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關係歸關係,利益歸利益,不能因為關係近就理所當然的只拿好處而一點兒都不分出去。

  秦如意笑了笑,覺得蕭承澤有點兒太見外,「你要是真想感謝,就謝謝王副省長吧,他很希望能藉機宣傳南河省。」

  蕭承澤知道秦如意走的就是王副省長的關係,於是保證道:「這個你放心!」

  兩個人又推讓了一會兒,見秦如意始終不肯應下,蕭承澤到時候只能把錢給林茹倩當零花錢。

  一周後,這部內地采景、內地演員的電影在港城上映。

  儘管上映之前,蕭承澤安排公司做了GG宣傳,不過一開始的票房並不怎麼好。

  因為港城這邊每年上映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觀眾的可選擇範圍很大。

  再加上宣傳做的倉促,宣傳海報上的演員名字和面孔沒有一個觀眾認識,所以最開始的票房很一般。

  然而這部電影既然能在內地火爆,並不是因為內地人的眼光低,沒見過這種類型的電影,而是這部電影的質量絕對在線。

  不溫不火的上映了一個月,在港城才拿到六百多萬的票房。

  然而此後,這部電影才開始發力,最終拿下了一千八百多萬的票房。

  這個票房成績雖然已經很好,如果按去年的票房成績來說,是季軍。

  儘管蕭氏為了不讓同行發現內地的巨大市場潛力,藏著掖著的不願意公布這部影片在內地的票房成績,但這部取景和演員都很陌生的電影還是引起了林氏的注意。

  當聽說這部電影的成本連一百萬港幣都不到的時候,林世豪氣的大罵蕭承澤走了狗屎運。

  又聽說這部電影才三個月時間就在內地拿下了四五千萬人民幣的票房,別說是林世豪,就連他的父親都嫉妒的想要砸茶杯。

  四五千萬人民幣,那就是一個多億港幣!

  有史以來,什麼電影能拿到這種票房成績?

  不跟風是不可能的,哪裡有錢賺,不往哪裡走,那才是傻子!

  只是,內地的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

  在內地,拍攝電影的成本是很低。但院線才是最大的問題,總要能上映才能把投資轉化成收益。

  除此之外,就是內地畢竟是內地不是港城,兩地之間還是有差異化的。

  在這上面,林氏並沒有相應的關係和能力。而經營和發展這樣的能力,需要時間。

  所以林氏想要跟風去內地賺錢,沒有那麼容易。盲目跟風的結果,不僅虧錢,還容易敗壞口碑。

  無論承認與否,自從秦如意開始涉足影視行業,蕭氏與林氏二分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現在的蕭氏在電影上已經壓過了林氏。

  而蕭承澤,每次接到內地來的電話,都是喜氣洋洋的。因為每一次的電話,都只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票房又收入了多少。

  他已經高興到快要找不著北了,看這樣子,最終票房應該能超過一億人民幣。

  這一部電影賺了蕭氏影業至少兩三年的純利潤,簡直就是接到了天上掉下來的金餡餅!

  賺錢的事情,蕭承澤是偷著樂。

  秦如意是光明正大的高興,因為華星遊戲公司已經順利增發,在增發之前還做了分紅。為了保持股權占比,這次分紅十送十的的送轉分紅。

  高送轉除權之後,華星遊戲公司的股票被腰斬,但腰斬之後依然是為數不多的百元高價股。

  自家用遊戲機上市後,日本市場的銷售額一直都處在高速增長階段,去年一年公司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四十多億港幣。

  驚人的業績讓投資者陷入瘋狂,分紅轉送加增發過去之後不到一周,股價不僅重新回到了之前的價格,還一路繼續飆升。

  這當然是出於對即將開發的美國市場的良好預期,這種預期,不僅是投資者,業內人士也普遍這麼認為。

  華星遊戲公司的市值已經比去年剛上市時膨脹了上百倍,就連秦如意都覺得太誇張了。

  好像沒上市之前,這家公司還只是一條普通的小金魚,轉眼間就變成了大鯨魚。

  分紅、增發,再加上夏氏高調的宣布了婚期,秦如意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各路媒體的新寵。

  財經報紙專門寫了一篇關於她的報導,稱她為港城第一女富豪。

  這篇報導只參考了她在華星遊戲公司的身價,按報導當天的股價來算,她的身價已經高達百億!

  所以她跟夏炳嚴結婚,沒有報紙會用嫁入豪門作為標題。

  這般身價,她自己就是豪門。

  還是夏炳嚴之前接受採訪時說的對,這是強強聯合。

  這確實是強強聯合,夏氏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他們知道的遠比財經記者要多,秦如意名下的公司,不止一個華星遊戲公司。

  夏氏的人雖然可能沒有能力開創一家這樣的公司,但他們的眼光還是有的。

  華美食品廠的前景,長了腦子的人都能看的出來。

  這是夏氏董事會成員集體入股的公司,他們一直都在關注,所以對於公司的情況相當了解。

  半年不到公司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一億港幣,一旦上市的時間條件符合,就能上市。

  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秦如意手裡的公司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

  一家公司是這樣,兩家還是這樣。

  這不能說是運氣,只能說是能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