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說是要修馬路, 工期三個月,一戶一人。」
「不過聽說這次徭役和以往不同,征役年齡在十八歲到五十歲之間, 每日上工四個時辰,還有月錢可以拿。」
「什麼?還有月錢?多少??」
「據小道消息說是一日一百文。」
「一百文!!!這麼多,那一個月不就是三兩銀子了!!」
「是呀,這樣算下來,比在碼頭抗麻袋賺多了。」
「走走走, 我們先去報名再說。」
「不會是騙人的吧, 別到最後一分錢都沒有,人還給累病了,得不償失。」
「不會,據說這次主事的是十五皇子,可大方了,當初跟著出海的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那我們快去吧。」
「走走走。」
「……」
這一幕發生在大朱的各個村莊, 村長本以為會和以往一樣, 因為不想服徭役鬧出許多事兒,結果, 是鬧出事了,不過不是因為想逃徭役, 而是因為想爭搶服徭役的名額,這...就很難評了。
張大:「二弟三弟,這次徭役就讓大哥去吧,長兄如父, 你們孩子還小, 就在家照顧孩子吧。」
張二:「不不不,大哥, 還是讓我去吧,我身體好,不怕吃苦。」
張三:「大哥二哥,我也不怕吃苦,還是我去吧。」
張家阿爹:「要不...讓我去。」
張家兄弟:「……」
村長:「……」他果然是老了,不懂現在年輕人的想法了。
直到三日後,村長接到衙門的具體通知,他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積極,感情此次服徭役有月錢拿,三個月九兩銀子,這差不多是農家一年的收益了,怪不得大家都搶著去呢,說實話,連他都心動。
為了爭搶服徭役的名額,各家各戶沒少鬧矛盾,村長是勸了東家勸西家,心累得不行。
村長:「……」他還是卸任吧,這村長誰愛當誰當。
最後還是衙門發告示說此次徭役不止三個月,三個月後重新換人,眾人才消停了些。
十日後,朱高遠告別了他的親親王妃趙婉,獨自踏上了修路的征程。
朱高遠依依惜別:婉姐姐,我捨不得你。
趙婉:「……」行了,別耍寶,這晚上就回府了。
朱高遠:行吧,那婉姐姐等我回來一起吃晚膳。
趙婉:嗯,去吧去吧。
此次修路由朱高遠全權負責,他規劃的第一條路就是京城通往應天府的馬路—京金大道,全長一千零八十二公里,寬二十四米。
首先制定道路路線,哪些地方需要繞行,哪些地方需要填土,又那些地方需要……這裡面還涉及到占用民房和農田的問題,朱高遠與同僚商量擬定了賠付標準,然後,大朱王朝拆一代出現了。
當然,拆遷肯定不能讓他們暴富,不過賠償的銀子肯定足夠他們重新蓋房子,並且還能有所結餘。
拆遷前:不行,打死我都不拆。
拆遷後:大人,拆我家的房子吧,求求您了。
官兵們:「……」真善變。
修路採用分段式進行,每個府城負責所在區域路段的修建,朱高遠派專人監工,一旦發現偷工減料、貪污受賄、苛待勞工...等情況,格殺勿論絕不姑息。
工地一天為勞工提供三頓吃食,頓頓白米飯,隔一天還能開開葷,工時也只有四個時辰,他們干起活來可有勁了,三個月後,等他們回家時,反而還胖了...胖了...
爹娘:看長的這一身肉,那句「兒子,你瘦了」硬是說不出口,這...總不能說假話吧。
……
起先,朱高雲還能每天回府陪陪趙婉,但是後來事情多了就只能在工地獨守空房,那叫一個孤獨寂寞冷。
朱高遠:不行,他要罷工。
皇子們:哼,十五罷工,他們也罷工。
朱文帝:誰敢,都給他滾去幹活去,不然腿給他打斷。
皇子們:「……」這是親爹??
人多力量大,大朱王朝第一條水泥路—京金大道歷時半年終於修成,朱文帝親自參加了通車儀式並題字。
大朱第一道—京金大道。
京金大道平坦寬敞,可供四輛馬車同時行進,馬車的行駛速度也是以前的兩三倍,極大地縮短了貨運的時間。
京金大道還設置了收費站,對來往貨運車輛進行收費,不過對商戶來說,為了儘快達成交易,交錢走快道更加划算,他們也不吝嗇那點錢。
修路工程進行得轟轟烈烈,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隨著一條條馬路修建完成,從京城到達各地的時間大大縮短,政令能在極短的時間到達地方,中央對地方的掌控也進一步加強。
同時,除了省道的修建,各府、州、縣都在積極籌集資金修建馬路。
大朱與辛國邊境。
邊境有兩個村莊,一個桃花村一個桃源村,兩村之間僅隔一公里,但是兩村之間有一塊界碑,這就讓桃花村歸屬於辛國,桃源村歸屬於大朱。
在幾年前,兩個村莊的村民都過著同樣餓不死吃不飽的生活,相互之間沒有對比,但是突然之間,桃源村的村民就開始種棉花、種紅薯、種土豆、種玉米……然後吃不飽的就只剩下桃花村的村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過聽說這次徭役和以往不同,征役年齡在十八歲到五十歲之間, 每日上工四個時辰,還有月錢可以拿。」
「什麼?還有月錢?多少??」
「據小道消息說是一日一百文。」
「一百文!!!這麼多,那一個月不就是三兩銀子了!!」
「是呀,這樣算下來,比在碼頭抗麻袋賺多了。」
「走走走, 我們先去報名再說。」
「不會是騙人的吧, 別到最後一分錢都沒有,人還給累病了,得不償失。」
「不會,據說這次主事的是十五皇子,可大方了,當初跟著出海的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那我們快去吧。」
「走走走。」
「……」
這一幕發生在大朱的各個村莊, 村長本以為會和以往一樣, 因為不想服徭役鬧出許多事兒,結果, 是鬧出事了,不過不是因為想逃徭役, 而是因為想爭搶服徭役的名額,這...就很難評了。
張大:「二弟三弟,這次徭役就讓大哥去吧,長兄如父, 你們孩子還小, 就在家照顧孩子吧。」
張二:「不不不,大哥, 還是讓我去吧,我身體好,不怕吃苦。」
張三:「大哥二哥,我也不怕吃苦,還是我去吧。」
張家阿爹:「要不...讓我去。」
張家兄弟:「……」
村長:「……」他果然是老了,不懂現在年輕人的想法了。
直到三日後,村長接到衙門的具體通知,他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積極,感情此次服徭役有月錢拿,三個月九兩銀子,這差不多是農家一年的收益了,怪不得大家都搶著去呢,說實話,連他都心動。
為了爭搶服徭役的名額,各家各戶沒少鬧矛盾,村長是勸了東家勸西家,心累得不行。
村長:「……」他還是卸任吧,這村長誰愛當誰當。
最後還是衙門發告示說此次徭役不止三個月,三個月後重新換人,眾人才消停了些。
十日後,朱高遠告別了他的親親王妃趙婉,獨自踏上了修路的征程。
朱高遠依依惜別:婉姐姐,我捨不得你。
趙婉:「……」行了,別耍寶,這晚上就回府了。
朱高遠:行吧,那婉姐姐等我回來一起吃晚膳。
趙婉:嗯,去吧去吧。
此次修路由朱高遠全權負責,他規劃的第一條路就是京城通往應天府的馬路—京金大道,全長一千零八十二公里,寬二十四米。
首先制定道路路線,哪些地方需要繞行,哪些地方需要填土,又那些地方需要……這裡面還涉及到占用民房和農田的問題,朱高遠與同僚商量擬定了賠付標準,然後,大朱王朝拆一代出現了。
當然,拆遷肯定不能讓他們暴富,不過賠償的銀子肯定足夠他們重新蓋房子,並且還能有所結餘。
拆遷前:不行,打死我都不拆。
拆遷後:大人,拆我家的房子吧,求求您了。
官兵們:「……」真善變。
修路採用分段式進行,每個府城負責所在區域路段的修建,朱高遠派專人監工,一旦發現偷工減料、貪污受賄、苛待勞工...等情況,格殺勿論絕不姑息。
工地一天為勞工提供三頓吃食,頓頓白米飯,隔一天還能開開葷,工時也只有四個時辰,他們干起活來可有勁了,三個月後,等他們回家時,反而還胖了...胖了...
爹娘:看長的這一身肉,那句「兒子,你瘦了」硬是說不出口,這...總不能說假話吧。
……
起先,朱高雲還能每天回府陪陪趙婉,但是後來事情多了就只能在工地獨守空房,那叫一個孤獨寂寞冷。
朱高遠:不行,他要罷工。
皇子們:哼,十五罷工,他們也罷工。
朱文帝:誰敢,都給他滾去幹活去,不然腿給他打斷。
皇子們:「……」這是親爹??
人多力量大,大朱王朝第一條水泥路—京金大道歷時半年終於修成,朱文帝親自參加了通車儀式並題字。
大朱第一道—京金大道。
京金大道平坦寬敞,可供四輛馬車同時行進,馬車的行駛速度也是以前的兩三倍,極大地縮短了貨運的時間。
京金大道還設置了收費站,對來往貨運車輛進行收費,不過對商戶來說,為了儘快達成交易,交錢走快道更加划算,他們也不吝嗇那點錢。
修路工程進行得轟轟烈烈,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隨著一條條馬路修建完成,從京城到達各地的時間大大縮短,政令能在極短的時間到達地方,中央對地方的掌控也進一步加強。
同時,除了省道的修建,各府、州、縣都在積極籌集資金修建馬路。
大朱與辛國邊境。
邊境有兩個村莊,一個桃花村一個桃源村,兩村之間僅隔一公里,但是兩村之間有一塊界碑,這就讓桃花村歸屬於辛國,桃源村歸屬於大朱。
在幾年前,兩個村莊的村民都過著同樣餓不死吃不飽的生活,相互之間沒有對比,但是突然之間,桃源村的村民就開始種棉花、種紅薯、種土豆、種玉米……然後吃不飽的就只剩下桃花村的村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