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眾人如今已經是萬人將,童兵的編制固定,大家暫時升無可升,就都記下。

  等到回頭打下的各州府征新兵,各軍擴編,說不得童兵的戰兵三部也要單立出來。

  雖說滁州軍這次「南征」,都是大軍出動,可是戰爭沒有不死人的。

  這半年征伐下來,傷亡早已過萬。

  幸好滁州軍撫恤制度已經成熟,銀錢又充足,才使得百姓遺屬安心,沒有亂起來。

  這樣的世道,就算是賣身為奴也換不了幾個銀錢;可是兵卒傷亡,所得的土地與銀錢,足以安置一家老小。

  更多人的,關注的是真金白銀的獎勵。

  「那陳家小三子立了戰功,升屯長了,還論功行賞了三十兩銀子!」

  「二十兩銀子?城北的田都能買上三五畝了!」

  「買什麼買,等升了百戶就要授田,五十畝了,這也快了!」

  「嘖嘖,再沒想到佃戶家的小子還能這麼有出息!」

  經過了前年去年的大旱,如今的日子,使得百姓也安心下來。

  「聽說杭州城裡的人跑了一半,還是咱們金陵好,就算去年太尉帶兵進城,也是穩定地方,隨後就修了城牆,如今再安穩不過。都說白衫軍是佛兵,來救咱們百姓的,這話我先頭不信,現下信哩!」

  「小聲說,白衫軍同白衫軍還不同。咱們滁州軍是好的,可外頭也亂。我那小舅子之前在淮南開鋪子,家產都被台州白衫給抄了,閨女都差點被搶,我那小舅子胳膊擰不過大腿,就拋家舍業、闔家投奔到我這裡。」

  「不止北邊亂,去年蘄春那邊『東征』,也是一路抄家抄糧食,殷實人家無一倖免,窮人家也被拉了丁,正經禍害了不少人……」

  「還有那台州白衫,也不是好的,都是殺人殺紅眼的海匪,借著佛祖的名聲上岸殺人屠村……」

  「咱們金陵是福地,才會迎來太尉大人的白衫軍!」

  如今正逢亂世,各地交通斷絕,哪裡有那麼多的消息在市井流傳?

  所謂四方消息,大多半是太尉府這邊安排人散下去的。

  金陵不是樂土,而是滁州舉的大本營,自是要軍民一心。

  金陵富戶多,讀書人就多。

  「明王降世」這些話能糊弄鄉野百姓,卻糊弄不了這些士人。

  倒是這些四方消息,更容易使得士紳警醒。

  朝廷已經走向末路,各方白衫中只有滁州軍可信。

  之前對朝廷心懷忠義,不肯應滁州軍吏員試的士紳,如今也開始關注太尉府消息,想知道什麼時候舉行第二次吏員試。

  早已歸順於滁州軍的人家,則是留心此次「軍中大比」。

  以史家、賈家為首的本地大族,更是期待自家家族的子弟能在大比中一飛沖天。

  「獨木不成林,雖說史今、史從他們叔伯兄弟倆在軍中,可也趕不上賈家那兩個,去年明明是咱們大侄兒照拂賈家兄弟,才讓他們入了軍中,如今倒是讓他們兄弟壓了一頭,真是白眼狼,這外姓人就是外姓人,哪裡比得上族親兄弟?如今他幾個族兄弟也入了軍中,就指望他們兄弟兩個提挈……」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侄子的長子還小,從小子還沒成親,身邊除了兄弟,侄兒輩的也該帶帶……」

  「聽說軍中都流行認養子,要不然讓大郎、小二也認個……」

  史老爺慈和,史家族人惦記著就多些。

  眼見著史今、史從兄弟今非昔比,自是人人盼著借光的。

  史老爺確實明白人,直接道:「如今確實是從軍的好時候,打仗多,好立軍功……只要敢拼殺,一年升個七品百戶也是有……就算沒有立功,傷殘了,也能轉後勤安置……」

  「啊?大郎都是將軍,他兄弟入伍還要從小兵做起?不是有親兵營麼?就讓他兄弟做個營長,不比外頭人盡心!」

  「呵呵!」

  史老爺淡笑:「老五是在說笑麼?滁州軍中升轉最是嚴明,向來沒有無功升轉的規矩……不管是入戰兵營還是親兵營,都只能從白身兵卒做起……」

  眼高的族人自是看不上從小卒子做起,目光長遠的,反而覺得如此正好。

  親兵營坐鎮後方,不用沖在頭裡,倒是熬資歷的好地方。

  只要與史從、史今關係處好了,等到有機會立功的時候,史從自然會提拔族親。

  *

  賈家這裡,族人亦是蠢蠢欲動。

  可是賈演、賈源兄弟正盯著手下千戶與副將,備戰「大比武」,哪裡有功夫理會這些閒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雖說這次「大比武」,參與的級別只有兩級,可是上頭的將領也沒有閒著。

  下頭的千戶與副將成績好,他們這些主將也面上有光彩;反之要是成績太糟糕,他們也容易被拖累小瞧。

  如今兄弟兩個自領一軍,算是幾位元帥之外數得上的戰將。

  有多少稱讚兩兄弟的,就有多少詆毀的。

  「太尉大人慧眼識珠,會用人!」

  「什麼啊,聽說是太尉府的遠親,才占了個便宜。」

  「兩位將軍這半年打了不少仗,可一場也沒有敗過,都是『常勝將軍』。」

  「也不看是跟著哪個元帥出征?都是借光罷了,馮帥、鄧帥出馬,想要打敗仗可不容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