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約書亞冷笑一聲,捏著贓物就衝過轉角,敏捷得像只幼豹。
但是那個黑衣男人是獵手。
他身影好像是虛幻的,從貧民窟高高的檐牆上墜落,宛如一把劍。
“別多管閒事。”約書亞活動了一下關節。
周圍很多雙眼睛在暗處盯著他們。
黑衣男人手裡的劍漫出金色光輝,他的聲音在貧民窟里顯得清醒而幹練,超脫了污濁的底層:“你不應該被盜竊與搶劫毀掉一生。”
二、
那個黑衣男人是懸頂之劍,布列坦尼。
約書亞只見過他三四次,這寥寥幾面,他把布列塔尼從不可戰勝變成劍下亡魂。
明明是布列坦尼把他帶出貧民窟,送去修道院的,為什麼他非要殺布列坦尼不可呢?
約書亞自己也想不明白。
也許是因為他見證過自己最難堪的模樣,也許是因為世界上只能同時存在一柄被曙光所持的聖劍,如果他想獲得最強大的力量,那就必須殺掉曾經處於這個位置的人。
當上聖劍的時候,他也不過十二歲而已。
貧民窟裡帶來的狠勁兒沒有被抹去,反而沉入骨子裡,跟那些幼稚殘忍的想法一起,變成了殺人的利器。
他知道自己該在其他人面前表現成什麼樣,溫和,親切,充滿神性的包容與慈愛。這些是他的保護色,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掙脫這層皮囊,然後走向真正的自己。
他需要力量。
三、
傑拉爾德第一次見到他就看穿了他的本質。
他對約書亞說,你不能依靠從神這裡得到的力量來掙脫這種力量。首先,這是不義的;其次,這是不智的。
那他該怎麼辦呢?
像傑拉爾德一樣順從這種力量,使用這種力量,永遠當一柄被神掌控的劍嗎?
他不甘心。
死去的布列坦尼常常出現在他的回憶里,他那時候的“你不應該被盜竊與搶劫毀掉一生”已然一語成讖。
他就是以盜竊和搶劫從布列坦尼這裡得到聖劍之位的,現在他幾乎被這個力量毀滅。
也不是不後悔,但是比起後悔,他更想找到事情的解決辦法。他是王者之劍,是當世的聖劍,如果為神找到一柄更加趁手的劍,那麼他是否可以像傑拉爾德一樣,暫時地脫離神的控制呢?
很快,他遇到了蓮恩。
四、
蓮恩跟他很像。
只不過她追逐力量,渴望被認同,最終還是與這個社會連接的。但他追逐力量,渴望解放自我,不在乎其他任何人的死活。
傑拉爾德之所以能接受蓮恩卻不可以接受他,大概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約書亞知道自己內心有著由魔鬼主宰的一面,他引誘了和他一樣渴求著力量的蓮恩,將她帶入聖劍的巨網,希望用她來替代自己,然後得以脫出。
他從蓮恩口中聽聞了安默拉的事情。
蓮恩印象中的她,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小貴族,有栗色頭髮和湖碧色眼睛,被寵愛著長大,純潔又不經世故。
但是忽然有一天,蓮恩訴說的那個形象變了。
安默拉好像眨眼間蛻下了溫情的外皮,成為了悲劇的源頭,也成為蓮恩試圖尋回的終點。
蓮恩說,她想結束這一切了。
正好,跟約書亞想的一樣,他也想結束這一切了。
五、
大裂谷之戰,被曙光再度執劍的痛苦是無人可以理解的。
約書亞內心有著巨大的,足以淹沒一切理智的惶恐,他害怕在那雙手上失去自我。
當他看見傑拉爾德被安默拉所持的時候,內心幾乎是憎恨的。為什麼會有人類,心甘情願地被另一個人握住手裡呢?
但是同樣,他也畏懼那樣的傑拉爾德。
完全解脫了鎖鏈,沉暗的金色閃動危險的光,審判之劍的的確確強得無可超越。
他怕傑拉爾德審判王權,更怕他審判自己盜竊與搶劫的罪行。
蓮恩安靜地握住了他藏在身後顫抖的手。
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情,有點像第一次遇見布列坦尼。最不堪的秘密被人揭發,恥辱感洶湧而來,他恨得幾乎想殺死她。
可是戰局激烈,沒有給他太多的思考餘地。
六、
約書亞在一個最殘忍無知的年歲里獲得了世界上最強的力量,天然缺乏感恩,不懂為他人著想。
對他來說,安默拉真的是一場意外。他很少這麼直白地在任何人面前展露出惡毒殘忍的一面,更少跟敵人插科打諢。
臨近終戰,身上的曙光神力被洗清以後,他悠悠轉醒,一眼就瞧見了抱劍而立的傑拉爾德。和往常一樣,這位聖騎士顯得懶散而頹廢,淡青色的胡茬更添幾分滄桑。
你為什麼要幫她?
沒什麼,只是想要幫她而已。
約書亞嘲笑傑拉爾德太過感性,但是這個答案他居然無法反駁。當傑拉爾德真正遵從自己的心愿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其實他已然掙脫了曙光的枷鎖。
反觀他自己,困囿於聖劍的力量,止步不前,也無法後退。
他想,也是時候用這份奪來的力量,做一點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
即便它不義,且不智。
第208章 番外【叛黨】
傑拉爾德番外·審判
一、
你將面臨拷問。
你將飽受煎熬。
二、
接受洗禮的時候,白髮蒼蒼的神父摸著他的頭頂說:“你將成為神聖帝國的脊樑。”
於是他的父母放棄撫養權,將他送進聖殿騎士團。他們是以此為榮的,而傑拉爾德也沒覺得哪裡不對。
神即父母,即師長,即友人。
從此以後他的世界裡只有神和劍。
三、
初見庇佑十三世的時機很微妙。
他和阿伯特從神學院畢業,剛剛進入中央大教堂擔任見習神官,而傑拉爾德則在進行聖殿騎士團的初級訓練,離走上戰場還遠得很。
那一天是曙光祭典,兩個少年神官背著樞機主教躲在懺悔室里下棋。
傑拉爾德巡邏的時候聽見這個本該空空如也的房間裡傳出奇怪的嗚咽聲,於是拔劍沖了進去。進去之後發現他們一個捧著棋盤在哭,另一個則手足無措地試圖安慰。
好像是因為輸太慘了,金髮少年哭得連鼻尖都泛紅。
那時候的庇佑十三世就已經有副極好的皮囊了,他哭起來任誰都會動容。阿伯特將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懇請傑拉爾德別告訴主教。傑拉爾德權衡了半天,催促他們回祭典上去,同時也偷偷瞞了這件事。
三人開始了一段長達百年的友情。
四、
其實很多事情都有預兆,只是沒有人注意過罷了。
五、
傑拉爾德為奧蘭征戰四方,將神的道傳揚到每一個角落。
阿伯特不太能適應中央大教堂的森嚴階級,於是在擔任一段時間主教後離開中央教區,前往無人問津的老修道院。
庇佑十三世成為了教宗,經常與聖殿騎士團團長傑拉爾德見面,也偶爾會去老修道院的懺悔室,跟阿伯特下一局棋,或者談一談內心的鬱結。
一百年就這麼輕易地過去了,讓人變得面目全非。
六、
傑拉爾德忘了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脫下了那身銀亮的鎧甲,不再精心打理外表。他留起短短的胡茬,袒胸露背,腳踩在塵埃大地之上。
人群中,曾經對他敬畏仰望的如今對他視而不見。
他把所有光環都取下了,而當他自身的光芒消退後,他看見了更多的其他人的光芒。
庇佑十三世越來越熱衷於開拓疆土,奧蘭被大裂谷困在大陸西面,可他已經逐漸不滿足侵吞那些小國家、小部落。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將東方的大片沃土再次納入神權統治之下。
庇佑十三世再一次從修道院懺罪歸來,傑拉爾德選擇退出戰爭。
七、
流浪了很久,久到他的稱謂從“最強之人”,變成“上世紀的最強之人”。
其實傑拉爾德對這個稱呼並不排斥,後來遇見安默拉他才知道為什麼。因為比起“奧蘭聖劍”,在這樣的稱謂中,他至少是人。
沿途聽聞了很多關於奧蘭的消息。
接替他的懸頂之劍布列坦尼意外身亡,奧蘭新任聖殿騎士團團長年僅十二歲。
約書亞這樣驚人的天賦與庇佑十三世驚人的野心讓他有些脊背發涼。
八、
與賽門那場激鬥算是百年來比較過癮的。
蓮恩身上也有相似的銳氣,但賽門更加成熟,更不加掩飾。黑暗聖殿的劍也能遵從傳統的騎士道精神,這讓傑拉爾德非常驚訝,甚至某種程度上,他是尊重賽門的。
但是戰略級魔導式打在身上確實有些疼,可能是太久沒有活動筋骨了。
整場無意義的紛爭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大概是從半昏迷狀態一甦醒就看見了糙叢間那雙湖碧色的眼睛。
九、
自我,不通人情,有時候卻顯得溫情脈脈。
她想的事情和大部分這個年齡的孩子都不一樣,就像約書亞,因為在太年輕的時候獲得了太強的力量。
傑拉爾德可以從她身上看見很多東西。
童年不幸,生存環境壓抑。蓮恩支撐她走過最黑暗的日子,最不理解她的痛苦。孤獨,沒有可以信任依賴的人,沒有可以訴說的人。
哦,對。
她堅持穿有領子的衣服。
傑拉爾德一直想看看她脖子上到底有什麼,被打過一巴掌之後就作罷了。
十、
是項圈。
在大裂谷,她當著三位聖劍的面把藏了那麼久的秘密暴露出來。
蓮恩無動於衷的模樣讓傑拉爾德非常生氣,但是他又有什麼資格介入她們倆的事情呢?
也許被她握在手上就好了,這樣就能有資格介入……即便是站在神的對立面上。
十一、
你將面臨拷問。
你將飽受煎熬。
十二、
可能真的是老了,他經常回憶起那些古早的事情。
比如那一天他闖進中央大教堂的懺悔室,一點點不安的光芒顫顫巍巍地從琉璃彩中探出來,少年時候的庇佑十三世哭得稀里嘩啦,阿伯特不知所措地站在一邊,震驚地抬頭看向他。
因為輸棋而哭泣的庇佑十三世勝負心強。
向傑拉爾德求情的阿伯特縱容友人的過失。
而催促他們回祭典卻瞞下了整件事情的傑拉爾德,只是堅守著普通的原則的普通人。
他從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在審判的同時亦將面臨審判。
南十字星番外·倒吊人(xii.thehangedman)
一、
摩斯托魯斯·所羅門,你是為了犧牲自己而出生的。
二、
少年時期,他跟英格蘭姆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就連陰柔低郁的氣質都完全相同,可是英格蘭姆總是比他討人喜歡。
練習she擊的時候,他能十環全中,但是英格蘭姆基本找不到靶子在哪兒。沙盤戰棋,他從來都是碾壓,英格蘭姆很少能在他手下走十個回合。兩人唯一相當的地方是文史語言和記憶力,他們從未分出過上下。
從小到大,長輩們就喜歡將他們這樣對比,把他們放在一起爭鬥,就像關進同一個籠子裡的兩隻野獸。
可是南十字星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總是喜歡失敗的那個。
三、
“已經不是正常人該有的程度了。”
“這樣子可不好控制。”
“還是小一點的那個好些。”
“是啊是啊,至於大的……”
“嗯,不能讓他成長起來。”
四、
英格蘭姆跟南十字星很不一樣。
英格蘭姆很習慣籠子裡的生活,從來不去抗爭什麼,也從不試圖掙脫。他幾乎沒有原則性,只要活著就行,讓他做什麼都可以,他的大腦從來不用于思考與自身利益有關的事情。
這是他弱於南十字星的地方,也是他強於南十字星的地方,
最後一節古典政治學課程上,上課的老教授照常提出了問題,他以過去聖蘭斯卡特的政治制度為例,讓他們指出漏洞,提出修補方案。
英格拉姆認真作答了。
不知道為什麼,南十字星那天格外煩躁。
他說,既然漏洞都多得像篩子了,還費勁補它做什麼,直接換一種制度不好嗎?就像現在這樣。
也像未來這樣。
五、
變故不是突然發生的,它在積攢之中,到底某個度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南十字星相信英格蘭姆也看得出來,但是他這樣的性格,不會想要去改變什麼,只會等著變故到來。
南十字星不一樣。
他一直渴望著改變,渴望著突圍,渴望一切與自由有關的事情。
這場變故來得正好。
六、
“你早晚要走,而我不適合顛簸流離,這樣的結局我早就猜到了。”
把英格蘭姆獨自一人扔在邊境的時候,英格蘭姆是這麼跟他說的。可是他越裝作不以為意地解釋,南十字星就能越清晰地看見他內心的不甘。
英格蘭姆到底不是死人,即便缺乏逃離的動力,他也是對自由充滿嚮往的。
七、
在南方山脈盤踞了很多年,南十字星經常從英格蘭姆這裡獲取帝國的情報。
可是英格蘭姆鮮少提起他自己的事情。
他不說有位小公主在追他,也不說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他只說他住在西部的療養院裡,生活得很安逸,他談論鳥雀的種類,好像忽然就變成了生物學家。
到底是覺得自己對他有所虧欠,南十字星決定帶他離開聖蘭斯卡特泥沼。
但是這件計劃之中的事情因為安默拉的出現而稍稍延遲了。
他派北冕星從南方迂迴,吸引政府軍注意力,然後自己準備行向北方,直接突圍夜幕系統帶走英格蘭姆。
只是他沒想到這個原本完美無缺的計劃被一個租農場的局外人給破壞了。
但是那個黑衣男人是獵手。
他身影好像是虛幻的,從貧民窟高高的檐牆上墜落,宛如一把劍。
“別多管閒事。”約書亞活動了一下關節。
周圍很多雙眼睛在暗處盯著他們。
黑衣男人手裡的劍漫出金色光輝,他的聲音在貧民窟里顯得清醒而幹練,超脫了污濁的底層:“你不應該被盜竊與搶劫毀掉一生。”
二、
那個黑衣男人是懸頂之劍,布列坦尼。
約書亞只見過他三四次,這寥寥幾面,他把布列塔尼從不可戰勝變成劍下亡魂。
明明是布列坦尼把他帶出貧民窟,送去修道院的,為什麼他非要殺布列坦尼不可呢?
約書亞自己也想不明白。
也許是因為他見證過自己最難堪的模樣,也許是因為世界上只能同時存在一柄被曙光所持的聖劍,如果他想獲得最強大的力量,那就必須殺掉曾經處於這個位置的人。
當上聖劍的時候,他也不過十二歲而已。
貧民窟裡帶來的狠勁兒沒有被抹去,反而沉入骨子裡,跟那些幼稚殘忍的想法一起,變成了殺人的利器。
他知道自己該在其他人面前表現成什麼樣,溫和,親切,充滿神性的包容與慈愛。這些是他的保護色,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掙脫這層皮囊,然後走向真正的自己。
他需要力量。
三、
傑拉爾德第一次見到他就看穿了他的本質。
他對約書亞說,你不能依靠從神這裡得到的力量來掙脫這種力量。首先,這是不義的;其次,這是不智的。
那他該怎麼辦呢?
像傑拉爾德一樣順從這種力量,使用這種力量,永遠當一柄被神掌控的劍嗎?
他不甘心。
死去的布列坦尼常常出現在他的回憶里,他那時候的“你不應該被盜竊與搶劫毀掉一生”已然一語成讖。
他就是以盜竊和搶劫從布列坦尼這裡得到聖劍之位的,現在他幾乎被這個力量毀滅。
也不是不後悔,但是比起後悔,他更想找到事情的解決辦法。他是王者之劍,是當世的聖劍,如果為神找到一柄更加趁手的劍,那麼他是否可以像傑拉爾德一樣,暫時地脫離神的控制呢?
很快,他遇到了蓮恩。
四、
蓮恩跟他很像。
只不過她追逐力量,渴望被認同,最終還是與這個社會連接的。但他追逐力量,渴望解放自我,不在乎其他任何人的死活。
傑拉爾德之所以能接受蓮恩卻不可以接受他,大概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約書亞知道自己內心有著由魔鬼主宰的一面,他引誘了和他一樣渴求著力量的蓮恩,將她帶入聖劍的巨網,希望用她來替代自己,然後得以脫出。
他從蓮恩口中聽聞了安默拉的事情。
蓮恩印象中的她,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小貴族,有栗色頭髮和湖碧色眼睛,被寵愛著長大,純潔又不經世故。
但是忽然有一天,蓮恩訴說的那個形象變了。
安默拉好像眨眼間蛻下了溫情的外皮,成為了悲劇的源頭,也成為蓮恩試圖尋回的終點。
蓮恩說,她想結束這一切了。
正好,跟約書亞想的一樣,他也想結束這一切了。
五、
大裂谷之戰,被曙光再度執劍的痛苦是無人可以理解的。
約書亞內心有著巨大的,足以淹沒一切理智的惶恐,他害怕在那雙手上失去自我。
當他看見傑拉爾德被安默拉所持的時候,內心幾乎是憎恨的。為什麼會有人類,心甘情願地被另一個人握住手裡呢?
但是同樣,他也畏懼那樣的傑拉爾德。
完全解脫了鎖鏈,沉暗的金色閃動危險的光,審判之劍的的確確強得無可超越。
他怕傑拉爾德審判王權,更怕他審判自己盜竊與搶劫的罪行。
蓮恩安靜地握住了他藏在身後顫抖的手。
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情,有點像第一次遇見布列坦尼。最不堪的秘密被人揭發,恥辱感洶湧而來,他恨得幾乎想殺死她。
可是戰局激烈,沒有給他太多的思考餘地。
六、
約書亞在一個最殘忍無知的年歲里獲得了世界上最強的力量,天然缺乏感恩,不懂為他人著想。
對他來說,安默拉真的是一場意外。他很少這麼直白地在任何人面前展露出惡毒殘忍的一面,更少跟敵人插科打諢。
臨近終戰,身上的曙光神力被洗清以後,他悠悠轉醒,一眼就瞧見了抱劍而立的傑拉爾德。和往常一樣,這位聖騎士顯得懶散而頹廢,淡青色的胡茬更添幾分滄桑。
你為什麼要幫她?
沒什麼,只是想要幫她而已。
約書亞嘲笑傑拉爾德太過感性,但是這個答案他居然無法反駁。當傑拉爾德真正遵從自己的心愿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其實他已然掙脫了曙光的枷鎖。
反觀他自己,困囿於聖劍的力量,止步不前,也無法後退。
他想,也是時候用這份奪來的力量,做一點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
即便它不義,且不智。
第208章 番外【叛黨】
傑拉爾德番外·審判
一、
你將面臨拷問。
你將飽受煎熬。
二、
接受洗禮的時候,白髮蒼蒼的神父摸著他的頭頂說:“你將成為神聖帝國的脊樑。”
於是他的父母放棄撫養權,將他送進聖殿騎士團。他們是以此為榮的,而傑拉爾德也沒覺得哪裡不對。
神即父母,即師長,即友人。
從此以後他的世界裡只有神和劍。
三、
初見庇佑十三世的時機很微妙。
他和阿伯特從神學院畢業,剛剛進入中央大教堂擔任見習神官,而傑拉爾德則在進行聖殿騎士團的初級訓練,離走上戰場還遠得很。
那一天是曙光祭典,兩個少年神官背著樞機主教躲在懺悔室里下棋。
傑拉爾德巡邏的時候聽見這個本該空空如也的房間裡傳出奇怪的嗚咽聲,於是拔劍沖了進去。進去之後發現他們一個捧著棋盤在哭,另一個則手足無措地試圖安慰。
好像是因為輸太慘了,金髮少年哭得連鼻尖都泛紅。
那時候的庇佑十三世就已經有副極好的皮囊了,他哭起來任誰都會動容。阿伯特將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懇請傑拉爾德別告訴主教。傑拉爾德權衡了半天,催促他們回祭典上去,同時也偷偷瞞了這件事。
三人開始了一段長達百年的友情。
四、
其實很多事情都有預兆,只是沒有人注意過罷了。
五、
傑拉爾德為奧蘭征戰四方,將神的道傳揚到每一個角落。
阿伯特不太能適應中央大教堂的森嚴階級,於是在擔任一段時間主教後離開中央教區,前往無人問津的老修道院。
庇佑十三世成為了教宗,經常與聖殿騎士團團長傑拉爾德見面,也偶爾會去老修道院的懺悔室,跟阿伯特下一局棋,或者談一談內心的鬱結。
一百年就這麼輕易地過去了,讓人變得面目全非。
六、
傑拉爾德忘了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脫下了那身銀亮的鎧甲,不再精心打理外表。他留起短短的胡茬,袒胸露背,腳踩在塵埃大地之上。
人群中,曾經對他敬畏仰望的如今對他視而不見。
他把所有光環都取下了,而當他自身的光芒消退後,他看見了更多的其他人的光芒。
庇佑十三世越來越熱衷於開拓疆土,奧蘭被大裂谷困在大陸西面,可他已經逐漸不滿足侵吞那些小國家、小部落。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將東方的大片沃土再次納入神權統治之下。
庇佑十三世再一次從修道院懺罪歸來,傑拉爾德選擇退出戰爭。
七、
流浪了很久,久到他的稱謂從“最強之人”,變成“上世紀的最強之人”。
其實傑拉爾德對這個稱呼並不排斥,後來遇見安默拉他才知道為什麼。因為比起“奧蘭聖劍”,在這樣的稱謂中,他至少是人。
沿途聽聞了很多關於奧蘭的消息。
接替他的懸頂之劍布列坦尼意外身亡,奧蘭新任聖殿騎士團團長年僅十二歲。
約書亞這樣驚人的天賦與庇佑十三世驚人的野心讓他有些脊背發涼。
八、
與賽門那場激鬥算是百年來比較過癮的。
蓮恩身上也有相似的銳氣,但賽門更加成熟,更不加掩飾。黑暗聖殿的劍也能遵從傳統的騎士道精神,這讓傑拉爾德非常驚訝,甚至某種程度上,他是尊重賽門的。
但是戰略級魔導式打在身上確實有些疼,可能是太久沒有活動筋骨了。
整場無意義的紛爭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大概是從半昏迷狀態一甦醒就看見了糙叢間那雙湖碧色的眼睛。
九、
自我,不通人情,有時候卻顯得溫情脈脈。
她想的事情和大部分這個年齡的孩子都不一樣,就像約書亞,因為在太年輕的時候獲得了太強的力量。
傑拉爾德可以從她身上看見很多東西。
童年不幸,生存環境壓抑。蓮恩支撐她走過最黑暗的日子,最不理解她的痛苦。孤獨,沒有可以信任依賴的人,沒有可以訴說的人。
哦,對。
她堅持穿有領子的衣服。
傑拉爾德一直想看看她脖子上到底有什麼,被打過一巴掌之後就作罷了。
十、
是項圈。
在大裂谷,她當著三位聖劍的面把藏了那麼久的秘密暴露出來。
蓮恩無動於衷的模樣讓傑拉爾德非常生氣,但是他又有什麼資格介入她們倆的事情呢?
也許被她握在手上就好了,這樣就能有資格介入……即便是站在神的對立面上。
十一、
你將面臨拷問。
你將飽受煎熬。
十二、
可能真的是老了,他經常回憶起那些古早的事情。
比如那一天他闖進中央大教堂的懺悔室,一點點不安的光芒顫顫巍巍地從琉璃彩中探出來,少年時候的庇佑十三世哭得稀里嘩啦,阿伯特不知所措地站在一邊,震驚地抬頭看向他。
因為輸棋而哭泣的庇佑十三世勝負心強。
向傑拉爾德求情的阿伯特縱容友人的過失。
而催促他們回祭典卻瞞下了整件事情的傑拉爾德,只是堅守著普通的原則的普通人。
他從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在審判的同時亦將面臨審判。
南十字星番外·倒吊人(xii.thehangedman)
一、
摩斯托魯斯·所羅門,你是為了犧牲自己而出生的。
二、
少年時期,他跟英格蘭姆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就連陰柔低郁的氣質都完全相同,可是英格蘭姆總是比他討人喜歡。
練習she擊的時候,他能十環全中,但是英格蘭姆基本找不到靶子在哪兒。沙盤戰棋,他從來都是碾壓,英格蘭姆很少能在他手下走十個回合。兩人唯一相當的地方是文史語言和記憶力,他們從未分出過上下。
從小到大,長輩們就喜歡將他們這樣對比,把他們放在一起爭鬥,就像關進同一個籠子裡的兩隻野獸。
可是南十字星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總是喜歡失敗的那個。
三、
“已經不是正常人該有的程度了。”
“這樣子可不好控制。”
“還是小一點的那個好些。”
“是啊是啊,至於大的……”
“嗯,不能讓他成長起來。”
四、
英格蘭姆跟南十字星很不一樣。
英格蘭姆很習慣籠子裡的生活,從來不去抗爭什麼,也從不試圖掙脫。他幾乎沒有原則性,只要活著就行,讓他做什麼都可以,他的大腦從來不用于思考與自身利益有關的事情。
這是他弱於南十字星的地方,也是他強於南十字星的地方,
最後一節古典政治學課程上,上課的老教授照常提出了問題,他以過去聖蘭斯卡特的政治制度為例,讓他們指出漏洞,提出修補方案。
英格拉姆認真作答了。
不知道為什麼,南十字星那天格外煩躁。
他說,既然漏洞都多得像篩子了,還費勁補它做什麼,直接換一種制度不好嗎?就像現在這樣。
也像未來這樣。
五、
變故不是突然發生的,它在積攢之中,到底某個度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南十字星相信英格蘭姆也看得出來,但是他這樣的性格,不會想要去改變什麼,只會等著變故到來。
南十字星不一樣。
他一直渴望著改變,渴望著突圍,渴望一切與自由有關的事情。
這場變故來得正好。
六、
“你早晚要走,而我不適合顛簸流離,這樣的結局我早就猜到了。”
把英格蘭姆獨自一人扔在邊境的時候,英格蘭姆是這麼跟他說的。可是他越裝作不以為意地解釋,南十字星就能越清晰地看見他內心的不甘。
英格蘭姆到底不是死人,即便缺乏逃離的動力,他也是對自由充滿嚮往的。
七、
在南方山脈盤踞了很多年,南十字星經常從英格蘭姆這裡獲取帝國的情報。
可是英格蘭姆鮮少提起他自己的事情。
他不說有位小公主在追他,也不說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他只說他住在西部的療養院裡,生活得很安逸,他談論鳥雀的種類,好像忽然就變成了生物學家。
到底是覺得自己對他有所虧欠,南十字星決定帶他離開聖蘭斯卡特泥沼。
但是這件計劃之中的事情因為安默拉的出現而稍稍延遲了。
他派北冕星從南方迂迴,吸引政府軍注意力,然後自己準備行向北方,直接突圍夜幕系統帶走英格蘭姆。
只是他沒想到這個原本完美無缺的計劃被一個租農場的局外人給破壞了。