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聽說昨夜還把四貝勒趕到阿哥所去了,這更可惡,永和宮又不是沒地方睡,再不濟,跟福晉同榻而眠就行了,正好解開誤會。
無疑雲芝還抱著痴心妄想,盼望兩位主子重修舊好,頂好再養下個嫡子呢。
福晉哂道:「他自瞧不上我,我也懶得趨奉他。」
就算昨晚德妃知情識趣給她這個機會,福晉也不會答應的。她堂堂高門貴女效仿娼樓妓子行徑,像什麼話?只有下流女人才整天把男人纏在床榻上。
不過德妃的隱瞞亦令她感到輕微的不愉快,費了這麼多工夫,還是把她視作外人,到底非同骨肉至親。
這樣下去,她如何能相信德妃會幫她說情,將她從暗無天日的牢籠里解救出來?
雲芝也想到這層,小心翼翼道:「倘若娘娘病痊……」
這陣子德妃的飲食已十分清淡,再配合太醫院開的固本培元的方子,假以時日,總會漸漸好起來,到那時難道還要故技重施嗎?
可招數總有用老的一天,只有千年做賊的,沒有千年防賊的,倘若被識破了呢?
福晉神色憂悒,她何嘗不知此非長久之計,可她沒有更好的法子。
如無必要,她並不願對德妃動手,這世上善待她的已經不多,連娘家也不過各懷鬼胎互相利用而已。
其實她只想在福晉的位置上長長久久地坐下去,一直到死,只因為這位置本就是屬於她的,她不容許任何人搶走。
可他們卻連最後的希望都不給她。
要是……德妃駕鶴西歸就好了,她記得民間有三不去的說法,給公婆披麻戴孝過的兒媳是無法被休棄的,世道也不容許。
福晉很快便為這隱秘的念頭微微顫慄起來。她快速擺了擺頭,想把那可怕的想法撇開,可它卻如同一株植物深深紮根在她腦海里,揮之不去。
第119章 請教
德妃的病好得比想像中還要迅速。
不過三五日工夫, 就已經能下床走動、由侍女們攙扶著梳洗了——她素來最重儀容,病中亦不肯蓬頭垢面,叫來探望的惠妃宜妃她們看笑話。
何況還有萬歲爺呢。
福晉倒沒怎麼見過萬歲爺, 一則康熙近來偏寵漢女, 而德妃年華日衰,病容憔悴,見面也無多少舊情可敘;二來,即便梁九功傳旨接駕,德妃也總是藉故將她支開,生怕她觸霉頭似的。
這令福晉有些輕微的不愉, 還是因為去年賑災之事辦得不好,太子妃又一股腦推鍋到她頭上,萬歲爺聆聽之下自然不喜。
可總不見得連個分辯的機會都不給她,她是好心辦了壞事,也總得容人改過不是?
但看來德妃不敢叫她嘗試, 福晉也只能打消從康熙那裡通關的念頭,繼續一心一意侍疾。
雖然很快她肩上的擔子就要卸下了。
雲芝這幾天被永和宮的侍女暗中擠兌, 話里話外要把她趕回貝勒府,難免有些氣苦,她是福晉的奴婢,一根繩上的螞蚱,難道她也得陪著回到那暗無天日的地方去麼?
雲芝不免有些沮喪,「娘娘這幾日興致頗高, 聽說還打算陪萬歲爺一同去木蘭圍場秋獮呢。」
也側面印證德妃身子骨日益強健。
福晉面無表情, 娘娘提都沒提過這事, 顯然不打算帶她去,四爺偕誰伴駕還用說麼?瓜爾佳氏本就性子活潑, 口甜舌滑,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將德妃重新收服。
她們才是和和美美的一家子,而自己不過暫且演了出骨肉情深的把戲,沒用了便被一腳踢開。
憑什麼?憑什麼?
不過德妃好得這麼快亦令她有些疑慮,會不會是詐她的?想到那日四爺留宿宮中,母子倆必有一番深談,福晉心中莫名不安。
她不敢那麼快動手,可情勢如此,似乎逼得她再動手。
雲芝輕聲道:「咱們使的法子雖然管用,但也未必能持續多久。」
那食物相剋之道乃福晉從一本古書上看來,原本是某家的姨太太同正房不睦,便想了個法子,表面上姊妹情深親自為正房調配飲食,暗中卻致人死命,饒是如此,也費了將近十年的工夫才得成功,所幸做得十分隱蔽,誰都以為正房之死乃天意——若非後來與那妾室偷情的家僕吵嚷出來,誰都不知里頭另有蹊蹺。
德妃歲數大些,身子骨自然不如年輕時候利索,於是輕易地著了道,但也正因為發作迅速,很快延醫問藥,福晉反而沒法再動手。
如今眼看著德妃氣色日善,她心裡難免有些熬煎。
雲芝躑躅片刻,「還有一事,奴婢不知當說不當說。」
事到如今,福晉還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已經壞到這般田地了。
雲芝遂咬了咬牙,「聽聞四貝勒欲向萬歲爺遞折,請賜側福晉平妻之位。」
雖然是道聽途說,可若非四爺真表露過這層意思,永和宮的人怎麼敢胡亂議論?
福晉震了震,眼前仿佛有些暈眩。
她自然聽說過平妻的說法,可那多發生在不講規矩的商賈之家。商人走南闖北,無法拖家帶口,總得在外另找個操持家業的,若是兩人感情好呢,便帶回去衣錦還鄉。又因後娶的沒功勞也有苦勞,不肯令她吃虧,於是相約並重,對外只稱親如姊妹不分彼此,有時候還傳為佳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無疑雲芝還抱著痴心妄想,盼望兩位主子重修舊好,頂好再養下個嫡子呢。
福晉哂道:「他自瞧不上我,我也懶得趨奉他。」
就算昨晚德妃知情識趣給她這個機會,福晉也不會答應的。她堂堂高門貴女效仿娼樓妓子行徑,像什麼話?只有下流女人才整天把男人纏在床榻上。
不過德妃的隱瞞亦令她感到輕微的不愉快,費了這麼多工夫,還是把她視作外人,到底非同骨肉至親。
這樣下去,她如何能相信德妃會幫她說情,將她從暗無天日的牢籠里解救出來?
雲芝也想到這層,小心翼翼道:「倘若娘娘病痊……」
這陣子德妃的飲食已十分清淡,再配合太醫院開的固本培元的方子,假以時日,總會漸漸好起來,到那時難道還要故技重施嗎?
可招數總有用老的一天,只有千年做賊的,沒有千年防賊的,倘若被識破了呢?
福晉神色憂悒,她何嘗不知此非長久之計,可她沒有更好的法子。
如無必要,她並不願對德妃動手,這世上善待她的已經不多,連娘家也不過各懷鬼胎互相利用而已。
其實她只想在福晉的位置上長長久久地坐下去,一直到死,只因為這位置本就是屬於她的,她不容許任何人搶走。
可他們卻連最後的希望都不給她。
要是……德妃駕鶴西歸就好了,她記得民間有三不去的說法,給公婆披麻戴孝過的兒媳是無法被休棄的,世道也不容許。
福晉很快便為這隱秘的念頭微微顫慄起來。她快速擺了擺頭,想把那可怕的想法撇開,可它卻如同一株植物深深紮根在她腦海里,揮之不去。
第119章 請教
德妃的病好得比想像中還要迅速。
不過三五日工夫, 就已經能下床走動、由侍女們攙扶著梳洗了——她素來最重儀容,病中亦不肯蓬頭垢面,叫來探望的惠妃宜妃她們看笑話。
何況還有萬歲爺呢。
福晉倒沒怎麼見過萬歲爺, 一則康熙近來偏寵漢女, 而德妃年華日衰,病容憔悴,見面也無多少舊情可敘;二來,即便梁九功傳旨接駕,德妃也總是藉故將她支開,生怕她觸霉頭似的。
這令福晉有些輕微的不愉, 還是因為去年賑災之事辦得不好,太子妃又一股腦推鍋到她頭上,萬歲爺聆聽之下自然不喜。
可總不見得連個分辯的機會都不給她,她是好心辦了壞事,也總得容人改過不是?
但看來德妃不敢叫她嘗試, 福晉也只能打消從康熙那裡通關的念頭,繼續一心一意侍疾。
雖然很快她肩上的擔子就要卸下了。
雲芝這幾天被永和宮的侍女暗中擠兌, 話里話外要把她趕回貝勒府,難免有些氣苦,她是福晉的奴婢,一根繩上的螞蚱,難道她也得陪著回到那暗無天日的地方去麼?
雲芝不免有些沮喪,「娘娘這幾日興致頗高, 聽說還打算陪萬歲爺一同去木蘭圍場秋獮呢。」
也側面印證德妃身子骨日益強健。
福晉面無表情, 娘娘提都沒提過這事, 顯然不打算帶她去,四爺偕誰伴駕還用說麼?瓜爾佳氏本就性子活潑, 口甜舌滑,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將德妃重新收服。
她們才是和和美美的一家子,而自己不過暫且演了出骨肉情深的把戲,沒用了便被一腳踢開。
憑什麼?憑什麼?
不過德妃好得這麼快亦令她有些疑慮,會不會是詐她的?想到那日四爺留宿宮中,母子倆必有一番深談,福晉心中莫名不安。
她不敢那麼快動手,可情勢如此,似乎逼得她再動手。
雲芝輕聲道:「咱們使的法子雖然管用,但也未必能持續多久。」
那食物相剋之道乃福晉從一本古書上看來,原本是某家的姨太太同正房不睦,便想了個法子,表面上姊妹情深親自為正房調配飲食,暗中卻致人死命,饒是如此,也費了將近十年的工夫才得成功,所幸做得十分隱蔽,誰都以為正房之死乃天意——若非後來與那妾室偷情的家僕吵嚷出來,誰都不知里頭另有蹊蹺。
德妃歲數大些,身子骨自然不如年輕時候利索,於是輕易地著了道,但也正因為發作迅速,很快延醫問藥,福晉反而沒法再動手。
如今眼看著德妃氣色日善,她心裡難免有些熬煎。
雲芝躑躅片刻,「還有一事,奴婢不知當說不當說。」
事到如今,福晉還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已經壞到這般田地了。
雲芝遂咬了咬牙,「聽聞四貝勒欲向萬歲爺遞折,請賜側福晉平妻之位。」
雖然是道聽途說,可若非四爺真表露過這層意思,永和宮的人怎麼敢胡亂議論?
福晉震了震,眼前仿佛有些暈眩。
她自然聽說過平妻的說法,可那多發生在不講規矩的商賈之家。商人走南闖北,無法拖家帶口,總得在外另找個操持家業的,若是兩人感情好呢,便帶回去衣錦還鄉。又因後娶的沒功勞也有苦勞,不肯令她吃虧,於是相約並重,對外只稱親如姊妹不分彼此,有時候還傳為佳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