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康熙:「……聽說她當街和人吵架。」江寧這邊的動靜,曹寅都匯報給康熙了,包括幾名女學生的事兒。這幾位姑奶奶家里父兄都是五品以上的官,萬一在這邊過得不痛快,他可背不起這責任。
胤祺笑起來,「對呀,她是不是很勇敢?」
康熙:「勇敢?」是老五用錯詞兒了還是自己耳朵不好?
胤祺就跟康熙解釋當時的事情,「……一般女孩子見那麼多人指指點點,肯定羞憤,她一點都沒慌,氣都不亂,把那些人說得啞口無言。」
康熙見胤祺說著說著眼睛都亮起來,簡直沒眼看,「朕不同意,一點都不端莊。」
胤祺沒想到汗阿瑪會不同意,畢竟汗阿瑪和富善關係不錯。「她也有端莊的時候,不對,大部分時候應該都是端莊的……叭?」
康熙瞥他,「你們見過幾面?」
「兩面,第一次她們來給我請安,第二次就是我在街上碰見她們。」胤祺當時考慮到女孩子都希望在別人面前留下個好印象,讓她們知道自己圍觀她們吵架,估計會不安惶恐。
康熙:「你可真是菲利普的好夥伴啊,跟他不相上下。」
胤祺:「……」
胤祺試圖勸說康熙,康熙最後只是答應今年不給他定嫡福晉人選,卻也沒說同意舒穆祿氏。
能這樣胤祺已經很高興了,證明有機會。
操心完胤祺,父子三人才開始商議官紳一體當差的事兒。
康熙盯著官員們,胤禛、胤祺帶著旗兵到鄉紳家中查族譜。
官紳的父母妻兒不當差可以,那些出了五服的遠親也跟著占便宜就說不過去了,還有把家中下人也認做養子養女的就更要重罰。
應該沒人會把家中奴婢的名字寫在族譜上,查族譜是最方便的。
這政令觸及太多人的利益,光胤祺帶人去各家查族譜,都遇到很多阻力。有些人家出來賣慘,有人插科打諢,胤祺一開始還能應付,直到有監生尋死覓活,說朝廷是在逼著他們做不孝不悌之人。
有人撞牆、有人割手腕,還有人在胤祺帶人敲門的時候往脖子上套白綾。
胤祺每次都被嚇到,雖然明知這些人可惡,但也不至於鬧出人命。
康熙瞧著倆兒子和江寧的官神鬥智鬥勇,老四不用說了,手段強硬,真一頭撞死在他面前,他該執行的也要執行,眼睛都不眨一下。老五沒那麼狠,但這小子也挺會折騰人,有名監生說他寧死也不做不孝不悌之子,胤祺就把他上報的家人名單中的人都找來,讓他喊爹娘。
聽跟隨胤祺辦差的侍衛說,那監生當時的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還在那嚷嚷士可殺不可辱。
胤祺來了句:「真的嗎?那我成全你。」
監生立刻大哭大喊地求饒。
康熙聽得直樂,這小子跟話本都學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不過這法子還真有用。
胤祺的確有很多損招是從話本里學的,平時不會用,但面對這些戲很多的人,他就想用來氣氣他們。
與此同時,胤祺還建議康熙派人在普通百姓中講一講這一政令的好處。他發現許多百姓真的被鄉紳剝削習慣了,壓根沒意識到鄉紳幫助族人逃避差役會給百姓們帶來多大的負擔。
待康熙帶著胤禛、胤祺離開江寧時,兩位小貝勒的事跡已經從江寧傳到了揚州,鄉紳瑟瑟發抖,百姓拍手稱快。
朝廷看到了普通百姓們的苦,並且願意得罪鄉紳,替他們謀求一點公平。這對長期被朝廷、官員、鄉紳三股力量剝削的底層百姓來說,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從官紳一體當差到官紳一體納糧、再到把矛頭指向旗人,一步步取消他們的優待,每一步都走得困難重重。胤禛、胤祺、胤祐、胤禩被派到各地督辦推行改革。鬧得最厲害的時候,浙江有民變,河南有罷考,連胤禔都被派出去平亂。
小皇子們都不明白汗阿瑪和哥哥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搞得整天宮裡都提心弔膽,人心惶惶。
康熙三十五年太后聖壽,除了出使歐洲的胤禟外,皇子們都回京給太后祝壽。
如今在尚書房讀書的是胤俄、胤禌、胤裪、胤祥、胤禵。幾個小蘿蔔頭跑胤祺屋裡來問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跟鄉紳們過不去?」胤祥如今已經成了兄弟之中學問最突出的,便代表兄弟們問問題。
胤祺:「如果鄉紳不欺壓佃農,朝廷自然不會跟他們過不去。」胤祺這兩年去過的地方多了,自然也見過明理的士人,明知朝廷的改革波及到他們的利益,他們還是願意配合,因為他們心裡除了利弊之外,另有一桿秤。他每次遇到這些人,就覺得大清充滿希望。
「那不該得罪旗人呀,如果連旗人都反對朝廷,朝廷很危險的。」小胤禵道。
「其他民族都沒什麼優待,憑什麼旗人有優待?這不公平呀,就像我只給小十一帶禮物,不給你們帶,你們會不會不高興呀?」
小阿哥們想了想,都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胤祺哈哈笑起來,「所以,作為公平的哥哥,要給每個弟弟帶禮物,作為公平的朝廷,要為所有子民謀福祉嘛。」
胤祺笑起來,「對呀,她是不是很勇敢?」
康熙:「勇敢?」是老五用錯詞兒了還是自己耳朵不好?
胤祺就跟康熙解釋當時的事情,「……一般女孩子見那麼多人指指點點,肯定羞憤,她一點都沒慌,氣都不亂,把那些人說得啞口無言。」
康熙見胤祺說著說著眼睛都亮起來,簡直沒眼看,「朕不同意,一點都不端莊。」
胤祺沒想到汗阿瑪會不同意,畢竟汗阿瑪和富善關係不錯。「她也有端莊的時候,不對,大部分時候應該都是端莊的……叭?」
康熙瞥他,「你們見過幾面?」
「兩面,第一次她們來給我請安,第二次就是我在街上碰見她們。」胤祺當時考慮到女孩子都希望在別人面前留下個好印象,讓她們知道自己圍觀她們吵架,估計會不安惶恐。
康熙:「你可真是菲利普的好夥伴啊,跟他不相上下。」
胤祺:「……」
胤祺試圖勸說康熙,康熙最後只是答應今年不給他定嫡福晉人選,卻也沒說同意舒穆祿氏。
能這樣胤祺已經很高興了,證明有機會。
操心完胤祺,父子三人才開始商議官紳一體當差的事兒。
康熙盯著官員們,胤禛、胤祺帶著旗兵到鄉紳家中查族譜。
官紳的父母妻兒不當差可以,那些出了五服的遠親也跟著占便宜就說不過去了,還有把家中下人也認做養子養女的就更要重罰。
應該沒人會把家中奴婢的名字寫在族譜上,查族譜是最方便的。
這政令觸及太多人的利益,光胤祺帶人去各家查族譜,都遇到很多阻力。有些人家出來賣慘,有人插科打諢,胤祺一開始還能應付,直到有監生尋死覓活,說朝廷是在逼著他們做不孝不悌之人。
有人撞牆、有人割手腕,還有人在胤祺帶人敲門的時候往脖子上套白綾。
胤祺每次都被嚇到,雖然明知這些人可惡,但也不至於鬧出人命。
康熙瞧著倆兒子和江寧的官神鬥智鬥勇,老四不用說了,手段強硬,真一頭撞死在他面前,他該執行的也要執行,眼睛都不眨一下。老五沒那麼狠,但這小子也挺會折騰人,有名監生說他寧死也不做不孝不悌之子,胤祺就把他上報的家人名單中的人都找來,讓他喊爹娘。
聽跟隨胤祺辦差的侍衛說,那監生當時的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還在那嚷嚷士可殺不可辱。
胤祺來了句:「真的嗎?那我成全你。」
監生立刻大哭大喊地求饒。
康熙聽得直樂,這小子跟話本都學了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不過這法子還真有用。
胤祺的確有很多損招是從話本里學的,平時不會用,但面對這些戲很多的人,他就想用來氣氣他們。
與此同時,胤祺還建議康熙派人在普通百姓中講一講這一政令的好處。他發現許多百姓真的被鄉紳剝削習慣了,壓根沒意識到鄉紳幫助族人逃避差役會給百姓們帶來多大的負擔。
待康熙帶著胤禛、胤祺離開江寧時,兩位小貝勒的事跡已經從江寧傳到了揚州,鄉紳瑟瑟發抖,百姓拍手稱快。
朝廷看到了普通百姓們的苦,並且願意得罪鄉紳,替他們謀求一點公平。這對長期被朝廷、官員、鄉紳三股力量剝削的底層百姓來說,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從官紳一體當差到官紳一體納糧、再到把矛頭指向旗人,一步步取消他們的優待,每一步都走得困難重重。胤禛、胤祺、胤祐、胤禩被派到各地督辦推行改革。鬧得最厲害的時候,浙江有民變,河南有罷考,連胤禔都被派出去平亂。
小皇子們都不明白汗阿瑪和哥哥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搞得整天宮裡都提心弔膽,人心惶惶。
康熙三十五年太后聖壽,除了出使歐洲的胤禟外,皇子們都回京給太后祝壽。
如今在尚書房讀書的是胤俄、胤禌、胤裪、胤祥、胤禵。幾個小蘿蔔頭跑胤祺屋裡來問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跟鄉紳們過不去?」胤祥如今已經成了兄弟之中學問最突出的,便代表兄弟們問問題。
胤祺:「如果鄉紳不欺壓佃農,朝廷自然不會跟他們過不去。」胤祺這兩年去過的地方多了,自然也見過明理的士人,明知朝廷的改革波及到他們的利益,他們還是願意配合,因為他們心裡除了利弊之外,另有一桿秤。他每次遇到這些人,就覺得大清充滿希望。
「那不該得罪旗人呀,如果連旗人都反對朝廷,朝廷很危險的。」小胤禵道。
「其他民族都沒什麼優待,憑什麼旗人有優待?這不公平呀,就像我只給小十一帶禮物,不給你們帶,你們會不會不高興呀?」
小阿哥們想了想,都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胤祺哈哈笑起來,「所以,作為公平的哥哥,要給每個弟弟帶禮物,作為公平的朝廷,要為所有子民謀福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