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淘氣的如同魔王一樣的大皇子突然轉了性子,讀書吃飯特別規矩。伺候的宮人們又驚又喜,就連太傅也連連驚嘆,他們沒有深想,只是將這一切歸結為母親去世,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事了。

  十歲的時候,秦沂的表現獲得太傅和內閣的一致稱讚,提議立他為皇太子。皇子和王府子弟是一道天塹,而太子和皇子又是一道天塹,秦沂明顯感覺到,前朝僅僅是提出這個想法,後宮諸人對他的態度立刻拘謹了許多。

  秦沂再一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太子這個身份是他的救命稻草,他一定,也必須牢牢攥著。所以,他不光要成為太子,更要長長久久地維持著儲君的身份。

  秦沂的出身無可指摘,而他的表現也符合朝臣對於太子的期待,所以沒什麼波折的,秦沂正式被冊封為皇太子,穿上了他生命中舉足輕重的那套冕服。

  宮闈內外不再稱呼他為大皇子,而是一概恭敬又小心地稱他為“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老臣知道你氣不過,這才一時衝動做了這種事。可是在皇上和皇后娘娘面前動冷兵,這本就是你的不對,更何況你還讓當場見了血。現在無論是宮中還是軍隊俱議論紛紛,皇上震怒,皇后受了這種衝撞,自然也不肯罷休。無論於情於理,殿下都該主動認錯。聽說皇后娘娘現在還因為受驚而臥床休養呢,殿下,你趁這個機會去侍疾,順便認個錯,老臣自會去皇上那裡為你求情,這件事情便能大事化小,就此了結了。”

  “侍疾?”已經十六歲的秦沂不再是母親靈堂前的無助孩子,他變得鋒芒畢露,銳氣四射,聽到太傅的話,他只是冷笑了一聲,毫不客氣地說道,“憑她也配。”

  太傅微微怔了一下,隱隱約約想起,當年似乎就是太子在給文孝皇后侍疾的時候發現了小齊後和陛下的事,現在讓太子去給小齊後侍疾,難免有些諷刺。

  其實這小小的一點不舒服對太傅而言完全不成問題,他宦海沉浮半生,哪會在意這種屈伸,可惜眼前這個太子年輕氣盛,鋒芒畢露,別人覺得沒問題的他尚且要挑剔,若是別人覺得有一絲憋屈,那秦沂恐怕死都不肯低頭。

  太傅嘆氣,這些年明明精心教導,嚴加管教,太子怎麼長成這種脾氣了呢?和他們曾經預想的溫潤如玉、冷淡端方快差了一千八百里遠。

  但是即便如此,最後的處罰結果還是讓太傅狠狠吃了一驚。

  讓太子去邊關?別說太子今年才十六,不過一個半大孩子,就算是他二十六歲,太傅和朝臣也沒一個能放心讓太子去那種地方啊。

  太傅操心秦沂比操心自己的親孫子都多,但是現在太傅不合時宜地嘀咕起來,太子這是皇上親生的嗎?

  太傅坐不住了,太子的其他幾個老師也覺得太不像話,紛紛上書請求皇帝收回成命。皇帝不滿太子的意味非常重,幾個老臣都能看出來皇帝是藉此來威懾太子,讓他乖乖去和小齊後道歉。太傅苦口婆心地勸,而秦沂直接收拾了行李,頭也不回地出宮走了。

  走了。

  皇帝又是一場大怒,至此,便是內閣也沒回天之力,秦沂作為舉國中第二尊貴的皇太子,竟然當真被發配到邊關去了。要知道現在這個世道,即便是最落魄的權貴子弟得罪了人,只要肯疏通,也不會流落到那裡。

  秦沂初到大同府,真是哪兒哪兒都不習慣。

  比如冬天沒有地龍,得燒炭火不說,秦沂燒的還是宮裡低等嬪妃才用的紅炭,煙氣極大;再比如軍營里總有一種怪味,說不出是潮味還是馬尿味,還有吃飯、喝水、入寢……許許多多。

  但是這些外在的落差總可以克服,更讓秦沂受不了的,是心理上的。

  他本以為自己是皇太子,雖然脾氣和耐性一概不好,可是在京城裡誰見了他不是誠惶誠恐,他自小更是聽著奉承誇獎長大,但是來到邊關,秦沂才發現,他或許沒他想像中那樣厲害。

  這裡沒人把他當回事。

  以秦沂的性格自然是如鯁在喉,他勉強忍了一個月,但是在又一次韃靼騷擾邊境,而總兵下令不必追的時候,壓抑的情緒終於爆發了。

  秦沂沒有去和這些人理論,也沒有仗著太子的身份呵斥,他直接便帶著人上馬,衝出城門朝關外飛馳而去。

  事實證明大同總兵說不必追還是有些道理的,他離開城牆庇護,又深入對方腹地,一無供給二無火器,在荒曠的平原上一覽無餘,而對方又是以騎兵見長的遊牧民族,討不到任何便宜完全可以預料。後來韃靼人不知怎麼知道了他的身份,秦沂在回撤的過程中,被人偷襲受了致命傷,失血極多,沒撐多久就昏迷過去了。

  他不知睡了多久,再有意識時是被人吵醒的。這是他難得的一次好眠,而竟然有人膽敢在他入睡的時候聒噪,真是活的不耐煩了。

  秦沂忍無可忍地睜開眼,呵斥的話幾乎就要出口,他突然感覺到一些不對。

  即便剛醒來身體還不靈光,但也不該是這種感覺。秦沂自小運動天分高,到了軍營身體鍛鍊越發頻繁,所以他對自己的控制和力量非常自信,可是現在,手臂、肢體的感覺不對,空茫茫的,像是沒有實體一樣。

  秦沂暗暗吃了一驚,他心裡驚濤駭浪,面上越發不動聲色,他悄悄打量四周,發現視野也不對,怎麼會這麼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