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她自是清楚的——孫錦舟這算冠冕堂皇的說法兒了——皇帝心思重、城府深,朝堂上的政務已然繁重不堪,官場裡的雲詭波譎更令人力倦神疲。
他實在沒工夫尋消遣,或許也沒心思尋消遣。後一層緣故儀貞認為不妨全攬到自己身上。
幸而她從不是自苦自抑的作派。既然皇帝已經退燒了,那就很不必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反叫養病的人多心。黃碧林等人的部署她不隨意置喙,她只管陪在皇帝跟前,倒個水端個茶、掖個被子暖個床,將人照料周到就是了。
收拾利落出來,又回到皇帝床跟前。孫錦舟新擰了個熱巾子予皇帝擦臉,儀貞則捧來漱口的香茗,皇帝撩起眼皮掃了她一眼,懶洋洋地沒有動彈。
「交給奴才吧!」孫錦舟順口解了圍,「這些伺候的活計是奴才的本分,娘娘坐著與陛下解頤就是。」待皇帝漱過了,又取來一隻唾盒接著,一方手帕遞給皇帝擦嘴。
儀貞既是主意打定,也不覺得皇帝給她臉色瞧,單是有些艷羨地瞅了一眼,果然在繡墩上坐著了。
孫錦舟張羅完畢才退下,一時高院使並黃大學士來了,趨至床前行禮問安。
皇帝仰臥在床帳內,中氣比昨日足得多:「退了燒便鬆快多了。閣臣辛苦。朝堂上若有緊要的奏本,且留下就是,若沒有,讓大伙兒都早些散吧。」
黃碧林叉手答了個「是」,又說:「昨日人定時分,三郎君欲來叩請聖安,孫秉筆托稱陛下與臣仍有政事相商,請三郎君先回去了。」
皇帝闔了闔眼,徐徐道:「小孩子閒不下來,多些課業也是怡情理性的好法子。」
黃碧林會意,連聲應承,復殷殷絮叨了些恭祝聖躬早日康泰的話,卻行退了出去。
輪到高院使上前來,半坐在杌子上為皇帝號脈,一面細問寒暖。皇帝說:「身上也不酸疼寒戰,唯獨四肢有些綿軟,等能夠如常飲食大約就好了。」
高院使贊同他的意思,復交代幾句:「今日倒可用些稠粥、佐些小菜了。什麼棗兒粥、雞絲粥、肉糜粥,不是大油大葷都使得。」
皇帝漫然「嗯」了聲,不想老頭子還有下文:「吃了粥,隔上一時再喝藥,既不傷胃也不作酸。娘娘這銚子選的也好…」
儀貞說「是麼」,不無自得地一笑:「我想煎藥與煎茶有個共通之處,就是怕沸水久熬過頭,失了藥性,正好您教教我…」
他倆談得投機,皇帝便不再吱聲,閉上眼睛接著養神,等儀貞送走高院使,回來同他打商量:「甜食吃多了傷脾胃、肝火旺,咱們吃個雞絲粥好不好,我把薑絲兒都挑出來。」
太醫內侍都走了,這下自己說話,他總不能再充耳不聞了吧?
皇帝果然扭過臉來,認認真真地聽完,尚還思索片刻,方鄭重其事地開了金口:「這樣你都不走嗎?」
這是什麼話呀!儀貞先用力搖搖頭,表示絕對不走,又輕言細語與他好生掰扯掰扯道理:「我要是再作等你病好了再合計的打算,你又要胡思亂想——也罷,橫豎這會兒你也睡足了,我就暢所欲言唄,你要問什麼也成,我盡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皇帝沒吭聲,一是仍在觀望,二是,他此時此刻也不清楚應當用怎樣的態度待她。
捫心自問,昨兒只看見她的第一眼,誤認為是自己瀕死之際的幻覺,後來從鬼門關中爬出來了,神志清醒過來,就明白那確確實實是謝儀貞本尊無疑。
然而病榻滋長了他骨子裡的軟弱,他貪戀攥在掌心的柔軟指尖,貪戀她心無旁騖的關切,裝痴賣傻自欺欺人,到了不得不收場的時刻,他收不了場了。
無論是承認自己在掩耳盜鈴,還是一口咬定自己不過彼時犯了痴,都同樣顯得可笑可憐至極。
這還不是他最介懷的。他瞻顧的是,既消受了她的小意殷勤,又怎麼做得到翻臉無情?
儀貞誤解了他的緘默。不自覺地瞪了他一眼,牢騷而不自知:「你以為我在家整天兒傻吃傻玩嗎?我日日夜夜都在琢磨!」
皇帝心裡蒼然一笑:不是傻吃傻玩是什麼?跟他在一起時還不肯吃的「猴拉稀」,轉頭伙著謝昀街面上溜達的工夫,就吃得有滋有味、烏眉皂眼。
儀貞聽不見他的腹誹,面龐上的幽怨神情得以維持:「我就像個本本分分的學子,老老實實地窩號房裡破題承題呢,主考官莫名其妙抓起我的文章就撕了個稀碎,還把我給攆出考場、押還原籍,你說我冤不冤吶!」
冤。皇帝仍然覺得她可恨,分明是她辜負了他的真心,可經由她這麼一類比,惡人的帽子還是扣給了他——甚至他也打心眼兒里認可。
儀貞覷了覷他的臉色:他恬然垂著眼睫,想是有意掩蓋情緒;蒼白的唇不似昨日那樣干到開裂,而兩頰的暈紅褪去後,意氣仿佛依然消沉。
「我這樣類比咱倆的關係,怪道你會不理我。」
皇帝內里大駭!無論願不願見,他都被迫習慣了謝儀貞的態度,她的全無心肝。可是…是誰令她開竅了?
他不企望半年的時光,她能頓悟什麼,他與她朝夕相處十餘年,醍醐從未灌過她的頂;只能是,除他以外的人,教會了她情|愛風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實在沒工夫尋消遣,或許也沒心思尋消遣。後一層緣故儀貞認為不妨全攬到自己身上。
幸而她從不是自苦自抑的作派。既然皇帝已經退燒了,那就很不必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反叫養病的人多心。黃碧林等人的部署她不隨意置喙,她只管陪在皇帝跟前,倒個水端個茶、掖個被子暖個床,將人照料周到就是了。
收拾利落出來,又回到皇帝床跟前。孫錦舟新擰了個熱巾子予皇帝擦臉,儀貞則捧來漱口的香茗,皇帝撩起眼皮掃了她一眼,懶洋洋地沒有動彈。
「交給奴才吧!」孫錦舟順口解了圍,「這些伺候的活計是奴才的本分,娘娘坐著與陛下解頤就是。」待皇帝漱過了,又取來一隻唾盒接著,一方手帕遞給皇帝擦嘴。
儀貞既是主意打定,也不覺得皇帝給她臉色瞧,單是有些艷羨地瞅了一眼,果然在繡墩上坐著了。
孫錦舟張羅完畢才退下,一時高院使並黃大學士來了,趨至床前行禮問安。
皇帝仰臥在床帳內,中氣比昨日足得多:「退了燒便鬆快多了。閣臣辛苦。朝堂上若有緊要的奏本,且留下就是,若沒有,讓大伙兒都早些散吧。」
黃碧林叉手答了個「是」,又說:「昨日人定時分,三郎君欲來叩請聖安,孫秉筆托稱陛下與臣仍有政事相商,請三郎君先回去了。」
皇帝闔了闔眼,徐徐道:「小孩子閒不下來,多些課業也是怡情理性的好法子。」
黃碧林會意,連聲應承,復殷殷絮叨了些恭祝聖躬早日康泰的話,卻行退了出去。
輪到高院使上前來,半坐在杌子上為皇帝號脈,一面細問寒暖。皇帝說:「身上也不酸疼寒戰,唯獨四肢有些綿軟,等能夠如常飲食大約就好了。」
高院使贊同他的意思,復交代幾句:「今日倒可用些稠粥、佐些小菜了。什麼棗兒粥、雞絲粥、肉糜粥,不是大油大葷都使得。」
皇帝漫然「嗯」了聲,不想老頭子還有下文:「吃了粥,隔上一時再喝藥,既不傷胃也不作酸。娘娘這銚子選的也好…」
儀貞說「是麼」,不無自得地一笑:「我想煎藥與煎茶有個共通之處,就是怕沸水久熬過頭,失了藥性,正好您教教我…」
他倆談得投機,皇帝便不再吱聲,閉上眼睛接著養神,等儀貞送走高院使,回來同他打商量:「甜食吃多了傷脾胃、肝火旺,咱們吃個雞絲粥好不好,我把薑絲兒都挑出來。」
太醫內侍都走了,這下自己說話,他總不能再充耳不聞了吧?
皇帝果然扭過臉來,認認真真地聽完,尚還思索片刻,方鄭重其事地開了金口:「這樣你都不走嗎?」
這是什麼話呀!儀貞先用力搖搖頭,表示絕對不走,又輕言細語與他好生掰扯掰扯道理:「我要是再作等你病好了再合計的打算,你又要胡思亂想——也罷,橫豎這會兒你也睡足了,我就暢所欲言唄,你要問什麼也成,我盡力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皇帝沒吭聲,一是仍在觀望,二是,他此時此刻也不清楚應當用怎樣的態度待她。
捫心自問,昨兒只看見她的第一眼,誤認為是自己瀕死之際的幻覺,後來從鬼門關中爬出來了,神志清醒過來,就明白那確確實實是謝儀貞本尊無疑。
然而病榻滋長了他骨子裡的軟弱,他貪戀攥在掌心的柔軟指尖,貪戀她心無旁騖的關切,裝痴賣傻自欺欺人,到了不得不收場的時刻,他收不了場了。
無論是承認自己在掩耳盜鈴,還是一口咬定自己不過彼時犯了痴,都同樣顯得可笑可憐至極。
這還不是他最介懷的。他瞻顧的是,既消受了她的小意殷勤,又怎麼做得到翻臉無情?
儀貞誤解了他的緘默。不自覺地瞪了他一眼,牢騷而不自知:「你以為我在家整天兒傻吃傻玩嗎?我日日夜夜都在琢磨!」
皇帝心裡蒼然一笑:不是傻吃傻玩是什麼?跟他在一起時還不肯吃的「猴拉稀」,轉頭伙著謝昀街面上溜達的工夫,就吃得有滋有味、烏眉皂眼。
儀貞聽不見他的腹誹,面龐上的幽怨神情得以維持:「我就像個本本分分的學子,老老實實地窩號房裡破題承題呢,主考官莫名其妙抓起我的文章就撕了個稀碎,還把我給攆出考場、押還原籍,你說我冤不冤吶!」
冤。皇帝仍然覺得她可恨,分明是她辜負了他的真心,可經由她這麼一類比,惡人的帽子還是扣給了他——甚至他也打心眼兒里認可。
儀貞覷了覷他的臉色:他恬然垂著眼睫,想是有意掩蓋情緒;蒼白的唇不似昨日那樣干到開裂,而兩頰的暈紅褪去後,意氣仿佛依然消沉。
「我這樣類比咱倆的關係,怪道你會不理我。」
皇帝內里大駭!無論願不願見,他都被迫習慣了謝儀貞的態度,她的全無心肝。可是…是誰令她開竅了?
他不企望半年的時光,她能頓悟什麼,他與她朝夕相處十餘年,醍醐從未灌過她的頂;只能是,除他以外的人,教會了她情|愛風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