒是平平無凡,最簡單方正的模樣,但風箏背上的字畫,倒是頗有些意思。

  右邊那字,她一眼就能認出來,是丈夫苗天麟的。

  歪歪扭扭,題著他自己的大名呢,一看就是小時候寫的。

  但右邊那副小畫,卻是很有些功底。雖只簡單畫了幾枝浮萍,兩尾游魚,卻靈動之極。就連方五娘這不怎麼懂書畫之人,瞧著都覺極為有趣。

  正瞧得入神,打小服侍丈夫的通房丫鬟,侍妾菊香,抱著她親生女進來了。瞧見她在看這風箏,卻是一愣。

  倒是她的女兒,剛一歲多的三姐兒看到,咿咿呀呀的伸手想要。

  菊香忙拉著女兒小手,不許她碰,又跟方五娘殷勤道,“奶奶快些收起來吧,若要二爺回來看到,會不高興的。”

  方五娘奇道,“為什麼不高興?這風箏瞧著也沒有多金貴啊?”

  菊香支支吾吾道,“奶奶別問了。奴婢怎敢害你?對了,小姑奶奶回來了,您過去瞧瞧吧。”

  方五娘心中雖存著疑惑,到底收起風箏,略添了兩件釵環,才去婆婆屋裡見小姑子了。

  自大嫂隨大哥到外地赴任,她這二媳婦就再也快活不得。得擔起許多家事不說,人情往來也是推脫不得的。

  且這小姑子乃是公婆的小女兒,從前在家極是嬌寵。大了又托婆婆和英王府謝二夫人交好的福,給小姑子說了門很不錯的親事。每次回來都插金戴玉的,她要不收拾收拾,還真不好意思見她。今兒還沒進婆婆門呢,在窗下就聽著婆婆在罵。

  “……誰叫你自己不爭氣?當年我舍了老臉,要把你說給寧家二郎,你卻嫌棄人家是個武夫。如今這女婿倒是,也是你自己中意,卻又嫌人家處處留情。都成親這麼些年,這會子再哭鼻子,可有用麼?”

  方五娘一愣,就不知該不該進去。

  但小丫鬟早看到她了,還伶俐的打起門帘,“二奶奶來了!”

  然後,方五娘只得賠笑,裝作沒事人的模樣,進去招呼,“姑奶奶回來啦!”

  就見小姑苗氏,眼圈微紅,面上猶有淚痕未乾,她也不好裝作不知道了,“這怎麼了?是眼睛裡招了灰麼?”

  倒是婆婆苗夫人,眼見瞞不過,索性冷笑直言道,“自家嫂子面前裝什麼裝?你們妹夫要納小,這沒用的東西,就跑回娘家哭鼻子呢!”

  這,這讓方五娘可怎麼說?

  她丈夫已經算是很不紈絝的了,可房裡不也有個菊香麼?

  所以她只得勸道,“我當是什麼大事呢,只要不是外頭那些妖里妖氣的女人,正經良家小戶,或清白丫鬟什麼的,納就納了吧,也越不過你去。”

  可小姑苗氏被親娘罵了半天,也不好反駁,聽嫂子這麼一說,卻是炸了,“怎麼就不是大事了?那全天下好女人多了去了,難道見一個就要娶一個嗎?那一輩子只娶一個的好男人,不也有嗎?我說他們劉家,就是家風不正!”

  “閉嘴!”苗夫人怒了,“你嫂子好心勸你,倒勸出一身不是了?若說納妾就是家風不正,那你爹,你哥哥們,是不是全都家風不正了?你要再這樣不講道理,乾脆也別回劉家了,我叫你女婿寫個休書,即刻送你出家當姑子去!”

  她這一發火,總算把小姑子鎮住了。

  方五娘也不能讓兩母女僵著,只好打了個圓場,“瞧娘說的,哪有這麼嚴重?小姑就是一下子氣不順,才在自己娘家發發牢騷而已。我去讓廚房,給她備兩個愛吃的小菜,也給娘燉一盅去濕補身的湯。這開春了,也要隨著時節補一補的。”

  苗夫人微一頷首,示意這個媳婦去了,然後教訓女兒,“看看你嫂子,就比你懂事。你若能有她一半,我就不操心了。”

  方五娘其實知道,這話是婆婆故意說給她聽的。但別人願意說好話,為什麼不聽呢?

  等她轉了一圈回來,小姑子的氣也被婆婆打壓得差不多了,母女兩個在那裡又說又笑的講起京城八卦。

  看她進來,小姑苗氏忽地想起一事,命人拿了個錦盒出來。裡頭裝的是一副給小孩子賀生的長命鎖。瞧著很是精緻,頗為貴重。

  “勞煩二嫂回頭替娘給謝二夫人送東西時,命人把這份禮物,順路給武昌府的楚家七少奶奶送去吧。”

  武昌府楚家?方氏倒知道些許。

  那可是楚地的名門望族,只沒想到,小姑子居然還認識這種人家?

  苗夫人詫異道,“啊,是萍丫頭有了嗎?”

  小姑苗氏抿嘴笑道,“如今謝二夫人去了江南,娘的消息就沒我靈通了吧?過年赴宴時,我聽平陽侯夫人略提過一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