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宣應亹喝著藥,疑惑的嗯了一聲,不知道他為什麼突然提這個。
楊元頤繼續說:「崇月皇族有藥,可以讓我為你生個孩子,你……你願意嗎?」
宣應亹放下藥碗,神色莫測得看著他。
良久,她才說:「朕昨晚說什麼了?」
楊元頤有些心慌,但還是說:「……你說你身子在戰場上傷了,可能不會有孩子了。」
宣應亹嘆了口氣,道:「告訴你也無妨,你遲早要知道的,」她拉住他的手,說:「那藥朕知道,可使男性懷子,然而生產卻比女子慘烈十倍,你是不要命了?」
楊元頤訥訥地說:「可你畢竟是皇帝……」
宣應亹無奈:「有沒有孩子朕不在乎,只要皇位在宣氏手中便罷了,朕弟妹那麼多,何愁找不到一個繼承皇位之人,」
她捏緊他的手心,繼續說:「而朕……我……我只要你。」
聽聞此話,他不可置信地抬眼看她,卻見對方眼中滿是認真。
那一瞬間心中不知被什麼情緒盈滿,只覺得甘願為這句話去死。
……
從那之後,二人放下孩子這件事,依舊琴瑟和鳴,恩愛非常。
母皇和姐姐說得對,她是一個有識之君,心懷天下,愛民如子,整個中衢在她的帶領下欣欣向榮,一片生機。
楊元頤那時候便想,不出十年,中衢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然而沒有十年了。
五年不到,宣應亹身體便每況愈下,宣懿十九年的時候,她便已經到了纏綿病榻,無法起身地步。
楊元頤日日守在她身邊,餵她湯藥,可有一日她卻問他是誰。
他不可置信,抖著手砸了湯藥。
從那日起,宣應亹便誰也不認識了。
不僅是他,自小服侍她的大監,教習她武功文課的老師,心腹的女官……所有人被她一點點的忘掉,只剩下一片誰也無法理解的空茫。
楊元頤只能每日忍著淚一遍遍地說給她聽,說他是誰,說二人怎麼相識,怎麼遇見,怎麼相愛,怎麼在一起……
有時他也會趁著對方糊塗,胡編亂造,說他們曾經相識在并州以北、相識在雀潭江南,她是一個落拓不羈的天涯劍客,或是一個鍾靈毓秀的豪門千金,然而不論怎樣,他們都終將相遇,終將在無邊落花中牽起對方的手,不希求瓊樓玉宇,只願得幾縷孤煙,共奏絲竹管弦,看潺潺流水,觀水村漁市,賞江山無限。
然而今宵酒醒,卻都是漚珠瑾艷。
……
宣懿二十年初,大雪。
鋪天蓋地落下來,天地都成了一片明晃晃的白,耀得人眼花。
宣應亹徹底沉疴難起,太醫已然束手無策,殿內殿外烏泱泱地跪了一片人,楊元頤伏在她榻前,雙目通紅,哀哀地看著她,見她迷茫地眼神望過來,低低地叫了一聲:「陛下……」
二人對視了一會兒,她神色迴光返照般地開始變得清明,用盡全力伸手摸到他臉上,說:「對不起……」
對不起什麼呢?
她沒力氣再說了,只看向他身後的女官,說出最後一句話:「朕死後,不許帝君無嗣殉葬,告訴洛邑王他們三個,要永護帝君安泰。」
聞言,他幾乎崩潰,用力握住她撫著自己臉的手,痛哭流涕:「別走,應亹,別丟下我……」
可她眸光已經渙散,只看著他這邊,漸漸失了生息。
「你留我一個人幹什麼?你留我一個人幹什麼!」他把臉埋在她冰涼的手裡,哭得幾欲昏死。
……
大約半個月,宣應亹的弟妹們來到了上京,一起處理她的後事。
楊元頤宛若行屍走肉,跪在靈前,一動不動,似乎魂魄已經隨著宣應亹去了。
直到宣應雍跪在他身側,用帶著哭腔的聲音說:「帝君,長姐希望你好好的。」
他好好的,他自然會好好的,這是宣應亹的遺願,她什麼都沒說,連皇位、家國都未託付,只託付了他的安泰。
他一定會好好的。
起靈入陵,著書立傳,刻碑修室。
一樁樁,一件件,他都親歷親為,陪她走完了最後一程。
回首二人共同走過的十多年歲月,像一把寒刀利刃,把他的人生徹底割成了前後兩半。
他拒絕了姐姐讓他回崇月的要求,只搬到巽山的皇寺中,淹旬曠月。
……
直到崇月起戰,他才匆匆趕下山去,經由皇帝同意,奔赴了戰場。
把匕首放置頸下的那一刻,他如一潭死水的心終於生出了一絲欣喜——他總算有了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去陪她了。
利刃割開脖頸,痛苦和冰涼一起在身上肆意蔓延,跌下馬之時他恍惚間宣應亹的面容出現在眼前,笑著朝他伸出手,說:「走吧。」
走吧。
走吧。
此後山高水長,千難萬險,我們永遠都在一起。
……
春風拂過巽山,拂過皇陵,那述聖紀碑千百世地矗立在此,一字一句書寫了一個帝王一生的功績,等著後人瞻仰毀譽。
然而卻有一句話,永遠獨立於昭昭皇權之外,只道盡了獨屬於一人的此愛綿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楊元頤繼續說:「崇月皇族有藥,可以讓我為你生個孩子,你……你願意嗎?」
宣應亹放下藥碗,神色莫測得看著他。
良久,她才說:「朕昨晚說什麼了?」
楊元頤有些心慌,但還是說:「……你說你身子在戰場上傷了,可能不會有孩子了。」
宣應亹嘆了口氣,道:「告訴你也無妨,你遲早要知道的,」她拉住他的手,說:「那藥朕知道,可使男性懷子,然而生產卻比女子慘烈十倍,你是不要命了?」
楊元頤訥訥地說:「可你畢竟是皇帝……」
宣應亹無奈:「有沒有孩子朕不在乎,只要皇位在宣氏手中便罷了,朕弟妹那麼多,何愁找不到一個繼承皇位之人,」
她捏緊他的手心,繼續說:「而朕……我……我只要你。」
聽聞此話,他不可置信地抬眼看她,卻見對方眼中滿是認真。
那一瞬間心中不知被什麼情緒盈滿,只覺得甘願為這句話去死。
……
從那之後,二人放下孩子這件事,依舊琴瑟和鳴,恩愛非常。
母皇和姐姐說得對,她是一個有識之君,心懷天下,愛民如子,整個中衢在她的帶領下欣欣向榮,一片生機。
楊元頤那時候便想,不出十年,中衢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然而沒有十年了。
五年不到,宣應亹身體便每況愈下,宣懿十九年的時候,她便已經到了纏綿病榻,無法起身地步。
楊元頤日日守在她身邊,餵她湯藥,可有一日她卻問他是誰。
他不可置信,抖著手砸了湯藥。
從那日起,宣應亹便誰也不認識了。
不僅是他,自小服侍她的大監,教習她武功文課的老師,心腹的女官……所有人被她一點點的忘掉,只剩下一片誰也無法理解的空茫。
楊元頤只能每日忍著淚一遍遍地說給她聽,說他是誰,說二人怎麼相識,怎麼遇見,怎麼相愛,怎麼在一起……
有時他也會趁著對方糊塗,胡編亂造,說他們曾經相識在并州以北、相識在雀潭江南,她是一個落拓不羈的天涯劍客,或是一個鍾靈毓秀的豪門千金,然而不論怎樣,他們都終將相遇,終將在無邊落花中牽起對方的手,不希求瓊樓玉宇,只願得幾縷孤煙,共奏絲竹管弦,看潺潺流水,觀水村漁市,賞江山無限。
然而今宵酒醒,卻都是漚珠瑾艷。
……
宣懿二十年初,大雪。
鋪天蓋地落下來,天地都成了一片明晃晃的白,耀得人眼花。
宣應亹徹底沉疴難起,太醫已然束手無策,殿內殿外烏泱泱地跪了一片人,楊元頤伏在她榻前,雙目通紅,哀哀地看著她,見她迷茫地眼神望過來,低低地叫了一聲:「陛下……」
二人對視了一會兒,她神色迴光返照般地開始變得清明,用盡全力伸手摸到他臉上,說:「對不起……」
對不起什麼呢?
她沒力氣再說了,只看向他身後的女官,說出最後一句話:「朕死後,不許帝君無嗣殉葬,告訴洛邑王他們三個,要永護帝君安泰。」
聞言,他幾乎崩潰,用力握住她撫著自己臉的手,痛哭流涕:「別走,應亹,別丟下我……」
可她眸光已經渙散,只看著他這邊,漸漸失了生息。
「你留我一個人幹什麼?你留我一個人幹什麼!」他把臉埋在她冰涼的手裡,哭得幾欲昏死。
……
大約半個月,宣應亹的弟妹們來到了上京,一起處理她的後事。
楊元頤宛若行屍走肉,跪在靈前,一動不動,似乎魂魄已經隨著宣應亹去了。
直到宣應雍跪在他身側,用帶著哭腔的聲音說:「帝君,長姐希望你好好的。」
他好好的,他自然會好好的,這是宣應亹的遺願,她什麼都沒說,連皇位、家國都未託付,只託付了他的安泰。
他一定會好好的。
起靈入陵,著書立傳,刻碑修室。
一樁樁,一件件,他都親歷親為,陪她走完了最後一程。
回首二人共同走過的十多年歲月,像一把寒刀利刃,把他的人生徹底割成了前後兩半。
他拒絕了姐姐讓他回崇月的要求,只搬到巽山的皇寺中,淹旬曠月。
……
直到崇月起戰,他才匆匆趕下山去,經由皇帝同意,奔赴了戰場。
把匕首放置頸下的那一刻,他如一潭死水的心終於生出了一絲欣喜——他總算有了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去陪她了。
利刃割開脖頸,痛苦和冰涼一起在身上肆意蔓延,跌下馬之時他恍惚間宣應亹的面容出現在眼前,笑著朝他伸出手,說:「走吧。」
走吧。
走吧。
此後山高水長,千難萬險,我們永遠都在一起。
……
春風拂過巽山,拂過皇陵,那述聖紀碑千百世地矗立在此,一字一句書寫了一個帝王一生的功績,等著後人瞻仰毀譽。
然而卻有一句話,永遠獨立於昭昭皇權之外,只道盡了獨屬於一人的此愛綿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