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
「先生說笑,都是陛下洪恩。」長青朝皇城方向拱了拱手。
王閣老點頭,表示贊成,但是神色嚴肅起來:「你此行,只怕並不全是錦繡坦途。江南……鹽稅、商稅,不容易啊!」
長青也想到了,早有心理準備,便道:「先生放心,學生已經有了章程。」
有些東西不好拿到檯面上說,兩個人點到為止,閒談了片刻,長青就送走了王閣老。
「同貴被我留了下來,京城的這些產業還要她總管張羅,她自己又盤了個小鋪子,也都離不開人,張彪大約也得跟她一起了,你身邊的安全怎麼辦?」許杏聽長青說了王閣老的來意,十分擔憂。
長青擺擺手:「不妨事,張順跟著呢,再說了,我外頭那些人,他們的功夫也不差,會在暗中跟隨的。其實也沒你想的那麼可怕,陛下沒有明旨給我,讓我追繳往年的稅銀,我也不動那些,只要往後的稅賦正常就好,應當不會引得他們鋌而走險。」
到了江南,長青越發慶幸自己有個好妻子了。許杏有錢,十萬二十萬兩銀子算不得大數,他面對那巨額誘惑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動心,他愛重許杏,便是江南美女如雲,他也沒沾上半分。守住了底線,他辦理皇差的時候就占據了主動,而他不追前事的做法也算是留有餘地,並沒遇上魚死網破之徒,反倒是見到了明顯的成績。他上任一年,江南稅賦收入就增加了兩成,皇帝龍顏大悅之下,接受了他的建議,開始在朝中討論重商之策。
他上任不久,寧哥兒就帶著家僕投奔了過來,也帶來了好消息——他鄉試通過,已經是正兒八經的舉人了!
「是第七名,比不得父親當初。」寧哥兒成熟了不少,說起成績,雖然有喜色,卻也有幾分遺憾。
長青淡淡道:「你明年進京去考殿試,就和為父一般了。」
寧哥兒並不惱,而是非常清醒的道:「不了,兒子打算三年後再進京,還要再好生做幾年學問。」
長青這下有了幾分真切的笑意,顯然十分滿意:「你心中有數便好,好生讀書,多看看外頭世情百態。」
三年半之後,范氏父子一回到京城就成了官場上的焦點——范長青在江南促進商貿,興修水利,政績卓著,被擢升為正二品戶部尚書,同時加封文華殿大學士,入閣參政,以三十九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的閣老,而他的兒子范予寧殿試奪魁,十五歲的少年成了狀元郎,和他父親十二歲中榜眼的經歷一起,成了本朝科舉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長青能當上戶部尚書,既是他自己的政績足夠,也是因為上一任戶部尚書段大人致仕了。段大人離開了官場,他的長子段文斐便從太常寺少卿調任吏部侍郎,大大的升遷了。
「畢竟是皇子的岳父,本人又有才幹,官職太低也不合適,尤其是六皇子根本就不能繼承大統,他的岳家便是掌握實權也無妨。」長青跟許杏閒話。段玉琳大約註定是要當皇子妃的,他們家還沒想出法子避開九皇子,皇帝陛下就已經出手,把她賜婚給了六皇子。
「唉,說句實在的,我倒覺得六皇子這樣也挺好的。」許杏已經聽段二夫人說了,六皇子小時候生過病,腿腳殘疾,不可能繼承皇位,他也不摻和兄弟們的事兒,安安靜靜的當個透明人,只是因為見過段玉琳才主動求了父皇賜婚,還說因為身子殘疾,便也不納側妃了,就守著段氏過日子。
「唔,你是聽段夫人說的吧?」長青忽然問。
許杏搖頭:「段夫人歲數大了,不常出來,我平日倒是跟段家二夫人比較投緣。」
「段文彥的夫人?」長青笑了笑,「他們家是不是有個姐兒?」
「你說玉真那孩子啊,是,很好的一個小姑娘,別看比欣姐兒小好幾歲,兩個人一直關係很好。」許杏也挺喜歡段玉真的。
長青便說:「我與段文彥也是好友,曉得他們家風好,便想跟你商議,咱們聘那姑娘來當兒媳婦如何?」
許杏總覺得兒子還小,沒往這上頭想,被長青這麼一提,竟覺得十分合適,不過,「還是看孩子們的意思吧,若是他們互相有意,咱們就去說。」
沒想到寧哥兒一聽,先露出了懊惱的表情:「爹怎麼什麼都跟您說啊。」
原來是他偷偷瞧人家小姑娘,被爹發現了。
許杏立刻就去找她的好朋友探口風了。
段二夫人笑得臉都紅了:「我這人你也知道,矜持不來,你這麼問,我心裡喜得什麼似的!」
許杏還是想先問問段玉真的心意,段二夫人便說給她幾日時間。
第二天欣姐兒卻先回來了:「娘,放心吧,我之前還想跟您說呢,玉真妹妹對咱們寧哥兒有些意思,我還沒來得及說,您就去問了,這事兒肯定行!」
兩年之後,許杏也喝上了媳婦茶。
接下來的幾年,紡紗機和織布機終於慢慢的推廣開來,許杏的利潤也不及從前高了,不過依然有每年差不多十萬兩銀子的收益。董家還是沒有成為皇商,但是他們幾乎壟斷了西方陸上的商路,東海一本萬利的海上貿易也占了三分之一,光出海售賣的布匹一項,許杏的分成就有七八萬兩,她十分滿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王閣老點頭,表示贊成,但是神色嚴肅起來:「你此行,只怕並不全是錦繡坦途。江南……鹽稅、商稅,不容易啊!」
長青也想到了,早有心理準備,便道:「先生放心,學生已經有了章程。」
有些東西不好拿到檯面上說,兩個人點到為止,閒談了片刻,長青就送走了王閣老。
「同貴被我留了下來,京城的這些產業還要她總管張羅,她自己又盤了個小鋪子,也都離不開人,張彪大約也得跟她一起了,你身邊的安全怎麼辦?」許杏聽長青說了王閣老的來意,十分擔憂。
長青擺擺手:「不妨事,張順跟著呢,再說了,我外頭那些人,他們的功夫也不差,會在暗中跟隨的。其實也沒你想的那麼可怕,陛下沒有明旨給我,讓我追繳往年的稅銀,我也不動那些,只要往後的稅賦正常就好,應當不會引得他們鋌而走險。」
到了江南,長青越發慶幸自己有個好妻子了。許杏有錢,十萬二十萬兩銀子算不得大數,他面對那巨額誘惑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動心,他愛重許杏,便是江南美女如雲,他也沒沾上半分。守住了底線,他辦理皇差的時候就占據了主動,而他不追前事的做法也算是留有餘地,並沒遇上魚死網破之徒,反倒是見到了明顯的成績。他上任一年,江南稅賦收入就增加了兩成,皇帝龍顏大悅之下,接受了他的建議,開始在朝中討論重商之策。
他上任不久,寧哥兒就帶著家僕投奔了過來,也帶來了好消息——他鄉試通過,已經是正兒八經的舉人了!
「是第七名,比不得父親當初。」寧哥兒成熟了不少,說起成績,雖然有喜色,卻也有幾分遺憾。
長青淡淡道:「你明年進京去考殿試,就和為父一般了。」
寧哥兒並不惱,而是非常清醒的道:「不了,兒子打算三年後再進京,還要再好生做幾年學問。」
長青這下有了幾分真切的笑意,顯然十分滿意:「你心中有數便好,好生讀書,多看看外頭世情百態。」
三年半之後,范氏父子一回到京城就成了官場上的焦點——范長青在江南促進商貿,興修水利,政績卓著,被擢升為正二品戶部尚書,同時加封文華殿大學士,入閣參政,以三十九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的閣老,而他的兒子范予寧殿試奪魁,十五歲的少年成了狀元郎,和他父親十二歲中榜眼的經歷一起,成了本朝科舉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長青能當上戶部尚書,既是他自己的政績足夠,也是因為上一任戶部尚書段大人致仕了。段大人離開了官場,他的長子段文斐便從太常寺少卿調任吏部侍郎,大大的升遷了。
「畢竟是皇子的岳父,本人又有才幹,官職太低也不合適,尤其是六皇子根本就不能繼承大統,他的岳家便是掌握實權也無妨。」長青跟許杏閒話。段玉琳大約註定是要當皇子妃的,他們家還沒想出法子避開九皇子,皇帝陛下就已經出手,把她賜婚給了六皇子。
「唉,說句實在的,我倒覺得六皇子這樣也挺好的。」許杏已經聽段二夫人說了,六皇子小時候生過病,腿腳殘疾,不可能繼承皇位,他也不摻和兄弟們的事兒,安安靜靜的當個透明人,只是因為見過段玉琳才主動求了父皇賜婚,還說因為身子殘疾,便也不納側妃了,就守著段氏過日子。
「唔,你是聽段夫人說的吧?」長青忽然問。
許杏搖頭:「段夫人歲數大了,不常出來,我平日倒是跟段家二夫人比較投緣。」
「段文彥的夫人?」長青笑了笑,「他們家是不是有個姐兒?」
「你說玉真那孩子啊,是,很好的一個小姑娘,別看比欣姐兒小好幾歲,兩個人一直關係很好。」許杏也挺喜歡段玉真的。
長青便說:「我與段文彥也是好友,曉得他們家風好,便想跟你商議,咱們聘那姑娘來當兒媳婦如何?」
許杏總覺得兒子還小,沒往這上頭想,被長青這麼一提,竟覺得十分合適,不過,「還是看孩子們的意思吧,若是他們互相有意,咱們就去說。」
沒想到寧哥兒一聽,先露出了懊惱的表情:「爹怎麼什麼都跟您說啊。」
原來是他偷偷瞧人家小姑娘,被爹發現了。
許杏立刻就去找她的好朋友探口風了。
段二夫人笑得臉都紅了:「我這人你也知道,矜持不來,你這麼問,我心裡喜得什麼似的!」
許杏還是想先問問段玉真的心意,段二夫人便說給她幾日時間。
第二天欣姐兒卻先回來了:「娘,放心吧,我之前還想跟您說呢,玉真妹妹對咱們寧哥兒有些意思,我還沒來得及說,您就去問了,這事兒肯定行!」
兩年之後,許杏也喝上了媳婦茶。
接下來的幾年,紡紗機和織布機終於慢慢的推廣開來,許杏的利潤也不及從前高了,不過依然有每年差不多十萬兩銀子的收益。董家還是沒有成為皇商,但是他們幾乎壟斷了西方陸上的商路,東海一本萬利的海上貿易也占了三分之一,光出海售賣的布匹一項,許杏的分成就有七八萬兩,她十分滿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