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無甚不適……”皇帝說著,費勁地看看左右,問徽妍,“……朕睡了多久?”
“一個日夜。”徽妍剛答話,見他皺著眉又要坐起來,面色一變,“陛下不可亂動!”說罷,不由分說地將他再按住。
皇帝被她唬住,拗她不過,只得乖乖躺著。
眾人見皇帝安然,皆喜極而泣,向他伏拜慶賀。
“區區毒物,有甚了不得……”皇帝的聲音仍透著虛弱,卻一副不在乎的樣子。
徽妍唯恐他說得太多累著,忙讓宮人取水來,用湯匙慢慢餵他喝下。皇帝確實渴了,清水下肚,苦澀的喉嚨終於舒服了些。他一連喝了兩碗,徽妍再要喂,皇帝搖搖頭,徽妍只好收起。
宮人按徐恩吩咐取來褥子,徽妍扶著皇帝,讓他墊著坐起些來。皇帝靠著,躺得發僵的四肢也終於得了緩解,喘了兩口氣,看向一直立在榻旁的劉珣。
劉珣望著皇帝,眼睛紅紅的,臉上卻帶著笑。
“過來。”皇帝道。
劉珣忙依言走到他面前。
“你救了朕……”皇帝道,“是麼?”他聲音低低,有些無力,目光卻溫和,帶著笑意。
劉珣望著他,眼圈忽而又是一紅,突然忍不住,伏在他身上大哭起來。
皇帝微笑,沒說話,撫撫他的頭,片刻,將手臂環在他的背上。抬頭,徽妍在一旁看著,疲倦的面上,雙眸亦泛著紅,眼角還有未拭淨的淚光。
雖不言語,卻知曉各自經歷過的煎熬。
劫後餘生,二人對視,唇邊皆彎起深深的笑意。
*****************
眾人忙碌了整個日夜,宮人和內侍們還可換班歇息,徽妍和劉珣等人卻是一直守在皇帝榻前,身上的衣服都是昨日的,用膳也是糙糙對付。
如今皇帝安然無恙,徐恩令宮人將備好的膳食都呈上來,王縈和劉珣都覺得餓了,吃得香甜。徽妍也用了膳,回到榻前,見劉珣的眼瞼下已經有了少許的青黑之色,便勸他去歇息。
“陛下已轉危為安,殿下昨日至今一直未合眼,還是去歇一歇吧。”她說。
劉珣看著她,又看看皇帝。
“去吧。”皇帝莞爾。
劉珣抿唇笑笑,向他一禮,告退而去。徽妍又讓王縈迴去,自己卻在皇帝榻前坐下。
皇帝看著她,訝然。
“你怎不去歇息?”他問。
“妾過會就去。”徽妍道,說著,從宮人手中接過一碗粥來。她用湯匙攪了攪,舀起,輕輕吹氣,過了會,送到皇帝嘴邊。
皇帝看著她,亦不多言,微笑,張口吞下。
徐恩在一旁看著,朝宮人們招招手,悄無聲息地退下。
室中只剩二人,誰也沒說話,只有些微的食器相碰之聲和進食之聲。皇帝凝視著徽妍,只見她方才似乎梳洗過,頭髮已經恢復了平日的一絲不苟。但畢竟許久不曾合眼,那臉上的倦容掩飾不住。
皇帝知曉她經受了多少折磨,心中不禁愧疚,伸手,輕輕攬住她的腰。
“陛下此時還不可亂動。”徽妍卻道,把他的手拉下,放回去。
“朕又不是小兒……”皇帝不滿道,說著,忽而聞到什麼異味,低頭看去,只見衣襟上有些黃褐色的污漬。他低頭聞了聞,嫌棄地皺皺眉。
徽妍見狀,解釋道,“陛下昨日昏迷,湯藥餵了總吐出來,亦是難免。”
“朕先前的模樣……十分難看麼?”皇帝臉色仍有些不好。
徽妍哭笑不得,好不容易從黃泉道口回來,他竟有心思關心這個。
“不難看。”徽妍道,又將一口粥遞過來。
皇帝看著她,目光忽而一閃。
“朕總把湯藥吐出來,那湯藥是如何餵的?”
徽妍一愣,想起當初,耳根發熱。
“餵多些,自然便餵進去了。”徽妍含糊道。
皇帝神色狡黠:“朕不信,你示範。”
徽妍看著他,忽然明白了什麼,臉一紅。她不禁朝別處看去,正巧,徐恩在殿門外露出半個頭,見得她目光對過來,立刻縮回去。
“與他無干。”皇帝笑笑,就著她手中的湯匙把粥吃了,緩緩道,“爾等做了甚,朕都知曉。”
徽妍狐疑地看他。
“可陛下那時怎麼喚也喚不醒。”她說。
“喚不醒是中毒之故,朕魂魄可仍在。”皇帝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
徽妍將信將疑,好奇地問,“那陛下還記得何事?”
“記得多了。”皇帝想了想,不緊不慢,“朕本來就要見到大司命生得何等模樣了,可朕似乎聽到有人直呼朕名諱,還說什麼崔公子趙屠戶的,朕一怒之下,又返了回來……”
徽妍啼笑皆非,想到當時自己的模樣,不禁赧然。
皇帝卻饒有興味,看著她,“朕總覺得你喚‘陛下’疏離得很,喚‘重光’卻是好聽。”說著,他又把手換上徽妍的腰,低低笑道,“再喚一次聽聽,如何?”
徽妍面紅耳赤,正不知如何是好,徐恩在殿外稟報,說光祿勛求見。
皇帝一臉掃興。
徽妍卻得以解脫,將最後一口粥餵進他嘴裡,道,“妾去歇息歇息,陛下好好將養。”說罷,笑盈盈地拿著碗,起身而去。
**********************
許是真的十分累了,徽妍躺下之後,沾枕即眠。
這一覺,她睡得很沉,待得醒來,已經是午後了。她揉揉眼睛,忽然想起了皇帝,惺忪全消。
待得再趕到非常室,只見三公和光祿勛等人都來了,劉珣也在。
皇帝看上去比初醒的時候有精神多了,雖仍靠在榻上,說話的聲音卻已經恢復了些中氣。
見到徽妍來,史衡杜燾等人皆行禮。徽妍頭一次被三公齊齊行禮,不禁窘然,連忙還禮。瞅向皇帝,卻見他面帶笑意,讓她在自己榻旁坐下。
史衡等人這兩日來,按商定之策,各自坐鎮維持,以防生亂。雖不在宮中,可兩日來,亦是著急得不曾合過眼。一直到晨早,聞知了皇帝脫險之事,才終於得解脫。如今皇帝恢復些精神,史衡等人前來,將這兩日的各方之事稟報。
其中,最讓人關切的,是廷尉的消息。
他首先稟報了懷恩侯一家之事。侯女竇芸行刺之後,服毒身亡。竇誠、紀氏夫婦被關入牢獄,如何處置,還待皇帝示下。
皇帝沉吟,沒有回答,卻問,“侯女行刺之事,查得如何?”
廷尉道:“已有些眉目。”
據廷尉說,懷恩侯夫婦終日哭泣,審問時,對於竇芸所為之事,皆稱一無所知。廷尉審了兩日,也未問出什麼來。不過,他們當初他們搜檢竇芸屍身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藏毒的錦囊,模樣普通。可細查之後,結果頗有意外。
“會稽?”皇帝神色一凜。
“正是。”廷尉稟道,“臣等查問過,此錦囊所用布料,乃會稽特產,其絛繩亦揚州樣式。還有其中所納毒物,經御醫查驗,乃揚州邊鄙之地的東甌夷人所有,以山沼毒蟲淬鍊而成,以兇猛聞名,一旦沾染,可頃刻斃命。”
眾人聽著,神色皆凝重,面面相覷。
揚 州會稽,能讓人想到的,只有會稽王。這些年,會稽王一直不安分。就在前年,皇帝聞知他在會稽私蓄府兵,還開採金礦,大為震怒,遣使者責問,並撤換了王國的 丞相和長史。而後,會稽王收斂些,卻依舊對朝廷陽奉陰違。但縱然如此,眾人也知曉,有朝廷制約,包括會稽王在內的諸侯王,手上都已經沒有了多少實權,封地 不過食邑之利,再無可能像景帝時一般掀起諸侯兵亂。
可強奪不成,另闢蹊徑也並無不可。
四皇子幼年早夭,皇帝無子嗣,排在他後面的就是會稽王。皇帝暴斃,得利最大的是誰,一想便知。
杜燾皺眉道,“陛下,是否即刻召會稽王入京?”
皇帝思索了一會,搖頭。
“此事仍有疑點。”他對廷尉說,“侯女如何得此錦囊,再細查。事情未明之前,懷恩侯夫婦且收押,侯府亦嚴密監管。”
劉珣站在一旁聽著,目光微微閃動。
廷尉應下。
皇帝又看向光祿勛樊振:“朕甦醒之事,可曾傳出去?”
樊振忙道:“臣謹遵陛下旨意,宮中內外如昨日一般,照舊嚴加封鎖,不許人出入。京中執金吾巡邏,亦有增無減。”
皇帝頷首:“此事相關所有,皆嚴守口風,不可外傳,有泄露者,嚴懲不貸。”
廷尉應下。
眾人再談論了一番,史衡等人唯恐擾了皇帝養病,行禮告退。
徽妍方才聽著他們說話,有些疑惑,忍不住問,“陛下不欲讓他人得知康復之事?昨日陛下遇險,光祿勛亦封鎖了消息,宮外知曉此事的人,當寥寥無幾。”
皇帝緩緩道:“侯女身後必仍有主謀,朕遇刺中毒,必也在其預料之中。”說著,他冷冷一笑,“此時,他必是也在等著消息,未查明之前,朕不想驚動了他。”
徽妍瞭然,不再多言。見皇帝方才說了許多話,她端來一杯水,想餵他。
皇帝卻接過,自行喝了。見他已經不像先前那樣虛弱,徽妍心中寬慰起來。
寒暄了兩句,皇帝忽然發現劉珣站在一旁,神色有些不定,頻頻望向殿外。
“珣,可是有何事?”皇帝問。
劉珣回神,忙道,“無事。”
皇帝笑了笑:“若有甚事,便去吧,朕又非小兒,不必你守著。”
劉珣猶豫了一下,似乎覺得有理。
“我……我去去就回。”他說。
皇帝頷首:“莫忘了回來用膳。”
劉珣笑笑,向他一禮,轉身離去。
看著他的背影,徽妍有些詫異。
“六皇子似乎有些急事。”她說。
“這般年紀有甚急事。”皇帝卻莞爾,又喝了一口水,不緊不慢,“有急事也是因為女子。”
徽妍訝然。
“你未曾發現麼?”皇帝意味深長,“縈女君不在殿上。”
徽妍回過味來,有些不可置信,“陛下莫胡說,妾怎未看出來……”
“你看不出來有何奇怪,朕當初看上你時,你也看不出來。”皇帝笑笑,一派得意之色,悠悠道,“我等男子的心思,男子才知曉。”
***************************
劉珣出了非常室,在宮殿的廡廊下踱著步,心情複雜而怪異。
這兩日,他思索著竇芸的事,不知不覺,卻會想到鯉城侯。
“……侯女如何得此錦囊?”
方才皇帝的話仍迴響在耳畔。
而劉珣仍十分清楚地記得那天在高鄉侯的府中,他看到鯉城侯與竇芸在一起時的情景。雖然看得模糊,但當時的直覺便已經告訴他,那絕非只是碰巧見面寒暄。
……殿下有君臨天下之風,奈何只是個皇子……
“一個日夜。”徽妍剛答話,見他皺著眉又要坐起來,面色一變,“陛下不可亂動!”說罷,不由分說地將他再按住。
皇帝被她唬住,拗她不過,只得乖乖躺著。
眾人見皇帝安然,皆喜極而泣,向他伏拜慶賀。
“區區毒物,有甚了不得……”皇帝的聲音仍透著虛弱,卻一副不在乎的樣子。
徽妍唯恐他說得太多累著,忙讓宮人取水來,用湯匙慢慢餵他喝下。皇帝確實渴了,清水下肚,苦澀的喉嚨終於舒服了些。他一連喝了兩碗,徽妍再要喂,皇帝搖搖頭,徽妍只好收起。
宮人按徐恩吩咐取來褥子,徽妍扶著皇帝,讓他墊著坐起些來。皇帝靠著,躺得發僵的四肢也終於得了緩解,喘了兩口氣,看向一直立在榻旁的劉珣。
劉珣望著皇帝,眼睛紅紅的,臉上卻帶著笑。
“過來。”皇帝道。
劉珣忙依言走到他面前。
“你救了朕……”皇帝道,“是麼?”他聲音低低,有些無力,目光卻溫和,帶著笑意。
劉珣望著他,眼圈忽而又是一紅,突然忍不住,伏在他身上大哭起來。
皇帝微笑,沒說話,撫撫他的頭,片刻,將手臂環在他的背上。抬頭,徽妍在一旁看著,疲倦的面上,雙眸亦泛著紅,眼角還有未拭淨的淚光。
雖不言語,卻知曉各自經歷過的煎熬。
劫後餘生,二人對視,唇邊皆彎起深深的笑意。
*****************
眾人忙碌了整個日夜,宮人和內侍們還可換班歇息,徽妍和劉珣等人卻是一直守在皇帝榻前,身上的衣服都是昨日的,用膳也是糙糙對付。
如今皇帝安然無恙,徐恩令宮人將備好的膳食都呈上來,王縈和劉珣都覺得餓了,吃得香甜。徽妍也用了膳,回到榻前,見劉珣的眼瞼下已經有了少許的青黑之色,便勸他去歇息。
“陛下已轉危為安,殿下昨日至今一直未合眼,還是去歇一歇吧。”她說。
劉珣看著她,又看看皇帝。
“去吧。”皇帝莞爾。
劉珣抿唇笑笑,向他一禮,告退而去。徽妍又讓王縈迴去,自己卻在皇帝榻前坐下。
皇帝看著她,訝然。
“你怎不去歇息?”他問。
“妾過會就去。”徽妍道,說著,從宮人手中接過一碗粥來。她用湯匙攪了攪,舀起,輕輕吹氣,過了會,送到皇帝嘴邊。
皇帝看著她,亦不多言,微笑,張口吞下。
徐恩在一旁看著,朝宮人們招招手,悄無聲息地退下。
室中只剩二人,誰也沒說話,只有些微的食器相碰之聲和進食之聲。皇帝凝視著徽妍,只見她方才似乎梳洗過,頭髮已經恢復了平日的一絲不苟。但畢竟許久不曾合眼,那臉上的倦容掩飾不住。
皇帝知曉她經受了多少折磨,心中不禁愧疚,伸手,輕輕攬住她的腰。
“陛下此時還不可亂動。”徽妍卻道,把他的手拉下,放回去。
“朕又不是小兒……”皇帝不滿道,說著,忽而聞到什麼異味,低頭看去,只見衣襟上有些黃褐色的污漬。他低頭聞了聞,嫌棄地皺皺眉。
徽妍見狀,解釋道,“陛下昨日昏迷,湯藥餵了總吐出來,亦是難免。”
“朕先前的模樣……十分難看麼?”皇帝臉色仍有些不好。
徽妍哭笑不得,好不容易從黃泉道口回來,他竟有心思關心這個。
“不難看。”徽妍道,又將一口粥遞過來。
皇帝看著她,目光忽而一閃。
“朕總把湯藥吐出來,那湯藥是如何餵的?”
徽妍一愣,想起當初,耳根發熱。
“餵多些,自然便餵進去了。”徽妍含糊道。
皇帝神色狡黠:“朕不信,你示範。”
徽妍看著他,忽然明白了什麼,臉一紅。她不禁朝別處看去,正巧,徐恩在殿門外露出半個頭,見得她目光對過來,立刻縮回去。
“與他無干。”皇帝笑笑,就著她手中的湯匙把粥吃了,緩緩道,“爾等做了甚,朕都知曉。”
徽妍狐疑地看他。
“可陛下那時怎麼喚也喚不醒。”她說。
“喚不醒是中毒之故,朕魂魄可仍在。”皇帝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
徽妍將信將疑,好奇地問,“那陛下還記得何事?”
“記得多了。”皇帝想了想,不緊不慢,“朕本來就要見到大司命生得何等模樣了,可朕似乎聽到有人直呼朕名諱,還說什麼崔公子趙屠戶的,朕一怒之下,又返了回來……”
徽妍啼笑皆非,想到當時自己的模樣,不禁赧然。
皇帝卻饒有興味,看著她,“朕總覺得你喚‘陛下’疏離得很,喚‘重光’卻是好聽。”說著,他又把手換上徽妍的腰,低低笑道,“再喚一次聽聽,如何?”
徽妍面紅耳赤,正不知如何是好,徐恩在殿外稟報,說光祿勛求見。
皇帝一臉掃興。
徽妍卻得以解脫,將最後一口粥餵進他嘴裡,道,“妾去歇息歇息,陛下好好將養。”說罷,笑盈盈地拿著碗,起身而去。
**********************
許是真的十分累了,徽妍躺下之後,沾枕即眠。
這一覺,她睡得很沉,待得醒來,已經是午後了。她揉揉眼睛,忽然想起了皇帝,惺忪全消。
待得再趕到非常室,只見三公和光祿勛等人都來了,劉珣也在。
皇帝看上去比初醒的時候有精神多了,雖仍靠在榻上,說話的聲音卻已經恢復了些中氣。
見到徽妍來,史衡杜燾等人皆行禮。徽妍頭一次被三公齊齊行禮,不禁窘然,連忙還禮。瞅向皇帝,卻見他面帶笑意,讓她在自己榻旁坐下。
史衡等人這兩日來,按商定之策,各自坐鎮維持,以防生亂。雖不在宮中,可兩日來,亦是著急得不曾合過眼。一直到晨早,聞知了皇帝脫險之事,才終於得解脫。如今皇帝恢復些精神,史衡等人前來,將這兩日的各方之事稟報。
其中,最讓人關切的,是廷尉的消息。
他首先稟報了懷恩侯一家之事。侯女竇芸行刺之後,服毒身亡。竇誠、紀氏夫婦被關入牢獄,如何處置,還待皇帝示下。
皇帝沉吟,沒有回答,卻問,“侯女行刺之事,查得如何?”
廷尉道:“已有些眉目。”
據廷尉說,懷恩侯夫婦終日哭泣,審問時,對於竇芸所為之事,皆稱一無所知。廷尉審了兩日,也未問出什麼來。不過,他們當初他們搜檢竇芸屍身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藏毒的錦囊,模樣普通。可細查之後,結果頗有意外。
“會稽?”皇帝神色一凜。
“正是。”廷尉稟道,“臣等查問過,此錦囊所用布料,乃會稽特產,其絛繩亦揚州樣式。還有其中所納毒物,經御醫查驗,乃揚州邊鄙之地的東甌夷人所有,以山沼毒蟲淬鍊而成,以兇猛聞名,一旦沾染,可頃刻斃命。”
眾人聽著,神色皆凝重,面面相覷。
揚 州會稽,能讓人想到的,只有會稽王。這些年,會稽王一直不安分。就在前年,皇帝聞知他在會稽私蓄府兵,還開採金礦,大為震怒,遣使者責問,並撤換了王國的 丞相和長史。而後,會稽王收斂些,卻依舊對朝廷陽奉陰違。但縱然如此,眾人也知曉,有朝廷制約,包括會稽王在內的諸侯王,手上都已經沒有了多少實權,封地 不過食邑之利,再無可能像景帝時一般掀起諸侯兵亂。
可強奪不成,另闢蹊徑也並無不可。
四皇子幼年早夭,皇帝無子嗣,排在他後面的就是會稽王。皇帝暴斃,得利最大的是誰,一想便知。
杜燾皺眉道,“陛下,是否即刻召會稽王入京?”
皇帝思索了一會,搖頭。
“此事仍有疑點。”他對廷尉說,“侯女如何得此錦囊,再細查。事情未明之前,懷恩侯夫婦且收押,侯府亦嚴密監管。”
劉珣站在一旁聽著,目光微微閃動。
廷尉應下。
皇帝又看向光祿勛樊振:“朕甦醒之事,可曾傳出去?”
樊振忙道:“臣謹遵陛下旨意,宮中內外如昨日一般,照舊嚴加封鎖,不許人出入。京中執金吾巡邏,亦有增無減。”
皇帝頷首:“此事相關所有,皆嚴守口風,不可外傳,有泄露者,嚴懲不貸。”
廷尉應下。
眾人再談論了一番,史衡等人唯恐擾了皇帝養病,行禮告退。
徽妍方才聽著他們說話,有些疑惑,忍不住問,“陛下不欲讓他人得知康復之事?昨日陛下遇險,光祿勛亦封鎖了消息,宮外知曉此事的人,當寥寥無幾。”
皇帝緩緩道:“侯女身後必仍有主謀,朕遇刺中毒,必也在其預料之中。”說著,他冷冷一笑,“此時,他必是也在等著消息,未查明之前,朕不想驚動了他。”
徽妍瞭然,不再多言。見皇帝方才說了許多話,她端來一杯水,想餵他。
皇帝卻接過,自行喝了。見他已經不像先前那樣虛弱,徽妍心中寬慰起來。
寒暄了兩句,皇帝忽然發現劉珣站在一旁,神色有些不定,頻頻望向殿外。
“珣,可是有何事?”皇帝問。
劉珣回神,忙道,“無事。”
皇帝笑了笑:“若有甚事,便去吧,朕又非小兒,不必你守著。”
劉珣猶豫了一下,似乎覺得有理。
“我……我去去就回。”他說。
皇帝頷首:“莫忘了回來用膳。”
劉珣笑笑,向他一禮,轉身離去。
看著他的背影,徽妍有些詫異。
“六皇子似乎有些急事。”她說。
“這般年紀有甚急事。”皇帝卻莞爾,又喝了一口水,不緊不慢,“有急事也是因為女子。”
徽妍訝然。
“你未曾發現麼?”皇帝意味深長,“縈女君不在殿上。”
徽妍回過味來,有些不可置信,“陛下莫胡說,妾怎未看出來……”
“你看不出來有何奇怪,朕當初看上你時,你也看不出來。”皇帝笑笑,一派得意之色,悠悠道,“我等男子的心思,男子才知曉。”
***************************
劉珣出了非常室,在宮殿的廡廊下踱著步,心情複雜而怪異。
這兩日,他思索著竇芸的事,不知不覺,卻會想到鯉城侯。
“……侯女如何得此錦囊?”
方才皇帝的話仍迴響在耳畔。
而劉珣仍十分清楚地記得那天在高鄉侯的府中,他看到鯉城侯與竇芸在一起時的情景。雖然看得模糊,但當時的直覺便已經告訴他,那絕非只是碰巧見面寒暄。
……殿下有君臨天下之風,奈何只是個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