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本該圍著你轉,滿心滿眼都是你的人,忽然有一天也學著你對她的樣子,對你滿不在乎起來,這種落差感讓父親漸漸生出不滿。
父親開始彆扭起來。
他故意在母親每天必經的地方等著,母親要出門打理鋪子,父親也急匆匆地說要外出,然後順利地擠進母親的馬車;母親說胭脂用完了,第二天父親便眼巴巴地捧著新買的胭脂遞到母親跟前;再後來,父親灰溜溜地把先前搬到書房裡的被褥又搬回了後院。
他心裡大安,開始準備科考的事。
放榜的日子很快,就如先生誇得那樣,他取得了一個好名次,也離開了私塾,去了京都更好的學堂。
臨行前一晚,母親過來與他說話。
她臉色紅潤,腹部微微隆起。
「珏兒,你喜不喜歡魏太醫家的筱筱。」
他心頭狂跳,以為自己聽錯了。
「母親為什麼這麼問?」
嚴夫人一邊幫他收拾衣物一邊道:「男子成家立業天經地義,像我們這樣的官宦人家,更要提前做打算。魏家是杏林世家,底蘊深厚,家風又正,那日我也見了魏姑娘,是個美人胚子,性子又好,端莊卻不刻板,活潑又有分寸,更難得的是得了魏太醫的真傳,以後一手醫術不知多少官宦夫人要踏破門檻,求著供著。」
她說著邊細細觀察兒子的神色,「母親不求別的,只希望你將來能娶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真心想對她好的夫人,而不是像我與你父親...」
她與嚴御史終究是遺憾。
那日夫妻二人把話也說開了,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同住一個屋檐下,總是冷冰冰相對對誰都是一種折磨,還不如將就著把日子過下去。
嚴御史欣然答應,說要把那些舊物鎖起來,再也不念著。
她知道,在他的心裡她永遠都擠不掉魏夫人在他心中的位置,但他願意把心底那一角隱藏起來,她也願意讓步安安穩穩地守好這個家。
「珏兒,你覺得呢?我那天瞧你從魏家出來時,魂不守舍的,你是不是對魏姑娘...」
少年慕艾,這個年紀未必想到情情愛愛,但只要有好感後面的事便水到渠成。
母親的眼神讓他發慌,他知道自己一定紅了臉,趕忙低頭去看手裡的書,往日普通的書籍今天竟然生澀難懂。
在母親的注視下,他難為情地點了點頭,吞吞吐吐道:「聽母親安排。」
母親大笑。
他恨不得挖個洞把自己埋進去。
那晚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了好多話,其中還有關於父親的。
「長輩的事長輩自己會處理,你也別怪你父親。他往魏家去的勤,倒也不全是為了私心。」
母親欲言又止,眼神晦暗。
她撫著他的頭道:「你要記住,男子漢生長於天地間,上忠順朝廷,下孝順父母,體恤妻子,愛護幼兒,這是你們的責任,萬萬不要忘記!許多事,等你將來大了便能明白。」
他目送母親離開,心裡卻揣揣不安起來。
若不是為了那點不能為外人道的私情,父親一個御史為何與魏太醫走得那麼近?
——
他去了學堂,繼續他的求學之路。
嚴家是書香世家,自祖父那一輩起就入了仕,他秉承祖志,誓要更上一層樓。
只是宏偉的志向里從此又多了一個人,一個笑意盈盈的小姑娘。
他埋頭苦讀,期待著將來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春去秋來,時間飛逝,他也拔高了身量,師長誇他文章作的好,同窗揶揄他這副好相貌將來必是榜下捉婿的不二人選。
他擺擺手,看著案上那株幹了的桂花無聲地笑了。
終是捨不得,那晚他提著燈又走了一遍回府的路,把扔掉的桂花枝撿了回來。
自此隨身攜帶,日日不忘。
不知是誰『咦』了一聲,剛才還熱鬧的學堂瞬間安靜。
他抬頭往門口看,臉色突變。
跟在先生旁邊的是一個內侍打扮的宮人,他往人群遙遙一指,穿過無數目光,正落在他的身上。
「嚴公子,義父要見你。」
這小內侍他見過,是司禮監太監洪堡的眾多乾兒子之一。
提起洪堡,他面上不顯,心裡卻一陣惡寒。
去年年底,宮裡讓學堂準備幾篇青詞獻上去,以備靖康帝舉行齋醮。
先生們一致推崇他和另外兩個學子的文筆,便在宮裡來人時把他們的青詞獻了上去。
洪堡看了連聲誇讚,說要見見他們三人。
高掛孔子像的正堂里,太監端坐上首,往日博學多識的先生們反而坐在下首陪笑。
他捏緊手指,緩緩步入正堂。
「難怪能寫出這一手好青詞,瞧瞧這通身的氣度,將來必定是入閣拜相的好苗子。先生們教得好,等雜家回了宮必定頭一個拿給陛下看。」
先生們皆拱手稱謝,期許洪堡多美言幾句。
洪堡的聲音尖細刺耳,不咸不淡地嗯了聲。
「都抬頭讓雜家看看,以後入朝為官少不得走動,一個個低頭像什麼樣,又不是大閨女見不得人。」
先生們忙讓他們抬頭。
他拗不過,勉強看過去,撞上洪堡眼裡的驚艷。
不是欣賞的驚艷,而是一種讓人極為不適充滿欲望的驚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父親開始彆扭起來。
他故意在母親每天必經的地方等著,母親要出門打理鋪子,父親也急匆匆地說要外出,然後順利地擠進母親的馬車;母親說胭脂用完了,第二天父親便眼巴巴地捧著新買的胭脂遞到母親跟前;再後來,父親灰溜溜地把先前搬到書房裡的被褥又搬回了後院。
他心裡大安,開始準備科考的事。
放榜的日子很快,就如先生誇得那樣,他取得了一個好名次,也離開了私塾,去了京都更好的學堂。
臨行前一晚,母親過來與他說話。
她臉色紅潤,腹部微微隆起。
「珏兒,你喜不喜歡魏太醫家的筱筱。」
他心頭狂跳,以為自己聽錯了。
「母親為什麼這麼問?」
嚴夫人一邊幫他收拾衣物一邊道:「男子成家立業天經地義,像我們這樣的官宦人家,更要提前做打算。魏家是杏林世家,底蘊深厚,家風又正,那日我也見了魏姑娘,是個美人胚子,性子又好,端莊卻不刻板,活潑又有分寸,更難得的是得了魏太醫的真傳,以後一手醫術不知多少官宦夫人要踏破門檻,求著供著。」
她說著邊細細觀察兒子的神色,「母親不求別的,只希望你將來能娶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真心想對她好的夫人,而不是像我與你父親...」
她與嚴御史終究是遺憾。
那日夫妻二人把話也說開了,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同住一個屋檐下,總是冷冰冰相對對誰都是一種折磨,還不如將就著把日子過下去。
嚴御史欣然答應,說要把那些舊物鎖起來,再也不念著。
她知道,在他的心裡她永遠都擠不掉魏夫人在他心中的位置,但他願意把心底那一角隱藏起來,她也願意讓步安安穩穩地守好這個家。
「珏兒,你覺得呢?我那天瞧你從魏家出來時,魂不守舍的,你是不是對魏姑娘...」
少年慕艾,這個年紀未必想到情情愛愛,但只要有好感後面的事便水到渠成。
母親的眼神讓他發慌,他知道自己一定紅了臉,趕忙低頭去看手裡的書,往日普通的書籍今天竟然生澀難懂。
在母親的注視下,他難為情地點了點頭,吞吞吐吐道:「聽母親安排。」
母親大笑。
他恨不得挖個洞把自己埋進去。
那晚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了好多話,其中還有關於父親的。
「長輩的事長輩自己會處理,你也別怪你父親。他往魏家去的勤,倒也不全是為了私心。」
母親欲言又止,眼神晦暗。
她撫著他的頭道:「你要記住,男子漢生長於天地間,上忠順朝廷,下孝順父母,體恤妻子,愛護幼兒,這是你們的責任,萬萬不要忘記!許多事,等你將來大了便能明白。」
他目送母親離開,心裡卻揣揣不安起來。
若不是為了那點不能為外人道的私情,父親一個御史為何與魏太醫走得那麼近?
——
他去了學堂,繼續他的求學之路。
嚴家是書香世家,自祖父那一輩起就入了仕,他秉承祖志,誓要更上一層樓。
只是宏偉的志向里從此又多了一個人,一個笑意盈盈的小姑娘。
他埋頭苦讀,期待著將來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春去秋來,時間飛逝,他也拔高了身量,師長誇他文章作的好,同窗揶揄他這副好相貌將來必是榜下捉婿的不二人選。
他擺擺手,看著案上那株幹了的桂花無聲地笑了。
終是捨不得,那晚他提著燈又走了一遍回府的路,把扔掉的桂花枝撿了回來。
自此隨身攜帶,日日不忘。
不知是誰『咦』了一聲,剛才還熱鬧的學堂瞬間安靜。
他抬頭往門口看,臉色突變。
跟在先生旁邊的是一個內侍打扮的宮人,他往人群遙遙一指,穿過無數目光,正落在他的身上。
「嚴公子,義父要見你。」
這小內侍他見過,是司禮監太監洪堡的眾多乾兒子之一。
提起洪堡,他面上不顯,心裡卻一陣惡寒。
去年年底,宮裡讓學堂準備幾篇青詞獻上去,以備靖康帝舉行齋醮。
先生們一致推崇他和另外兩個學子的文筆,便在宮裡來人時把他們的青詞獻了上去。
洪堡看了連聲誇讚,說要見見他們三人。
高掛孔子像的正堂里,太監端坐上首,往日博學多識的先生們反而坐在下首陪笑。
他捏緊手指,緩緩步入正堂。
「難怪能寫出這一手好青詞,瞧瞧這通身的氣度,將來必定是入閣拜相的好苗子。先生們教得好,等雜家回了宮必定頭一個拿給陛下看。」
先生們皆拱手稱謝,期許洪堡多美言幾句。
洪堡的聲音尖細刺耳,不咸不淡地嗯了聲。
「都抬頭讓雜家看看,以後入朝為官少不得走動,一個個低頭像什麼樣,又不是大閨女見不得人。」
先生們忙讓他們抬頭。
他拗不過,勉強看過去,撞上洪堡眼裡的驚艷。
不是欣賞的驚艷,而是一種讓人極為不適充滿欲望的驚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