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第二年三月,稻苗種下去,二郎和喜兒就去漢陰郡租房,擔心到秋參加州試的學子都到了,房子不好租,客棧也住滿了。
七月底,二郎帶著三位少年去漢陰郡熟悉環境。開考那日,二郎和喜兒在考場門口看到小薇前夫。二郎和喜兒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想假裝沒看見,對方叫住二郎,陰陽怪氣地喊「這不是舅父大人嗎?」到跟前用鼻孔打量二郎。
喜兒手癢。二郎擔心她控制不好力道,血染考場,先一步活動筋骨:「你說我把你的頭擰掉,刺史敢治我的罪嗎?」
梁秀才伸長脖子叫二郎儘管擰。
二郎上手攥住他的脖子把人提起來,考場外的衙役一見有人鬧事,慌忙跑過來把二郎團團圍住。不過因為梁秀才的脖子在二郎手裡,沒人敢上前。
梁秀才憋得臉色通紅用眼神示意同僚,不必管他,拿下此人當緊。
然而沒人敢上前。
考場離刺史府衙不遠,擔心出人命的衙役就去稟報刺史,民間又稱太守或郡守。刺史想著立功的機會來了,匆匆忙忙趕到跟前,大聲呵斥:「何人在此喧譁?」
二郎鬆手,梁秀才立刻到刺史身邊稟報,此人沒把朝廷放在眼裡。刺史沒等梁秀才說完就叫衙役把人帶回去。
二郎轉過身點頭說好,臉上沒有一絲懼怕。喜兒還露出笑意。刺史有個不好的預感,仔細打量二郎一番,身著錦袍,器宇軒昂,絕非滿身銅臭的商人,也不像鄉野小民,於是就不咸不淡地表示既然無人受傷,就不要在此影響考試。隨後帶人離開。
梁秀才難以置信,急急忙忙追上刺史解釋沈二郎目無王法。
第139章 志向高遠
刺史回到府衙就令人查二郎的底。
梁秀才上稟沈二郎是鄉野小民。刺史不信。梁秀才又補一句沈二郎在長安待過幾年, 富人家中護衛。他推測那位富人是福滿樓東家,亦或者東家友人。
刺史仍然不信他的說辭,蓋因沈二郎的通身氣派做不了假。即便他是位伶人, 也應當伺候過貴人。否則學也學不像。
刺史問梁秀才沈二郎既然是鄉野小民,為何到漢陰郡。梁秀才就說沈二郎送外甥參加州試,而他外甥叫鐘有為。梁秀才提起有為是希望刺史同考官知會一聲, 把有為淘汰。
漢陰郡雖不如蜀郡富饒,可明君當政的年月, 能做到這個位子的人皆非酒囊飯袋之輩。刺史沒有相信梁秀才一面之詞。沈二郎要擰斷梁秀才的脖子,梁秀才定會趁機詆毀沈二郎。閱卷那日,刺史找到鐘有為的卷子, 上面詳細記載著他來自安陽縣清河村。
刺史的下一步不是平調別處就是高升, 亦或者進京。為了官運亨通,刺史這幾年經常同京師聯繫。清河村三個字讓他瞬間想到傳說中的「沈公子」。刺史頓時嚇出一陣冷汗。怪不得他敢在考場外逞凶。
可那位「沈公子」是魯莽之人,或仗勢欺人之輩, 不可能窩在鄉間種地。刺史令人查梁秀才、鐘有為和沈二郎之間的關係。
查到梁秀才乃鐘有為前姐夫,結合考場外衙役的說辭——梁秀才挑釁在先, 刺史窺到真相,梁秀才不知道勛貴去過清河村,帝後也去過清河村。
查清此事的小吏問如何處置梁秀才。
刺史沉吟片刻就吩咐下去, 無需優待也不必苛待梁秀才。以此人的才能,他這輩子只能呆在書院。沒有希望的日子才最折磨人。
皇帝、杜如晦和虞世南都曾指點過有為策問。有為很清楚其他考生跟他的差距, 所以這次繼續藏拙。有為跟金寶和鐵柱也聊過,縱有他舅保護,京中無人敢直接淘汰他, 可他的光芒刺眼,以後的路定然不好走。蓋因他舅不能護他一生。
有為的名次依然不上不下。金寶和鐵柱一個倒數第二一個倒數第一。他倆並非頭腦空空, 而是文采不佳。
金寶和鐵柱回到各自家中就決定考明經科。陛下需要他們,他們就在長安待幾年,用不著他們他們就回鄉種地,或者到縣裡當一名刀筆吏。
翌日,寧氏到隔壁問有為以後的打算。有為和高明的關係比不上他舅和陛下。有為不想當給皇帝添堵的魏徵,也不想仗著跟高明少年情誼變成口無遮攔的尉遲敬德。有為就表示他的目標是杜如晦或宇文士及。
陳冬日倒抽一口氣,小舅子志向高遠啊。
有為接著表示這僅僅只是願望。興許沒等太子登基他就辭官回鄉了。二郎緊接著就表示清河村永遠是他的家。
後盾強硬,來年開春,有為、金寶和鐵柱進了考場沒有一絲緊張。三人跟二郎和喜兒住在二郎在京師的家中。早在去年二郎就給京中奴僕寫信,廂房不再外租。
二郎和喜兒給三人留夠一年開支就回鄉。期間不曾進宮,也不曾拜訪舊友。若非考官看到「清河村」、「鐘有為」等字,還以為有為不參加科考,直接入太子詹事府。
皇帝為此在皇后跟前大罵二郎,直到自己口干舌燥需要喝水。
長孫家乃皇帝心腹,皇后擔心心腹成大患,不止一次出面抑制親戚。二郎無人點撥卻可以初心不改。皇帝忙著罵人,皇后心里感嘆,怎麼不是我親弟弟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七月底,二郎帶著三位少年去漢陰郡熟悉環境。開考那日,二郎和喜兒在考場門口看到小薇前夫。二郎和喜兒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想假裝沒看見,對方叫住二郎,陰陽怪氣地喊「這不是舅父大人嗎?」到跟前用鼻孔打量二郎。
喜兒手癢。二郎擔心她控制不好力道,血染考場,先一步活動筋骨:「你說我把你的頭擰掉,刺史敢治我的罪嗎?」
梁秀才伸長脖子叫二郎儘管擰。
二郎上手攥住他的脖子把人提起來,考場外的衙役一見有人鬧事,慌忙跑過來把二郎團團圍住。不過因為梁秀才的脖子在二郎手裡,沒人敢上前。
梁秀才憋得臉色通紅用眼神示意同僚,不必管他,拿下此人當緊。
然而沒人敢上前。
考場離刺史府衙不遠,擔心出人命的衙役就去稟報刺史,民間又稱太守或郡守。刺史想著立功的機會來了,匆匆忙忙趕到跟前,大聲呵斥:「何人在此喧譁?」
二郎鬆手,梁秀才立刻到刺史身邊稟報,此人沒把朝廷放在眼裡。刺史沒等梁秀才說完就叫衙役把人帶回去。
二郎轉過身點頭說好,臉上沒有一絲懼怕。喜兒還露出笑意。刺史有個不好的預感,仔細打量二郎一番,身著錦袍,器宇軒昂,絕非滿身銅臭的商人,也不像鄉野小民,於是就不咸不淡地表示既然無人受傷,就不要在此影響考試。隨後帶人離開。
梁秀才難以置信,急急忙忙追上刺史解釋沈二郎目無王法。
第139章 志向高遠
刺史回到府衙就令人查二郎的底。
梁秀才上稟沈二郎是鄉野小民。刺史不信。梁秀才又補一句沈二郎在長安待過幾年, 富人家中護衛。他推測那位富人是福滿樓東家,亦或者東家友人。
刺史仍然不信他的說辭,蓋因沈二郎的通身氣派做不了假。即便他是位伶人, 也應當伺候過貴人。否則學也學不像。
刺史問梁秀才沈二郎既然是鄉野小民,為何到漢陰郡。梁秀才就說沈二郎送外甥參加州試,而他外甥叫鐘有為。梁秀才提起有為是希望刺史同考官知會一聲, 把有為淘汰。
漢陰郡雖不如蜀郡富饒,可明君當政的年月, 能做到這個位子的人皆非酒囊飯袋之輩。刺史沒有相信梁秀才一面之詞。沈二郎要擰斷梁秀才的脖子,梁秀才定會趁機詆毀沈二郎。閱卷那日,刺史找到鐘有為的卷子, 上面詳細記載著他來自安陽縣清河村。
刺史的下一步不是平調別處就是高升, 亦或者進京。為了官運亨通,刺史這幾年經常同京師聯繫。清河村三個字讓他瞬間想到傳說中的「沈公子」。刺史頓時嚇出一陣冷汗。怪不得他敢在考場外逞凶。
可那位「沈公子」是魯莽之人,或仗勢欺人之輩, 不可能窩在鄉間種地。刺史令人查梁秀才、鐘有為和沈二郎之間的關係。
查到梁秀才乃鐘有為前姐夫,結合考場外衙役的說辭——梁秀才挑釁在先, 刺史窺到真相,梁秀才不知道勛貴去過清河村,帝後也去過清河村。
查清此事的小吏問如何處置梁秀才。
刺史沉吟片刻就吩咐下去, 無需優待也不必苛待梁秀才。以此人的才能,他這輩子只能呆在書院。沒有希望的日子才最折磨人。
皇帝、杜如晦和虞世南都曾指點過有為策問。有為很清楚其他考生跟他的差距, 所以這次繼續藏拙。有為跟金寶和鐵柱也聊過,縱有他舅保護,京中無人敢直接淘汰他, 可他的光芒刺眼,以後的路定然不好走。蓋因他舅不能護他一生。
有為的名次依然不上不下。金寶和鐵柱一個倒數第二一個倒數第一。他倆並非頭腦空空, 而是文采不佳。
金寶和鐵柱回到各自家中就決定考明經科。陛下需要他們,他們就在長安待幾年,用不著他們他們就回鄉種地,或者到縣裡當一名刀筆吏。
翌日,寧氏到隔壁問有為以後的打算。有為和高明的關係比不上他舅和陛下。有為不想當給皇帝添堵的魏徵,也不想仗著跟高明少年情誼變成口無遮攔的尉遲敬德。有為就表示他的目標是杜如晦或宇文士及。
陳冬日倒抽一口氣,小舅子志向高遠啊。
有為接著表示這僅僅只是願望。興許沒等太子登基他就辭官回鄉了。二郎緊接著就表示清河村永遠是他的家。
後盾強硬,來年開春,有為、金寶和鐵柱進了考場沒有一絲緊張。三人跟二郎和喜兒住在二郎在京師的家中。早在去年二郎就給京中奴僕寫信,廂房不再外租。
二郎和喜兒給三人留夠一年開支就回鄉。期間不曾進宮,也不曾拜訪舊友。若非考官看到「清河村」、「鐘有為」等字,還以為有為不參加科考,直接入太子詹事府。
皇帝為此在皇后跟前大罵二郎,直到自己口干舌燥需要喝水。
長孫家乃皇帝心腹,皇后擔心心腹成大患,不止一次出面抑制親戚。二郎無人點撥卻可以初心不改。皇帝忙著罵人,皇后心里感嘆,怎麼不是我親弟弟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