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漂亮國的人看到網上這樣的話,一時間有些迷茫,因為他們實在是鬧不明白,這究竟是對他們太自信,還是華國特有的反諷說法。
就在李麥芒的婚禮上,華國又做成了幾單生意,結婚的人年年都有,誰不想自己的婚禮格外盛大、引人注目,李麥芒這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結婚新思路。
甚至不只是婚禮啊,有些宗教機構看完也想跟他們買這種東西,這要是操作得當,不妥妥的顯靈神器,鞏固地位的法寶,越是偏僻落後的地方越管用。
這場盛大的婚禮,在網上被討論了很久,有褒有貶,但都無所謂,李麥芒和陳平安結,照樣正常上班。
尤其是陳平安,大家在他們剛談對象的時候就揶揄過一次,這次也只有恭喜。
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陳平安開始帶接班人了,很多工作都交給接班人做,自己從旁輔助,確保不會出意外。
這是他和李麥芒說好的,他自己也想好了,儘快把接班人培養出來,他好回歸家庭。
雖然他家裡人挺不理解的,畢竟傳統的觀念中,男人要有自己的事業,女人要相夫教子,關鍵在於他們家不是傳統的男強女弱。
他如果讓李麥芒回歸家庭,那對家庭,對社會才是一種損失,他分得清。
而且他想好了,他也不是什麼也不能做,現在不還能正常上班呢,以後就算是他們有了孩子,他不上班帶孩子,閒暇時間,還可以整理一下,把這幾年在麥芒工廠的心得總結出來。
作為宣傳人員,他的文筆還是過得去的。
第111章 未來的路
九二年元旦剛過,還沒開始過年呢,李麥芒就突然收到通知,讓她親自接待到麥芒工廠參觀的人。
剛開始還一頭霧水的李麥芒,在看到總工程師的時候,才知道為什麼是她親自接待。
她也想起來,今年正是這位總工程師南下的時候。
一眾人坐著幾輛觀光車,慢慢悠悠的參觀著工廠。
現在的麥芒工廠太大太大,靠雙腿走的話,一天也走不完。
工廠有專門的班車,每個單位的工人都是乘坐班車,直接到自己單位所在的區域。
總工程師雖然年齡已經很大了,還是堅持著參觀了一天,親自下車間視察,還有研究所……
離開之前,他跟李麥芒單獨談了一場,沒有人知道他們談的什麼,只是出來的時候,總工程師看起來很高興。
離開的時候,還勉勵麥芒工廠全體員工,說他們為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以後能繼續努力,改革開放需要他們。
在場的工人都很高興,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總工程師,握手時還有人激動的留下眼淚。
總工程師這次南下有很多地方玩去,不能在這裡過多停留, 第三天上午就出發去了另一個地方。
李麥芒看著漸行漸遠的車隊,她知道,改革開放要進入加速階段了,人力資源也會成為這一時期最寶貴的財富。
九十年代到千禧年是我國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
在這段時間裡,勞動力人口占比巨大,同時社會上也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和相對良好的工作環境。
等到一零年之後,人口紅利進入衰減期,勞動力人口占比雖然依舊較大,可工作環境已經愈發惡劣。
這樣的進程是種必然,不是說一兩家企業對員工好就能改變的,畢竟,一兩家企業不可能容納所有的勞動力。
現在先不想這種事情,她還要先解決工廠的事。
在此之前,工廠里的員工對工廠的歸屬感特別強,因為麥芒工廠是最好的工廠,工資高,福利好,還是大工廠,工人們覺得自己能在這裡干一輩子。
現在不一樣,隨著改革浪潮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不少人自己當老闆也開始掙錢,而且工廠為了爭奪更多的工人,工資也都不算低。
對於工人們來說,小工廠和起步階段的工廠更容易升職加薪,麥芒工廠員工太多的缺點就是,升職困難。
這兩年已經陸陸續續有員工離職,自己下海經商,而且還都不錯,都掙到了錢。
在麥芒工廠的這段時間,工廠有夜校,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天南海北的報紙都有,電視機手機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在工廠里,接觸的是最新的科技產品,工廠也一直是行業領頭羊,在工廠里或多或少都學習到了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在後來的人看來,可能不值一提,畢竟等到網際網路發達的時候,網絡上各種各樣的民間專家層出不窮,各行各業的技巧秘密人人都能說一點。
在這個年代不同,人們的消息相對閉塞,知識面也不夠廣,他們在麥芒工廠學到的東西,走出去足以讓他們吊打大部分的競爭對手。
在改革的風口浪尖,豬都能起飛,更別說他們不是豬。
再硬的技術,也抗不過人心,人心思動,好聚好散。
也有人想看麥芒工廠的笑話,李麥芒偏不讓他們如意,每當有工人帶著愧疚感來辭職的時候,工廠都會祝他們大展拳腳,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在麥芒工廠工作的日子,也希望他們將來能善待每個工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就在李麥芒的婚禮上,華國又做成了幾單生意,結婚的人年年都有,誰不想自己的婚禮格外盛大、引人注目,李麥芒這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結婚新思路。
甚至不只是婚禮啊,有些宗教機構看完也想跟他們買這種東西,這要是操作得當,不妥妥的顯靈神器,鞏固地位的法寶,越是偏僻落後的地方越管用。
這場盛大的婚禮,在網上被討論了很久,有褒有貶,但都無所謂,李麥芒和陳平安結,照樣正常上班。
尤其是陳平安,大家在他們剛談對象的時候就揶揄過一次,這次也只有恭喜。
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陳平安開始帶接班人了,很多工作都交給接班人做,自己從旁輔助,確保不會出意外。
這是他和李麥芒說好的,他自己也想好了,儘快把接班人培養出來,他好回歸家庭。
雖然他家裡人挺不理解的,畢竟傳統的觀念中,男人要有自己的事業,女人要相夫教子,關鍵在於他們家不是傳統的男強女弱。
他如果讓李麥芒回歸家庭,那對家庭,對社會才是一種損失,他分得清。
而且他想好了,他也不是什麼也不能做,現在不還能正常上班呢,以後就算是他們有了孩子,他不上班帶孩子,閒暇時間,還可以整理一下,把這幾年在麥芒工廠的心得總結出來。
作為宣傳人員,他的文筆還是過得去的。
第111章 未來的路
九二年元旦剛過,還沒開始過年呢,李麥芒就突然收到通知,讓她親自接待到麥芒工廠參觀的人。
剛開始還一頭霧水的李麥芒,在看到總工程師的時候,才知道為什麼是她親自接待。
她也想起來,今年正是這位總工程師南下的時候。
一眾人坐著幾輛觀光車,慢慢悠悠的參觀著工廠。
現在的麥芒工廠太大太大,靠雙腿走的話,一天也走不完。
工廠有專門的班車,每個單位的工人都是乘坐班車,直接到自己單位所在的區域。
總工程師雖然年齡已經很大了,還是堅持著參觀了一天,親自下車間視察,還有研究所……
離開之前,他跟李麥芒單獨談了一場,沒有人知道他們談的什麼,只是出來的時候,總工程師看起來很高興。
離開的時候,還勉勵麥芒工廠全體員工,說他們為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希望以後能繼續努力,改革開放需要他們。
在場的工人都很高興,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總工程師,握手時還有人激動的留下眼淚。
總工程師這次南下有很多地方玩去,不能在這裡過多停留, 第三天上午就出發去了另一個地方。
李麥芒看著漸行漸遠的車隊,她知道,改革開放要進入加速階段了,人力資源也會成為這一時期最寶貴的財富。
九十年代到千禧年是我國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
在這段時間裡,勞動力人口占比巨大,同時社會上也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和相對良好的工作環境。
等到一零年之後,人口紅利進入衰減期,勞動力人口占比雖然依舊較大,可工作環境已經愈發惡劣。
這樣的進程是種必然,不是說一兩家企業對員工好就能改變的,畢竟,一兩家企業不可能容納所有的勞動力。
現在先不想這種事情,她還要先解決工廠的事。
在此之前,工廠里的員工對工廠的歸屬感特別強,因為麥芒工廠是最好的工廠,工資高,福利好,還是大工廠,工人們覺得自己能在這裡干一輩子。
現在不一樣,隨著改革浪潮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不少人自己當老闆也開始掙錢,而且工廠為了爭奪更多的工人,工資也都不算低。
對於工人們來說,小工廠和起步階段的工廠更容易升職加薪,麥芒工廠員工太多的缺點就是,升職困難。
這兩年已經陸陸續續有員工離職,自己下海經商,而且還都不錯,都掙到了錢。
在麥芒工廠的這段時間,工廠有夜校,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天南海北的報紙都有,電視機手機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在工廠里,接觸的是最新的科技產品,工廠也一直是行業領頭羊,在工廠里或多或少都學習到了一些東西。
這些東西在後來的人看來,可能不值一提,畢竟等到網際網路發達的時候,網絡上各種各樣的民間專家層出不窮,各行各業的技巧秘密人人都能說一點。
在這個年代不同,人們的消息相對閉塞,知識面也不夠廣,他們在麥芒工廠學到的東西,走出去足以讓他們吊打大部分的競爭對手。
在改革的風口浪尖,豬都能起飛,更別說他們不是豬。
再硬的技術,也抗不過人心,人心思動,好聚好散。
也有人想看麥芒工廠的笑話,李麥芒偏不讓他們如意,每當有工人帶著愧疚感來辭職的時候,工廠都會祝他們大展拳腳,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在麥芒工廠工作的日子,也希望他們將來能善待每個工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