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自是做些大事。”皇帝說著,聲音仍像在打趣,眉宇映著燭光,卻是深邃,目光幽遠。
*******************
第二日早晨,徽妍料理了蒲那和從音的起居之事,讓王縈代自己監督他們識字背誦,乘車往廷尉署的牢獄。
她已經讓人告知了吾都,車馬才到廷尉署,她看到吾都已經等候在門外。
管牢獄的府吏已經得了皇帝諭令,徽妍來到,客氣地行禮接待。
出乎徽妍意料。
她以為所謂牢獄,必是四面高牆,柵欄重重,cháo濕惡臭不堪。不料待得府吏引入,卻見雖然也有高牆柵欄,卻是整潔,兩三人一間,地上,蓆子鋪蓋俱全。
“我等拘捕之時,陛下便已有令,說這幾位胡商未定罪前並非犯人,不得慢待,亦不得用刑。”獄吏解釋道。
徽妍見得這般,不知說什麼好,忙頷首謝過。
獄吏打開牢門,將幾名胡商放出。見到吾都,眾人皆是大喜,笑呵呵地上前與他抱在一起。
李績關了兩日,臉上的鬍子長起來,頗有幾分滄桑之感,看到徽妍,他愣了愣。
眾人看到她,面上的笑意亦有些僵住。
吾都見狀,忙道,“諸位!今日能出來,全是靠了王女君啊!”
徽妍知曉他們心中在想什麼,上前,向眾人深深一禮,“這兩日連累了諸位,妾深愧。”
眾人雖也有怨氣,卻都知曉徽妍是何等身份。看著她竟行禮致歉,眾人面面相覷,有些不知所措。
李績沉默了一下,上前代眾人還禮,“女君之禮,我等實不敢當。這兩日,我等在獄中並未受許多為難,如今得釋,已是感激不盡。”
徽妍知道他說的這些都是場面話,但這般場合,也只有如此。
到底有驚無險,出了牢獄,胡商們見了外面的街道,都輕鬆許多。李績走著,忍不住回頭,忽而見徽妍就跟在後面。她看著他,猶豫一下,道,“李君,可否借一步,我有些話說。”
李績沉吟,頷首。讓吾都等人先走一步,自己跟徽妍慢慢踱著。
徽妍開口道:“這兩日,實辛苦李君……”
話沒說完,李績打斷道,“女君若要致歉,方才已經說過。我等皆行商之人,比這獄中艱苦百倍之處也待過,不算什麼。”
徽妍見他如此,苦笑,只得不再提。
李績看著她,面色和緩下來,問,“宮中那內侍自盡之事,可有查出了眉目?”
徽妍道:“我也不知究竟如何,但廷尉已查明,李君與我皆無干。”
李績頷首,若非如此,他們現在也不會安然出來。
“趙弧呢?”片刻,他又問,“我聽訊問的人說,趙弧去向御史告發,說我賄賂了周令丞。”
“趙弧仍在押,妾姊夫,當日就放了回去。”
李績看著她,目光意味深長,“只怕若非女君,這些事不會了結得這般快。”
徽妍聽出了這話之意,嘴上想否認,但自己心中亦明白他並未說錯。
她沒答話,只笑了笑,道,“陛下不會冤枉無辜之人。”
李績不置可否。
*******************
皇帝早晨與大臣議事,散了之後,還未到午時。
他問徐恩,漪蘭殿那邊在做甚。
徐恩將徽妍往廷尉署之事如實相告。
皇帝聽了,並不意外。未幾,又問懷恩侯夫婦及侯女到了不曾。
徐恩說已經派人去召,想必不久就會來到。正說話,內侍上殿來稟報,說劉珣來了。
劉珣這些日子,奉皇帝之名,每日午時過未央宮來,與皇帝用午膳。兄弟二人說說話,午後若無事,便去騎馬。這般做法,皇帝不知究竟效果幾何,不過劉珣在他面前,明顯放鬆了許多,也願意開口聊些事,這讓皇帝很是欣慰。
今日,他來得稍早,皇帝讓他在下首坐下,一邊翻著簡冊,一邊與他閒聊,問昨夜高鄉侯的壽筵如何。
劉珣一一答了,皇帝聽他說到鯉城侯,微微抬眉。
“鯉城侯也去了?”他問。
“正是。”劉珣道。
皇帝頷首。
鯉城侯交遊廣,他是知曉的,這類筵席他會去,一點也不奇怪。皇帝還想在多問些鯉城侯的事,又有內侍來報,說懷恩侯夫婦與侯女覲見。
聽到侯女的名字,劉珣忽而想起昨夜,不禁抬眼。
只見皇帝應了一聲,讓徐恩將他們宣入內。
“珣,”皇帝看向劉珣,道,“朕與懷恩侯一家要議些事。”
劉珣是個識趣的人,知道皇帝的意思,向他一禮,“弟在偏殿等候。”說罷,向皇帝一禮,告退而去。
走 出殿門時,懷恩侯一家正登階而上。劉珣看到竇芸跟在紀氏身側,頭微微低著,看不清神色,行走的模樣卻有些僵硬,手緊緊攥著裳裾,全無往日的嬌俏驕矜之態。 昨夜那一幕忽而掠過腦海,不知為何,劉珣總覺有奇怪,又說不上哪裡奇怪。看著他們步入殿中,劉珣的腳步不禁慢下。
懷恩侯一家三人,走入殿中之後,向皇帝伏拜行禮。
皇帝答了禮,讓內侍賜坐,神色一貫和氣。
紀氏望著他,心中有些不定。前兩日仲秋,他們一家曾入宮覲見,與皇帝一道祭告,遊覽宮苑。原本還要共午膳,可皇帝去更衣之後,便沒有回來,派人說有些急事,讓懷恩侯一家與長垣侯父子自行用膳。
紀 氏覺得奇怪,回府之後,向宮中的熟人打聽,結果大吃一驚。原來竟是漪蘭殿那邊死了人,還牽扯到了王徽妍。紀氏還得知,也就在那日,王徽妍入宮覲見皇帝,與 皇帝爭執了一番之後,憤然離去。紀氏又是詫異又是高興,心中期盼著皇帝大怒,將婚事撤了。正好,第二日,她遇到了大長公主。紀氏與大長公主有些交情,能說 上些話,還知道她是王徽妍教導世婦之首。於是,閒聊中,紀氏不經意地說起了王徽妍入宮與皇帝爭執之事,果不其然,大長公主面色大變。
後來之事,紀氏都知道了。可出乎她的意料,皇帝不僅沒有降怒於王徽妍,還將她接回了宮中。紀氏又吃驚又氣惱,驚的是皇帝竟對王徽妍這般縱容,惱的是大長公主愚蠢,竟幫了個倒忙。
方才,宮中的使者到侯府中,說皇帝召見。驚訝之餘,紀氏很是惴惴不安,唯恐皇帝從大長公主那裡知曉了什麼,專程來召來責問。
紀氏在下首端坐,揣著這些心思,面上卻是鎮定。
“今日找君侯一家來,乃是宮中近來出了些事,朕想親自問明。”只聽皇帝道。
紀氏的心不禁提得高高,看向皇帝,卻見他看著竇芸,問,“市中有一名商人,叫趙弧,不知侯女可認得?”
紀氏和竇誠皆詫異,忽而看向竇芸。
只見她面容緊繃,片刻,低低道,“稟陛下,妾不認得。”
“是麼,”皇帝緩緩道,“可他說,他認得侯女。”說罷,吩咐徐恩,“帶上來。”
徐恩應下,未幾,一個神色驚惶的人被代入殿內,才看到皇帝就急忙伏拜,磕頭如搗蒜,“陛下!小人該死!小人不知!一切之事都是侯女吩咐小人所為!”
紀氏和竇誠皆是大驚,不明所以。
竇芸卻面如死灰,看著趙弧,一動不動。
☆、第79章
????紀氏看著竇芸的模樣,雖不明所以,心中卻是驚慌。
竇誠亦面色劇變,忙對皇帝揖道,“陛下!小女怎會識得市井之人,必是弄錯了!”
紀氏亦道:“是啊陛下!小女長居府中,怎會與這商人來往!必是他誣陷!”說罷,她顧不得規矩,忙挪到她身邊,急道,“芸!快說話!向陛下陳情!”
竇芸都仍不言語,看著皇帝。
皇帝也看著她,那目光冷淡而陌生,心上如同巨石砸落。
“此事不過其一,還有一事。”皇帝道,看向殿外。眾人跟著看去,又是一驚,只見卻是自家侯府中的管事。
“小人……拜……拜見陛下!”管事戰戰兢兢,才進來就伏拜在地。
皇帝道:“侯府庫中的錢帛,都是你在掌管麼?”
“稟陛下!正……正是!”管事道。
“這兩月,侯女可曾向你要過三萬金?”
管事神色不定,未幾,瞥向竇芸。
竇芸也看著他,目光定定。
“不說?”皇帝緩緩道。
管事唬了一下,忙道,“稟陛下!有……確有!就在半月前,侯女令小人取三萬金給她……”
“胡言!”紀氏忍不住,怒而打斷,“府中出入,我每月都要查看。千錢以上便要經我首肯,取走三萬錢,我怎不知?!”
管事忙道:“小人並未說謊!侯女說,那些都是她的平日積攢的賞賜之物,且夫人說過,侯女若要用錢,可到庫中自取!侯女當時說,這些錢財是夫人令她來取,小人不疑,故而……故而……”
皇帝道:“你再看,侯女取走的錢物,可是這些?”
旁邊的內侍將一隻包袱放在管事面前,打開,只見都是黃燦燦的碎金。
竇誠和紀氏看著,登時瞠目,面面相覷。
紀氏行事講究,入庫的黃金,都會熔了重鑄,製成等重的瑞獸之形。一來便於計量,二來獨特,轉贈賞賜皆是體面。而這些黃金,雖都已經是碎塊,紀氏和竇誠看著,卻是明白。侯府中的金瑞獸,模樣紋飾與別家不同,絕無僅有,他們是主人,一看便知。
“這……陛下……”竇誠看向皇帝,話也說不全。
皇帝道:“前兩日宮中自盡的內侍申平,想來君侯與夫人亦已聽說。此人誣陷無辜,卻死無對證。廷尉往鄉中查訪,在其家中搜出此物。朕亦覺不可置信,故而朕特地請君侯一家前來,當面問明。”
紀氏聽得這話,忙道,“陛下聖明!我家忠心耿耿,豈會做這般jian佞之事!”說罷,催促竇芸,“芸,快告訴陛下,這都是jian人所害!”
“jian人?”竇芸忽然笑出聲來,看著紀氏,輕聲道,“母親莫非還不明白?陛下將我等召來,就是要在父親和母親面前揭穿我,要治我的罪。”
說罷,她望向皇帝,一禮,“陛下實不必這般費盡心思,申平和趙弧之事,皆妾主使,與妾父母無干。”
皇帝看著她,目光沉下。
紀氏和竇誠聽著,如遭五雷轟頂。
“芸……”紀氏幾乎要暈厥,看看竇芸,又看看皇帝,忙伏拜叩首,聲淚俱下,“陛下……是妾溺愛小女,疏於教導!芸還小,年幼無知……乞陛下看在舊日情面上,饒她性命!”
竇誠亦老淚縱橫,求情道,“陛下,臣教導有失,願代小女受過!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皇帝嘆口氣,起身,走到懷恩侯夫婦面前,親自將二人扶起。
“朕之所以未將此事交由廷尉去辦,而將君侯一家召來獨自相問,便是不欲將此事鬧大。”
*******************
第二日早晨,徽妍料理了蒲那和從音的起居之事,讓王縈代自己監督他們識字背誦,乘車往廷尉署的牢獄。
她已經讓人告知了吾都,車馬才到廷尉署,她看到吾都已經等候在門外。
管牢獄的府吏已經得了皇帝諭令,徽妍來到,客氣地行禮接待。
出乎徽妍意料。
她以為所謂牢獄,必是四面高牆,柵欄重重,cháo濕惡臭不堪。不料待得府吏引入,卻見雖然也有高牆柵欄,卻是整潔,兩三人一間,地上,蓆子鋪蓋俱全。
“我等拘捕之時,陛下便已有令,說這幾位胡商未定罪前並非犯人,不得慢待,亦不得用刑。”獄吏解釋道。
徽妍見得這般,不知說什麼好,忙頷首謝過。
獄吏打開牢門,將幾名胡商放出。見到吾都,眾人皆是大喜,笑呵呵地上前與他抱在一起。
李績關了兩日,臉上的鬍子長起來,頗有幾分滄桑之感,看到徽妍,他愣了愣。
眾人看到她,面上的笑意亦有些僵住。
吾都見狀,忙道,“諸位!今日能出來,全是靠了王女君啊!”
徽妍知曉他們心中在想什麼,上前,向眾人深深一禮,“這兩日連累了諸位,妾深愧。”
眾人雖也有怨氣,卻都知曉徽妍是何等身份。看著她竟行禮致歉,眾人面面相覷,有些不知所措。
李績沉默了一下,上前代眾人還禮,“女君之禮,我等實不敢當。這兩日,我等在獄中並未受許多為難,如今得釋,已是感激不盡。”
徽妍知道他說的這些都是場面話,但這般場合,也只有如此。
到底有驚無險,出了牢獄,胡商們見了外面的街道,都輕鬆許多。李績走著,忍不住回頭,忽而見徽妍就跟在後面。她看著他,猶豫一下,道,“李君,可否借一步,我有些話說。”
李績沉吟,頷首。讓吾都等人先走一步,自己跟徽妍慢慢踱著。
徽妍開口道:“這兩日,實辛苦李君……”
話沒說完,李績打斷道,“女君若要致歉,方才已經說過。我等皆行商之人,比這獄中艱苦百倍之處也待過,不算什麼。”
徽妍見他如此,苦笑,只得不再提。
李績看著她,面色和緩下來,問,“宮中那內侍自盡之事,可有查出了眉目?”
徽妍道:“我也不知究竟如何,但廷尉已查明,李君與我皆無干。”
李績頷首,若非如此,他們現在也不會安然出來。
“趙弧呢?”片刻,他又問,“我聽訊問的人說,趙弧去向御史告發,說我賄賂了周令丞。”
“趙弧仍在押,妾姊夫,當日就放了回去。”
李績看著她,目光意味深長,“只怕若非女君,這些事不會了結得這般快。”
徽妍聽出了這話之意,嘴上想否認,但自己心中亦明白他並未說錯。
她沒答話,只笑了笑,道,“陛下不會冤枉無辜之人。”
李績不置可否。
*******************
皇帝早晨與大臣議事,散了之後,還未到午時。
他問徐恩,漪蘭殿那邊在做甚。
徐恩將徽妍往廷尉署之事如實相告。
皇帝聽了,並不意外。未幾,又問懷恩侯夫婦及侯女到了不曾。
徐恩說已經派人去召,想必不久就會來到。正說話,內侍上殿來稟報,說劉珣來了。
劉珣這些日子,奉皇帝之名,每日午時過未央宮來,與皇帝用午膳。兄弟二人說說話,午後若無事,便去騎馬。這般做法,皇帝不知究竟效果幾何,不過劉珣在他面前,明顯放鬆了許多,也願意開口聊些事,這讓皇帝很是欣慰。
今日,他來得稍早,皇帝讓他在下首坐下,一邊翻著簡冊,一邊與他閒聊,問昨夜高鄉侯的壽筵如何。
劉珣一一答了,皇帝聽他說到鯉城侯,微微抬眉。
“鯉城侯也去了?”他問。
“正是。”劉珣道。
皇帝頷首。
鯉城侯交遊廣,他是知曉的,這類筵席他會去,一點也不奇怪。皇帝還想在多問些鯉城侯的事,又有內侍來報,說懷恩侯夫婦與侯女覲見。
聽到侯女的名字,劉珣忽而想起昨夜,不禁抬眼。
只見皇帝應了一聲,讓徐恩將他們宣入內。
“珣,”皇帝看向劉珣,道,“朕與懷恩侯一家要議些事。”
劉珣是個識趣的人,知道皇帝的意思,向他一禮,“弟在偏殿等候。”說罷,向皇帝一禮,告退而去。
走 出殿門時,懷恩侯一家正登階而上。劉珣看到竇芸跟在紀氏身側,頭微微低著,看不清神色,行走的模樣卻有些僵硬,手緊緊攥著裳裾,全無往日的嬌俏驕矜之態。 昨夜那一幕忽而掠過腦海,不知為何,劉珣總覺有奇怪,又說不上哪裡奇怪。看著他們步入殿中,劉珣的腳步不禁慢下。
懷恩侯一家三人,走入殿中之後,向皇帝伏拜行禮。
皇帝答了禮,讓內侍賜坐,神色一貫和氣。
紀氏望著他,心中有些不定。前兩日仲秋,他們一家曾入宮覲見,與皇帝一道祭告,遊覽宮苑。原本還要共午膳,可皇帝去更衣之後,便沒有回來,派人說有些急事,讓懷恩侯一家與長垣侯父子自行用膳。
紀 氏覺得奇怪,回府之後,向宮中的熟人打聽,結果大吃一驚。原來竟是漪蘭殿那邊死了人,還牽扯到了王徽妍。紀氏還得知,也就在那日,王徽妍入宮覲見皇帝,與 皇帝爭執了一番之後,憤然離去。紀氏又是詫異又是高興,心中期盼著皇帝大怒,將婚事撤了。正好,第二日,她遇到了大長公主。紀氏與大長公主有些交情,能說 上些話,還知道她是王徽妍教導世婦之首。於是,閒聊中,紀氏不經意地說起了王徽妍入宮與皇帝爭執之事,果不其然,大長公主面色大變。
後來之事,紀氏都知道了。可出乎她的意料,皇帝不僅沒有降怒於王徽妍,還將她接回了宮中。紀氏又吃驚又氣惱,驚的是皇帝竟對王徽妍這般縱容,惱的是大長公主愚蠢,竟幫了個倒忙。
方才,宮中的使者到侯府中,說皇帝召見。驚訝之餘,紀氏很是惴惴不安,唯恐皇帝從大長公主那裡知曉了什麼,專程來召來責問。
紀氏在下首端坐,揣著這些心思,面上卻是鎮定。
“今日找君侯一家來,乃是宮中近來出了些事,朕想親自問明。”只聽皇帝道。
紀氏的心不禁提得高高,看向皇帝,卻見他看著竇芸,問,“市中有一名商人,叫趙弧,不知侯女可認得?”
紀氏和竇誠皆詫異,忽而看向竇芸。
只見她面容緊繃,片刻,低低道,“稟陛下,妾不認得。”
“是麼,”皇帝緩緩道,“可他說,他認得侯女。”說罷,吩咐徐恩,“帶上來。”
徐恩應下,未幾,一個神色驚惶的人被代入殿內,才看到皇帝就急忙伏拜,磕頭如搗蒜,“陛下!小人該死!小人不知!一切之事都是侯女吩咐小人所為!”
紀氏和竇誠皆是大驚,不明所以。
竇芸卻面如死灰,看著趙弧,一動不動。
☆、第79章
????紀氏看著竇芸的模樣,雖不明所以,心中卻是驚慌。
竇誠亦面色劇變,忙對皇帝揖道,“陛下!小女怎會識得市井之人,必是弄錯了!”
紀氏亦道:“是啊陛下!小女長居府中,怎會與這商人來往!必是他誣陷!”說罷,她顧不得規矩,忙挪到她身邊,急道,“芸!快說話!向陛下陳情!”
竇芸都仍不言語,看著皇帝。
皇帝也看著她,那目光冷淡而陌生,心上如同巨石砸落。
“此事不過其一,還有一事。”皇帝道,看向殿外。眾人跟著看去,又是一驚,只見卻是自家侯府中的管事。
“小人……拜……拜見陛下!”管事戰戰兢兢,才進來就伏拜在地。
皇帝道:“侯府庫中的錢帛,都是你在掌管麼?”
“稟陛下!正……正是!”管事道。
“這兩月,侯女可曾向你要過三萬金?”
管事神色不定,未幾,瞥向竇芸。
竇芸也看著他,目光定定。
“不說?”皇帝緩緩道。
管事唬了一下,忙道,“稟陛下!有……確有!就在半月前,侯女令小人取三萬金給她……”
“胡言!”紀氏忍不住,怒而打斷,“府中出入,我每月都要查看。千錢以上便要經我首肯,取走三萬錢,我怎不知?!”
管事忙道:“小人並未說謊!侯女說,那些都是她的平日積攢的賞賜之物,且夫人說過,侯女若要用錢,可到庫中自取!侯女當時說,這些錢財是夫人令她來取,小人不疑,故而……故而……”
皇帝道:“你再看,侯女取走的錢物,可是這些?”
旁邊的內侍將一隻包袱放在管事面前,打開,只見都是黃燦燦的碎金。
竇誠和紀氏看著,登時瞠目,面面相覷。
紀氏行事講究,入庫的黃金,都會熔了重鑄,製成等重的瑞獸之形。一來便於計量,二來獨特,轉贈賞賜皆是體面。而這些黃金,雖都已經是碎塊,紀氏和竇誠看著,卻是明白。侯府中的金瑞獸,模樣紋飾與別家不同,絕無僅有,他們是主人,一看便知。
“這……陛下……”竇誠看向皇帝,話也說不全。
皇帝道:“前兩日宮中自盡的內侍申平,想來君侯與夫人亦已聽說。此人誣陷無辜,卻死無對證。廷尉往鄉中查訪,在其家中搜出此物。朕亦覺不可置信,故而朕特地請君侯一家前來,當面問明。”
紀氏聽得這話,忙道,“陛下聖明!我家忠心耿耿,豈會做這般jian佞之事!”說罷,催促竇芸,“芸,快告訴陛下,這都是jian人所害!”
“jian人?”竇芸忽然笑出聲來,看著紀氏,輕聲道,“母親莫非還不明白?陛下將我等召來,就是要在父親和母親面前揭穿我,要治我的罪。”
說罷,她望向皇帝,一禮,“陛下實不必這般費盡心思,申平和趙弧之事,皆妾主使,與妾父母無干。”
皇帝看著她,目光沉下。
紀氏和竇誠聽著,如遭五雷轟頂。
“芸……”紀氏幾乎要暈厥,看看竇芸,又看看皇帝,忙伏拜叩首,聲淚俱下,“陛下……是妾溺愛小女,疏於教導!芸還小,年幼無知……乞陛下看在舊日情面上,饒她性命!”
竇誠亦老淚縱橫,求情道,“陛下,臣教導有失,願代小女受過!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皇帝嘆口氣,起身,走到懷恩侯夫婦面前,親自將二人扶起。
“朕之所以未將此事交由廷尉去辦,而將君侯一家召來獨自相問,便是不欲將此事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