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噴?你那珠子是從哪裡來的?”
李泰反手握住她的小手,摩擦著她略生薄繭的指尖,道:“等你撿慣了豆子,我便教你。”
遺玉腦子一轉,便恍然大悟,難怪他要叫她去撿豆子!
好不容易應付完了問題多多的遺玉,李泰一人出了臥房,已經過去一個多時辰,平彤和平卉候在前廳,飯菜不知熱過幾回。
李泰掃了一眼長案上的菜餚,蹙眉道:“重新去做些清淡的,送到房裡,侍候她用些。”
“是。”兩人不敢有異,躬身應了,待他出了門,姐妹倆方才湊近耳語一番,嬉笑了幾句,便趕緊去準備膳食。
再說李泰獨自轉到了書房去,阿生沒多久便被下人傳了過去。
“主子,您找屬下?”
“魁星樓那邊如何?”
“還是插不進去什麼人手,有幾個好不容易混進去的,沒過幾天就被轉賣,不然就是尋了由頭打發出去。”
“哦?”李泰想著在藥爐里見的那把小刀,前後思量了一番,道:
“那就讓人都撤回來,暫時不必再查。”
“是,”阿生見他抽了信紙出來,便趕緊上前研墨,一邊回報導:
“主子,方才門房收了幾張帖子,長孫大人、房大人還有杜大人,明日都想邀您一見。”
李泰眯了下眼睛,冷聲道:“回了。就說本王這幾日事忙,無暇抽身。”
這次遠行,是他在三個月前便打算好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在《坤元錄》編著時,暫避風頭,然,走的遲了個把月,還是被太子墜江一事牽扯了進去,好在他行事小心,沒有落人口實,上元節那件“無頭案”,才沒被賴在他身上。
那天朝堂上,太子和李恪一場打鬧,均受責罰,看起來兩人是吃虧,但他卻覺出些不同尋常的味道,這太子墜江、封王賞地、二人相爭,卻恰恰把他擺在了“作壁上觀”的位置上,這幾件事的背後,定是有高人推波助瀾,眼下看著,刀口是直指向他了。
在這節骨眼上,他將要離京,這三人光明正大地遞了帖子上門,姑且不論誰是另有所圖,他是半個都不會見。
“等下讓人傳口信給謝偃,本王十六離京之事,叫他明日下午,在文學館漏出去。”
“是。”
《坤元錄》巡遊,除了宮裡那位,尚無幾人得知魏王亦會同行。在這太子當棄、吳王失度的時候,魏王卻打算走人,不知聽聞訊息的人們,又該是作何感想。
第435章出發
二月十六,天還未亮時,早起的遺玉便已沐浴罷,坐在床邊,一邊看兩個侍女檢查行囊,一邊仔細吩咐道:
“……你們每月初六,謹記要去龍泉鎮代我上香,那幾道素菜我已教了你們,可莫要忘記做。新宅那裡,我雖昨日安排妥當,但怕有jian猾的,你們每隔一陣子,都去看看,該打發的不用心軟。還有我那香香姐,昨兒也讓你們見過了,若是她有什麼麻煩尋到新宅,你們便想辦法幫襯一二,我留給你們的銀子,不要不捨得花,若是不夠——”
“小姐,您從昨晚到現在,都說了四五遍了,奴婢們自當記得。”
平彤暗掐了一下多嘴的平彤,對遺玉笑道,“您放心,不會出岔子。”
遺玉看她們兩個將行囊越裝越鼓,便放下布巾,套上鞋子走過去,不顧兩人勸阻,一件一件把用不上的都掏了出來。
“說了幾遍,要輕簡,喏,裝這披帛進去是做什麼,”遺玉拎出一條長長的細紗披帛,丟在一旁,“怎麼鞋子塞了三雙……不是說了,釵環首飾就不用戴了……”
“小姐——”兩人攔不住,只能看她留了兩身衣裳和一些必需品在裡頭。
“好了,時候也不早了,快給我梳洗,吃了早點就要出門去。”
這一行,可不是遊山玩水,但遺玉一想到能見識到外面的世界,心裡就充滿了期待。前晚聽得李泰一番講述,讓她發現自己在這時代,亦不過是一個看書多些的呆子,說好聽了,那是博聞強識,難聽些便是小家子氣,哪比得真正的視野開闊,胸襟和氣度,豈是窩在宅子裡便能養出的!
“好了,這樣就行了。”遺玉推開平卉待要給她插上珠花的手,站了起來。
“小姐,您總不能連支簪子都不戴吧。”
“那便戴一支,”遺玉隨手在幾隻首飾盒子裡翻了翻,目光落在那支由來不易的銀簪上,心思一動,便撿了起來,對著鏡子,插在了頸後盤桓的髮簪上,捋了下垂在肩頭的長髮,對著鏡中屏風邊多出來的一道人影,淺淺一笑。
那少女青春正好,身形嬌纖,一身利落的藕色短裝,襯得肌膚蜜白,額滿盈盈,眉舒眼兒俏,玉鼻瓊瓊,唇紅齒白,當算不得美貌,卻好看地叫人瞧了又瞧。
“我收拾好了,一起吃早點。”遺玉將胸前的紅玉掖進襟口,轉身走向站在屏風邊的李泰。
“嗯,”李泰背過手,兩人一同朝屋外走去。
今兒是個好天,春光明媚,早起魏王府門前的樹上,便有鳥兒喳喳叫喚,站在樹枝上,瞧這王府門前街頭上,一支精裝的兵馬。
阿生穿著王府管事的黛衣棕幞,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支沒頭沒尾冒出來的羽林軍。
一陣腳步聲傳來,一道人影被前簇後擁地走到了門口,便聽一聲洪亮的嗓音,長街上“唰唰”一通下馬聲。
“參見魏王!”
李泰穿著一身藏青色的錦袍,腰間繫著黑勾的革帶,墨玉冠箍起一頭梳理的一絲不苟的黑髮,正如這人臉上的肅色。
“稟魏王,羽林軍方副統劉選奉陛下詔令,護送一程!”
瞥一眼這拱手額前的武官,李泰神色如常地抬手對著虛空一揖,“多謝父皇。”
而後便不再理會這不告而來的護隊,幾步走到從後門駛至前門的馬車邊,撩起衣擺上了車。
馬車軲轆前行,車外是一片馬蹄聲,遺玉放下車簾的一角,暗道一聲好大的排場,扭頭對李泰問道:
“這就是羽林軍嗎?”
“嗯。”
不算從王府跟出來的護衛和幾輛載著七八個文學館學者的馬車,這浩浩蕩蕩路兩邊少說有兩百號人,若是從五營調出來的兵馬還說得過去,特派了直屬天子的羽林軍護送,便有些過頭了。
遺玉若有所思地看著閉目養神的李泰,大概猜到,這又是宮裡那位臨行示寵的法子。
這車上就坐了他們兩個,遺玉見他這會兒不想說話,也不打擾,取下了側挎在肩頭的布袋,翻點著裡面的小玩意,瓶瓶罐罐的裝了不少,這淡藍色織花的袋子是特製的,裡面又貼邊fèng制了許多個小袋子,可以把瓷瓶兒分別插進去放著,不怕瓶碰瓶兒會碎掉。
她揀出一隻小瓶,瞅了一眼閉目的他,飛快地倒了兩粒肉色的小藥丸兒塞進嘴裡,正要去拿水,手卻被按住。
“吃的什麼?”李泰漂亮的眉頭最近時常蹙起,她這胡亂便往嘴裡塞東西的毛病,他不是逮著一兩回了,自有次發現她吃帶毒的藥物,他便嚴禁她亂用那沒試驗過的藥物,可是禁是禁,只要沒人瞅著,她當吃不誤。
“是補氣的,昨晚上沒睡好。”遺玉嘴溜地回答,嘴裡含著藥丸,卻不帶打磕伴的,聽著就不像是假話。
可李泰卻哼了一聲,道:“吐出來。”相處這麼些日子,她早起什麼樣才是沒睡好,他怎會不清楚。
“我、我一一”見他就要伸手去她嘴裡摳,遺玉連忙按住他的手掌,一臉尷尬地小聲道:“是……的。”
“嗯?”
“是補血的,”遺玉咬牙重複了一遍,她月信來的多,去的快,兩天就沒了,卻像是要把她抽光,她從書上見了個方子,又到醫館去詢問過大夫,知是可行,方才蜜煉了一小瓶兒。
李泰聽懂了她的意思,卻沒鬆手,“管用嗎?”
遺玉對他簡直是沒了脾氣,悶悶地答道:“管用的,劉太醫昨天來給我診脈,我叫他看過。”
李泰這才鬆開捏在她腮幫子上的大手,轉而去倒了杯水遞給她,她服下後,重新閉上眼睛養神之前,還不忘低聲道:“不許亂試藥。”
“是。”遺玉邊收著藥瓶兒,邊尾音長長地應了一聲。
……
就在羽林軍護送李泰一行出城時,長安城卻有一府上鬧得一團亂,“讓我出去!開門!開開門!”
長孫嫻拎著書袋,走進了花糙繁盛的小院,掃一眼院中的七八個僕婦,冷聲道:“出去。”
“大小姐,老爺有言,讓奴婢們在院裡守著——”
李泰反手握住她的小手,摩擦著她略生薄繭的指尖,道:“等你撿慣了豆子,我便教你。”
遺玉腦子一轉,便恍然大悟,難怪他要叫她去撿豆子!
好不容易應付完了問題多多的遺玉,李泰一人出了臥房,已經過去一個多時辰,平彤和平卉候在前廳,飯菜不知熱過幾回。
李泰掃了一眼長案上的菜餚,蹙眉道:“重新去做些清淡的,送到房裡,侍候她用些。”
“是。”兩人不敢有異,躬身應了,待他出了門,姐妹倆方才湊近耳語一番,嬉笑了幾句,便趕緊去準備膳食。
再說李泰獨自轉到了書房去,阿生沒多久便被下人傳了過去。
“主子,您找屬下?”
“魁星樓那邊如何?”
“還是插不進去什麼人手,有幾個好不容易混進去的,沒過幾天就被轉賣,不然就是尋了由頭打發出去。”
“哦?”李泰想著在藥爐里見的那把小刀,前後思量了一番,道:
“那就讓人都撤回來,暫時不必再查。”
“是,”阿生見他抽了信紙出來,便趕緊上前研墨,一邊回報導:
“主子,方才門房收了幾張帖子,長孫大人、房大人還有杜大人,明日都想邀您一見。”
李泰眯了下眼睛,冷聲道:“回了。就說本王這幾日事忙,無暇抽身。”
這次遠行,是他在三個月前便打算好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在《坤元錄》編著時,暫避風頭,然,走的遲了個把月,還是被太子墜江一事牽扯了進去,好在他行事小心,沒有落人口實,上元節那件“無頭案”,才沒被賴在他身上。
那天朝堂上,太子和李恪一場打鬧,均受責罰,看起來兩人是吃虧,但他卻覺出些不同尋常的味道,這太子墜江、封王賞地、二人相爭,卻恰恰把他擺在了“作壁上觀”的位置上,這幾件事的背後,定是有高人推波助瀾,眼下看著,刀口是直指向他了。
在這節骨眼上,他將要離京,這三人光明正大地遞了帖子上門,姑且不論誰是另有所圖,他是半個都不會見。
“等下讓人傳口信給謝偃,本王十六離京之事,叫他明日下午,在文學館漏出去。”
“是。”
《坤元錄》巡遊,除了宮裡那位,尚無幾人得知魏王亦會同行。在這太子當棄、吳王失度的時候,魏王卻打算走人,不知聽聞訊息的人們,又該是作何感想。
第435章出發
二月十六,天還未亮時,早起的遺玉便已沐浴罷,坐在床邊,一邊看兩個侍女檢查行囊,一邊仔細吩咐道:
“……你們每月初六,謹記要去龍泉鎮代我上香,那幾道素菜我已教了你們,可莫要忘記做。新宅那裡,我雖昨日安排妥當,但怕有jian猾的,你們每隔一陣子,都去看看,該打發的不用心軟。還有我那香香姐,昨兒也讓你們見過了,若是她有什麼麻煩尋到新宅,你們便想辦法幫襯一二,我留給你們的銀子,不要不捨得花,若是不夠——”
“小姐,您從昨晚到現在,都說了四五遍了,奴婢們自當記得。”
平彤暗掐了一下多嘴的平彤,對遺玉笑道,“您放心,不會出岔子。”
遺玉看她們兩個將行囊越裝越鼓,便放下布巾,套上鞋子走過去,不顧兩人勸阻,一件一件把用不上的都掏了出來。
“說了幾遍,要輕簡,喏,裝這披帛進去是做什麼,”遺玉拎出一條長長的細紗披帛,丟在一旁,“怎麼鞋子塞了三雙……不是說了,釵環首飾就不用戴了……”
“小姐——”兩人攔不住,只能看她留了兩身衣裳和一些必需品在裡頭。
“好了,時候也不早了,快給我梳洗,吃了早點就要出門去。”
這一行,可不是遊山玩水,但遺玉一想到能見識到外面的世界,心裡就充滿了期待。前晚聽得李泰一番講述,讓她發現自己在這時代,亦不過是一個看書多些的呆子,說好聽了,那是博聞強識,難聽些便是小家子氣,哪比得真正的視野開闊,胸襟和氣度,豈是窩在宅子裡便能養出的!
“好了,這樣就行了。”遺玉推開平卉待要給她插上珠花的手,站了起來。
“小姐,您總不能連支簪子都不戴吧。”
“那便戴一支,”遺玉隨手在幾隻首飾盒子裡翻了翻,目光落在那支由來不易的銀簪上,心思一動,便撿了起來,對著鏡子,插在了頸後盤桓的髮簪上,捋了下垂在肩頭的長髮,對著鏡中屏風邊多出來的一道人影,淺淺一笑。
那少女青春正好,身形嬌纖,一身利落的藕色短裝,襯得肌膚蜜白,額滿盈盈,眉舒眼兒俏,玉鼻瓊瓊,唇紅齒白,當算不得美貌,卻好看地叫人瞧了又瞧。
“我收拾好了,一起吃早點。”遺玉將胸前的紅玉掖進襟口,轉身走向站在屏風邊的李泰。
“嗯,”李泰背過手,兩人一同朝屋外走去。
今兒是個好天,春光明媚,早起魏王府門前的樹上,便有鳥兒喳喳叫喚,站在樹枝上,瞧這王府門前街頭上,一支精裝的兵馬。
阿生穿著王府管事的黛衣棕幞,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支沒頭沒尾冒出來的羽林軍。
一陣腳步聲傳來,一道人影被前簇後擁地走到了門口,便聽一聲洪亮的嗓音,長街上“唰唰”一通下馬聲。
“參見魏王!”
李泰穿著一身藏青色的錦袍,腰間繫著黑勾的革帶,墨玉冠箍起一頭梳理的一絲不苟的黑髮,正如這人臉上的肅色。
“稟魏王,羽林軍方副統劉選奉陛下詔令,護送一程!”
瞥一眼這拱手額前的武官,李泰神色如常地抬手對著虛空一揖,“多謝父皇。”
而後便不再理會這不告而來的護隊,幾步走到從後門駛至前門的馬車邊,撩起衣擺上了車。
馬車軲轆前行,車外是一片馬蹄聲,遺玉放下車簾的一角,暗道一聲好大的排場,扭頭對李泰問道:
“這就是羽林軍嗎?”
“嗯。”
不算從王府跟出來的護衛和幾輛載著七八個文學館學者的馬車,這浩浩蕩蕩路兩邊少說有兩百號人,若是從五營調出來的兵馬還說得過去,特派了直屬天子的羽林軍護送,便有些過頭了。
遺玉若有所思地看著閉目養神的李泰,大概猜到,這又是宮裡那位臨行示寵的法子。
這車上就坐了他們兩個,遺玉見他這會兒不想說話,也不打擾,取下了側挎在肩頭的布袋,翻點著裡面的小玩意,瓶瓶罐罐的裝了不少,這淡藍色織花的袋子是特製的,裡面又貼邊fèng制了許多個小袋子,可以把瓷瓶兒分別插進去放著,不怕瓶碰瓶兒會碎掉。
她揀出一隻小瓶,瞅了一眼閉目的他,飛快地倒了兩粒肉色的小藥丸兒塞進嘴裡,正要去拿水,手卻被按住。
“吃的什麼?”李泰漂亮的眉頭最近時常蹙起,她這胡亂便往嘴裡塞東西的毛病,他不是逮著一兩回了,自有次發現她吃帶毒的藥物,他便嚴禁她亂用那沒試驗過的藥物,可是禁是禁,只要沒人瞅著,她當吃不誤。
“是補氣的,昨晚上沒睡好。”遺玉嘴溜地回答,嘴裡含著藥丸,卻不帶打磕伴的,聽著就不像是假話。
可李泰卻哼了一聲,道:“吐出來。”相處這麼些日子,她早起什麼樣才是沒睡好,他怎會不清楚。
“我、我一一”見他就要伸手去她嘴裡摳,遺玉連忙按住他的手掌,一臉尷尬地小聲道:“是……的。”
“嗯?”
“是補血的,”遺玉咬牙重複了一遍,她月信來的多,去的快,兩天就沒了,卻像是要把她抽光,她從書上見了個方子,又到醫館去詢問過大夫,知是可行,方才蜜煉了一小瓶兒。
李泰聽懂了她的意思,卻沒鬆手,“管用嗎?”
遺玉對他簡直是沒了脾氣,悶悶地答道:“管用的,劉太醫昨天來給我診脈,我叫他看過。”
李泰這才鬆開捏在她腮幫子上的大手,轉而去倒了杯水遞給她,她服下後,重新閉上眼睛養神之前,還不忘低聲道:“不許亂試藥。”
“是。”遺玉邊收著藥瓶兒,邊尾音長長地應了一聲。
……
就在羽林軍護送李泰一行出城時,長安城卻有一府上鬧得一團亂,“讓我出去!開門!開開門!”
長孫嫻拎著書袋,走進了花糙繁盛的小院,掃一眼院中的七八個僕婦,冷聲道:“出去。”
“大小姐,老爺有言,讓奴婢們在院裡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