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自從那個丈夫新娶之後,家中突然接二連三出現怪事,夜裡經常聽到女子哭聲,還有人親眼看到丈夫夜半回家,身後跟著飄飄然的鬼火!
聖人言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民間百姓大多沒有讀過聖賢書,他們對鬼神比對皇帝都要敬怕,一來二去,不少人都親眼目睹鬼火,街坊鄰居們的口風全部變了。
眾人皆說那丈夫肯定是做了對不起妻子的事情,那鬼火是死去的妻子回來報仇了。
連丈夫也信以為真,覺得是妻子責怪他,幾日之後病倒在床。
見此情形,終於有人意識到不對勁,連忙去報了官,官府接到報案之,派出名探過來判案。
那名探聽到街坊鄰居的言論後,並沒有懼怕,反而主動夜裡躲在巷中蹲守,然後接連三日都未出現鬼火。
於是轉換策略,讓丈夫再次夜出,對方拖著病體在巷子裡走來走去,身後除了月亮和影子,沒有半點兒鬼火的蹤影。
至此,名探覺得有些不對勁,開始打聽兩次鬼火出現的當日丈夫的行蹤,發現對方除了經常去的地方,還去過亡妻的墳頭祭奠!
名探聽聞之後,立刻沿著丈夫走過的那條路走了一趟,這次等他回來後,身後竟也跟著鬼火!
故事到此,看書的人大概都能猜出,那鬼火和這墳頭有關,幾乎所有人都猜測,那是死去的妻子的魂魄。
結果雜說的撰寫人話音一轉,表示所謂鬼火並非真的鬼火,而是因為墳子多的地方骨頭中含有一種叫磷的東西,屍體腐爛之後會產生磷化氫。
這種磷化氫非常容易被點燃,經常自己就點燃自己,顏色略有不同,有時是藍色,有時是紅色和綠色。
又因為丈夫走路的時候,帶起輕微的風,燃燒的磷化氫自然而退就隨著人而動,遠遠看去就像是鬼火一般。
雜說中的內容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導致那段時間不少京城人士閒著無事開始往墳地里跑。
皇上當然也好奇,不過區別是他自己不用親自去做,只要表現出一點兒興趣,底下就有無數的人去嘗試。
毫不例外,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皇上,無一例外,所驗證的結果都同書中一樣。
也是如此,皇上才意識到天書中內容的重要性。
回歸眼下。
在拿到孫澤明呈上來的厚厚一摞宣紙後,皇上直接翻到最後,果然是最近半月的數據記錄。
記錄中,玉米的顆粒已經從水嫩開始脫干水分,變得堅硬起來,外表翠綠的玉米皮也逐漸轉黃,經過有經驗的老農預判,大概再過五日便可以收穫。
最讓人無法忽略的是它的產量,皇上看著宣紙上的數字,瞳孔微微縮小,當即從座位上起身,準備親自去查看。
臨到頭,還是孫澤明大膽開口:「皇上,馬上要到仙人出來的時間,不如先去穀神廟?」
原本被攔住而心生不滿的皇上,聞言又有些遲疑。
他是真龍天子,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但在仙人面前卻仍舊略低一等,怎麼著也得謙卑一些,思索過後,他收回腳步:「那就先去給仙人上一支香。」
無端的,眾人都默默鬆了口氣。
一個是神仙,一個是皇上,都是他們所惹不起的啊。
大乘建朝以來,經歷過數次動盪,也就是這幾年才逐漸安穩下來,為了鞏固統治,皇上隔三差五便會微服私巡。
往大的方面說,可以安撫民心,鼓舞地方官員。
往小了說,皇帝可以藉此機會體察民情,親身了解自己治理的國家,而不是只靠耳朵,成為坐在高位的瞎眼蝦。
久而久之,乘朝上下,乃至黎明百姓都習慣了自家皇帝的這點點愛好。
聽說還有商人為此專門建了別院,就期盼著哪天皇帝過來的時候,有機會湊上去獻殷勤。
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大雁南飛。
誰也沒有想到,今年的出巡會安排這麼一個地方,孫澤明一行人進村後並未大肆宣揚,後丘村的村民和一些仍舊留在這裡的流民只知道來的是一位大人物,比縣令、巡按御史還要大的官,不清楚大官的具體身份。
饒是如此,也足夠熱鬧。
昔日熱鬧擁擠的穀神廟被圍繞起來,不准閒雜人等入內,眾人遠遠站在山腳下,滿是新奇地打量著一行人,好在水仙的法力越來越強,如今即便村口的位置也能看到碩大的水幕。
眾人雖有遺憾,但並不怨天尤人,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民不與官斗是刻進他們骨子裡的觀念,如今為高官們讓步,自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另一邊,皇帝在眾人的陪同下踏入這座新修的廟堂。
甫一進入,眾人便察覺到了這座廟堂的奇特之處。
嘈雜的議論仿佛隔開一道屏蔽,變得幾不可聞,原本悶熱的天也突然一下子清涼起來,呼入口鼻的空氣帶著某種神力,充滿草木清新,瞬間撫平了眾人心中的焦躁。
內心的輕視漸漸收起,眾人表面上越發恭敬。
如果水淼知道他們的想法,一定會大呼冤枉。
這座穀神廟被建在半山腰,周圍樹木郁蔥,且地理位置恰好位於山口,每日刮的風比別處要大,可不就感覺到清涼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聖人言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民間百姓大多沒有讀過聖賢書,他們對鬼神比對皇帝都要敬怕,一來二去,不少人都親眼目睹鬼火,街坊鄰居們的口風全部變了。
眾人皆說那丈夫肯定是做了對不起妻子的事情,那鬼火是死去的妻子回來報仇了。
連丈夫也信以為真,覺得是妻子責怪他,幾日之後病倒在床。
見此情形,終於有人意識到不對勁,連忙去報了官,官府接到報案之,派出名探過來判案。
那名探聽到街坊鄰居的言論後,並沒有懼怕,反而主動夜裡躲在巷中蹲守,然後接連三日都未出現鬼火。
於是轉換策略,讓丈夫再次夜出,對方拖著病體在巷子裡走來走去,身後除了月亮和影子,沒有半點兒鬼火的蹤影。
至此,名探覺得有些不對勁,開始打聽兩次鬼火出現的當日丈夫的行蹤,發現對方除了經常去的地方,還去過亡妻的墳頭祭奠!
名探聽聞之後,立刻沿著丈夫走過的那條路走了一趟,這次等他回來後,身後竟也跟著鬼火!
故事到此,看書的人大概都能猜出,那鬼火和這墳頭有關,幾乎所有人都猜測,那是死去的妻子的魂魄。
結果雜說的撰寫人話音一轉,表示所謂鬼火並非真的鬼火,而是因為墳子多的地方骨頭中含有一種叫磷的東西,屍體腐爛之後會產生磷化氫。
這種磷化氫非常容易被點燃,經常自己就點燃自己,顏色略有不同,有時是藍色,有時是紅色和綠色。
又因為丈夫走路的時候,帶起輕微的風,燃燒的磷化氫自然而退就隨著人而動,遠遠看去就像是鬼火一般。
雜說中的內容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導致那段時間不少京城人士閒著無事開始往墳地里跑。
皇上當然也好奇,不過區別是他自己不用親自去做,只要表現出一點兒興趣,底下就有無數的人去嘗試。
毫不例外,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皇上,無一例外,所驗證的結果都同書中一樣。
也是如此,皇上才意識到天書中內容的重要性。
回歸眼下。
在拿到孫澤明呈上來的厚厚一摞宣紙後,皇上直接翻到最後,果然是最近半月的數據記錄。
記錄中,玉米的顆粒已經從水嫩開始脫干水分,變得堅硬起來,外表翠綠的玉米皮也逐漸轉黃,經過有經驗的老農預判,大概再過五日便可以收穫。
最讓人無法忽略的是它的產量,皇上看著宣紙上的數字,瞳孔微微縮小,當即從座位上起身,準備親自去查看。
臨到頭,還是孫澤明大膽開口:「皇上,馬上要到仙人出來的時間,不如先去穀神廟?」
原本被攔住而心生不滿的皇上,聞言又有些遲疑。
他是真龍天子,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但在仙人面前卻仍舊略低一等,怎麼著也得謙卑一些,思索過後,他收回腳步:「那就先去給仙人上一支香。」
無端的,眾人都默默鬆了口氣。
一個是神仙,一個是皇上,都是他們所惹不起的啊。
大乘建朝以來,經歷過數次動盪,也就是這幾年才逐漸安穩下來,為了鞏固統治,皇上隔三差五便會微服私巡。
往大的方面說,可以安撫民心,鼓舞地方官員。
往小了說,皇帝可以藉此機會體察民情,親身了解自己治理的國家,而不是只靠耳朵,成為坐在高位的瞎眼蝦。
久而久之,乘朝上下,乃至黎明百姓都習慣了自家皇帝的這點點愛好。
聽說還有商人為此專門建了別院,就期盼著哪天皇帝過來的時候,有機會湊上去獻殷勤。
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大雁南飛。
誰也沒有想到,今年的出巡會安排這麼一個地方,孫澤明一行人進村後並未大肆宣揚,後丘村的村民和一些仍舊留在這裡的流民只知道來的是一位大人物,比縣令、巡按御史還要大的官,不清楚大官的具體身份。
饒是如此,也足夠熱鬧。
昔日熱鬧擁擠的穀神廟被圍繞起來,不准閒雜人等入內,眾人遠遠站在山腳下,滿是新奇地打量著一行人,好在水仙的法力越來越強,如今即便村口的位置也能看到碩大的水幕。
眾人雖有遺憾,但並不怨天尤人,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民不與官斗是刻進他們骨子裡的觀念,如今為高官們讓步,自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另一邊,皇帝在眾人的陪同下踏入這座新修的廟堂。
甫一進入,眾人便察覺到了這座廟堂的奇特之處。
嘈雜的議論仿佛隔開一道屏蔽,變得幾不可聞,原本悶熱的天也突然一下子清涼起來,呼入口鼻的空氣帶著某種神力,充滿草木清新,瞬間撫平了眾人心中的焦躁。
內心的輕視漸漸收起,眾人表面上越發恭敬。
如果水淼知道他們的想法,一定會大呼冤枉。
這座穀神廟被建在半山腰,周圍樹木郁蔥,且地理位置恰好位於山口,每日刮的風比別處要大,可不就感覺到清涼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