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少卿弄不好,會擠掉宋寺卿的位置。

  如今太皇太后偏愛舊黨,舊黨一派得勢。宋寺卿的位置要被擠掉,只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白墨存的案子,不就是最好的理由嗎?

  宋寺卿笑起來,拿著一個匣子遞給手下,「設法把這東西交給寇推官,他知道該怎麼做。」

  第八十八章 暗送寶匣明算計,細心調查王文書

  寇推官回到家中,就聽夫人說,有人給他送來一個匣子。

  寇夫人沒有見到送東西的人,也不敢妄自做主,直接將東西放在他的書房。

  等人回來,寇夫人才好奇問是何人送來。

  寇推官若有所思,寇夫人緊張起來:「不會有什麼危險吧?」

  寇推官將匣子打開,裡面有兩封信,一封信是有人吩咐開封府的文書王駿,讓他作假收監陳姑。

  另一封卻是朱文梓的奏摺,兩者字跡一模一樣,寇推官還有什麼不明白。

  這是有人在暗示他,陳姑被抓的背後,是朱文梓作祟。

  寇夫人看到這信,也跟著緊張起來。

  「這是不是說明,姓朱的把手伸到了開封衙門?」

  寇推官沒說話,寇夫人著急,「你倒是給句話,如今咱們與朱家已經是勢不兩立。你要報仇,我不會攔你,可我隱約覺得這信來的古怪,咱們可不能做了別人手裡的刀。」

  「你稍安勿躁,我不會莽撞的。」

  可收到信的寇推官,第二日還是去找了權知府。

  權知府看著這兩樣東西,眉頭緊鎖。「朱文梓也不是阿貓阿狗,做事怎麼會如此不過腦子,給區區一個文書寫信,留下這樣的把柄給人算計?」

  寇推官亦是贊同,就算他憎惡朱家,也沒法違心相信這個證據。

  可給他東西的人,明知如此,還是給了,這是陽謀,就算這兩樣東西不能作為證據,卻也是通過這個方式告知寇推官,背後的人是朱文梓。

  為了避免麻煩,他是單獨約見的權知府。

  權知府並不在開封衙門,二人會面的事情,便無外人知曉。

  「您怎麼看?」

  寇推官也是心有疑慮,才來尋權知府拿主意。陳姑的事,事關權知府,他不可能不關心。

  權知府沉默,這個王駿是開封府里一個小小的文書,平日裡負責整理文書檔案,為人忠厚老實,話少,性情溫和。

  怎麼看都不像是如此膽大包天的人!

  「是不是,總要查過才知道?」

  上面給的時間只剩一日,權知府也迫切想要找到真相。

  白墨存的事情一出來,權知府心裡鬆了一口氣。

  上面給了三日期限,迫使他將這案子處理好。可千頭萬緒,他查了兩日都沒有結果,一時間正頭痛不已。

  白墨存的事情一出來,他不得不違心的說,他肩上的壓力都輕了許多。

  朝堂上如今情勢微妙,雖然還沒針對白墨存的事鬧起來,可權知府知道,新舊兩黨遲早要借題發揮,大理寺遲早要被問責。

  朱長歲這樣抓人,是否妥當,是不是想要禍水東引撇清自己,諸如此類的爭端,遲早冒頭。

  權知府也知道,壓力減小,不代表陳姑的案子他可以不查了。

  如今有人將這東西送來,權知府心裡發怵,就像是有人故意引著他去做某件事。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實在是很糟糕。

  可如果萬一,這就是一條有利的證據,能為他解決陳姑的事呢?

  所以明知可能是陷阱,權知府也得被牽著鼻子走。

  他不由得問起胡軍巡,「他的傷勢可好些了?」

  胡軍巡的確是個得用的,偏偏此時受重傷,這時候要用人,實在是麻煩的很。

  寇推官搖搖頭,「下面的人去看過,說傷還沒有大好,必須得好好休養,他倒是給我推薦了個人。」

  「誰?」

  「李銘,一直跟在他手下辦差,人也是個機靈的。」

  「既如此,那便試一試。」

  權知府拍案做決定,讓李銘去暗中調查這個王駿。

  李銘不過二十出頭,人卻沉穩的很。做事頗有胡軍巡的真傳,街面上的三教九流,他都熟悉。

  辦事之前,李銘特意去見胡軍巡:「師父,您瞧這差,我該從何處辦起?」

  胡軍巡思量一二,指點他:「既懷疑王駿,你便查查他最近銀錢上是否有什麼變動?又或者,最近這半年,家中可有遇到過什麼事?我記得他有個老父親,是個木匠,家裡開了一間木匠鋪子,手頭應該不至於緊湊,你去那木匠鋪打探一下消息。」

  得了他的指點,李銘立刻去暗訪。

  到了王駿父親的木匠鋪打聽,才知道這鋪子兩個月之前就已經易主,如今換了個新的老闆,是從外地來的,手藝比從前王父要強的多。

  如今店裡的客人,也比從前多。

  李銘疑惑,「好端端的,怎麼把鋪子兌出去?」

  「我開始也奇怪呢,還擔心這鋪子會不會出過什麼事,不然好好的旺鋪,著急把它賣掉作甚?可我左右打探過,說這鋪子生意的確不錯,老顧客不少。那位王師傅的手藝,也是人人稱讚的。後來聽說是因為王木匠年紀大,眼神沒有從前好,兩個兒子又沒學這門手藝,便不得不舍了這店鋪,回老家去。」

  頓了頓,店主又補充道,「忘了說,王駿的弟弟要娶媳婦兒,錢不夠,所以好像賣掉鋪子,給弟弟娶媳婦兒。我聽人說,只是聽說啊,說是王駿跟王木匠因此事鬧了一場。父子二人不歡而散,弟弟成婚之後,這鋪子賣掉,得到的錢財一分為三,父子三人各一份,兄弟兩人就此分家。那弟弟帶著父親回老家生活,倒是王駿還留在開封城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